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吉东杜荒岭金矿区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荒岭金矿赋存于燕山晚期的石英闪长(斑)岩中,严格受近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等。具较明显的蚀变分带,自中心向外可分为黄铁绢英岩、石英娟母云母和青磐岩带。蚀变演化可划分为早成矿期、中成矿期和晚成矿期蚀变。金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尤其与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最为密切,为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魏俊浩  刘丛强 《地球化学》1999,28(5):479-486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为一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近NW向的前切带为主要控制因素,近矿蚀变岩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且具有分带特征。按照蚀变化带进行了系统的这和岩石化学采样,研究了蚀变岩的岩石质量平衡。  相似文献   

3.
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糜棱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不同金矿化类型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类型,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受韧性变形带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脆性碎裂岩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化则受浅部裂 隙带控制;未矿化糜 棱岩变形越强,金元素含量就越低,超糜棱岩明显低于粗糜 棱岩,但强烈变形的糜 棱岩容易叠加后期的矿化蚀变;在时空关系上,同一厉矿期内石英脉型金矿化稍晚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  相似文献   

4.
李金春 《甘肃地质》1995,(1):28-34,43
区内金矿床划分为两个矿带:阿尔金断裂金矿化带和北祁连北缘金矿化带。又细分为5个亚带和3种矿化类型:鹰嘴山亚带——与超基性岩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牛毛泉—寒山亚带——与中酸性火山岩破碎蚀变有关的金矿;雄子沟—河大坂亚带——热液充填的石英脉型金矿及金湾子—大风沟金矿亚带;石油河金铜矿亚带——断裂蚀变带和热液交代型为主的金矿。矿化类型: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热液交代型  相似文献   

5.
李金春 《甘肃地质》1999,(Z1):28-34,43
区内金矿床划分为两个矿带:阿尔金断裂金矿化带和北祁连北缘金矿化带。又细分为5个亚带和3种矿化类型:鹰嘴山亚带——与超基性岩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牛毛泉—寒山亚带——与中酸性火山岩破碎蚀变有关的金矿;雄子沟—河大坂亚带——热液充填的石英脉型金矿及金湾子—大风沟金矿亚带;石油河金铜矿亚带——断裂蚀变带和热液交代型为主的金矿。矿化类型: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热液交代型  相似文献   

6.
嵩县前河金矿北部一带金矿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山地区,金矿赋存于熊耳群,容矿岩石为构造蚀变岩,断裂构造与合峪岩体控制着金矿的产出。围岩蚀变中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和多金属矿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地质特征与前河金矿类似。研究表明:矿床类型为低温热液蚀变岩型矿。最后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认为矿床深部仍然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广西昭平湾岛金矿受断裂破碎带和花岗斑岩接触带的控制,主要围岩蚀变为硅化和绢云母化,矿化类型分为石英脉型和硅化蚀变岩型.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化主岩是中元古界变质岩,可分为两类金矿化: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和蚀变岩型金矿化。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主要受NW320°~340°断裂构造控制。蚀变岩型金矿化主要受近SN或NNE向断裂构造控制,双旗山金矿床的矿石属少硫化物金矿石,其硫化物含量少于2%,主要是黄铁矿,偶见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近矿热液蚀变作用是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受近SN或NNE向断裂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化是双旗山金矿床找矿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金春 《甘肃地质》1999,8(C00):25-31,40
区内金矿床发为两个矿带:阿尔金断裂金矿化带和北祁连北缘金矿化带。又细分为5个亚带和3咎矿化类型:鹰嘴山亚带--与超基性岩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牛毛泉--寒山亚带--与中酸性火山岩破碎蚀变有关的金矿;雄子沟--河大坂亚带--热液充填的石英脉型金矿及金湾子--大风沟金矿亚带;石油河金铜矿亚带--断鲜明蚀变带和热液交代型为主的金矿、矿化类型;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热液交代型。  相似文献   

