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勘单位的发展历史,浓缩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随着国家对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地勘队伍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必然要求财务管理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当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着观念落后、过度分权、各自为政、管理不到位和财务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传统的分散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弊端愈来愈显现出来,为履行好地勘单位及其下属公司经济运行的质量的财务管理职能,在对地勘单位整合重组的基础上,设立二级单位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以适应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点将地质灾害项目分为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围绕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具体建设工程的防治工作两类,讨论通过对其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地勘事业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升级转型,进而达到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提高主动防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国家和社会对加强地质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地勘单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成为矿业权的经营者或组建探采一体化的资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实现投资多元化,加快主业规模建设,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是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2000年冶金地质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2000年是新千年的第一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这一年,对冶金地质改革与发展来说也是极为关键和极为重要的.地勘体制改革要进入攻坚阶段,地质工作要有新的加强和地勘经济要加快发展,运行质量要进一步提高,不仅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点将地质灾害项目分为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围绕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具体建设工程的防治工作两类,讨论通过对其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地勘事业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升级转型,进而达到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提高主动防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质》2009,(5):I0002-I0002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济南召开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模式座谈会。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柏贵生向调研组介绍了山东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情况。省发改委、编委以及厅事业单位的领导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7.
孙英男  李守义 《世界地质》2004,23(1):100-106
通过对我国地勘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地勘企业发展的、可操作性强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模式,为推进地勘企业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努力为各行业和部门所属的地勘企业和其它生产性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佟桂华 《城市地质》2000,12(2):32-3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 ,政企分开 ,事企分开 ,地勘单位也将转轨而进入现代企业的行列。作为地勘单位中附属部门的资料室 ,在没有地勘事业费投入保障下 ,日趋艰难 ,举步维艰 !如何使地质科技资料工作走出困境 ,求得生存和发展 ,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 ,促进了新兴的信息产业逢勃兴起。目前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领域、各部门纷纷投入到信息的开发利用之中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对信息化大潮 ,地质科技资料工作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充满了蓬勃…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勘单位多种经营实体在财务监控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认为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地勘单位改制过程中加强对多种经营财务监控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论述了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的意义和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的具体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周鑫 《地质与勘探》2015,51(4):772-775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国有地勘单位该如何深化改革,走好改革发展的道路,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本文概述了陕西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基本情况,梳理了改革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了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地勘事业经费拨付渠道的疏通、事业单位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延续、依附于事业单位的各种资质、矿权、贷款过渡转换、公益性地质队伍与商业性地质队伍的关系等新的问题,提出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勘行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为国有地勘单位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推动地勘单位改革,继续关注陕西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进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勘单位资金短缺,资产质量低下等现状剖析,提出加强资金、资产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和费用支出的设想和具体办法,向管理要效益,使地勘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书档案对地勘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书档案的质量如何是每个地勘单位应该重视的问题,而档案质量又与文书处理有着密切联系,应该提倡文书处理到档案立卷一体化,提高文书档案质量,使其在地勘建设、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作用,加大文书档案的利用率,为振兴地勘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勘单位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使地质勘查工作真正进入市场并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本文就地勘单位成立内部银行的必要性,它的运行机制和业务内容,阐明内部银行对发展地勘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质工作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出现,立项与地勘费挂钩,有项目就有投资,调动了地勘单位承担项目的积极性.但是,有的地勘单位不是通过加强地质调查及综合分析研究来确定有意义的勘查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矿工作应如何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家的经济同步发展?是个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地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的主体是地勘单位,经过10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地矿工作已进入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行政手段和计划指令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影响,地勘单位的主管机关还习惯于行政手段,抓权不放,加之机制转换缓慢,以及长期积累的矛盾与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致使许多地勘单位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勘查周期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 《地质与勘探》2020,56(3):644-656
本文开拓性地系统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地质勘查周期,引入经济周期理论、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矿产品使用强度理论、政治决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对地质勘查周期进行了解释,试图理清多年来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统计建国以来历年地质勘查投入、钻探工作量、见矿异常和发现矿产地等数据,划分了8次地质勘查工作周期。在对我国经济周期和财政周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勘工作周期与经济和财政周期相对应的观点。此外,通过研究建国以来工业化进程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结合矿产品使用强度变化趋势,认为在重工业化发展阶段,矿产品使用强度处于高位,从而地勘投入处于高位;在农业、轻工业化发展阶段,地勘工作逐渐走弱。2013年后,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地勘工作处于新一轮弱势状态。地勘工作周期体现了长期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选择、工业化进程与短期财政和经济波动双重叠加的特点,短期政策因素则常对地勘周期波动时有放大或熨平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尹国胜 《江西地质》1998,12(4):309-314
质量工作,是融技术工作与经济工作于一体的技术经济工作。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地勘行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十多年来,在确保和提高成果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增强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杨冲 《山西地质》2014,(5):89-91
地质勘查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多年来,国有地勘单位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历程,但地勘部门仍居于事业编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过渡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历程阐述,指出了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观念陈旧,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技术落后,地质勘查队伍设备单一;政事不分、责权不明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地勘经济的发展。最后,本文也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必须解放思想,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有地勘单位企业事业混淆不清的体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地勘生产力,实现地勘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信息对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信息网,增强企业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利用能力,可以引导经营者正确决策,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煤炭地勘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将这些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形成可利用再生的资源信息,借助计算机网络共享,这对地勘单位拓宽市场,推动地甚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从加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实现财务集中管理,设立内部“结算中心,”实施“收支二条线”管理,推行月度全额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实行“五个统一,”强化财务管理的监控职能,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