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李白有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烟花三月一定是扬州最美的季节,隋炀帝杨广为了一睹扬州奇葩琼花的仙姿,不惜征用万千民力,倾耗举国之资,开凿了一条南北贯通的京杭大运河,虽国破身亡,亦九死无悔。后来又有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可见,扬州除了别具一格的绮丽风光,还是一个丰饶殷富的"销金窟",荷包满满方能潇潇洒洒过足瘾。正值烟花三月,我踏上了这条名满天下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寻找那个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的地名文化。其底蕴之深,内涵之丰富,居全国之首。一、含"阳"字的地名居多。古人多依山傍水而居,许多城市是在水边山边建立起来的,河南省带"阳"字的地名自然很多。例如洛  相似文献   

3.
游走瘦西湖     
正尽管襟江带淮,如果没有瘦西湖,扬州定然枯涩,就像迟暮的美人。若把杭州西子湖比作雍容贵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窈窕淑女。瘦西湖原名炮山河,亦名保障河、保障湖,又名长春湖。据《宋书·徐湛之传》记载:"广陵城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南望钟山。城北有陂泽,水物丰盛。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由此可见,扬州早在南北朝时就是旅游胜地了。不过,瘦西湖闻名于世却因清代杭州诗人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物质性空间结构转化为可被感知的社会空间结构是文化景观基因传承的重要方面。联合运用凸空间模型和视域模型2种方法,提取客家传统民居空间结构文化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关西新围、振华楼、棣华居3处民居空间结构呈现规则的网络结构;(2)关西新围、振华楼、棣华居分别呈现"强巷道+强中心对称+核心节点分散""弱巷道+强中心对称+核心节点集聚""强巷道+弱中心对称+核心节点分散"3种空间结构;(3)同种文化背景的民居空间结构同时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形成各自独特的特征,传统民居空间结构所蕴含的空间秩序和空间逻辑能够指导城乡空间设计的实践,将提取的空间文化基因同城乡空间的构建相结合可使传统的功能空间组织变成符合功能条件下的社会文化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5.
绵延千里的京杭大运河,奔腾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人。山东省枣庄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部,境内运河总长68.5公里,上接京都,下连苏杭。枣庄在运河这条“黄金水道”上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近年来,枣庄市凭借底蕴丰厚的“运河文化”,以“凝心、  相似文献   

6.
谈都市文化发展与英语语言环境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文化是都市形象的表现。因为她构建着都市形象的特色及底蕴。都市文化如同城市的神经无处不在,并由此而构造都市之魂。从古至今,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赏樱热潮"已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该文通过扎根理论进行"战疫"后武汉大学樱花观赏热的景观叙事质性研究,认为景观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景观叙事是内涵和底蕴相结合的文化符号系统,呈现了特定时空社会公众在文化旅游中的意象感知和情感态度变化,樱花景观叙事在武汉"战疫"后特定心理的驱动力下,形成新的叙事内涵和具有象征性、符号性、交互性等特性的表意系统,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人文价值.结合景观叙事的研究成果,提出武汉大学赏樱旅游的深度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8.
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洪  黄静  李树棋  刘艳 《热带地理》2007,27(5):466-471
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中国侗文化的典型代表。通道县侗族民居、侗族建筑、侗族民风民俗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保存完整,为通道县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文中客观分析了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的竞争优势和不利条件,从空间结构、开发定位、开发方向、开发重点、区域合作、侗文化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9.
游客满意度已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受到诸多关注和重视,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鲜有涉及。以历史文化街区——扬州东关街为例,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特点,借鉴专家咨询意见,确定了影响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的27个因子,并通过实地调查,运用IPA分析法定量化地对扬州东关街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游客对东关街满意度的评价一般。  相似文献   

