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庆宇 《地质与勘探》2022,58(3):609-618
青海省门源县内林草地面积大于44万公顷,耕地仅不到4.2万公顷,林草地资源丰富。2016年在门源县地区开展了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青海省首次在大面积林草地区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评价土壤养分、土壤环境等级划分了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结果表明:门源县土壤质量一等优质土壤占比92.4%,二等良好土壤占0.8%,三等中等土壤占5.6%,四等差等土壤占0.9%,五等劣等土壤占0.3%。通过项目实施可服务门源县土地资源管理,为门源县土地规划利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依据,助力门源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利用甘肃省武威地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通过评估指标筛选、指标权重赋值、隶属函数的计算及土地等级的划分,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最终将测区土壤质量划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差等5个等级。结果显示:测区内土地质量良好以上等级的土壤占全区面积的81.05%,中等级别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5.02%,差等级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13.93%。研究表明,武威地区总体土地质量良好,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徽省西南部岳西县来榜地区为研究区,按8个点/km^2的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该区土壤样品中Cd、Hg、As、Se等21项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指标特征。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来榜地区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来榜地区土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优质,达到一等环境质量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14%;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中等以上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0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二等土地为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87%;其次为一等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57%。研究区土壤整体缺乏硒,但部分茶叶富硒。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土地合理规划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据影响土地质量的营养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化合物及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等地球化学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建立相应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函数值划分江西省吉泰盆地的土地等级。评价区土地质量总体良好,良好以上土壤面积为9 640.94 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85.98%;中等土壤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3.75%,差等级土壤占0.27%。该研究成果为调整吉泰盆地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促进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同时,对污染土地的治理提出了施用石灰(Ca CO3)降低土壤酸性,增施有机肥、补施磷酸盐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化学调查采样分析获得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上堡梯田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结果表明:(1)上堡梯田土地总体质量较好,以优质和良好为主,优质的土壤面积25. 34km2,占27. 51%;良好的土壤面积56. 61km2,占62. 12%;中等的土壤面积9. 5km2,占10. 31%;差等的土壤面积0. 05km2,占0. 054%,无劣等的土壤;(2)上堡梯田内大部土壤显示无公害富硒,圈定无公害富硒农业基地面积63. 26km2,无公害富锌土壤面积26. 35km2,无公害富硒富锌的土壤面积达16. 92km2,具备建立大面积无公害富硒农业基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东北黑土地1∶2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按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对讷河市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综合质量及绿色产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讷河市土地肥沃,环境清洁,适合于发展绿色农业:1)土壤养分单指标N、P、K、有机质、CaO、MgO、Fe2O3、S、B、Zn、Mn、Cu、Mo、Co、Ge、V共16项中,除Cu、Zn为较缺乏和Ge、B缺乏外,其他指标均为丰富和较丰富;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较丰富和中等为主,分布面积分别为3 666.74 km2和2 574.11 km2,占全区面积的56.94%和39.97%. 2)土壤环境质量以一等(无风险)为主,一等区面积6 435.78 km2,占全区面积的99.94%;二等(风险可控)区面积仅4 km2,占0.06%. 3)全区土壤质量综合等级以优质为主,优质土壤面积3 806.06 km2,占全区面积的59.11%;良好级土壤面积2 574.11 km2,占39.97%;中等级土壤面积59.61 km2,占0.92%;没有四等(差等)和五等(劣等)土壤. 4)符合一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6 461.5 km2,占全区面积的97.5%;符合二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38.1 km2,占全区面积的0.58%;不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面积为65.6 km2,占全区面积的0.99%.  相似文献   

7.
采用图斑+网格化布样以及"S"型采样方法,采集表层土壤、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物、农作物等样品677件,依据综合等级划分方法对吉林省乌拉街镇一带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评价面积为153 km2。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一等的约占全区面积的49.32%,二等占21.94%,三等占28.38%;该区玉米中重金属元素Cr,Cu,Zn,As,Cd,Hg,Pb质量分数分别为<0.87,0.91~2.60,15~27,<0.050,0.003~0.018,<0.010,<0.050 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土壤酸碱度变化范围为4.43~8.09,平均值5.48,土壤酸化问题严重,酸性土壤占全区的78%,强酸性土壤占15%。该区综合土地质量为优良水平,对农作物种植较为适宜;但是,土壤酸化以及硼缺乏(0.35 mg/kg,处于4级水平0.2~0.5 mg/kg)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8.
刘冰权  周梵  尹国胜  等 《江苏地质》2017,41(1):148-153
江西丰城董家—尚庄土地质量评估是在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根据K、Ca、Fe、Mn、Na、As、Cd、Se、F、I、pH及有机质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土地面积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0.2%、74.9%、9.3%、15.6%,反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分等有明显差异。优良以上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的75.1%,大面积分布于研究区,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区域;良好等级的土地位于研究区中部,适宜发展一般性农业,应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中等土地分布于研究区东部铁路沿线及赣江冲积平原,应避免种植粮食、蔬菜等食用作物。  相似文献   

