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流量-含沙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0-1960年及1974-1985年实测洪峰水沙资料,分析了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流量 含沙量关系的影响,以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马莲河和北洛河总来水量占三门峡、黑石关、小董总水量的20%或25%以上作为中游粗沙来源区洪水,以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马莲河和北洛河总来水量占三门峡、黑石关、小董总水量的20%或25%以下作为细沙来源区或少沙区洪水。这样,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平均流量 平均含沙量关系可分为以增加平均含沙量为主和以增加平均流量为主的两个区。同时,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马莲河和北洛河的洪水,大大增加了黄河下游平均来沙系数和平均含沙量,并导致全下游河段的必然淤积。  相似文献   

2.
黄河1958年7月大洪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黄河流域的暴雨一般发生在六至十月,其中七、八月最多,形成较大洪水的一次暴雨历时一般一至四天,笼罩面积约一至十万平方公里不等。黄河下游的洪水来源有三个区域:(一)河口镇至龙门间,即山陕区间;(二)泾、渭、洛河流域;(三)三门蛱至花园口间(如图1).由于各区域的暴雨情况和地形地貌等不同,所  相似文献   

3.
184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1985,(3)
一、概述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一场大暴雨,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了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两岸居民遭受了该次洪水袭击,灾情严重。据现场调查和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该年洪水淤积物的鉴定结果,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型暴雨造成的。雨区主要处在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两侧支流特别是西侧支流,以及泾河支流马连河、洛河上游区。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间,简称三花区间,位于东经110°~113°30′,北纬33°40′~37°之间,有支流伊洛河,沁河及若干小支流汇入,面积41,600平方公里(见图1)。这一区间是中游丘陵峡谷性河道向下游平原游荡性河道过渡的河段,由于源短流急,降雨集中,洪峰高,传播快,目前基本无工程控制,是黄河下游三大洪水来源中对下游威胁最大的一个来源。一、自然地理和水系情况本区包括河南、山西、陕西各省的部分面积。流域内主要山脉大致可分为南北两翼,其走向自西向东逐渐散开,见(图1)。东北有太行山与海河为界,北面有中条山与汾河为界,南面的秦岭、伏牛山为汉、淮、黄三河的分水岭。各条大小支流沿着南北两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区域性暴雨时、空集中性和重复性,以及与三门峡(陕县)洪峰量级和洪水次数的密切对应关系,运用实测雨量资料,以及陕县万锦滩水尺志桩资料及该区间雨、水、灾情史料记载,建立了1770年~1989年河-三区间区域性暴雨等级指标系列。由分析可知,区域性暴雨与其它气象要素一样,有其自身演变规律,并存在107.5a,53.7a和13.4a等6个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6.
黄河河口镇~龙门干流区间,年最大洪峰流量主要由区间7、8月盛夏暴雨所形成(本文称前期),而大洪量多由兰州以上的秋季连阴雨(本文称后期)所产生。由此,用年最大选样途径计算设计洪水的方法值得商榷。作者提出,应分别计算前、后期设计洪水,取防洪库容大者来确定水库的防洪规模,既合理且经济。并分析了上述分期设计洪水方法在该区间不同河段上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1951年辽河洪水是最近130多年来(1856年以来)辽河干流上发生的头号大洪水,铁岭站洪峰流量为14200m~2/S。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东、西辽河最下游控制站郑家屯、三江口到铁岭区间18934km~2的面积上。当时区间内清河、南城子、柴河三座大型水库以及四座中型水库和十八座小型水库尚未修建(没修水库的区间以下简称自然区间)。理应获取完整的天然洪水过程资料。但由于建国初期该区间内雨量站稀  相似文献   

8.
一、汉江下游河道形势汉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支流之一,洪水期集水面积为142000平方公里。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流域上、中游交界处,集水面积95200平方公里。汉江中游(丹江口水利枢纽至皇庄,简称丹~皇区间)集水面积46800平方公里,区内支流众多,地形复杂,下垫面差异大,降雨不均,没有水文站控制的面积约占二分之  相似文献   

9.
1935年7月上旬,长江中游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是著名的“357”特大暴雨造成的,雨量集中、强度大。澧水、清江、沮漳河、三峡区间下段以及汉江中下游普遍发生了洪水灾害,灾情甚为严重。根据当年大水后的调查统计:湖北省有51个县(市)、湖南省有37个县受灾。两省灾民达1000万人以上,其中淹死的在10万人以上。洞庭湖受灾面积约350万亩;汉江中下游淹没面积约6640平方公里,襄阳以下汉阳以上成为一片汪洋。(一)洪水发展过程“357”暴雨从7月3日开始。7月4日,长江南岸澧水、清江一带的降雨强度普遍达到了高峰。7月5日至7月6日,长江以北,汉江以南地区的降雨量继续加强。7月7日起暴雨分布零乱,雨区向东北方向移动,暴雨基本结束。据资料分析,5天的400毫米降雨量等值线包围面积呈南北狭长的哑铃形,并有南北两个中心,南部中心在清江与澧水分水岭南侧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2003·7"特大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屠新武  马文进 《水文》2004,24(4):61-64
分析了2003年7月30日发生在黄河中游的特大暴雨洪水特性。本次暴雨持续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小,黄甫、府谷水文站日降雨量分别为136nml和133mm。暴雨形成了黄河干支流洪水过程,黄甫、府谷、吴堡水文站洪峰流量分别为6670m^3/s、12800m^3/s和9400m^3/s。黄甫川洪峰舍沙量、平均舍沙量均比历史洪水小;府谷水文站洪峰舍沙量较小,水位较低。洪水演进过程中黄河干流洪峰流量削减较多,泥沙沿程淤积,府谷至吴堡区间淤积量约为2500万t。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经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汛期暴雨集中,大片植被较差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浓度极高的含沙水流,一场洪水中的含沙量可高达1,500公斤/立米以上。这种高含沙水流在中游山陕区间和径渭洛河地区(图1)虽然是屡见不鲜的,但近年来已有逐步向下游扩展的趋势。1977年7、8月间,黄河中下游相继出现两场高含沙洪水,其含沙量在龙门、华县以下直至花园口河段均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记录(表1)。两场洪水的沿程冲淤变化十分剧烈。第一场洪水沿程不少河段发生了“揭河底”现象,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刷成深槽,平均刷深1.0~1.5米。第二场洪水在此河段发生了水位、流量的异常变化,出现了“浆河”现象。这样大的高浓度含沙水流进入下游河道以后发  相似文献   