10.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所谓阳朔山水,是指北起兴安,南抵阳朔,漓江两岸绵延100多千米的山光水色。阳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唐诗中一句说得好:城廓并无二里大,人家都在万山中。山拥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莲花。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的地名文化。其底蕴之深,内涵之丰富,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2.
正三个老同学,阔别三十年。秋雨霏霏的黄昏,小饭馆里重逢,唏嘘人生。甲,颇有成就;乙,小有成就;丙,一事无成。三杯过后,都是掏心窝子话。甲:"人生就像拉屎,只要你努力,总会有成果!"乙摇了摇头:"人生就像拉屎,常常你已经很努力了,结果只是一个屁!"丙头摇了又摇:"人生就像拉屎,常常你已经很努力了,结果屁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陈书君 《地理教学》2014,(4):F0002-F0002,F0003
正距九寨沟120公里处,是有着"人间瑶池"之称的黄龙,它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背倚终年积雪的岷山主峰雪宝顶,面临碧澄的涪江源流,景区内3000多个彩池由一条平均宽为100米的钙华滩流贯穿起来,犹如一条黄色的绸缎上铺散着的一串珍珠。那条黄色的钙华滩流横卧在山谷间,从高空俯瞰,恰似一条龙,黄龙即得名于此。索道将我们送上海拔3700米的山上,但在周围5000多米的山脉的包围中,还是像处在山沟沟里的感觉。离黄龙最高的一个钙华池五彩池还有2000米的距离需要步行,栈道修建在山壁上,两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省新会县的外海镇(今属江门市江海区),是驰名远近的历史文化名镇。近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流传着"外海不认新"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外海只是新会县管辖下的一个小镇,但是这个小镇的知名度足以和新会县并驾齐驱。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外海镇陈姓先祖元朝年间来外海创业开基,至今700多年,明清以降,外海陈姓子弟功名鼎盛冠甲一方,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的陈姓弟子多达数百人。外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广东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鱼米之乡。外海是个好地方。  相似文献   

15.
沈山  沈正平  孙旭芳  马晓冬  安宇 《地理研究》2008,27(6):1444-1454
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合作战略模式,其协作基础为相似的空间认知要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和物态化的整合营销品牌。在分析国内外20多个旅游协作联盟的基础上,从地域联系、主题类型、空间结构和组织形式等4个视角,总结了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的12种基本类型,指出协作的基础理论是注意力经济学、协作网络共生理论和旅游产业集群理论。选取江苏扬州至山东济宁段运河为研究区域,分析其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状况,提出"千年运河,世纪风情"的运河文化主题,从组织体系、品牌营销、产品体系、保障机制、信息平台等5个方面进行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鲍军 《中国地名》2014,(2):14-15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空间位置、自然地理、所属类型,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特征。虽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称,却可充分说明当地与历史、地理、人文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到省、市、自治区名称,小到镇、村、街道名称,每个地名都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来历都镌刻着文化的印记。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它的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7.
梳理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需要说明近年代表性的研究课题或著述与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1990-2005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主要从五个文化地理学主题开展研究。然而这五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十分清晰,也没有说清主要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搭建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树"。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方和区域",文化地理学的目标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地方"的形成机制。本文将这个研究目标作为文化地理学"学科树"的主干,此外建立了"层间关系"和"尺度转换"两个分支,它们是探究地方性的两类方法。本文其次将文化地理学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分别挂在主干和两个分支上,并努力呈现出主要概念和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揭示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进程。本文最后用"学科树",分析了中国大陆主要文化地理学研究者自己提出的代表性著述。分析的结果是:第一,关于地方形成机制的案例类型多样,多是基于结构主义认识论的分析。第二,关于层间关系的研究已经突破了自然与文化两层关系的分析,延展到文化各层之间的关系。第三,在不同尺度文化区转换的领域研究较薄弱。  相似文献   

18.
扬州自古为我国东南重镇.至唐代达到一次鼎盛。到清乾隆年间,因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经此,扬州又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经济富庶,百业兴旺;楼台画舫,十里不断;千姿百态的园林名胜,吸引着四方名士,文化艺术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时人李斗(艾塘)“垂二十年,考察于志乘碑版,咨询于故老通人,采访于舟人市贾”,“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于乾隆末年著成《扬州画舫录》(以下简称《画舫录》)。该书对当年扬州的风貌,包括城池沿革、园林名胜、寺观词宇、梨园酒肆、诗词楹联、论学名篇、风俗传说、营造法式、名流学士等等,…  相似文献   

19.
话说扬州     
说起扬州,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大概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其实未必。古代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其内涵与外延大不一样,与中国其它的地域名称相比,扬州的变化最多也最为复杂。概而论之,历代的扬州可分为三个时期:先秦扬州;两汉六朝扬州;隋唐以后扬州。  相似文献   

20.
文化间性理论要义及其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是一种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新智慧。文章通过对文化间性理论综述,认为:文化间性理论认知文化间现象,揭示了文化间关系问题实质并倡导文化间性主义的文化政治实践;辩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和多样性之中固有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间性特质,为如何与差异的他者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共存确立准则;文化间性理论在社会文化地理学中的文化间状况、空间(地方)思想、种族(族群)地理、本土地理、认同地理和文化间城市等领域具有跨学科思想的理论洞见而值得思想借鉴。文化间性理论开拓了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更大的学术空间,拓展文化间关系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新维度和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