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分析皖南休宁天井山金矿床和小贺铅锌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认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和北东向断裂是安徽休宁—歙县东南部地区金多金属矿形成最重要的控矿因素。歙县南源口和休宁桃溪两个地段的构造分析表明,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四期构造变形,其中早期向北西的逆冲推覆和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是成矿前构造;燕山晚期北东向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燕山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成矿,是成矿期构造;随后的右行平移断层为成矿后构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个旧高松矿田的构造地质调查、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和分析,初步厘定了个旧高松矿田成矿构造系统,并将其解析为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燕山中晚期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近EW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区内有利含矿岩系空间分布,含矿岩系的层序构造是层间氧化矿重要的控矿因素;NE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矿田内燕山晚期花岗岩的侵入就位及层间氧化矿和接触带矿的产出;喜山早-中期岩溶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岩溶残坡积型和溶洞沉积型砂锡矿的形成。EW向与NE向构造交接复合,形成了向断凹式、羽列式、背突式、断裂-接触带构造式等复合控矿构造样式。此外,构造也控制了矿体的产状。根据这些控矿规律,可有效地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狮形岭锡矿赋存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矿化类型以云英岩脉型为主。通过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在构造、岩浆岩、蚀变等方面分析矿脉控矿因素。郴州—邵阳NW向深断裂带及"大义山式断裂构造带"形成的次级断裂构成了深断裂控矿—区域性断裂导矿—次级断裂容矿的构造成矿配套体系;岩浆岩,特别是晚期介头单元为矿区成矿母岩,与锡矿形成密切相关,为矿体形成提供成矿物质及热源。  相似文献   

4.
熊耳山是中国重要的金、银、钼矿产区之一,区域工业矿体大都为构造控矿。本研究以龙门店银矿为例,基于安德森模式,利用StereoNett软件对K1和K6矿体的节理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史,将研究区断裂构造划分为4期。Ⅰ期近南—北向压应力形成的北东和北西向成矿前构造,并衍生北北东向断裂;Ⅱ期近南—北向引张环境形成的同成矿构造,使Ⅰ期形成的次级北东—北北东向断裂部分被石英脉充填,并伴随热液的沉淀和富集形成工业矿体,另外一些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发生矿化;Ⅲ期北东—北东东向压应力作用形成的成矿后构造——局部发育北北东向断裂,切割前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Ⅳ期北西西向压应力作用形成的成矿后构造——北西向左行走滑断裂。分析认为,第Ⅰ期形成的北北东向断裂具有较好的含矿性,在后期找矿工作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南款金多金属矿田位于太行山北段野狐-连巴岭-东团堡多金属成矿带上;控矿因素主要是阜平幔枝构造逐级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断裂构造和岩浆岩,地层仅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基础和物理化学环境;燕山期侵入的中酸性岩体、岩株、岩脉及隐伏和半隐伏的岩枝、岩株的空间展布规律决定了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成矿元素的组合规律;断裂构造的类型和性质更是直接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形态、矿化类型等矿床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6.
皖浙赣断裂带(安徽段)的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来 《安徽地质》2011,21(1):9-13,43
前人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是由数条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层组成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北延方向为北东东向;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安徽段以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为代表,属于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断裂白云母40Ar-39Ar测年值为230~254 Ma,既对早期构造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造,又控制了其后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燕山期岩浆岩及一系列不同规模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燕山晚期沿北北东向进一步活动,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7.
吴光存 《山西地质》2012,(3):108-110
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沙让矿区钼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认为钼矿成矿控制因素有岩浆活动、构造作用及硅质热液变质作用。矿区岩浆岩多期次侵入有利于成矿,严格控制了钼矿床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区域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含矿热液充填于断裂及裂隙中有利于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金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岭—靖宇成矿带西段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多旋回特点。太古宙花岗.绿岩带是主要矿源层。通过对典型金矿床成矿特征的分析,区内主要发生2次金矿化,并形成2种主要类型的金矿床,即太古宙末—元古宙早期形成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层控型金矿床和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受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的控矿部位是区域深大断裂交汇区,特别是叠加NW向断裂并发育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地段可构成金矿集中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9.