12.
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1933年8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一次陕县站自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造成该次洪水的暴雨,面积广,强度大,雨区呈西南东北向分布,西自渭河上游,东至汾河上游,雨区还波及到黄河上游的庄浪河、大夏河和清水河等支流。  相似文献   

13.
一、黄河上游水库群电站系统简述黄河干流的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以下简称龙~青段),从青海省共和、贵德两县交界的龙羊峡进口起,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青铜峡出口止,流经青、甘、宁三省(区)17个县(市),全长918公里。区间流域面积为14.36万公里~2,较大的支流有隆务河、大夏河、洮  相似文献   

14.
金双彦  朱世同  张志恒  梁霄  罗琳 《水文》2013,33(5):88-91
黄河流域径流量呈现锐减趋势,径流锐减突出表现在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以河龙区间皇甫川流域为典型支流,选择19542012年洪峰流量大于100m3/s的洪水共271场,分析了次洪水沙特征值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近些年洪水发生次数和年最大洪峰流量高值出现次数均有减少趋势;次洪洪量和次洪沙量基本呈现逐年代减少的趋势,沙量减少幅度远大于洪量的减幅;涨洪历时比较短,峰型普遍偏尖瘦;洪峰流量大的洪水的基流量占洪量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洪峰流量小的洪水对应的比值。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地区广布着二叠系和三叠系红色砂,页岩地层。由于构造活动造成了一些软弱夹层,成为这些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仅对小浪底、龙门(舌头岭)和军渡等地的软弱夹层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 一、软弱夹层的特征 黄河中游地区的夹混层,主要是构造层间错动而形成的泥,(照片1)其特征有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黄河流域主要控制站/区间的降雨、径流、洪水资料系列延长至2010年并分析其变化特点,在对实测径流还原的基础上,通过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分析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系列一致性影响,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一致性处理,提出3种下垫面情景的天然径流系列并推荐近期I下垫面情景的黄河设计径流成果。分析了影响洪水一致性的因素,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还原,对影响黄河中下游常遇洪水量级的因素进行还现,提出黄河流域各站天然设计洪水及中游现状下垫面5年一遇及以下设计洪水。  相似文献   

17.
伊河为黄河三门峡以下的伊洛河的支流,流域面积6029平方公里,其下游为我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龙门(又名伊阙)。此处两岸为岩石陡壁,河宽约200多米(见照片一)。北魏人郦道元(公元466年-527年)所著《水经注》上载有龙门左岸的石壁上有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涨水尺寸的石刻。经多方查证发现其他有关历史文献与地方志中亦有该年涨水之记载。又经对断面变化的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图的编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黄土类土(包括典型黄土及黄土状土)广泛而连续分布的地区,面积约四十余万平方公里。由于黄土类土的土质比较疏松,抗冲刷能力较弱,且该地区沟谷交错地形复杂,降雨量于年内分配不均,暴雨比较集中,同时地表植被稀疏,表土极易被冲刷而流失。因此,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现代侵蚀作用强烈地区。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9.
方生 《地下水》2003,25(4):288-288
今年黄河上游频发洪水 ,最大支流渭河多次决口 ,九月中旬还出现第四次洪峰。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决定大量拦洪蓄水 ,提高上游刘家峡水库汛限水位 ,龙羊峡水库将上游洪水全部拦蓄人库 ,至 9月 14日已蓄水10 9亿 m3 ,小浪底、三门峡、故县水库联合运用 ,减灾、拦洪、减淤 ,让小浪底水库尽量拦蓄中游洪水 ,一个月滞洪运用 ,使水库蓄水由 2 3.8亿 m3 增加到 6 3.7亿m3。黄河大量拦洪蓄水 ,为下游干旱缺水的华北平原补充水源、抗旱灌溉、修复与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 ,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北平原 ,由于地下水大量超采 ,已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形成…  相似文献   

20.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是世界第三大河,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有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乌江四大水系,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55%;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有洞庭湖、鄱阳湖、汉江水系入汇,集水面积约66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36%;湖口以下为下游,集水面积约14万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