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维 《河南地质》2014,(3):48-4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基。对世界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粮食历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耕地保护也随之成为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部署。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长,供需关系渐趋紧张,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本文对世界各国保证粮食安全战略和耕地保护政策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以期对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1996~2008年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数据,采用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选取总人口、粮播比例、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和人均粮食年需求量5个指标,分析预测了2020年浙江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至少为204.9万公顷,由此可见,基于粮食安全的浙江省耕地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并提出了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燕 《山西地质》2010,(1):18-1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其中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最为重要,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正>耕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李秀彬等,1999),确保现有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但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且难以可持续地维持,耕地利用中存在着保障粮食安全与撂荒趋势加重、耕地保护政策与实践中"占优补劣"、保证农产品安全与土壤环境污染等矛盾(付国珍等,2015)。特别是山地地区,坡耕地作为其主要的耕地类型对当地人民的粮食生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坡耕地又有其天然的特殊性。一方面坡耕地灌溉水基本来源于自然降水,很少受到污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政策是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实行的一项政策,目的是实行"占一补一",保证我国的耕地总量不变。这项政策的实施应该说对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二调结果公布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但这一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必要性和持续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质》2011,(12):26-28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粮食安全关系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而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则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基础,要确保人民衣食无忧,就必须保护好有限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单纯对粮食产量进行分析评价难以反映我国粮食安全状况。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是耕地安全,耕地安全要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最终达到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但在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以往的管理侧重于数量平衡,造成新补充耕地质量降低。即使实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折算,  相似文献   

9.
盘德平 《湖南地质》2009,(12):77-79
随着国际粮价飞涨,粮食危机蔓延全球,粮食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确保粮食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它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安全,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实施城乡统筹的进程。那么如何治理农村耕地抛荒?  相似文献   

10.
丁菡 《浙江地质》2013,(6):29-32
近年来,随着土地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进步,耕地保护政策不再只是对数量和产能的管理,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二者的并重保护,是当前土地管理的新特征。而标准农田就是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好标准农田是对耕地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储粮于田,保护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结合耕地保护新要求,同时为保障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1.
耕地质量和数量的逐年降低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着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主体进行补偿,以缓解耕地质量和数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分区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3及2017年三个研究时点,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湖北省13个市(州)进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在数量变动上基本保持稳定,耕地盈余区主要分布在鄂中和鄂西南地区,耕地平衡区和赤字区分布在鄂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进一步表明了在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决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新的管理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质》2011,(3):16-18
这边是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十分旺盛,那边是保障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绝对不能逾越。  相似文献   

14.
一、《意见》、《办法》出台的背景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坚守耕地红线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近年来,广西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平整土地、  相似文献   

15.
《浙江地质》2008,(2):23-24
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全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确保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准确、翔实的土地基数据是基础。开展新一轮全国土地调查,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6.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是提供有效的耕地保护激励从而实现耕地资源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合理划分其补偿区与受偿区更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和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粮食安全法和耕地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测算模型对该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区域的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9个地市可划分为2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支付区(漳州市和厦门市、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泉州市、三明市和南平市)和4个平衡区(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和龙岩市)。结果有助于为科学划定耕地保护补偿区域提供理论依据,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实践参考,从而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有量保持18亿亩,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坚守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是事关13亿人民吃、住、行的大事,是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的大局,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了山东省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特征及耕地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在对人口峰值状态下的耕地需求与耕地数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2020年全省耕地资源的安全需求量为735万hm^2。因此必须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并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质》2009,(2):1-2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不可替代、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农民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社会具有稳定作用。为此,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始终把严格保护耕地,促进集约用地当作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20.
闫太重 《山东地质》2010,(3):54-55,59
加强耕地保护和促进经济建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章丘市立足全市实际,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实现耕地保护工作的六个转变,达到了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