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地区海相地层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烃源岩也进入高—过成熟阶段,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增加了难度。对研究区二叠系、志留系、寒武系和震旦系海相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研究表明,区内海相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表现为细菌和藻类生物的贡献。对正构烷、类异戊二烯烷、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米仓山南缘震旦系灯影组的沥青来源于下寒武统烃源岩。该研究为大巴山、米仓山地区和四川盆地乃至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特征、油气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成藏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海相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地区海相地层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普遍国高, 源岩也进入高一过成熟阶段,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增加了难度。对研究区二叠系、志留系、寒武系和海相烃源岩的生物樗化合物系统研究表明,区内海相烃源岩的生物樗化合物主要表现了细菌和藻类生物的贡献。对正构烷献。对正构烷、类异 戊二烯烷、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甾烷等生物樗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米仓山南缘震旦系灯影组的沥青来源于下寒武统烃岩。  相似文献   

3.
据实测实验数据分析了川中及川东南地区典型构造上勘探井震旦系—下古生界泥岩及沥青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证实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生物多来自于低等水生生物的菌藻类。川中震旦系—下古生界和川东南震旦系储层沥青主要来自寒武系泥岩;川东南下古生界储层沥青则为寒武系和志留系的混合来源。利用Karweil方法分析了川中地区高科1井寒武系烃源岩的成烃史;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与Easy%Ro模型联合模拟恢复了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的生烃史;对比分析表明,川东南寒武系烃源岩成熟时间、主生油及主生气期均早于川中寒武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孙鹏  唐友军  张坤 《地质与资源》2020,29(4):335-341
金羊盆地章吉营子凹陷西缘的SZK04井北票组发现了油气显示,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类油砂具有姥植比低、藿烷系列化合物丰富、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甾烷系列化合物缺失且碳同位素较轻的特征.综合生物标志化合物及组分碳同位素认为,SZK04井油砂应为海相还原环境沉积的烃源岩贡献,且有机质的来源应以细菌输入为主.结合本区地质背景,认为该类海相油砂可能来自中新元古界烃源岩,这为金羊盆地乃至辽西地区的中新元古界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属广阔的台地和槽盆沉积,是塔里木盆地的海相主力烃源岩。通过对寒武系—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剖析,发现11个分子系列参数在两套烃源岩中具有明显的区别。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T_(max) 较高,烃指数极低,产率指数较高;两套烃源岩的 TOC 值相当;Ph/nC_(18)值较高,藿烷/甾烷值较低(<2.0);甲藻甾烷含量较高,重排甾烷含量较低;姥鲛垸/植皖值较低,伽马蜡烷/C_(30)藿烷值较高,表明寒武系处于厌氧环境的时间较长,水体盐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东南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地化特征、理清源-藏对比关系,支撑下步的勘探部署,通过采集野外样品,利用色谱/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川东南地区海相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烃源岩及储层沥青地化特征开展分析。研究表明:①海相下组合烃源岩按沉积相类型可划分为浅水相、深水陆棚相及过渡相三种类型;②三环萜烷及藿烷含量、C27~C29规则甾烷构型可作为海相下组合油气源对比的主要地化参数指标;③野外灯影组及石牛栏组储层沥青分别来源于浅水相寒武系牛蹄塘组及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供给,明心寺组储层沥青来源具有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东南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地化特征、理清源-藏对比关系,支撑下步的勘探部署,通过采集野外样品,利用色谱/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川东南地区海相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烃源岩及储层沥青地化特征开展分析。研究表明:①海相下组合烃源岩按沉积相类型可划分为浅水相、深水陆棚相及过渡相三种类型;②三环萜烷及藿烷含量、C27~C29规则甾烷构型可作为海相下组合油气源对比的主要地化参数指标;③野外灯影组及石牛栏组储层沥青分别来源于浅水相寒武系牛蹄塘组及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供给,明心寺组储层沥青来源具有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城墟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相继发现了一些出油气井,已经成为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目标区。目前已证实古城墟隆起存在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部灰岩与鹰山组内幕灰质白云岩两套含油气层系。奥陶系主要为正常压力、高温的干气气藏,但顺南1井一间房组顶部的原油属低硫、低蜡轻质油,表现出典型的凝析油特征。综合油气性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烃包裹体发育特征,认为该区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油气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以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为主;第二期油气充注发生在喜马拉雅期,以寒武系过成熟的干气为主,气侵改造导致该区以纯气藏和凝析气藏为主。古城墟隆起已钻井均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并且不含水,初步研究认为优质的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成藏的最关键因素,同时北东向断裂对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与源岩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在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的油气田,但是原油的油源目前仍然是一个有争异的问题。对塔河油田原油和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原油和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甾烷和萜烷组成及分布特征,显示了塔河油田原油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塔河油田长期成藏和多期成藏,从而允许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持续供油的地质事实相符合。