9.
阳江-茂名调查区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东毗珠江三角洲,西临湛江,北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中国南海,区内农业、旅游业等发展势头良好。本文基于阳江-茂名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阳江-茂名地区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研究,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果:评估区内土地质量整体良好,其中以优质土壤为主,占评估区总面积的比例为52.35%,在全区广泛分布;其次为良好级土壤,占评估区总面积的比例为45.06%,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东部阳西县的程村镇、溪头镇、上洋镇以及茂名市电城镇和西北部化州市的合江镇、文楼镇等地区;中等土壤占总面积的比例1.9%,主要在高州市石板镇、茂名市市区等地区分布;差等级以及劣等土壤在评估区内分布极少,面积仅62.79 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0.69%,在评估区内零星分布。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广东省阳江-茂名地区具有良好的土地质量,这一评估结果与当地农业、旅游业为主的实际情况吻合,评估方法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伦市长发镇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判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养分以丰富及较丰富为主,分别占长发镇总面积的37.49%和62.22%,区内缺乏B、Mo;研究区99.94%的土地为无风险(一等),0.06%的土地为风险可控(二等),风险可控土地主要受Cd及Hg元素的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以一等(优质)土地为主,占评价区总面积的99.66%;研究发现长发镇富Se土地资源面积19.25 km2,土壤中Se含量为0.4×10-6~1.4×10-6,平均值为0.44×10-6;长发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耕地面积138.44 km2,占调查区耕地面积的99.84%,其中绿色富Se、绿色食品产地分别为18.53 km2和119.91 km2.  相似文献   

11.
赣州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其富硒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基于赣州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表层土壤数据,对赣州市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赣州市土壤硒的变异系数属于中等起伏型,局部存在富硒土壤或贫硒土壤,Se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富硒土壤面积为4 224 km2,占总面积的10.76%; 硒含量适量的土壤面积为29 248 km2,占总面积的74.49%; 硒含量处于边缘的土壤面积为5 280 km2,占总面积的13.45%; 缺硒土壤面积为512 km2,占总面积的1.30%。评估区土地质量整体良好,以优良等级土壤为主,占评估区总面积的57.83%,中等等级土壤占评估区总面积的40.01%,差等级和劣等级土壤较少,占评估区总面积的2.16%。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的应用性,本评价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采用网格化布设土壤采样点,网度为400 m×400 m,采样深度为0~20 cm。分析了土壤样品中N、P、K、As、Se等16项元素指标。参考《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黑龙江省宏胜镇农耕区土地质量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显示:宏胜镇农耕区土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优质,达到一等环境质量的耕地面积占99.30%;养分综合质量丰富以上的土地占94.03%。同时经过本次评价进一步发现了81.05 km~2的珍贵富硒土地资源,土壤硒含量在0.4~1.01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康保—沽源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基于河北省该区1 ∶ 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54项全量元素数据,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对两者资料叠加分析,认为:研究区土壤养分元素普遍偏低,土壤大量营养元素优于微量营养元素。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三等为主,占区内总面积的41. 96%,二等和四等分别占区内总面积的27. 72%和25. 00%,坝缘山地和闪电河、葫芦河流域土壤肥力普遍优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环境综合质量以一等无风险区为主,占总面积的99. 95%,二等风险可控区占总面积的0. 05%,重金属主要为镉元素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涂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霞  史春鸿 《安徽地质》2014,(2):122-126,130
根据研究区地球化学、养分丰缺等现状,选择12个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度函数方法,对当涂县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及异常查证数据,将当涂县的土地分为五等,即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差等,各级土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7.92%、54.49%、20.89%、4.37%和2.33%。优质土地集中分布在沿江平原区及北部水网圩区。当涂县土地质量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模型,对河北省尚义县坝上地区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估。结果显示:评估区土地质量整体良好,土壤一等面积比例为22.65%,营养元素和健康元素含量均较高,二等面积比例为40.65%,三等面积比例为6.80%,F-、Cl-含量高,盐碱化严重;灌溉水一级面积比例为64.30%,二级面积比例为35.70%,影响灌溉水级别划分的主要指标为F-和Cl-,超标比例分别为5.70%和34.30%;土地质量二等一级(21)和一等一级(11)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0.65%和22.65%,三等二级(32)和三等一级(31)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60%和6.80%。  相似文献   

16.
陕西关中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已完成关中地区近30 000 km2的调查面积。依据关中地区土壤中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健康元素含量及pH等特征,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及土壤肥力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选择P、N、Mo、Zn、Cl、Si、Na、Cd、F、I、Se及pH值作为评估指标,将关中地区土壤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差等5个级别。其中优质土壤主要分布在三原、高陵、凤翔等地区,占1.8%;优良土壤大量分布,占66.1%;良好级土壤主要分布在乾县—淳化—彬县一带,占11.2%;中等级土壤零星分布在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地区,占13.9%;差等土壤主要分布在大荔—华县一带以及西安市区和潼关,占7%。  相似文献   

17.
在武定县高桥镇以1.12个/km2的密度共采集453件表层土壤样品. 对重金属元素砷、铬、镉、铜、汞、铅、镍和锌做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评价, 最终评级为一等和二等. 一等区面积约350 km2, 占比84.95%;二等区面积约62 km2, 占比15.05%, 部分地区铜和镉显示异常但未达到污染级别. 对养分元素氮、磷、钾含量值做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评价, 中等以上约378 km2, 占比91.74%. 养分缺乏地块靠近人口密集区, 推测该评价单元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 最终得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 高桥镇土地质量相对均衡, 优质区约101 km2, 占比24.51%, 良好区约224 km2, 占比54.37%, 中等区约80 km2, 占比19.42%, 无劣等区.  相似文献   

18.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72.61%,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优质和优良土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为黑钙土,差等的土地主要为盐碱土或盐化草甸土。尝试性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产能评价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中的元素含量评价结合,开展了绿色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滁州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指标组成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滁州地区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土地质量状况整体良好,优良以上等级土地占研究区的98.67%,其中优质级土地占43.7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可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和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毕葵森 《江苏地质》2009,33(4):376-381
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评价中,以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层)为基础,采用图层交叠分析和Voronoi图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单元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并确定了各单元的控制样点。取得了样点与控制单元之间的良好对应效果。概述了部分相关空间分析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