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 《中国地名》2011,(5):22-25
被誉为“城市名片”的中国城市老地名近年来消失速度令人吃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广州老地名消失2000多个;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南京已经消失了近2000个老地名;从2000年到201O年短短十年间,长沙老城区老街名消失400多个;201O年山东省烟台市一年间消失街道地名90个;甘肃天水小巷道越采越少,老地名不断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各地中小城镇的崛起以及广大新农村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一个引人注目的地名融合与迁移现象已成为事实,应引起地名工作者乃至史志、地图工作者的关注。一、地名的融合地名的融合格主要表现为原来几个相距三五里的独立自然村因建设城镇后联成一片,其村名虽未消失,但代表的地名实体,其意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2,(6):17-17
瞄准一流工作目标激发一流工作干劲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为了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为社会提供准确的地名信息,丰富地名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山西省吕梁市从实际出发,采用四个轮子一起转,各项措施有效落实,积极开展"四个专项事务"。五年来,全市地名工作者以百倍的努力、一流的干劲、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了各项工作的大干快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地名规划编制、地名命名更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曲靖"一名作为行政区域名称的正式通行使用是在元代的至元十三年(1276)元王朝中央政权设"曲靖路"总管府在今云南曲靖,"曲靖"一名方正式通行使用。"曲靖路"总管府的府第和治所仍设置在新命名的"曲靖"。"曲靖"一名从元代的至元十三年通行使用至今的740多年中,探究其使用的由来原因和曲靖人的来历,说法颇多,至今尚无客观的逻辑化定论。在此,谈一下我对云南"曲靖"这个地名起源的原因,以及"曲靖人"的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名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有的旧地名消失了,而新的地名又出现了,还有的虽然名称相同,但所指的地方不同,如“蓟”字地名的使用,有蓟、蓟国、蓟城、蓟邱、蓟门、蓟县、蓟州、蓟镇等。特别是蓟县这个名称在古书中经常出现,并使用至今。历史上在蓟这个地方发生了许多事件,史书上也多有记载,往往人们一看到蓟就以为是今天的蓟县,而有相当部分的志书也是这样记载的。把“周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汉高祖元年,封臧荼于蓟”,“献帝初平四年,公孙瓒据蓟,建安五年袁绍灭瓒有其地”的蓟,都说成是现在的蓟县,…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邢台市地名办公室在市政府、市民政局的领导下,真抓实干,从 1995年初至今的五年多时间里,实现了以国道设标,到县、乡、村地名管理、到城镇地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三大飞跃。管理工作逐渐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打破了城市街路地名标志设置经费由政府包办的陈旧模式,跳出了计划经济的框子,步入了市场大潮。变街路地名标志经费靠财政出资建设、改造为广告招商,大家办公益。商家出资、地名架金桥、改造地名标志。门牌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成为社会公益的重要媒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年来,邢台市地名办…  相似文献   

7.
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汉语地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在汉字大家庭中,地名汉字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有不少汉字仅仅作为地名用字出现。地名汉字的使用范围大  相似文献   

8.
正吉林省敦化市所辖雁鸣湖镇,位于敦化市东北50公里处,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是个美丽富庶的地方。它的原名叫"大山嘴子"。是小说《雁鸣湖畔》的背景地。地名的演变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与文化共生并同步发展,因此,地名与文化也是一对"双胞胎",共同出生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母体中。在编辑、审读有关地名志书时,通过研究地名的产生会发现,地域的命名与人们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地名教学五忌贾明(福州市第四中学)地名既是地理实体的指称,又是地理空间的指代。在几种地理知识中,地名是第一种。地理教学离开了地名,就好比语文教学离开了字词,历史教学离开了年代,无从入手。中学地理教学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地名为依托。但目前高师地理系尚未单独...  相似文献   

10.
周祚 《中国地名》2012,(2):12-12
从2010年至今,广州新增地名超过7000个。走在广州的大街上,不时能看到让人惊喜的新地名,例如"广州塔"、"花城广场"、"广州城市原点"等。亚运会过后,这些地名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地标。"广州的地名真的是越来越国际化了。"2010年增600多个道路地名。据统计,广州全市一共有标准地名49565个。  相似文献   