天井湖铅金矿是中型铅金共生矿床,处于近EW向蚌埠隆起和NNE向郯庐断裂带交叉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及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了分析天井湖铅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并建立成矿模式,在调研近期勘查成果并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天井湖铅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了天井湖铅金矿区及五河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天井湖铅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是NNE—NE向、SN向断裂;西堌堆岩组沉积-变质岩系是该矿床的赋矿地层;中酸性脉岩和规模较大的岩体对含矿热液的形成、成矿物质的活化和运移具有重要意义;西堌堆岩组及五河岩群为断裂活动提供了空间,并为金矿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该成果完善了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模式,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得尔布干成矿带中段八大关——新峰山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尔布干成矿带中段八大关—新峰山地区断裂构造发育 ,北东向得尔布干深大断裂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与成矿有关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的中性—中酸性侵入岩及次火山岩。赋矿层位主要有上库力组、塔木兰沟组及谢尔塔拉组。在分析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其控矿地质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控矿地质因素的分析,总结出如下认识:(1)河南省钼矿床属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的一部分;(2)在地槽活动带的边缘区的构造-岩浆岩带是钼矿床产出的有利场所;(3)成矿母岩是主要控矿因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4)区域上巨大的燕山期花岗岩基是成钼小岩体的母岩,而成钼小岩体又是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三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东秦岭钼矿带成岩成矿背景及时空统一性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东秦岭钼成矿带呈近东西向沿华北大陆南缘地球化学边界展布,矿化表现为等间距北东向成串产出。在洛南-栾川地区深部是一个轴向近东西向且向西倾伏的幔向斜,其走向控制了华北块体南缘地球化学边界。沿北北东向的重力梯度带方向上,刚性的结晶基底发生隐性的构造破裂组合或不均匀调整作用。它们与古大祟边缘相平行的深断裂束互相叠加,形成状分布的深断裂组合,控制了壳幔同熔型花岗岩浆的侵位、形成一系列中酸性小岩性。含矿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构成了巨量的钼、钨、锌、铜、金矿化集中区。成矿地质背景和同位素年龄表明,控岩控矿构造与岩浆活动发生在燕山期,具有时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广东大宝山矿田船肚矽卡岩型钨钼铜矿床受船肚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的控制,按空间展布分为北矿带和南矿带。浅部钻探和坑道揭露显示:北矿带裂隙密集,由石英网脉型、构造破碎带型及少量矽卡岩型铜钼矿组成;南矿带为矽卡岩型钨钼矿。蚀变特征和矿化类型及成岩成矿年龄表明,该钼钨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闪长岩。通过对有利的赋矿围岩分析、控矿构造解析和与大宝山矿区的控矿要素对比分析,认为船肚岩体是沿着寒武系(顶板)与泥盆系(底板)之间的推覆构造侵入的,靠近花岗闪长岩的内接触带是石英网脉型辉钼矿的有利找矿部位,而云英岩化则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在深部和外围矽卡岩带是船肚矿区南、北矿带探寻矽卡岩型钼钨矿体最具潜力的部位。船肚北矿带次英安斑岩体内部、与斑岩体相连通的成矿前断裂带中和构造虚脱部位、块状和似层状矿体外围的断层、裂隙、节理连通部位及层间滑动虚脱部位都是下一步铜多金属矿找矿的有利部位。文章认为船肚矿区深部存在隐伏铜钼多金属矿体的潜力较大,是大宝山多金属矿田找矿突破的重点地段和重要接替资源区域。  相似文献   

14.
