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智利南极洲智利阿根廷智利和阿根廷虽然距离南极最近,但因为直到19世纪初才开展独立运动,所以无缘早期的南极探险活动,到20世纪初,这两国才加入到南极探险活动中。1904年2月24日,阿根廷在南极洲南奥尼克群岛建立了奥长达斯站,这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南极科学考察站。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之际的20世纪40年代,智利和阿根廷先后正式对南极提出了主权要求,两国的主权要求区都把南极洲地理位置最佳的南极半岛囊括在内,分别称为“阿根廷南极属地”和“智利南极属地”。但此前1908年英国早已对以南极半岛为核心的地区提出了主权要求,这样,在对南极领土分割的扇形图中,英国、智利、阿根廷三国互有交叠。  相似文献   

2.
<正>1902年,英国人沙克尔顿作为斯科特探险队的队员首次到南极探险。1907年他第二次南极探险,是自己组织探险队率"猎人"号探险船赴南极爱德华七世地进行探险.在途径新西兰探险船的停泊休整期间的12月18日,新西兰邮政当局通知他,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为南极探险印制新邮票,只有在新西兰的普通一分邮票上特意加盖"爱德华七世地"(King EdwardⅦLsnd)字样作为南极的邮票,图2共计23492枚。其中,488枚送给万国邮联。  相似文献   

3.
张箭 《海洋世界》2007,(11):61-63
卡博特的首次远航探险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他们认为自己没花多大力气便取得了与西班牙人一样、比葡萄牙人还抢先一步的巨大成绩,因为卡博特首航发生在哥伦布首航之后,达.伽马首航之前。于是,英国很快组织了对"中国"的第二次远航探险。1498年3月,  相似文献   

4.
就在阿蒙森登上南极点的第34天,斯科特也到达了南极点,但他的经历和后果却与阿蒙森有着天壤之别。罗伯特·弗肯·斯科特早先只是一个研究鱼类的军事专家。1901年8月.他受命完成首次南极探险,一直深人到南极圈内的罗斯海,并在麦克默多海峡的罗斯岛度过漫长的冬天,为他向南极点进军奠定了基础。此后他又多次率队赴南极探险。1909年1月9日,他获悉曾是他手下的沙克尔顿到了离南极点只有178公  相似文献   

5.
1910年--年1912年阿蒙森率领“费拉姆号”;他在鲸鱼湾过冬,率先到达南极。1910年~1913年斯科特率领“新地号”在罗斯岛过冬,到达南极。和四个同伴死于归途。1872年6月16日,阿蒙森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农庄,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领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探险。1897年、作为大副,阿蒙森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1909年45月间,当他正在“先峰”号船上制订环北极航行计划时,有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毅然放弃子北行的计划、一则是美国险险家皮埃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另外一则是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创造了抵达南纬88°23′的最高纪录、距离南极点只有178公里的路路。为此,阿蒙森随  相似文献   

6.
阿蒙森和斯科特先后于1910年和1911年踏上征服南极点的征程。同时,在东方的一个角落里一艘小帆船也悄然起航,向地球的南端驶去。日本的白濑矗(1861年6月10日出生在日本秋田县由利郡金浦村,幼名知教。)作为白种人之外的人类,首次在南极留下了足迹。白濑的南极探险和阿蒙森一样,首先以征服南极点作为开端。1910年7月,白濑发表了征服南极点的探险计划,但没有得到政府资助。当时,日本正沉浸在日俄战争胜利气氛中,忙于国内事务,又没有向海外派遣探险队的先例,因  相似文献   

7.
走去4000米深海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海域,一直是大自然探险家们实现海底旅游探险的朦胧世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深海探险时代已经到来,富有冒险和猎奇心理的探险者可以大显身手了。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现、认识南极洲,只有近160年的历史。从探索南极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772—1843年,帆船探险时期;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雄探险时期;20世纪20—50年代,航空考察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常年站考察时期。南极考察,在政治上、科学上、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40多个常年考察站、100多个夏季和临时考察站,开展了领域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掀起南极建站热潮,人类南极考察史进入群雄纷争时代。南极条约体系的建立与成功运作,使之成为全球社会真正实现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典范,现实的南极国际村,既是世界各国政治利益的延伸,又是超脱某种意识形态与政治纠葛的真实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不同语言与肤色,不同政治派别与宗教信仰展现的不单单是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圣地,更是人类祸福同系,生死与共的国际大家庭。  相似文献   

