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冰雹形成原理和观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雪勤 《广西气象》2006,27(3):75-75,F0003
分析了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并根据多年对冰雹云的观测判断经验,总结出观测冰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安阳市1963~1991年降雹资料,从天气图上分析研究降雹前的主要大气流形势及其特点,并根据冰雹形成的条件寻找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3.
赵友德 《贵州气象》2005,29(4):15-18
根据清镇市1981~2004年冰雹资料,对清镇市冰雹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全面地揭示了清镇市冰雹的发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2001年9月4日出现在桃仙机场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根据自动观测记录和冰雹影响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结合天气图和探空图资料对冰雹产生的天气形势及其生成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同市所辖8个气象站点的相关历史资料,结合多年的天气预报和雷达观测的实际经验,应用天气学及气候学等原理,对大同地区冰雹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并给出了冰雹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6.
新疆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洪武  马禹  王旭  杨新林 《气象》2003,29(11):25-28
根据1961~1999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新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分钟为单位给出冰雹的日变化和持续时间。新疆冰雹主要出现在西部和中部山区,集中出现在4~10月。降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傍晚是高峰期,有60%的冰雹持续时间在6分钟以内。进一步普查39年冰雹天气资料,得到76次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和1279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局地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冰雹天气过程以1天为主,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7.
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出现的22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归纳出冰雹表扬雷达回波平显,高显的主要特征及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冰雹天气,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维积云模式计算降雹最大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保民  盛裴轩  王雨曾 《气象》1997,23(10):3-7
采用一维积云模式计算积云的发展和冰雹的增长,根据当天07时的探空资料,用模式计算积云的发展,给出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底高度,云中0℃层高度,云内、外温度分布,以及云内上升气流速度和含水量的分布;再由设定计算冰雹的增长,求出雹云中生成的最大冰雹尺度,考虑0℃层以下冰雹的融化,计算出降到地面上的最大冰雹尺度。与实际观测的最大降雹尺度比较,发现计算结果较好,由此得出结论,用此模式预报最在尺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冰雹形成的物理过程,并根据多年对冰雹云的观测判断经验,总结出观测冰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方晓红  刘继东  郭玉风  吕娜  梁凤娟 《气象》2007,33(S1):148-153
利用Visual C+ + 6.0编写在WindowsXP平台上运行,自主开发研制《713C天气雷达回波图的处理和分析应用软件》,利用计算机自动读像素的方法,实现了在713天气雷达上对雷达回波进行半自动的分析,通过对2004—2007年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天气现象,得出相关天气现象对应的雷达回波指标。特别是如何区别雷雨云与冰雹云,是使用该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的重点,根据雷达回波原理及天气学原理和一些实践经验得出7个识別冰雹云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4年4月20日发生的一次较强大风冰雹天气过程,分析其天气环流特征、回波演变过程和人工防雹效果,得出静止锋和倒槽、低涡配合,回波合并是形成大范围大风冰雹的重要因素,人工防雹在局部范围是有一定效果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做冰雹预报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二维冰雹云模式,模拟分析了渭干河灌区一次冰雹云过程的流场结构和云中含水量等宏微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并用1995年7~8月的探空资料,进行冰雹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可以真实地模拟出适合于冰雹云生长的环境流场、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及其演变过程,还可模拟出多单体雹云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根据大气层结稳定度,选择不同的热扰动强度,可使空报次数明显减少,预报准确率提高到69.3%。  相似文献   

13.
陈世平 《贵州气象》1994,18(2):30-31
本文采用单站实况、天气图及物理量图,分析了1992年4月23日发生在我市的冰雹天气过程并提出了产生这次冰雹过程的一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昭苏垦区冰雹发生规律及防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农四师昭苏垦区冰雹发生规律和成因,并提出了人工消雹作业的雷达回波指标和作业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次特大冰雹的雹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8月1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地区的一次特大冰雹所获得的大量雹谱资料,分析研究了这次特大冰雹的雹谱及其分布特征,给出了这次特大冰雹和雹块尺度、浓度、谱分布的基本测值,并探讨了它们与降雹云体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冰雹的时空统计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新疆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整理出1961-1999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冰雹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出新疆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新疆冰雹主要出现在西部,中部山区,集中出现在4-10月,降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傍晚是高峰期,有60%的冰雹持续时间在6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17.
分析沂源县1959~1998年的降雹特征及主要天气系统,根据雹云移动路径。对人工增雨防雹炮位进行科学布设,制定了相应的防雹作业流程,作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天气雷达冰雹探测算法及在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吴林林 《气象》2006,32(1):51-55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基于美国NEXRAD的新一代冰雹探测算法的主要思路,编写了冰雹算法的程序,利用该程序对16次观测到的冰雹个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探测算法对冰雹有比较好的识别能力,并且,针对误报率比较高的现象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雷达数字化系统冰雹云的识别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711气象雷达数字化系统使用后,所存的60个雷暴个例资料,从不同角度对冰雹云和雷雨云回波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宝鸡地区冰雹云的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群 《四川气象》1995,15(4):51-53
1994年5月2日和5月12日两次冰雹大风天气、雷达回波出现了明显的“V”型缺口及园弧型缺口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回波特征实属是冰雹云发展到极盛期在雷达荧光屏上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