王少怀 《地质论评》2013,59(5):885-892
福建武平十二排铝矿床是近年来在闽西南地区找到的又一处铝矿床.钼矿化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与新元古界楼子坝群、晚古生界变质岩接触带内呈浸染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透镜状矿体.本次研究过程中,对5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模式年龄值变化范围为149.7 ~ 152.8Ma,等时线年龄为(151 ±2) Ma,略晚于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由此认为十二排钼矿床与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晚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矿区外围其他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闽西南大规模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台地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阶段,并伴随燕山早期挤压隆升(约160 ~ 145 Ma)和燕山晚期由挤压向拉张机制转换(约105 ~90 Ma)作用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是导致钼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海田 《地质与资源》1999,8(4):209-216
河北省赤城县黄土梁金矿产于水泉沟-大南山碱性杂岩体内接触带,矿床受钾化正长岩及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矿床具矿化带宽、规模大、贫硫化物、蚀变单一、矿石类型简单、埋藏浅、易采选等特点,是一处与海西期-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位于喀拉喇左旗境内,是辽西地区大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矿床的形成主要与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燕山期侵入的似斑状细粒闪长岩、喀左-中三家断裂的次级北北东和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三者关系密切。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的研究,建立了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成矿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物、化探异常与岩体、接触带及矿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福建省南靖县南坑钼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该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与文宾山组接触带,主要产在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受缓倾斜的石英脉和网脉状石英细脉控制,矿石类型为石英粗脉型和石英细脉型。该钼矿床具有弱磁异常,原生晕、次生晕异常发育,钼次生晕异常在深部见矿效果较好;与钼矿体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和硅化,找矿标志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白楼—下楼断裂带、晚三叠世文宾山组、云英岩化、硅化及物化探异常,以上认识对区域寻找类似钼矿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福建连城铜坑钼矿床是近年来在闽西南地区找到的又一处钼矿床。钼矿化在铜坑燕山晚期第一阶段花岗斑岩岩体与晚古生界变质岩接触带内呈浸染状、脉状、透镜状等形态产出。本次研究过程中, 对6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 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值为115.1~116.7 Ma, 等时线年龄为(115.7±1.1) Ma, 由此认为铜坑钼矿床与花岗斑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早白垩世, 属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矿区外围其他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 闽西南坳陷燕山早期大规模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稳定的台地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阶段并伴随燕山早期挤压隆升(160~145 Ma), 燕山晚期由挤压向拉张机制转换(125~105 Ma)的构造改造阶段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是导致钼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乌拉嘎大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乌拉嘎金矿床是受断裂构造和中酸性侵入体联合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区内黑龙江群变质岩为成矿提供物源.燕山期花岗斑岩是主要的容矿围岩.深部岩浆源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矿体受构造引张部位和构造交汇部位控制.在空间上侧伏斜列。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白铁矿、辉锑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有玉髓状石英、胶状蛋白石、碳酸盐、冰长石、绢云母、高岭土等;矿石结构主要为胶状结构、细粒状结构和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为脉状、网脉状和角砾状构造.矿石的矿物组合和组构均显示典型的低温矿物组合和组构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1.22%-5.4%NaCl)、低密度(0.88--0.96g/cm^3)的特征,成矿温度为140~220℃,成矿平均压力为23.24MPa,形成深度为2.32km。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成矿流体δDSMOW,值为-78.25‰-132.64‰,6moHp值为-3.7‰~6.23‰,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综合研究表明.乌拉嘎金矿属于由中性、近还原和低温流体形成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91-1298
岷-礼成矿带发现较多大型金矿,同时在岩体内发现斑岩型钼矿。金矿床矿石中除有低温矿物外,还有黄铜矿、白钨矿等中-高温矿物,白钨矿在寨上金矿中是载金矿物之一;钼矿中也有黄铜矿、白钨矿矿物;金、钼、钨矿化分带有一定空间关系;金矿床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有深源特征;中川岩体群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岩体为复式岩体,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据此建立成矿带内受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控制的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