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过程动力学体系、研究层次及认识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征宇 《地球科学》1994,19(3):287-294
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的观点讨论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根据地质过程动力学广泛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归纳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分支体系,并依据地质过程动力学的不同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把地质过程动力学划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了各层次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最后,作者讨论了有关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认识问题,期望对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内涵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是在现代地质理论基础之上,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实验测试、模拟技术,定量地研究沉积盆地油气生、运、储、聚和保的机制、速率和过程。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沉降作用,二是流体压力系统形成与演化,成藏动力是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的纽带。石油地质动力学现行研究方法可分为盆地动力学、石油地质动力学(狭义)和地质作用过程动力学,重点介绍了成岩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当今研究的前沿领域,即热流体与有机/无机成岩作用。最后,笔者展望了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在我国那些具有多旋回叠合性含油气盆地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地质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6个方面分析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并划分出6个地质动力系统和28个地质动力学作用方式。讨论了非线性地质动力滨主要研究内容和成矿动力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根据作者和前人的研究经验,本文讨论了滑坡稳定性评价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地质概念模型、影响因素分析,变开破坏机制分析,参数取值,计算方法和灵敏度分析等。它对于提高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是很在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表现出的岩石圈不连续,华北地区可区分出鄂尔多斯克拉通型、燕山-太行造山带型和华北平原裂谷型三类岩石圈。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三类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和化学结构,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的地质含义、岩石圈不连续在划分岩石圈单元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质事件序列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变质作用一样,地质事件序列变可反演造山过程的pTt轨迹。两种独立途径反演的pTt轨迹对造山带动力学演化研究具有互补性。本文讨论了地质过程的事件性(或突发性)以及与热模拟pTt轨迹的异同、地质事件顺时针(CW)和反时针(CCW)pTt轨迹的实例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矿物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物分解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对地质作用过程中矿物生长、元素和流体迁移等过程的了解。本文在介绍固相反应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 ,讨论了常压下研究矿物分解动力学的热重分析法和电导率法 ,指出精确确定高压下的反应分数 ,是研究高压下矿物热分解动力学的关键。提出了高压下确定反应分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论地质现象的分形统计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孟宪国  赵鹏大 《地球科学》1996,21(6):601-603
基于近年来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讨论了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初始条件,临界状态和自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的主要内涵:地质数据的分形结构及其地质学意义,地质时空结构的自相似性及其动力学机制,地质现象的分形重建与矿床分形统计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热液成矿作用的一般动力学方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征宇  唐促华 《地球科学》1994,19(3):313-319
分析了热液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和研究现状,推导出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体系的一般方程,并着重讨论了方程中表征热液与围岩之间化学反应的速率项,除目前一般采用动力学实验实测反应速率常数外,作者根据局域平衡原理,认为成矿作用可视为体系内各点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不断重建平衡的过程,可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成矿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变化速度表征成矿反应的动力学行为,成矿化学反应的速率还可用主要成矿物质的溶解的变化率来表征。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了其局限性,系统介绍了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的产生,内涵和外涵以及研究方法,比较了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动力学两大概念的关系,认为;(1)油气成藏动力学是系统论和动力学理论与传统的石油地质学相结合并应用于我国复杂地质情况的必然产物。(2)在含油气系统宏观思想指导下进行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是高等石油地质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黄定华 《现代地质》1994,8(2):223-228
