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铁矿主要分为七大类型时常同积变质型磁铁-赤铁矿床,基性侵入体岩型钡钛磁铁矿床,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火山岩型磁铁-赤铁矿床,沉积型赤铁-菱铁矿床,多因复合-迭加型磁铁-赤铁矿床,风化淋滤褐铁-赤铁矿床。  相似文献   

2.
陈玲  张微  周艳  刘伟  陈微 《地质与勘探》2012,48(5):1039-1048
采用Worldview-2、Quickbird高辨率分数据及Aster数据,开展了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沉积变质型铁矿遥感综合研究工作。在对研究区开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征、遥感异常等成矿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老并一赞坎铁矿区为例,建立了区域沉积变质型铁矿的遥感找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选择塔萨拉地区作为成矿有利地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圈定了塔萨拉地区矿化蚀变带的分布范围。研究成果表明在布伦阔勒岩群南部的塔萨拉地区具有较好的寻找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在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的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底部和中部发现了一系列沉积变质型富磁铁矿床,如老并、赞坎及吉尔铁克沟等大中型铁矿床[1,2]。本文采用Landsat-8的ETM+、ASTER及Quickbird等多种不同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沉积变质型铁矿的遥感特征进行了分析,为西昆仑寻找同类型铁矿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疆东戈壁地区还未开展高光谱遥感方面的相关研究问题,提出利用地面和航空高光谱遥感蚀变异常特征,进行蚀变异常带分析及找矿应用的工作思路,系统剖析蚀变矿物异常特征,圈定蚀变带,野外查证新发现多金属矿化线索,取得较好的找矿应用效果。东戈壁地区周边分布有较多的铁及多金属矿床、矿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属准平原状的丘陵地貌,植被覆盖少,基岩裸露好,围岩蚀变发育,具备开展地面和航空高光谱测量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可获取高质量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并为找矿勘查服务。文章选择新疆东天山成矿带的东戈壁地区,利用FieldSpec Pro FR地面波谱数据和HyMap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解析地面各地质体所反映的蚀变矿物异常特征,系统剖析褐铁矿+赤铁矿、绢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蚀变矿物的异常分布规律和反映的地质意义,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圈定高光谱遥感蚀变带,开展蚀变带的野外查证,新发现赋存于石英岩化(含)铁碧玉岩、变细碧岩、石英脉体中的铁、钼等多金属矿化,结合地质、蚀变矿物特征,初步预测东戈壁地区具有形成火山-沉积-后期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石英脉型钼矿床的成矿潜力,后期应开展以钼、铁矿为主的资源评价,重点开展石英岩化(含)铁碧玉岩、变细碧岩、石英脉体与褐铁矿+赤铁矿、绢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蚀变矿物叠加地段的地质找矿。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异常信息和精确定位矿化异常信息部位,可发现较好的多金属矿化线索,为东戈壁地区下一阶段地质找矿和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北陆块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北陆块是我国重要铁矿资源的分布区,铁矿石主要开采区,也是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分布区。区内保有铁矿资源储量299.48亿吨,占全国总资源储量51.94%。区内各省市的铁矿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以辽宁、河北、山西三省铁矿资源最为集中,其资源储量达220.26亿吨,占全区总铁矿资源储量75.55%。区内矿床类型较为齐全,主要的有(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热液型铁矿床、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等,其中以(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最为重要,其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84.02%;其次为邯邢式接触交代型铁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6.19%。该区铁矿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产出,但不同地质时期产出铁矿床类型和规模不尽相同,并与区内地壳演化的特征紧密相关。太古宙是区内最重要的地质时期,该时期形成铁矿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79.87%,广泛分布在各古老结晶基底的变质岩系内。其次为元古宙和中生代,它们资源储量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12.6%和7.06%。该区铁矿资源寻找的主要类型是条带状铁建造型铁矿床,其次是邯邢式。除上述两个主要类型外,各省根据各自地质特征,对河北岩浆型大庙式,山东热液型朱崖式等其它铁矿类型,也需要进行地质找矿。该区资源潜力还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凤城市四道门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士鹏 《吉林地质》2012,31(2):55-57,79
辽宁省凤城市四道门沟铁矿床位于辽东铁、硼成矿带内。以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最为发育,褶皱构造是直接控制本区变质层控铁硼矿的重要控矿条件,其控制着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并控制着区内铁矿体的展布特征。该区的铁矿属于火山沉积变质-超变质热液迭生层控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磁铁矿-透闪石型,局部有磁铁矿-蛇纹石型和磁铁矿-硼镁铁矿型。  相似文献   

7.