10.
坑头金矿位于贵州黔东南金矿带,前人对该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深部可能有蚀变岩型金矿存在,但都未证实。近期经综合研究,在坑头金矿施工钻孔发现坑头金矿的深部存在蚀变岩型矿体,含金量最高达6. 65 g/t。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硅化蚀变及断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位于硅化蚀变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目前,黔东南金矿的开采目标多为300 m以浅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因此该发现对黔东南地区金矿深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庄子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与胶北地体接触带的北缘,有含金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2种矿石类型。对大庄子金矿微量元素特征的系统研究表明:大庄子金矿成矿过程主要处于中低温阶段,与Au元素关系最密切的是代表中温成矿阶段的Pb,Zn,Ag,Cu元素,以及代表低温成矿阶段的Hg元素,Au元素与低温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大于与高温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大庄子金矿形成后遭受剥蚀作用不是很强,目前所开采部位主要是整个矿体的上部,其深部还有可供开采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烈善  彭省临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3):151-155,160
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围岩蚀变一般较弱,主要蚀变类型以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绢云母化为主;围岩蚀变与容矿岩石类型及其岩性组合密切相关,化学组分的变化因围岩的性质而异;金矿化强度与围岩蚀变强度和蚀变组合复杂程度成正比,金矿体出现在蚀变中心部位或蚀变分带的内带.  相似文献   

13.
在近期的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过程中,对店房金矿以西的角砾岩体西段勘查新圈定5条金矿体。金矿体的形态与产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直接产于火山机构的环状、放射状构造和蚀变破碎带之中,矿石分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围岩蚀变以硅化和黄(褐)铁矿化为主,成矿作用分为2期4个阶段;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幔源,并具低盐度和多源特点,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温度为中、低温,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店房角砾岩体西段金矿床属与火山构造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陈林沟金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近EW向断裂构造中,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矿石为主,蚀变岩型矿石为次;矿化从浅部向深部出现由金矿化向金银多金属矿化转变,矿体规模逐渐变大,矿化强度逐渐变强;成矿年龄约为130 Ma±,其形成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具有时空和成因联系,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冈底斯东段构造演化及铜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的综合研究表明,西藏冈底斯东段蕴含着巨大的找矿潜力,矿化类型齐全,以斑岩型及喷流型为主。与构造演化相关形成四大成矿系列:与新特提斯洋壳俯冲作用(125-96Ma)有关的岩浆型(Cr,Pt,Cu,Ni)矿床系列及喷流型(Cu,Pb,Zn,Ag)矿床系列;与弧-陆碰撞造山作用(85-50Ma)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Pb,Zn,Sb)、构造蚀变岩型(Au)及矽卡岩型(Cu)矿床系列;与造山期后伸展走滑作用(22-12Ma)有关的斑岩型(Cu,Mo)、隐爆角砾岩型(Cu,Au,Pb,Zn)、剪切带型(Au,Ag,Sb)及矽卡岩型(Cu,Fe)矿床系列。由俯冲杂岩带向北,具有由结晶分异型(熔离型)-剪切带型(蚀变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斑岩型十喷流型-喷流型-热液充填交代型的分带趋势,成矿总体显示出同源多位、同位多期、深源浅成、多因复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戈塘金矿硅质角砾岩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的角砾硅化灰岩、硅化黏土岩等蚀变地质体为热液成因,其中硅质来源可分为成岩期与成矿期:成岩期硅质来自热泉型生物沉积;成矿期硅质来自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是来源于深部流体与天水、地层建造水的混合作用形成的混合流体。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含金蚀变地质体产状特征,结合在戈塘地区茅口组底部及以下地层中新近发现呈筒状产出的含金蚀变角砾岩,认为戈塘金矿矿区含金角砾岩具有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得出戈塘金矿成因类型可能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新认识。此认识可供黔西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探讨新的找矿方向和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磨曲家金矿是产于招平主断裂内的蚀变岩型盲矿床,对该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东龙口大磨曲家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钊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77-181
大磨曲家金矿是产于招平主断裂内的蚀变岩型盲矿床,对该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白日其利金矿位于青海省北昆仑岩浆弧带南侧,为一典型构造蚀变岩小型金矿。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而复杂,主要含矿构造既经历了元古代—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上侵导致向南的推覆作用,又经历了新生代青藏高原抬升拉张环境下导致向北的滑脱作用,显示出张扭性和压扭性双重特征。结合地表观察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含矿构造(F1)地表产状为NE陡倾,深部为SW陡倾,金矿(化)体极可能位于低阻异常带且构造显示张扭性特征膨大部位,其深部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