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50农场水稻气候灾害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新峰 《黑龙江气象》2009,26(2):28-28,30
1 引言 850农场无霜期为140 d,可以满足水稻种植的要求.早熟品种从移栽到成熟≥10℃的活动积温要求在2070~2150℃;中熟水稻品种要求2180~2200℃:晚熟品种要求2250~2300℃.850农场历年≥10℃的活动积温平均为2522.8℃.稳定通过10℃的初日平均在5月10日,稳定通过10℃的终日平均在9月29日.由≥10℃的活动积温保证率曲线图查得:80%保证率的积温值为2383℃.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再生稻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尤溪气候的基本特征。再生稻生长主要与稳定通过 10℃初日、稳定通过 2 2℃终日、≥ 10℃活动积温、10~ 2 2℃持续日数及其活动积温等气候要素关系密切 ,根据气象站 (哨 )资料 ,建立其空间分布模式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rcview软件制作分布图 ,并结合再生稻示范推广的情况 ,将尤溪具水稻生产分为 4个生产区 :双季稻种植区、再生稻种植适宜区、单季稻晚熟品种种植区 (再生稻种植过渡区 )和单季稻中熟品种种植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药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了在传统种植方式下安顺山药主要生育期气候条件的利弊影响。根据安顺山药分期播种试验结果,结合大田调查,从气候资源的角度分析了延长安顺山药生长发育期的可能性,提出了提高安顺山药栽培的气候资源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将安顺山药播种期从传统的3月11—31日提前至2月23日—3月14日,提前16 d左右,可多获得早春39 h日照时间和≥10℃活动积温65.3℃·d;加强块茎膨大期肥水管理,可延长块茎膨大期约13 d,并使地上部茎叶转黄期从9月20日推迟到10月12日,延长块茎膨大后期约22 d,其间67.8 h的日照和≥10℃活动积温382.1℃·d得到利用。通过播种期的调整并加强肥水管理,可使山药全生育期延长38 d左右,并从早春及秋季增加日照时间106.8 h、≥10℃积温444.0℃·d,可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营口市老边区路南镇现有水田种植面积(?)29万亩,水稻生长季(4~9月)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3500~3600℃,日照时数1500~1600h,降水量500mm左右。该地区适宜种植中晚熟、晚熟型水稻品种。为充分利用本地区气候资源,进一步发挥品种生产潜力,从1991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3—2022年日平均气温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每年≥0℃和≥10℃的活动积温、起止日期、持续日数,并通过统计分析、线性回归、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布及保证率、倾向率、突变及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0℃、≥10℃活动积温均呈现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分布状态,1963—2022年积温显著增多,生长季变长,林区≥0℃活动积温在1992年前后发生突变,农区、林区≥10℃活动积温在1992年前后发生突变,牧区≥10℃活动积温在1995年前后发生突变,各区域活动积温均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8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10℃积温资料,积温用逐日平均气温通过5 d滑动平均方法计算得出;对黑龙江省45 a来的积温变化规律采用M-K方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45 a黑龙江省≥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积温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呈小幅减小.后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积温年变化曲线在1993年发生一次迅速增加的突变.从黑龙江省≥10℃积温变化分析,全年热量明显增加,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总产量,但种植结构也需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兴山县烤烟种植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茂军 《湖北气象》2003,22(2):20-22
利用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兴山县近10多年烟草栽培实际以及20世纪80年代山区气候考察资料和2000-2001年实地调查资料,确定了影响烤烟品质和产量的气候因子。以日平均温度≥20℃的持续日数为兴山县烤烟区划的一级指标,以≥10℃的活动积温(∑T≥10℃)、年平均日极端最高气温≥38℃的日数为二级指标,对该县烤烟种植范围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在500-1300m的区域均可种植烤烟,最适宜区域在700—1200m之间。  相似文献   

