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及时预警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建立地震预警系统至关重要。地震预警基准站是预警系统的基石和数据来源,基于VPDN、NQA等网络技术,设计了双链路热备的云南地震预警基准站链路传输模式,确保基准站数据稳定、快速地传输。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成功应用于云南区域预警基准站建设先行先试,为各省预警基准站通信链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测震数据处理系统、通信链路、观测仪器一致性相融合出发,对观测场地处理方式、数据处理服务器配置模板、应急流动测震台网中心服务器配置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山西测震台网和流动测震观测中数据流流向优化,数据共享、处理和误差的降低,便于为流动测震台网中心提供可靠的地震三要素。同时,也使其在接入省测震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后,较好地用于余震监测,为进一步研究震源特征、探索地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积累可靠科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十五”测震项目中,上海地震台网共建立了11个台站。在运行过程中,曾出现数采异常、通讯设备堵包死机和通信链路异常等问题。我们在反复调试中,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对地震流动台网组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顺  李晓东  王宝柱 《内陆地震》2008,22(4):332-338
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地震流动台网在不同地理环境及通信条件下的快速组网方式,利用目前的各种通信方式根据不同的通信条件组建与其相适应的网络。通过这些通信方式的组合交叉使用来克服通信中遇到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时,对流动台网中心的组网也做了阐述,包括数据的接收、转发、分析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备份。  相似文献   

5.
快速、准确、全面地收集并分析灾情信息是抗震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以后,房屋建筑物,道路,桥梁和通信基站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特别是偏远村镇,基建损毁将造成灾区通信受阻,形成孤岛,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短距离应急通信技术的地震灾情采集方法,设计出一套适用于市县局部区域范围的短距离多模式地震应急通信模块以及配套的灾情采集软件系统,实现县域内城镇灾情数据快速采集和传输。短距离多模式地震应急通信模块集成了Wi-Fi、 ZigBee、 BT(Blue Tooth,蓝牙)和2G/3G/4G等多种通信模式,自主选择最优通信模式,最大化单个模块的覆盖范围。地震发生后,即使不依赖公共通信网络,通信模块也能快速组建有效的应急通信网络,保障地震灾情数据的及时传输。经过示范区实地测试,系统运作效果良好,能满足地震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6.
雅砻江流域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是四川省首个按全流域规划设计的,台网中台站间的信息通讯方法采用了卫星、CDMA、SDH等多种通信链路联合组网形式,实现了台站的数据实时传输,同时给台网中心网络通信系统设计与部署带来挑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系统需求,简要介绍台网中心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思路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格尔木小孔径台阵位于戈壁无人区,台阵采用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加中继转有线通信方式解决台阵通信问题。此种通信方式克服了传统有线通信的局限性,经济实用,一次性投入,低成本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应特别弘扬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经验,彰显实验基地效应;要加强地震仪器研制、监测(探测)和预报这3条链路的建设;加强大型地震探测预报试验场建设;着手编撰地震探测预报理论书籍。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地震预报研究室于1987年4月17日邀请沈阳中心气象台台长曹汝杰同志做了题为《气象预报的回顾与现状》的学术报告,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和东北地震监测中心的领导及有关同志参加了报告会.曹台长的报告共分四人部分:1 气象工作概况:2 气象观测网:3 人工智能系统:4 通信系统等.报告详细阐述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预报工作取得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利用气象卫星观测,回收气象云图等技术使我国的气象预报效果得到了新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援巴基斯坦地震监测台网”中的通信和网络系统,从需求分析、载波规划、链路计算及设备配置等方面介绍用于巴境内台站数据传输的卫星通信系统,以及近距离台站传输的网络电台传输系统,分析从国内获取巴方数据以及对巴台站进行远程维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天线、电源线、控制线等外部部位,以及通过相关线路和机壳感应进入设备内部。常见故障为损坏天线、架空明线及设备元器件。随着电脑及通讯设备在地震台站的广泛应用,雷电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灾害发生或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专为华北联网有线网研制的微机异步通信软件。利用该软件与相应的硬件配合,实现了在有线话路多路调频地震信号传输系统中占用其中一路进行远距离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的各类数字地震台及台网使用的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纠错设备。本文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集误码测试仪、数字示波器、调制解调器测试、24位采集器测试4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检测设备,其适用于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的各类数字地震台及台网使用。本文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机械设备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文物的影响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科学合理地判定其影响程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振对策,进行现场实地测试获取数据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莫高窟崖体的特点,对拟采用的锚索加固技术所产生的振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测试,获得了不同距离处崖体不同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和速度,较好地反映了该施工工艺引起的振动效应的实际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为莫高窟崖体的加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短波通信台网选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地震局短波通信台网的工作频率被限制在短波的低频段,受干扰严重,中心台又位于市中心,环境噪声电平很高,加之,局网内可用的电台大部分发射功率小、抗干扰性能差。