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庆祝叶笃正院士从事气象科研工作60周年暨80华诞活动在京举行庆祝叶笃正院士从事气象科研工作60周年暨80华诞活动,于1996年2月10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国家科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气象局组织,温克刚为编辑组组长,陶诗言院士任主编,叶笃正院士作序的《涂长望文集》,已于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涂长望先生( 1906~1962)是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长期气象预报的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是新中国首任气象局局长。在涂长望先生的领导下,新中国气象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涂长望先生研究中国气象,无论是起点还是所达到的水平都是很高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的论文,就引起国际气象界的瞩目;40年代,他的《中国夏季风之进…  相似文献   

3.
《气象软科学》2007,(2):221-225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各省级机构主管气象软科学的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代表秦大河理事长向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同志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4.
《气象软科学》2007,(2):4-4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7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服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7年11月21~24日在广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一个分会场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搞好科普工作,为广西经济建设服务广西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1990年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以来,我会在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发动广大会员撰写科普文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咨询、示范、推广,把气象科学知识和适用技术辐...  相似文献   

6.
谢鸣 《气象软科学》2007,(1):F0003-F0003
按照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气会发[2006]36号)的要求,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于2007年3月正式组建。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博士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刘英金研究员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南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兆中央党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国气象局部分职能司、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等共64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大学的专家,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教育培训的软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曾居仁 《贵州气象》2009,33(3):F0003-F0004
5月8日上午10时30分,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农学会、贵州省气象局、贵州省科协、贵州省农学会、贵州省气象学会等八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09年防灾减灾日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准时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白云山镇中学举行。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第一工作组和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全国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国家海洋局、国家科委、各大学和中国气象局所属单位、省气象局39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在会议开幕式上,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第一工作组组长、中国气候专业委员会主任丁一汇先生介绍7此次会议的目的和国家气候变化协调组的有关情况。中国气象局气候司副司长周曙光先生、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彭光宜先生、国家计委土司环境处处长高光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于1984年10月13-18日在南京隆重召开。中国气象学会的理事、名誉理事,六十周年纪念筹委会委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学会的代表,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代表与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作者,科普活动积极分子的代表,从事气象工作五十年以上的气象界老前辈、各方面的特邀代表共293人参加了会议。日本气象学会代表团、皇家香港天文台的代表及美籍华人气象学家等14位外宾也应邀到会。  相似文献   

10.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庆祝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现在开幕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来庆祝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六十周年,这可以称作是“双喜临门”。 参加这次纪念会的有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会理事和名誉理事,六十周年纪念筹委会委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学会的理事和会员代表,全国气象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代表与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作者,科普活动积极参与者的代表,还有各方面的特邀代表以及从事气象工作五十年以上的气象界老前辈。中国科协、国家气象局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10日上午,由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承办的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正式启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家、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09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的基础上,中国气象局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了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9年全国气象软科学“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9年5月上旬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13.
《气象软科学》2009,(3):5-5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将共同主办2010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事业十二五战略,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向全国各有关机构的科研、业务和管理人员征文。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21—22日,受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举办的“首届(20072008年度)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职能部门、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一、成立了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 1.完成了组建筹备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2007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换届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经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经过精心筹备,在上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积极协调下,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方案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可,完成了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组建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气象软科学》2008,(1):193-194
2008年1月12日下午,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8年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学浩和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19~20日,由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该委员会自去年10月28日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学术会议。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气象局等单位及水利、军队、环保、民航、新疆建设兵团及部分高校科研业务人员,雷达生产厂商、技术人员也参加了这届年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动力气象学术会议于去年11月14-19日在杭州召开,科学院副院长、气象学会理事长叶笃正和气象学会副理事长黄士松分别给会议写了贺信。到会的有我国动力气象方面的专家、权威人士,还有力学会和地学部的代表共70人。会议收到近年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10月21日,以"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王会军、胡永云等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20.
《气象软科学》2005,(3):140-140
2005年9月6-7日,2005年全国气象软科学目标管理专题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合举办,湖北省气象局和宜昌市气象局承办。来自中国气象局机关、各内设机构和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以及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局、空军司令部气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近50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