8.
根据海陵岛闸坡站1961—2012年常规气象观测气温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研究了近52年海陵岛温度≥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陵岛气候应属边缘热带气候,温度≥10℃积温的增加率为82℃/年。预估至2050年前后活动积温≥9 000℃,将变成中热带气候,与近年来全球变暖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9.
金基锡 《气象》1982,8(3):24-24
近两年来广大气象台站正在开展农业气候分析和区划工作,在考虑热量指标时,主要用气候统计中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终日期及≥10℃积温来鉴定热量资源。农业生产及科研部门以≥10℃积温值及天数的多少来衡量一地区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并作为引种和耕作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但我县用≥10℃积温来衡量热量资源时,发现在不少年份反映不出我地的实际热量状况。如1964、1976年实况是典型的低温年,但气候统计中1964年≥10℃的积温是2377℃,比常年高40℃;1976年≥10℃的积温是  相似文献   

10.
对济宁市(包括11个县市区)1970—2012年的各月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气温整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全年≥0℃活动积温、越冬前(10月1日—12月12日)≥0℃活动积温、≥10℃的活动积温、<0℃负积温绝对值均呈上升趋势;1981—2010年较1971—2000年,稳定通过≥0℃和≥10℃持续的日数分别增加4.5d和3.2d,稳定通过≥0℃和≥10℃的日期分别提前了3d和2d,终止≥0℃和≥10℃的日期分别推迟了2d和1d。年降水量的变化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前30年呈下降趋势,而后13年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下降最为明显。在这种气候变化背景下对济宁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冬小麦、夏玉米播种期推迟,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夏玉米的种植方式由套种改为直播,收获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干旱、冻害等其他极端异常气候事件和病虫害的发生机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门源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气温资料,以五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3℃、≥5℃、≥10℃初、终日,求算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变化,应用PEARSON函数计算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式。研究表明:门源盆地各界限温度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均呈推迟趋势,初终日间持续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均表现为增多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终日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初终日间持续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正相关,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极显著;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则≥5℃初日提前6天,终日推迟5天,≥10℃初日提前9天,终日推迟7天,各界限温度期间的持续日数延长3—16天,活动积温增加149~221℃·日,有效积温增加60~131℃·日。  相似文献   

12.
本利用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5个气象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日平均气温≥0℃、≥10℃积温近40年韵变化特征,研究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0℃、≥10℃界限温度初日普遍提前,终日稳定推后,积温显增多,生长季明显延长。平均而言,二十世纪90年代≥0℃初、终日与多年平均相比,初日平均提前5.5d,终日推后5.4d;≥10℃初日平均提前4.3d,终日推后5.9d;全年≥0℃积温平均增加136℃、≥10℃增加166℃。  相似文献   

13.
用焉耆县气象站基本资料分析了焉耆盆种植酿酒葡萄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焉耆盆地≥10℃活动积温为3566℃•d、7-9月水热系数为0.21、成熟期昼夜温差为16℃、7-9月平均气温和为62.8℃、日光能系数为5.9,各项气候指标均为种植酿酒葡萄最适宜气候区划范围。同时焉耆盆地具有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和水域岸边小气候优势,能够生产出富有地域特色优质葡萄酒。焉耆盆地主要气象灾害是大风与春季霜冻,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春季终霜大部分年份出现在4月21日前,越冬期间低温冻害影响不大。进一步对比分析焉耆盆地与石河子酿酒葡萄种植的气候条件,焉耆盆地气候条件优于石河子,主要表现在冬季平均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无霜期和≥10℃活动积温较多,降水量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三明市水稻气候条件分析与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水稻生长对温度、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的要求及其主要的不利气候因素———早春低温阴雨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和秋季寒害对晚稻抽穗扬花的影响 ,确定三明市水稻生长的气候指标为春季稳定通过 10℃初日至秋季稳定通过 2 0℃终日的积温。根据三明市各地活动积温的分布情况和不同品种搭配的早稻播种至晚稻安全齐穗所需的总积温 ,划定了三明市水稻合理布局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活动积温的 80 %保证率建立的区划模型和区划指标将三明市分为 7个水稻种植气候区 ,并提出了水稻生产趋利避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水稻冷害的气候背景焉耆垦区种植水稻已有20多年的历史,水稻生长期不时有冷空气南下,低温造成水稻冷害,影响到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北方早熟品种一般活动积温2900-3200度·日即可满足要求.焉耆垦区≥10℃积温3107.4-3533.7度·日,平均3347.6度·日,适宜播种期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11-14℃.但垦区春季升温缓慢,温度变幅大,有的年份  相似文献   

