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引言四十多年前漢次勃隆和羅素分別獨立發現了恆星的絕對星等和它們光譜型間的關係。這項統計關係的重要性,愈來愈顯著,它關係到恆星的結構,年齡,化学成分和恆星總體的演化。把恆星的絕對亮度當做縱坐標,它們的光譜型,或相當的有效溫度,作横坐標,幾千顆恆星在這圖上的分佈並不是散漫不規則,絕大部分,六分之五以上的星,都密集在沿左上到右下的狹條,所謂主星序的範圍内。當初的發現只是一個經驗關係。之後,伏脫-羅素定理在理論上給以解釋。這定理說,若是星内的壓力,不透明度和產能的速率是溫度,密度和化學成分的函數,那末星的  相似文献   

2.
对恒星形成活跃区NGC1333周围5°×5°区域进行了物端稜镜发射线星巡天观测,此次观测到的H_a发射线星的极限星等约为16.7星等。在此范围內观测到了25颗H_a发射线星(包括11颗已被发现过的L_kH_a星)。这些星在[(G-U),(R-G)]图上的分布与主星序星完全不同。从两色图和暗星云中的空间分布推测,这些发射线星可能大部是金牛座T Tau型星。最后简单讨论了恒星形成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銀河星雲的偏振曾經被人透過阿黑曼(Ohman)或李約(Lyot)的偏振計去做攝影觀測。在分析器(analyseur)的位置相差π/4所拍的兩張照片,就足以决定星雲各區偏振光的百分數和偏振面的方向。我們對於蟹狀星雲作了29個區域的偏振觀測,每個區域的直徑是8″。在那些“無定形”物質的纖維結構不太混淆的區域里,偏振面的方向和巴德(Baade)所發見的纖維的方向是相合的(圖4)。據4000—5000埃和5200—5800埃兩光譜區所得的相同的結果,表現偏振度很强(>40%),這是和席克洛夫斯基(ShMovsky)与奧特(Oort)的理論相合的。瀰漫星雲,因其光輝微弱並有夜天光陪襯,觀測是困難的;雖然這樣,我們在10個星雲的117區里,做了偏振的觀測。偏振化最强的區域,按所研究過的星雲,偏振度可由20%變至40%。如果NGC 7023的徑向偏振真是這團星雲物質的主要特徵,那么觀测到的偏振面的方向和可見的發光細絲相重合,更像是確定的事實了。有些星雲的偏振,不能說是徑向的;但仍能證实偏振面的方向跟隨比較顯著的星雲亮絲。由色餘的测定,基本上表明:瀰漫星雲比較照耀它的星,更藍一點,這和星的距離的函数有系統的變化。觀测的結果和与可見光波長相近的固體質點對於光所生的漫射的情况,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4.
球状星团历来是业余天文观测者和专业天文学家特别喜爱观测研究的对象之一所谓星团,是由十几颗以上的恒星组成的、受各成员星之间引力束缚在一起的恒星群,其成员星的空间密度显著高于周围的恒星场。根据星团包含的恒星数、星团的形状和在银河系中位置分布的不同,星团又分为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疏散星团一般由十几颖、数百颗到上千颗恒星组成,结构松散、形状也不规则,它们  相似文献   

5.
疏散星团是探究银河系结构与演化的良好示踪体,一直以来颇受关注.之前关于疏散星团的研究中,仅有一小部分疏散星团有金属丰度参数,而且,金属丰度的测量,是基于不同质量的观测数据,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收集了一个年龄大于2 Gyr的老年疏散星团样本,通过整理这些星团成员星的金属丰度数据,一方面,以星团NGC 2682为例,对比了不同光谱巡天项目给出的星团成员星金属丰度的系统差异;另一方面,计算了星团成员星金属丰度的平均值和中位值,作为该疏散星团的金属丰度推荐值.此外,还利用该样本探究了银盘径向金属丰度梯度随时间的演化,结果表明,早期银盘有着更加陡峭的径向金属丰度梯度,随着演化时间的增加,银盘径向金属丰度梯度逐渐趋于平缓,为银盘化学演化模型提供了更加严格的观测约束.  相似文献   

6.
对著名老年疏散星团M67的成员星进行了两点相关函数分析,讨论了团星的空间分布情况及质量分层现象.结果表明:M67成员星的两点相关函数能很好地用幂律形式来描述,其成员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成团性和自相似性.对M67不同光度成员星两点自相关函数的分析表明,亮星相比暗星具有更强的相关强度和更大的相关指数,说明在星团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空间质量分层现象,亮星比暗星具有更强的成团性和更大的中心聚度.不同光度成员星间两点交叉相关函数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光度成员星之间并没有表现出绝对的空间质量分层现象,亮星和暗星在空间分布上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我們在以前的兩篇文章中,已經討論了恆星大氣中譜綫形成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恆星大氣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的恆星光譜學的基本推導方法(即生長曲线法)。我們將在本文中討論前兩篇文章中所未論到的恆星大氣物理性質的一個特殊形式(即恆星大氣中的氣體運動)。在從前,恆星光譜學的發展是從研究恆星的视綫速度開始的。可是,到了恆星的高色散光譜的大型望遠鏡建成之後,才有可能探討個别恆星的相對運動,例如恆星自轉、热運  相似文献   

