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沿岸海洋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是我国拥有海域面积最大的海岛省,同时也是遭受各种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海南省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受灾人口呈增长趋势,灾情主要集中在海南岛沿岸。按其成因主要分为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赤潮、海水入侵及土壤盐渍化等。文章根据海洋灾害的特点,结合历史灾害资料,综合分析各致灾因子对海南岛沿海影响的时空特征及发展规律,指出海南岛各岸段应重点防御的海洋灾害类型,提出了海南岛沿海各岸段防御海洋灾害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面临的海洋问题。为加强海南岛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文章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南岛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居全国之首;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淹没滨海低地和减小旅游区沙滩面积,加重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洪涝的灾害程度以及影响海岸防护设施等方面;在海南岛沿海地区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加强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建设、城市科学规划、海平面观测和监测以及受损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回顾海南岛海岸带保护利用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阐释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基于海岸地质和海岸动力对海岸线的控制机理,深刻剖析海南岛海岸带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特征、人类活动影响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揭示海岸动力过程和海岸带的重要性以及大气、海洋、陆地如何相互作用;提出海南岛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新概念,构建海南岛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顶端战略模型。为促进海南岛海岸带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必须以生态平衡为本,加强对海岸动力过程的调查研究,科学评估旅游地的承载能力,适时开展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启动海南岛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及建设工作,探索以“立法先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科学支撑、财力保障、统一管理、公众参与” 为核心的“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鹿回头的海洋穿孔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穿孔贝类的研究历来都受到许多临海国家的重视。因为穿孔贝类钻入海上建筑物和木质船只后,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我们对热带海区的海南岛南端的鹿回头实验站范围内的海洋穿孔贝类及其造成的破坏做了专门调查采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海南岛南部浅海海洋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在研究区域进行了单道地震测量和侧扫声呐测量工作,单道地震剖面显示,在研究区域分布有两条海底埋藏古河道,根据剖面位置,大致确定了研究区域海底埋藏古河道的分布和走向;根据侧扫声呐声图图像,发现在研究区域20m以深海域广泛发育沙脊、沙波地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存在潜在的海洋地质灾害因素,研究结果不仅对海南岛海岸带、陆架开发中的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问题的调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于研究海南岛陆架地质环境演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的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据1975年我所海洋地质研究室重磁组在海南岛所做的磁测资料,并结合其他有关资料,综合写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2009年东海岸生态资源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海南岛东海岸的区位优势和渔业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矿产资源的优势,提出了建立"海南岛东海岸生态经济区"的构想。首先对海南岛东海岸生态经济区进行功能定位,根据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并依据建设基本原则,提出开展生态旅游、建立国家海洋公园、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积极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东方航线上的明珠,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海上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门户。海南岛又是我国最年轻,也是最大的经济特区省份。由于本岛四面环海,区域经济结构是依赖海洋的海岛型经济,这就决定了港口开发在特区经济建设中的首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岛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如火如荼之际,迫切需要加强对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与利用。无居民海岛面积小、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需要我们在海岛开发之前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文章在结合海岛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应性的评判标准和评判流程,并对海南岛周边无居民海岛进行了初步筛选,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滨珊瑚δ18 O对环境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采自海南岛东岸沙老岸礁的活体橙黄滨珊瑚岩心,测试了其中11 a(1992—2002)的珊瑚骨骼氧同位素组成。通过与同期观测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表层盐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珊瑚δ18O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该地区珊瑚δ18O的年际变化主要受海洋表面温度的控制,而以夏季为代表的季节性变化则主要受海洋表层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珊瑚礁鱼类的初步研究及前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田明诚 《海洋科学》1995,19(5):28-32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纲,根据Nelson1984年的估计,全世界有28000种现生鱼类,目前记录到的约为20000种,其中海洋鱼类约12000种。我国海洋鱼类已知有2000余种,约占世界海洋鱼类种数的六分之一。然而尚有一些种类还没有被记录到,其中很多是生活在珊瑚礁区域的小型鱼类。珊瑚礁只分布在地球上南、北纬30°线之间,且具有高温、高盐的少数浅海岸地区,我国的海南岛即位于其间,海南岛沿岸有较丰富的珊瑚资源和珊瑚礁鱼类,遗憾的是这一自然生态环境正在遭到人为的破坏,因此如何加强对珊瑚礁鱼类的…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西北部海域珊瑚礁造礁石珊瑚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海南岛西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种类的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共发现50种造礁石珊瑚和1种多孔螅.海南岛西北部造礁石珊瑚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与历史资料相比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海南岛西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造成;海南岛西北部海域是北部湾、琼州海峡和南海的重要交汇点,可能是造礁石珊瑚幼虫扩散的重要通道,对华南沿岸造礁石珊瑚资源自然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未来的海洋管理应该加强对珊瑚礁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海南岛西北部海域的珊瑚礁.  相似文献   

13.