10.
远在四五千年前,夷越人的航海探险能力非常惊人。当时,他们航海依靠的只是竹、木筏和勇气、智慧。当然,如此遥远艰苦的历程,也有遭遇不测而沉入海底的。这就是探险之险,尽管如此,仍是前仆后继。  相似文献   

11.
大家上午好,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些关于探险考察的照片,也是分享在过去八九年里我的一些探险经历。Elysium Epic是一个团队,它由一群热爱海洋的人聚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认知,都认为气候变化与海洋变化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掀起南极建站热潮,人类南极考察史进入群雄纷争时代,南极条约体系的建立与成功运作,使之成为全球社会真正实现和平与国际合作的典范。现实的南极国际村,既是世界各国政治利益的延伸,又是超脱某种意识形态与政治纠葛的真实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不同语言与肤色,不同政治派别与宗教信仰展现的不单单是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圣地,更是人类祸福同系,生死与共的国际大家庭。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南极研究可追溯到1911~1912年白濑中尉探险时代,那时白濑就在自己的根据地进行了气象观测,船在附近的海域进行了海洋调查。但真正进行综合性研究还是从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的第三个国际极年(又称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的。这个极年是把南极观测放在重点,包括日本在内共12个国家参加。为了致力于南极  相似文献   

14.
南极,这个地球上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自1899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首先登上南极大陆以来,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有的英勇捐躯,艰苦卓绝的事迹可歌可泣!迄今,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7个国家建立了南极科学考察站。1984年11  相似文献   

15.
1820年2月28日,两艘俄国考察船“东方”号和“和平”号在海军大尉别林斯高晋的率领下,前往南极探险。这两艘俄国帆船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曾九次靠近南极海岸,取得了三百多年来许多国家航海家没有取得的结果——南极大陆总的轮廓。在南极早期发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纪念这位俄国航海探险家的功绩,苏联设在乔治岛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别林斯高晋站。  相似文献   

16.
尚可 《海洋世界》2014,(12):28-35
<正>皮亚西斯早在2000多年以前,一个叫皮亚西斯的人勇敢地扯起了风帆,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理性的北极探险。亚斯皮西出生在当时的希腊属地马塞利亚,即现在法国的马塞港,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和航海家。在这次航行中,他不仅引入了一种利用天文测量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而且还注意到了月亮运动和潮汐涨落的关系。但他这次航行的目的既不是要到北极去探险,也不是为了天文观测或搜集科学数据,而是为了替马塞利亚的希腊商人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锡和琥珀。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  相似文献   

17.
谭征  苏军 《海洋世界》2007,(1):73-75
在人类刚刚开始地理大发现的时候,太平洋真的曾被发现过,而且这一发现还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从巴尔博亚到麦哲伦再到库克经历了数百年,自库克船长的去世便宣告了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探险时代的结束。在这二三百年的地理大发现中,许多文化、历史都已经被铭记,但更多的则被时光的刀锋改变了模样。然而,太平洋上充满诱惑的岛国文化却始终不曾改变过。  相似文献   

18.
正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平均风速接近2 0米/秒。相当于8级大风。东南极沿岸一带的风力最强,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0~50米/秒,远远超过12级的大风。据澳大利亚"莫森站"20年的统计资料,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就有3 0 0天,1972年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2米/秒。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这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南极风暴之所以如此强大,原因在于寒冷的气候和  相似文献   

19.
思源 《海洋世界》2008,(10):41-46
康克迪亚站,位于冰穹C,是法国意大利两国1993年协议而建。现在该站已成为欧盟合作开展冰芯探测计划(EPICA)的重要基地,法国在南极冰芯研究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21,(1):4-11
在2019年美国东南部深海探险的第四次潜水中,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有着大量触角的海百合类动物蜷缩在一根珊瑚茎上,它们的触角并不伸展开来,引起研究者们更多地了解深海珊瑚和海绵栖息地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