白尖铁矿位于镜铁山铁矿床外围,是北祁连西段铁多金属成矿带内重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之一。白尖铁矿矿体赋存于长城系桦树沟组中,共圈定铁矿体8条,矿体多呈层状产出,分布受控于含矿层位。矿体长度在86~424 m之间,平均厚度在2.24~26.21 m之间,TFe平均品位为22.55%~34.80%,矿石自然类型以菱铁矿矿石为主;矿石具细粒结构,条带状构造发育,品位低、变化大,具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特点。通过对白尖铁矿地层层序、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今后勘查中找矿方向以赋矿层位为主,这对镜铁山铁矿床外围此类铁矿床的勘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酒泉走廊南山地区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发育众多铁铜矿床、矿点,近年来随着桦树沟铁矿上铁中铜下金模式的发现和小柳沟大型钨矿的发现,区内成为重要的铁、铜、钨钼找矿靶区,掀起了新一轮的找矿热潮。随着航空高光谱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地质应用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应用(刘德长、赵英俊、杨燕杰等)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在测区内铁矿床上提取多种类型的蚀变矿物,主要有赤铁矿/褐铁矿、绢云母/伊利石、方解石等。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地区铁矿资源特征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保丰 《华北地质》2009,32(4):273-283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铁矿资源重要产地、铁矿石主要开采区和中国钢铁生产的重要分布区。区内铁矿查明资源储量297.15亿吨,占中国总查明资源储量48.95%。区内各省市的铁矿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以辽宁、河北、山西等省铁矿资源最为集中,查明资源储量达235.25亿吨,占环渤海地区铁矿查明资源储量79.16%。区内矿床类型较为齐全,主要的有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热液型铁矿床、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其中以BIF型铁矿床最为重要,其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84.8%,其次为接触交代型铁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6.02%。本区铁矿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产出,但不同地质时期矿床类型和规模不尽相同,并与地壳演化的特征紧密相关。太古宙是区内最重要的地质时期,该时期形成铁矿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78.06%。其次为元古宙和中生代,资源储量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14.84%和6.90%。区内铁矿资源寻找的主要类型是BIF型铁矿床,其次是接触交代型铁矿床。除上述两个主要类型外,各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对其它类型,如河北岩浆型大庙式,山东热液型朱崖式铁矿等,进行地质找矿。本区铁矿有较大的远景。  相似文献   

10.
四川会理水绿箐铁矿主要赋存于会理群力马河组第三段地层中,呈似层状产出,为沉积变质型铁矿。铁矿体产于石英纳长岩中,在岩层较破碎地段矿体体较富。矿石主要为灰—深灰色,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由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组成。通过该矿区铁矿床类型、矿石质量特征等的研究类比,认为通安是会理地区一个寻找铁矿的潜在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运用高分遥感技术圈定西昆仑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在西昆仑地区圈定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主要运用高分遥感解译和矿化遥感异常信息增强与提取技术,配合适量的野外调查验证及采样测试工作,建立遥感综合找矿模型,为后续区域地质矿产工作规划部署和矿产勘查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在黑恰一带圈定了1条找矿潜力巨大的含铜铅锌的菱铁-赤铁矿化带,延伸长度约60 km,宽度200~500 m。矿化带内含多个铁多金属矿化体。矿化体位于温泉沟群d段偏顶部碎屑岩向碳酸盐岩的过渡部位,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一般为40°~50°∠68°~81°,与区域地层产状一致。单矿化体长度数百~9 500余m,地表出露厚度2~50 m,一般厚约15 m。地表矿石矿物以赤铁矿和褐铁矿为主,次为镜铁矿,含少量菱铁矿。铁矿化体顶板碎裂化的碳酸盐岩中普遍见Pb-Zn-Cu矿化,部分铁矿化体上部也可见Pb-Zn(少量Cu)矿化。高分遥感技术在西昆仑地区矿产地质综合调查中作用显著,可为实现找矿工作的快速突破创造条件,并为高分遥感技术在相同或类似地区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佳琪 《地质与勘探》2023,59(1):122-133
利用地物光谱仪识别具有光谱诊断性吸收特征的蚀变矿物,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及组合特征,是后续利用航空、航天高光谱遥感开展找矿预测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以位于甘肃柳园地区花牛山矿集区的花西山金矿床为例,首先利用FieldSpecPro FR便携式光谱仪对采集样品进行光谱测量,通过The Spectral Geologist 8软件对获得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解译,揭示了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地表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黄钾铁矾+赤铁矿+针铁矿,外围蚀变矿物主要为绢云母(钠云母)+绿帘石+绿泥石+蒙脱石+水铝石。基于这一认识,对矿区及周边开展CASI/SASI航空高光谱遥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综合地表及航空高光谱解译信息,建立了花西山式金矿床的高光谱遥感找矿预测模型,并基于该找矿预测模型在外围圈定了预测区1处,经野外查证,预测区内发现有明显金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和总结调查区成矿地质背景和蚀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高光谱遥感信息可快速地、更有针对性地发现成矿有利区段,为矿产勘查部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小栗子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迪  方军  王兴昌 《吉林地质》2012,31(1):63-67
