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81,(3):294-296
近年来出现了用数学方法处理地质工作中的分层、分带或分段问题。费歇分段法(W.D.Fisher,1958),即“最优分割法”被普遍采用。应当指出,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曾对这个方法作了一些分析讨论1)。为了克服费歇法的不足,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另一种算法,称为简单分段法。  相似文献   

2.
赵庆生 《地质科学》1980,15(4):377-385
地质力学在工程地质学上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本文在分析温家山莲花状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方法,分析和讨论了该体系内岩体结构的形成、分布和力学特征及其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86,(4):403-410
回归分析是地质数据处理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线性回归模型应用最广泛。模型中的变量,包括因变量和自变量,均被看作是线性的,但实际计算时,这些变量却可以看成是原始观测值的一种非线性的变换。  相似文献   

4.
漫談稀土     
一什么是稀土? 有这样一些金屬,近些年来它們在鋼鉄冶金上、在特殊合金里的作用逐渐地重要起來,应用在军事工业上,应用在原子技术上,它们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了。虽然有某些领域目前对于它们的使用还是试探性质的,但它们的特种作用,使得对于它们的利用存在着很大的可能。这些金屬就是我们所要谈的稀土。所謂稀土是指稀土元素而言的;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性质的,所以又叫做稀土金屬。  相似文献   

5.
朱梅年 《地质科学》1964,5(3):290-294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測磷方法,已經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显然它是一条簡便,快速的分析途径。但文献中記載的一些方法,还有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使得应用交换树脂的測磷方法,至今未能普遍运用。如交换分离后的磷酸銨鎂重量法,操作仍然繁瑣費时。  相似文献   

6.
据地貌声图判读研究海底地貌和底质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旭东  冯文科 《地质科学》1978,13(4):373-382
侧向扫描声呐这项新技术方法及其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问题,最近作者已作过介绍。1975年,我们应用侧向扫描声呐(侧扫声呐)、精密回声探测、海底采样等方法,对中国南海某浅海区进行了海底地质调查,了解海底地貌和底质类型及其包括砂矿等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含氧酸盐矿物生成自由能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元凯  邵俊  陈德炜 《地质科学》1978,13(4):348-357
地质科学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热力学理论和热化学方法的应用。在地质领域内应用热力学理论的基础是矿物及有关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或热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Sm—Nd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献华 《地质科学》1996,31(1):97-104
陈江峰(1994)与杨晓松(1994)关于“二元混合体系的端元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计算方法”的讨论,提出了有关Sm-Nd同位素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一些问题。他们的讨论很有意义。近十年来,我国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岩石成因、壳幔演化、前寒武纪地质等研究中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同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技术推广、研究经费等方面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的Sm- Nd同位素研究和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近年来发表的一些论文中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本文在陈江峰和杨晓松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对Sm-Nd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及其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的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古生物学原理仍然不失为地壳沉积层划分对比的主要理论基础,甚至许多学者还热心地探讨应用这种方法去划分对比前寒武纪地层的可能性(随着有机地球化学的进展,不少人认为应把地层中获得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作为“化学化石”,进一步对比地层,并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核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已在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考古工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裂变径迹测定年龄技术,是应用各种天然矿物或材料中微量杂质铀的自发裂变碎片,在绝缘固体介质中产生的辐射损伤痕迹(即裂变径迹)测定年龄的方法。该法的优点之一是应用范围广,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常可找到合适的测定对象。  相似文献   

11.
裴静娴 《地质科学》1986,(4):388-396
本文试图以浙西江山碓边大豆山和冀东卢龙武山两个地表剖面为例,应用热发光测量数据,分析并探讨对灰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可能性。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特点和对比特征。经对2000多个热发光测量参数的处理,初步归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几个地区浊积岩系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于找寻沉积矿床、研究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的需要,浊积岩(在构造意义上称为复理石)的研究有相当快的发展。作者对东北某地早第三纪浊积岩、秦岭中段三迭纪浊积岩和浙西奥陶纪浊积岩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本文就它们的识别特征、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进行概要的讨论,可能对区测填图和普查找矿等方面工作有所俾益。  相似文献   