海南建省办特区后,在全面开发思想指导下,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却付出了很大的生态代价。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的破坏,已使海南的生态环境笼罩着阴影,潜伏着生态危机。海洋生态环境退化,主要是两大海洋生态资源——红树林、珊瑚礁惨遭破坏。海南岛四周环海,大部分沿海海岸线,都生长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种类有29个品种,占全国红树林品种94%。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能挡风、御浪、固堤、护岸,被誉为“海岸卫士”,为保护海南岛不被海水侵蚀起着屏障作用。然而,浅海养殖业的盲目开发,使红树林大肆…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部,是一个以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为依托的海岛省份,其海洋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热带滨海风情极富魅力,热带海岛景观富甲天下。2008年4月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要将海南省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岛。结合海南省20年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分析海洋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发展海洋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海洋锋区中存在温度等海洋环境参数的跃变,影响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从而影响各种水声设备的使用,确定海洋锋的高精度位置在渔业和军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大多数海洋锋检测技术难以实现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海洋锋位置检测。文中简要介绍了利用遥感数据检测海洋锋的主要方法,理论分析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海洋锋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利用ENVISAT卫星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ASAR)图像,对海南岛东部海洋锋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基于SAR的海洋锋检测方法能很好地保留锋线细节信息。对比红外融合SST数据海洋锋检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总结出基于SAR图像的检测方法的优势,该方法为现有基于红外SST数据的海洋锋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补充。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0715号台风“利奇马”海洋灾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715号台风"利奇马"是2007年影响海南最强的热带气旋,具有台风路径复杂、强度强和影响范围大、历时长等特点."利奇马"在南海造成巨浪日数6天、海南岛东北部至西部一带沿岸都出现了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海洋灾害.作者对本次海洋灾害过程进行了调查,希望调查的结果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84年7月中澳海洋科学家在海南岛合作进行生态考察时。我们采到了锥头虫科截锥虫属一新种,现描述如下。海南截锥虫Nainereis hainan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沿岸海域砗磲资源调查及保护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砗磲是珊瑚礁海域的重要贝类之一,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海洋的大力开发和利用给我国沿海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截线样带法对海南岛沿岸海域砗磲的种类和分布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海域砗磲覆盖度呈现南北差异,东南沿岸海域砗磲覆盖度明显高于西北沿岸海域,这种差异可能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调查海域共发现3种砗磲:诺亚砗磲(Tridacna noae)最多,占砗磲样品总数的58.6%;其次是番红砗磲(T. crocea),占34.3%;鳞砗磲(T. squamosa)最少,仅占7.1%。海洋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砗磲多样性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并重,从而有效保护砗磲、珊瑚礁乃至海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海洋文化旅游是最近10年才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且在近几年内发展迅速,其中研究文化要素在海洋文化旅游中的价值尤其重要。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范围内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相去甚远。文章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结合现阶段国家发展海洋强国的战略,以及国家构建长三角、环渤海等五大海洋文化圈的纲要文件,以海洋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依据,对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海南岛—北部湾五大海洋文化圈的旅游资源的总体状况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由此提出海洋文化圈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海洋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部,是一个以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为依托的海岛省份,其海洋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热带滨海风情极富魅力,热带海岛景观富甲天下.2008年4月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要将海南省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岛.结合海南省20年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分析海洋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发展海洋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