16.
沈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8-2009年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农作物生长季界限温度的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以此为当地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探讨因升温所带来的利弊关系,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各界限温度普遍存在始日提前、终日椎后,持续时间延长,积温明显增多的变化趋势。〉10℃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1d,活动积温趋势增加340℃·d;≥5℃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3d,积温趋势增加359℃·d;≥10℃持续日数趋势延长12d,积温趋势增加305℃·d;≥20℃持续日数趋势延长8d,积温趋势增加326℃·d。初(终)日的地域分布特点为城市早(晚)于乡村、南部早(晚)于北部;不同界限温度下的积温变化特征为城市多于乡村、南部多于北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石河子棉区4个气象站197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均方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石河子棉区≥10℃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棉区≥10℃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终日略微推迟,持续日数显著延长,积温明显增多;≥10℃积温及持续日数均在199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10℃积温正常年份的概率超过64%,依次向两端递减;≥10℃积温偏低地区主要在莫索湾,偏高地区主要在乌兰乌苏。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河子棉区热量条件有较好的改善,棉花延迟型低温冷害有所减轻,石河子棉区品种布局应以早熟棉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河子棉区4个气象站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计距平、均方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石河子棉区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棉区各地及全区≥10℃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10℃终日略微推迟,≥10℃持续日数显著延长,≥10℃积温明显增多。≥10℃积温及持续日数均在196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10℃积温主要在5-9月,7月为高峰值。≥10℃积温正常年份最多,概率超过64%,依次向两端递减。≥10℃积温偏低地区主要在莫索湾,≥10℃积温偏高地区主要在乌兰乌苏。阶段Ⅱ(1995-2020年)与阶段Ⅰ(1961-1994年)相比,≥10℃积温3500-3800℃·d明显减少,3800-4100℃·d明显增多。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河子棉区热量条件有较好的改善,棉花低温冷害会有所减轻,石河子棉区品中布局仍应以早熟或特早熟为主。  相似文献   

19.
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积温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套地区东部宁夏22个气象台站4~10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域≥10℃积温的时空演变及初日、终日的变化特征,采用复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揭示了河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10℃积温的周期及突变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演变成因。结果表明: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的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初终日间隔明显延长;≥10℃积温在1997年出现由少到多的突变,在周期上存在3a和9a左右的长周期,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前后大气环流在1997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长周期调整。1997年前,500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巴尔喀什湖附近易形成低槽,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影响河套地区东部,造成气温偏低,≥10℃的积温偏小;1997年后,500hPa环流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减弱,纬向环流增强,不利于槽区的形成和发展,极地南下冷空气活动次数减少,下游大范围区域内的气温升高,≥10℃积温增加。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西北5省(区)150个测站1961~2003年历年日平均气温,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对〈0℃负积温、〉0℃和〉10℃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采用EOF分解后的时间系数,利用小波和M-K分析方法,对〈0℃负积温、〉0℃和〉10℃积温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0℃负积温表现为全区一致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2.9℃/10 a,增长最快;〉0℃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0.7℃/10 a,西北地区〉10℃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49.3℃/10 a,增长最慢。〈0℃负积温、〉0℃和〉10℃积温均从1986年开始增加,在1995年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1987年是负积温显著增温的突变年份,〉0℃积温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10℃积温在1995年前后发生突变。小波分析结果呈现出〈0℃负积温存在准6 a和准9 a的振荡周期;〉0℃和〉10℃积温存在准8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