许多地质现象中蕴涵着非线性.用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有可能从中揭示出更为普遍适用的规律,从而逼近其真实过程.本文成冰川、褶皱作用等演化过程作了相应的研究,并对动力学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地质科学展望——31届国际地质大会学术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共103个国家和地区3705名代表出席。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的挑战。中国代表团共180余人出席了大会,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参加交流。作者有幸参加了大会,现根据交流资料和领会的感受,对新世纪地质科学发展的趋向及面临的挑战作一归纳,与同仁讨论。文中简单回顾过去100年地质科学发展的特征,强调了技术进步推动地质科学进步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21世纪地质科学面临的若干方面任务,包括:矿产资源持续供给、水资源短缺、减轻自然灾害、溶入社会和政治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人类社会和我国发展的新需求和当代地学的新发展,就我国大陆动力学造山带研究的学术思路、起点、科学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面对地学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制定地学前沿领域研究战略,面向全球,从我国大陆地质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特色,突出中国大陆动力学关键科学问题,建立持续研究基地,重点解剖,重点突破。以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突破口、源头创新,参与国际地学发展与竞争,进入世界地学先进行列,为我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而努力,作为中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讨论了第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多年工程地质勘查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作者深感有单独提出第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一概念的必要。与之同时,文中也举出了大大型环境工程地质勘查中应用这一观点的成功实例。此外,作者认为,进行第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勘查与研究的人员必须具有更中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知识,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於崇文 《地球科学》2002,27(5):509-519
笔者根据其所提出的“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地球物质的成分与结构,地质作用,地质学场与地质系统的演化等四大基本领域,它与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相对应(表2)。笔者将其已发表的地质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以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应用于研究9个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着重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基础理论问题的实质及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剖析。目的是通过将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作为地质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新视角对古老而常新的地质科学进行再认识,将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并实现地质科学向精确科学的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专题研究和区域填图所取得的一些调查成果,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与双向变形褶皱带、造山带内地质特征与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等提出了新的认识,为探索区内地质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属成矿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主要讨论近10年来国内外在金属矿床地质研究中的若干进展,内容包括:成矿地质环境和深部背景;矿床、成矿带和全球的成矿作用演化;成矿系统和成矿动力学;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以及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等。在这5个重点研究领域中,分别介绍了对它们的研究和已取得的一些进展,又展望了其在今后的研究前景。认为上述5个方面的系统深入研究,将构成21世纪上半世纪新的成矿理论基础,并将对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地球的节律可能是地质作用在地球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既有不同的类别,又有时限不同的级别。节律具有突发性和旋回性或周期性,总的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球节律可能最终受到天文因素背景的控制。节律现象因受到地区性因素以及一些非线性因素的叠加和干扰,形成不同程度的耦合和偏离,表现十分复杂。文中讨论了较长周期的沉积旋回周期和构造岩浆旋回周期。大陆地质是地球动力学的信息库。文中讨论了陆壳形成、大陆在地史中的聚散演变;讨论了联合古陆和超级大陆的周期,也涉及板块运动、大陆聚散及其受深部过程的控制和驱动力问题;最后论述了地球阶段性有限膨胀的可能性及其初步检验情况。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应用到地学领域所获取的新的科学数据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地质过程的理解。同时,我们解释地质过程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新技术资料的挑战,从而迫使我们用新的或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这些地质过程。在此.我想对某些资料进行讨论,这些都是热门的研究领域。当然.作为一个野外地质工作者,我的理解有限。工作的确尚在进行之中,其潜在的结果将促使我们通过新方法着眼于浅部地壳结构及其与深部岩石圈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竖井变形破坏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思文 《地学前缘》1996,3(1):111-118
在竖井变形破坏工程调查基础上,从徐淮地区地质背景和工程动力特性出发,论述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该地区竖井非采动变形破坏的区域性、滞后性和层控性三大特点。根据竖井破坏形态、时、空展布特征和动力学过程,并依据不同特征提出了徐淮地区竖井变形破坏“三因素综合破坏”观点,即地质体薄弱部位、负摩擦力和水平荷载的综合作用。还进行了竖井变形破坏动力学过程的物理模拟实验和三维线弹性、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对矿区初始地应力场和竖井与围土(岩)二次应力场,即地层失水沉降作用下,或水平地应力作用下,或失水沉降与水平地应力及重力共同作用下,研究土体浅部和深部变形时土岩与井壁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徐淮地区竖井变形破坏的机理。另外,在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徐州张小楼千米竖井工程实例,从六个方面开展了竖井变形破坏规律及对策研究,为防治竖井失稳提出了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