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原油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中一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差异,可能与它们起源于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有关,这一点应在研究具有高演化有机质特征的油源对比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果,但油气成藏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族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有效烃源岩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烃源岩为腾格尔组一段(K1bt1)中上部“高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高C27甾烷相对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Pr/Ph比值”烃源岩;第二类烃源岩为K1bt1下部“高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熟度、中等C27甾烷相对含量、中等伽马蜡烷含量”烃源岩;第三类烃源岩为阿尔善组(K1ba)“较高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低C27甾烷相对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Pr/Ph比值”烃源岩。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油砂中的原油可划分成4个油族:油族1为K1bt1未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油族2为K1bt1成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油族3为K1bt1未熟油与K1bt1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和第二类烃源岩;油族4为K1bt1成熟油与K1ba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和第三类烃源岩。从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区,K1bt1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的面积为26.85 km2,K1ba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面积为79.30 km2。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的生源特征及其对超深层油气贡献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地质问题。根据分子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系统梳理油源对比的地球化学参数,认为原油中C26~C30甾烷的分布、伽马蜡烷指数、三环萜烷与五环萜烷比值和正构烷烃同位素等油源示踪指标,易受热演化程度、生物降解和水岩氧化还原作用影响,掩盖母源输入和沉积环境的差异。正构烷烃奇偶优势,异常的三环萜烷分布,全油和正构烷烃δ13C同位素明显偏重以及高含量的多环芳烃的出现主要归因于高过成熟热演化作用、低温热液或侵入岩浆等异常热事件的影响,而并非反映—O1烃源岩中生烃母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局部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导致无机硫并入形成次生的噻吩类化合物,造成有机硫同位素值明显升高,无法反映母源特征,目前被选做寒武系典型烃源岩和端元油的生烃母源特征很可能是经历多种次生地球化学作用改造的结果。通过分析寒武系—奥陶系两套中等热成熟度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和生物母质类型,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的油源特征差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塔北中西部海相原油主要与透光厌氧环境烃源岩有关,塔中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深水盆地相烃源岩。重新建立不同物化性质原油与高过成熟烃源岩之间可靠的油 源对比参数,需要同时考虑成熟度和次生改造等复杂地球化学作用的多重影响才能确定其成因和来源。  相似文献   

12.
河套盆地历经40余年的勘探,近年来,在临河坳陷取得了油气发现与突破。通过对临河坳陷吉西凸起庆格勒图地区庆浅1等4口钻井原油物理性质、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4口钻井原油为稠油,是深部正常原油沿断裂运移到浅部形成的轻微降解次生稠油。4口钻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全油碳同位素为-28‰~-24‰,饱和烃气相色谱呈单峰型,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萜烷类化合物以伽玛蜡烷为主,规则甾烷呈现出以C_(27)甾烷占优势的"L"型分布特征,指示其烃源岩为陆相强还原性高盐度沉积环境,有机质母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同时存在高等植物的贡献;饱和烃气相色谱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指示原油处于成熟阶段。萜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表明,研究区原油与古近系临河组烃源岩差异明显,与白垩系固原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年来新取得的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南黄海海域的生储盖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古生界、中生界海相地层为南黄海海域的主力烃源岩,从构造运动和沉积发育情况分析,将南黄海海域的古生界、中生界海相地层生成油气的成藏过程划分为三叠纪印支运动前、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4个阶段。通过对生储盖层的特征分析,说明南黄海古生界、中生界海相地层油气资源具有开发前景。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生界、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盆地内海相油气资源的有利运聚区,为南黄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及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对我国新的海上油气开发及部署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聚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济阳坳陷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及其时空有效性的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油气显示分析法、流体性质分析法、生物标志化合物示踪法等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综合分析油气运移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熟度指标C29甾烷能够有效证实渤南洼陷沙三段油气和孤南洼陷沙一段油气为研究区油藏的两大来源,在平面上明确了油气侧向注入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为技术手段,对额济纳旗大狐狸山地区干泉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研究,剖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示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面的信息.干泉组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为”前峰型”的单峰分布,主峰碳以C1s为主,说明有机质来源以海相有机质为主,Pr/Ph介于0.3~0.6之间,指示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干泉组烃源岩具有长侧链的三环萜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和C27甾烷分布占优势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高伽马蜡烷含量揭示烃源岩有机相为咸水沉积环境,藿烷/甾烷比值的平均值为0.59,表明藻类对有机质的贡献高于细菌.C27甾烷丰度较高,说明低等水生生物藻类是生烃母质的主要生源.干泉组烃源岩甲基菲指数介于0.35~0.50,其折算的镜质体反射率R.为2.00~2.09,与实测的镜质体反射率指示意义一致,说明干泉组烃源岩热演化处于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6.