13.
王则江 《地质科学》1980,15(1):76-82
引言 河北易县青白口群底部燧石角砾岩(下面简称“角砾岩”)系指震旦亚界蓟县群铁岭组之上、青白口群下马岭组下部之角砾岩。它在太行山北段、中段都有分布,厚度由二、三米至五、六十米不等,在易县南约十四公里的向阳、北考一带发育很好,厚达六十米,顶底接触关系清楚,是研究“角砾岩”成因的良好地段。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西秦岭地区南秦岭带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型二叠、三叠系。本文以选部益哇沟剖面为例,对该区界线地层进行研究,从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以及地球化学元素最优分割研究出发,确定了二叠、三叠系界线点,证明牙形石Hindeodusparvus可作为三叠系开始的标志,并且二叠、三叠系是连续的。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三叠纪初期相对于二叠纪末发生了一次海侵。  相似文献   

15.
主成分分析作为研究多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巳被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学中。这是因为主成分分析不仅可以用较少的指标达到反映原多指标所提供的信息,而且可以揭示控制这些原始变量变化的某种内在因素。因此,在文献中,主成分常常被解释为物质来源、地球化学作用或成矿作用、元素赋存状态等。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概述了在苏尼特左旗地区进行8幅1:5万地质旗图过程中所取得的新发现和重要进展。在变质地层方面:发现了早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系,划分出中元古代浅变质地层,重新厘定了温都尔庙群的内涵;沉积地层方面:测制了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和哲斯组的连续剖面,发现其底界与下元古界呈不整合接触;对新生代地层进行了较系统的专门研究,取得了不少新进展;侵入岩方面:进行了岩石谱系研究,划分出6个岩石超单元(序列);构造方面:发现了3条韧性剪切带和一个大型推覆构造;在区内还发现了广泛分布的古人类活动遗址,采获了大量新石器。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末至早中生代的全区构造格架,初步总结了全区主要地质事件和区域构造演化概况,探讨了本区构造局性,认为本区仍位于古华北大陆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沸石是岩石圈上部分布最广的硅酸盐矿物之一,它普遍地见于各种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中。沸石不仅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生成,而且在沉积-成岩作用阶段、表生作用(风化)阶段、低级变质阶段都可以生成。由于沸石对周围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热、动力变质作用反应灵敏,因此,它是了解地质体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的良好的指示矿物。本文概述了我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分布、时代、产出的地层岩性剖面、原岩类型、矿物组合及其生成顺序,并探讨了它的形成条件和成因类型,其中主要涉及具有工业意义的斜发沸石岩和丝光沸石岩。  相似文献   

18.
测井信息用于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对比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井曲线是载有地层沉积旋回信息的信号,运用测井信息划分层序地层单元及地层对比研究自开始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定性的分析、识别发展到现在可半定量、定量提取不同级别的沉积单元界面及进行层序地层对比,更进一步克服了地质学家手工划分层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也推进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岩性突变、沉积韵律是影响其测井响应及曲线形态的两个重要因素,测井响应对沉积单元界面上下岩性的类型及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声、放、电性质的变化,是利用测井信息划分沉积单元界面的基础。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深入,沉积单元界面识别及层序地层对比的测井研究将向更深层次、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短周期及超短周期沉积旋回的测井曲线形态内部特征提取及划分、层序地层智能动态匹配对比的方法研究将是今后开展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热流的折射和再分配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陆地大地热流的测量大多在1-2公里深的钻孔中进行,测量结果除受地形变化、气候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构造形态变化的影响。一般隆起区的浅部热流和地温梯度高于拗陷区的热流和地温梯度。有时在隆起的最高部位的地表热流值可高于平均热流值的30%-40%,从而形成局部的异常区。隆起区的地表热流值和地温梯度值高于拗陷区的原因是由于在热流扰动区内,热流产生折射和再分配的结果。为此,我们采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构造形态和岩层热导率条件下,热流折射和再分配对区域热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贵州广顺二叠系化学地层的划分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君亚  周德全 《矿物学报》1996,16(2):223-230
本文以贵州省广顺二叠纪坝子头-茶叶剖面作了基准剖面,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分析,根据岩石的成岩作用,颜色,微相特征及岩层的厚度和叠置关系,进行了层序的划分。在此基础上,以该剖面59个岩层的17个微量元素(As,B,Ba,Co,Cr,Cu,Ga,Mn,Mo,Ni,Pb,Sn,Sr,Ti,V,Zn和Zr)为变量,用因子分析和群分析进行了化学地层单元的划分,通过化学地层和层序地层划分结果的对比,结合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