小栗子铁矿是矿体赋存一定层位;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围岩蚀变微弱或无蚀变;组成矿石矿物的成分简单;铁矿石是在胶体溶液中化学沉积形成;铁矿石是由菱铁矿、赤铁矿受后期变质、迭加改造作用的中元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变质矿床,即"大栗子式铁矿"。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 经历了漫长地质演化历史, 分为鲁西和鲁东2个主要地块, 地质矿产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其中区内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成因类型多样, 矿床广泛分布, 资源储量丰富, 是全国重要的铁矿开发基地。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全省地质矿产资料进行总结, 从地层赋矿、构造控矿、岩浆岩成矿和物探异常示矿等方面对全省铁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 进一步对全省铁矿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全省铁矿类型共分苍峄式、莱芜市、莲子汪式、朱崖式等共14个矿床式; 铁矿成矿规律研究表明, 各铁矿类型受到地质构造演化控矿、地层控矿、岩体控矿、构造控矿等控制程度不同; 如地层控矿方面尤以沉积变质型、化学沉积型较为突出, 岩体控矿方面尤以岩浆型铁矿最为显著, 而接触交代型铁矿则是地层控矿、岩体控矿、构造控矿联合作用的结果。随着深部找矿工作的持续推进, 认真总结物探异常示矿规律是今后勘查工作的重点, 低缓磁异常区的勘查是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通过对全区铁矿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和成矿规律研究, 划分了全省铁矿成矿系列, 并总结了综合找矿预测模型; 构建了研究区铁矿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此次研究共圈定了苍峄铁矿远景区、莱芜铁矿远景区、淄河铁矿远景区和莱阳西铁矿远景区等36处; 其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共15处, 接触交代型铁矿共9处, 岩浆热液型铁矿共4处, 岩浆型铁矿共8处; 在上述36处远景区中, A类远景区共18处, B类远景区共13处, C类远景区共5处, 在今后各个铁矿类型勘查过程中, 沉积变质型铁矿和接触交代型铁矿是今后勘查工作的重点。本次研究为今后全省铁矿找矿工作提供了部署依据和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15.
和龙太古代铁成矿带是延边重要的铁成矿带,以官地铁矿为主体,近年来铁矿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勘查新增资源储量或新发现了鸡南、东南村、泉水洞、土山子、大开河等多个铁矿床,使该地区成为延边地区重要的小型—中型铁矿开发基地。这些铁矿床均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深变质的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建造中。矿体有明显的层位,与围岩呈整合接触,矿床成因类型属铁硅质建造沉积变质铁矿床。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卡拉塔格地区位于东天山成矿带,地质矿产资源丰富,铜金及多金属矿床集中,找矿潜力较大。铜金矿床地表矿化蚀变现象明显,发育的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绢云母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为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预测方法用于探测铜金矿化蚀变信息成为可能,并成为寻找铜金矿床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在卡拉塔格地区开展了航空高光谱和地面高光谱在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研究,分别采用Hy Map航空成像光谱仪和Field Spec Pro FR光谱仪,获取了研究区Hy Map航空高光谱数据、地面准同步定标数据、地面高光谱数据,提取并筛选了基于Hy Map航空高光谱影像的成矿有利蚀变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红山铜金矿床航空-地面高光谱提取的蚀变信息进行了综合剖析,并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建立了红山铜金矿床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找矿模型,经对比分析在该区圈定了2处找矿预测区。说明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预测方法在该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云南澜沧县芒洪铁矿是近期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新发现的铁矿床。芒洪铁矿为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惠民增生杂岩中,铁矿体的分布受地层层位、岩性建造、火山-沉积旋回等因素联合控制;矿区的物化遥异常与已发现铁矿吻合较好,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新疆琼河坝位于准噶尔成矿带东段,是一个潜在的以铁、铜、金为主的矿集区。区内铁矿床(点)众多,以往的找矿和研究工作大多聚焦于矽卡岩型富铁矿,对其他类型的铁矿床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拓宽琼河坝地区铁矿床勘查思路,需要对区内铁矿床的类型和成矿特征进行系统归纳。文章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矿床(点)的产出地质环境、矿体及矿石矿物成分特征,结合铁矿石主要矿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将琼河坝地区铁矿床划分为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岩浆分异型、火山间歇期沉积型和湖相沉积型5种类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岩浆分异型和火山间歇期沉积型铁矿赋存在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中,湖相沉积型铁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湖沼相含煤碎屑沉积岩中。火山间歇期沉积型铁矿床是在琼河坝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类型,矿体赋存部位、矿石颗粒磨圆度及胶结成分特征均显示了该类铁矿成矿作用的特殊性。从找矿角度分析,目前主攻方向为矽卡岩型铁矿,而火山岩型铁矿是下一步找矿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