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鼐  田隆  邢永亮  鲁雪松 《岩石学报》2011,27(5):1548-1556
利用新发明的不同期次烃包裹体组份提取仪器"多功能烃包裹体取样机",分别提取了塔中地区5期烃包裹体组份,并成功地分析出组份生物标志化合物,论证了5期烃包裹体油气的来源:第Ⅰ期烃包裹体来源于满加尔坳陷的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第Ⅱ期烃包裹体来源于满加尔凹陷的中奥陶系烃源岩、第Ⅲ期烃包裹体来源于塔中下部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第Ⅳ期烃包裹体是由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原油分解而成、第Ⅴ期烃包裹体来源于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烃源岩。其形成时间分别为:早海西期约383Ma、晚海西期约240~260Ma、燕山-早喜山期早期、23Ma喜山运动二幕、喜山运动晚期到现在。塔中奥陶系储层中不是每一个圈闭都含有以上5期烃包裹体,有的圈闭只含其中的一期或二期或三期。第Ⅰ期主要是油气运移的 "足迹",仅路过奥陶系,未成藏。第II、IV、V期成藏普遍影响塔中奥陶系,是油气成藏的"历史",使奥陶系的原油具有中奥陶统油源(第II期)、上奥陶统油源(第V期)和寒武系油源(第IV期)混源特征,第Ⅱ、Ⅳ期烃包裹体大量存在是塔中Ⅰ号坡折带凝析油气高产的"标志"。 第Ⅲ期包裹体的发育可能预示在塔中东部地区中下奥陶统及寒武系形成大油藏,塔中东部地区是找原生大型油藏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具有寒武系特征原油的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成因复杂。海相原油主要来自于寒武系或奥陶系烃源岩,或者二者混源。其中,对混源油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随着勘探的深入和精细,需要定量回答油气的混源比例。本文根据不同端元油的人工混源配比实验,发现生物标志化合物具有随混源比例变化的特征,建立了混源比例与生标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对塔北地区混源油中寒武系原油比例做了定量计算,进而研究了其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塔北地区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寒武系烃源岩有少量贡献。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具有从西到东、从浅至深,混源油中寒武系烃源岩来源的原油比例具有逐渐增高的特点,高比例寒武系来源原油的混源油主要分布在轮南低凸起的桑塔木断垒带东侧和轮东断裂周围,明显受烃源岩分布、输导体系和成藏过程等因素控制,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塔北地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规律,以及指导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额济纳旗芦草井中二叠统菊石滩组发育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TOC含量平均值达0.5%,C29ααα-20R/(20S+20R)与C29αββ/(αββ+ααα)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分析其沉积环境,了解有利烃源岩沉积相带展布,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裂谷(裂陷)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研究区菊石滩组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综合分析中二叠统沉积环境,通过分析甾烷C27、C28、C29纵向上相对百分含量分布特征和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Pr)和植烷(Ph)比值,建立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从而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华北陆块南部发现的下寒武统海相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1.2%;于酪根碳同位素等多项分析表明,生源为低等生物茵藻类,属I型有机质类型;Ro(2%~3.5%)与tmax(500~600℃)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但仍处于生气高峰期内。对我国下寒武统烃源岩综合对比表明,华北陆块南缘下寒武统烃源岩同塔里木陆块和扬子陆块相当层位的烃源岩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认为,华北陆块南缘下寒武统烃源岩具有形成深源气、裂解气和保留早期气的现实性。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我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新观念——注重海相地层、新层位——寒武系、新领域——在华北陆块周缘寻找以石炭系为主储层的和田河式气藏、以震旦系为主储层的威远式气藏。  相似文献   

20.
米仓山、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四川盆地东北部盆山结合部地表地质和石油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米仓山前缘构造、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发现了二者的共性和不同,二者均以双重构造为主,通过古生代构造层的叠置,而迅速抬升出露地表,米仓山前缘以被动顶板双重构造为主,即典型的"三角带"构造,南大巴山前缘以主动顶板双重构造为其显著特征;初步分析了原因,区域滑脱层,特别是嘉陵江组-雷口坡组膏盐岩滑脱层及古生界泥页岩滑脱层,构成了顶板和底板逆冲断层,其间的台地相碳酸盐岩构成了断夹块,受米仓山早期基底隆升和侧向挤压,形成了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南大巴山递进挤压变形,形成了主动顶板双重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