11.
地名标准化工作开展可以聘请高校语言文字学者为顾问,研究当地地名通名词义,推荐合适用字。在实地调查后,本着尊重历史和当地居民习惯的原则规范地名用字(比如"巨、柜、具"等规范为"埧","更、大"规范为"埂、埭")。跨省、市分布的地名通名在规范时各地应该加强联系沟通,避免同一通名在不同行政区域里采用不同的汉字的书写(比如"浜兜"义通名浙江如今多统一为"兜",但江苏吴江一带却规范为"斗")。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语文读本(必修五)》(译林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上选了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我所见的叶圣陶》。其中有这样一句(第77页):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角直去;他很爱他的家。这个句子里提到的地名应当是苏州吴县的"甪直"(今属苏州市吴中区),而非无法查找的"角直"。当时(1921年)叶应邀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教国文,而家眷仍在其教过书的甪直镇。甪直原名为甫里,位于苏州城东25公里,是一个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正珠海市坚持"一线多点"整体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完成地名普查成果整改任务。一是坚持以普查质量为生命线。市地名普查办始终严格按照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规程要求,严肃工作程序,严守普查纪律,严抓质量评价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监理,切实做好区级自查、市级核查和过程督查。将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贯穿整个地名普查工作始终,坚决将问题发现在源头,处理在苗头,解  相似文献   

14.
正"泾"作通名的地名绝大多数分布在苏南浙北的太湖平原以及宁绍平原一带。根据全国行政村名统计,"泾"字村名江苏最多156个,浙江其次52个,上海30个,三省合计占到全国"泾"字村名的92%。考虑到行政村名多是当代新命名,方言特色不及自然村名浓厚等因素,如果以自然村名或河道名进行全国统计,那么江浙沪三地的"泾"通名比例还要高不少。以上统计结果和人们的传统印象相符合,在现代"泾"的确是个吴方言词。  相似文献   

15.
正当"乡愁"遇上"教育",这将是一场怎样的体验?2018年5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举行了"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教育实践现场会。垂杨柳中心小学112个班级、1000多个小队、3600多名学生深入朝阳区24个街道、19个地区,了解家乡的变迁故事。学生们通过项目式学习了解了家乡的变迁,从而激发出了爱祖国的情怀。在当天的现场会上,垂杨柳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还  相似文献   

16.
旧城大留里     
正沧州地灵天宝、人文渊薮,被誉为"沧海福地",现今沧州所隶属地域之上众多古城遗址的分布便是佐证,其中位于黄骅市南境"遗壤颓墉犹四围"的旧城遗址更是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人文积淀厚重,具有古代城池遗存典型的代表性、文化品位和研究价值。一旧城遗址坐落于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距黄骅市区20公里,历史上曾大名鼎鼎,是盐山县旧县治所在地之一。旧城原名大留里。汉高帝五年(前202)设高成县,此为最早的盐山县前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市立足于地名记史留影,强化便民惠民,多载体打造"地名文化名片",深化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服务民生。编制地名图书"记史"。一是完成《国家标准地名词典·重庆卷》(第一部分)3700余条、71万余字词条、释文编撰,启动《国家标准地名词典·重庆卷》(第二至八部分)、《国家标准地名志·重庆卷》编撰。二是抓紧开展编写《重庆市标准地名志》《重庆市标准地名录》,编制《重庆市区划地名图册》,采用数字化工艺,编绘序图组、区县地  相似文献   

18.
五里坪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黔西北垭都—蟒硐断裂构造成矿亚带,前期工作证实该矿找矿潜力较大,但该矿在矿床地球化学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研究了五里坪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对稀土元素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稀土元素所体现出的成矿示踪意义。研究表明,辉绿岩与成矿物质来源关系不大,可能存在多来源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地名文化是以地名为载体,通过地名的形成、变迁、结构、内涵等因素来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是地名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民族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发展与变化。"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这是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对地名的物质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20.
1977年以来,我国不论在地名学研究、地名普查、地名标准化和地名的单一罗马化、地名的行政管理和档案管理及地名的辞书编纂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么短的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出版这么多的地名图书,不能不提到王际相研究员。他在这20多年里不仅组织策划。领导了我国的地名普查、地名标准化。地名管理等工作,而且还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主编了多本专著。近日出版的《王际桐地名论稿》(1999年11月,社会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集结了他发表的44篇论文,反映了他在地名工作和地名研究中的主要成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