8.
疏散星团M11的研究:3.团星分布的两点相关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首次利用两点相关函数,对名中年疏散星团M11团星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讨论了结果表明,无论对全部成员星还是不同星等的成员星,它们的自相关和交叉相关函数都很好地以幂律形式描述,不同星等成员星的自相关的交叉相关计算表明,M11已经历了一定的动力学驰豫,出现了质量的空间分层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利用两点相关函数,对著名中年疏散星团M11团星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无论对全部成员星还是不同星等的成员星,它们的自相关和交叉相关函数都能很好地以幂律形式描述.不同星等成员星的自相关和交叉相关计算表明,M11已经历了一定的动力学弛豫,出现了质量的空间分层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角动量守恒计算,证明了原始星云角动量不足,单纯靠星云自转惯性离心力无法抗衡中心部位星云的吸引力,无法在星云赤道处形成星云盘.原始星云角动量不足,同时星云收缩时径向方向速度不等,内快外慢,结果中心部位星云形成太阳,外部赤道部位星云物质因赶不上内部星云物质收缩而掉队形成星云盘.再由星云盘分裂、掉队形成星云环;星云环形成行星、卫星.对太阳系一些主要特征,作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对疏散星团进行成员星辨认是研究疏散星团的性质和确定疏散星团基本属性参数的首要步骤,对利用疏散星团开展的恒星演化以及银河系结构等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恒星运动学方面的信息(自行和视向速度)来建立可靠的成员星辨认模型,是成员星辨认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利用运动学数据进行成员星辨认较为成熟的模型主要是Vasilevskis-Sanders的方法和非参数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方法:建立多维模型和聚类算法等,但这些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随着天体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数据精度不断提高,提高成员星辨认模型可靠性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综述了用运动学方法对星团进行成员星辨认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对各类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总结了每种模型的优缺点。最后,在Gaia时代下,对成员星辨认模型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耀星是红矮星早期演化的一个必经阶段,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恒星的质量。在年轻和比较年轻的疏散星闭中,都含有大量耀星,它们的光度分布是疏散星闭年龄的标志。在昴生闭中已发现大量耀星,对它们的自行,测光和分光资料进行深入的统计研究,对于解决疏散星闭及矮星起源和演化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银河内疏散星团的研究 1.天空中恒星密集于一个小的区域,成团集状出现,离日系较近者,肉眼望去,有如薄雾,下细视察,始觉有星可数,称为疏散星团。如金牛座内的毕星团(亦称牛面星团)和昴星团(亦称七姊妹星团)便是显著的两个例子。因疏散星团常在银河内出现,故又称为银河星团。其密集甚紧,拥挤一团者称球状星团。属于星团中的恒星皆作集体运动,经相当长的时期而不离散,是其特征。但以这些星团距离颇远(130至20,000光年),故为肉眼所能望见之数极少,其大多数皆需相当大的望远镜始能观测。  相似文献   

14.
不同恒星系统(银河系晕、疏散星团、球状星团、矮星系)中蓝离散星所表现出的观测特性各不相同,这与恒星系统动力学环境及相应的蓝离散星主导形成机制直接相关。因此,分析研究蓝离散星的不同观测特性,也就成为研究蓝离散星形成机制、恒星及双星系统演化以及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作在对αPer疏散星团的观测工作中发现了一颗罕见的早型亮耀星。从对其光谱观测的结果,可以确定它为-A5型星,这与传统恒星耀发理论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16.
准确的成员判定是星团蓝离散星研究的首要问题。本利用星团的测光、自行和视向速度等数据及观测资料,对10个较年老的疏散星团进行了蓝离散星的证认和成员确定工作,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较纯的星团蓝离散星样本。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我们对两种不同的 βCephei变星的理论脉动不稳定带作了比较。它们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为了确定这种变星的脉动不稳定带的轮廓 ,我们根据 4 9颗 βCephei变星的观测资料作了统计研究。在从样本星的色指数 (B -V) ,(U -B)和视差得到它们的有效温度和光度之后 ,我们发现在赫罗图上它们大多数是位于主序带内的。而且这些样本星的质量都位于 7M⊙ 到 30M⊙ 之间。和理论模型的比较表明我们提出的具有光度上边界和红蓝边界的 βCephei变星的理论脉动不稳定带跟观测吻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疏散星团M67区域内1067颗恒星的相对自行值,按最大似然原理求得每颗星的成员概率,并由此确定了375颗为成员星,这375颗星的成员概率大于0.65。按照判别分析原理所确定的成员星数为412颗。  相似文献   

19.
对疏散星团进行统计研究时,场星的混淆可能是一个严重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本文详细讨论了在估算疏散星团维里(Virial)质量时,正确利用成员概率的重要性。分析表明,只有利用大概率的成员星才能得到合理的星团Virial质量。重新计算后M11的Virial质量为5094μ_⊙,与直接观测到的光度质量的最新结果(4671μ_⊙)符合得很好,维里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若干疏散星团的实测资料,对近代确定星团成员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得到的结论是: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星成员的研究可以取得基本一致的结果。合理的做法也许是应该根据星团观测资料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确定成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