这些因素给通信台网的工作频率选择带来困难。为提高区域通信的质量,在对短波电离层信道传播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大气噪声和环境噪声的实际情况,对河南省地震局通信网的选频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选频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了选频试验的结果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基于eCos的海底地震仪嵌入式软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底地震仪在文件存储,数据通信等方面的观测要求,在海底地震仪的研制中引入了eCos(Embedded Configurable Operating System)系统,开发了基于该系统的具有数据采集、文件存储、仪器状态控制、网络数据通信、无线通信等功能的海底地震仪控制软件.本文在对海底地震仪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模式作简要说明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eCos系统构建过程,海底地震仪控制软件的结构,指出该软件系统可有效地提高海底地震仪观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无人飞艇长导线源时域地空电磁勘探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无人飞艇作为载体的时域地空电磁探测系统,具有高效、低成本、勘探深度大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基于二维有限差分方法,分析了长导线源地空电磁响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飞行高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32位Cortex-M3内核处理器,以全差分模拟前端压制电磁干扰,实现了24位低噪声多通道海量电磁数据的同步采样及存储,研制了一套可搭载于无人飞艇的时域电磁接收系统,并基于Wi-Fi Mesh无线多跳网络实现了地面远程监控.通过分析飞艇发动机的电磁噪声特点,采用独立分量分析法进行实测数据的噪声去除.研制的地空电磁接收系统使用无人飞艇搭载,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和内蒙古巴彦宝力格地区进行了电磁探测实验,地空电磁勘探结果与地面瞬变电磁和大地电磁方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地空电磁探测方法的有效性.无人飞艇时域地空电磁探测系统的成功飞行实验,为在我国草原沙漠地区、海陆交互地带、沼泽地带、无人山区等特殊景观地区开展矿产资源、水资源、地质灾害等电磁探测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阻尼器运用广泛,但传统摩擦阻尼器无法适应不同的振动强度,且在地震作用后损坏严重,没有自复位功能。文章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复位变摩擦阻尼器,介绍了阻尼器的构造、基本工作原理并推导了其力学模型,之后对阻尼器进行了力学试验。得到如下结论:该阻尼器不仅能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满足耗能要求,还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力学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与理论推导的力学模型吻合较好,印证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该阻尼器耗能能力随着合金丝直径、螺栓预紧力和坡面坡度的增大而增强;残余位移随着合金丝直径和坡面坡度增大而减小、随着预紧力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Calculations of emf induced in a vertical axis coil by a current step in a straight wire segment of finite length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n equivalent dipole placed along the source wire. An approximation is valid for homogeneous and layered earth models. The location of the equivalent dipole is calculated by forcing the early- and late-time asymptotes of the transient sounding curve of the equivalent dipole to match those of the finite wire. This approximation works because the early-time asymptote of the emf depends on the component of the receiver position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wire while the late-time asymptote does not. Analytical integration of the early-time asymptote yields an expression for the equivalent dipole location in closed form. The coil can be placed anywher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inite wire. Square or rectangular loop sources can be simulated by one or more finite wire segments depending on the source-receiver geometry. The equivalent radius calculated for central loop soundings agrees well with the value derived using a circular loop with the same area as the square loop. Results show that acceptable sounding curves can be generated by the equivalent dipole for coils placed as close as 0.5 source lengths from the finite wire segment. Higher accuracy can be obtained by splitting the finite wire into two or more subsegments. Results for layered models are slightly better than homogeneous earth models when the resistivity increases with depth and slightly worse for models with resistivity decreasing with depth. Approximate calculations are about 10 times less expensive than exact calculations depending on the method used for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