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在这里介绍刘先林院士的先进事迹.“九五“期间,我校启动了“211工程“,聘请院士担任重点建设学科特聘教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刘院士.我们把学校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向他汇报后,他欣然同意来校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半山藏古道,樱顶掩重峦。院士踏花去,未知几时还。2020年3月15日,珞山春寒、樱花垂泪,当天下午新中国测绘领域一代奠基人,大地测量泰斗,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救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宁津生院士一生相许测绘事业,走南闯北测天绘地,躬耕杏坛培育经天纬地之人,80岁寿辰时,学子们尊称他为"大地之星"。而今,一代巨星陨落,生者为之悲恸。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悼文中写到"他是测绘学科的巨星,他的陨落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对宁津生院士最好的悼念是传承他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最好的缅怀是光大他奋斗终身的事业"。自然资  相似文献   

3.
大名鼎鼎的院士竟然这么朴素 说到刘先林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接受采访的人都是赞不绝口,对他充满敬意. 刘先林是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测绘界、在社会上都有很高的声望;他曾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现在还是名誉院长,地位也不算低.但是与他接触的人,谁都感觉不到他的名人架子,同事们长期以来都管他叫老刘.初进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尊敬地叫他刘老师,他说:"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是同事,不用叫老师,叫老刘就行了."平易近人正是他的本色.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刘先林先进事迹采访团的成员.在和刘院士的接触中,特别是对40多个人的采访中,我一直想找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他身上的精神力量.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我发现"矛盾"一词可能是最好的概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刘院士身上的三个矛盾.  相似文献   

5.
徐红 《中国测绘》2022,(2):22-25
如果能够与蚂蚁沟通,定位蚁穴,岂不是可以不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鸟在天上飞,它们为什么不会碰撞"追尾"?……也许人们不理解科学家们这些脑洞大开的想法,也无法懂得他们科学探索的"奇妙世界",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探索出的"智慧"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想法很有...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陈述彭院士不幸仙逝的信息传来,我深感悲痛.回忆起9月30日我到北大医院探望陈述彭先生,当时他坐了起来,精神状态还可以,我们交谈了一个小时.11月7日又去医院探望时,他身体状况明显差了,更为消瘦.我把喻沧和我合著的140多万字的<中国地图学史>最后打样稿简要给他介绍,他非常高兴地翻阅书稿.因他曾答应写个序言,这次说:"序言写不了啦,我用毛笔给书题词吧".我告诉他我马上要去美国.  相似文献   

7.
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6月在两院院士会上指出:"数字地球"是继"信息高速公路"和"知识经济"之后又一新的国际科技发展动向.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思考,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确定切实可行的行动对策.  相似文献   

8.
《测绘通报》2006,(2):75-75
夏坚白院士作为测绘教育与科技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测绘学科的开拓者、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他为中国测绘学科和测绘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铭记在每一个中国测绘人的心里.而支撑这一切成就的,正是夏院士身上那种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对于我们今天的测绘行业和测绘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2日,上任不久的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出席在武汉大学召开的测绘学科院士座谈会. 国家测绘局陈俊勇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宁津生院士、刘经南院士,张祖勋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刘先林院士分析了国际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对"十一五"期间重大测绘工程建设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现代测绘基准、测绘卫星、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测绘标准化等方面重大测绘科技项目建议,并对高层次测绘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值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教授80华诞,我们谨借此机会对宁津生院士表示衷心的祝贺!宁院士从教50余年,曾先后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求学、治学、育人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努力向学、科技报国的目标,一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未来将面向服务发展,走向共享与智能服务,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日前在2012高校GIS论坛上指出.同时,他还表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政产学研用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为刘先林院士的同事,我有幸亲身体会他在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他的创新之志、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13.
朱玉  万一 《中国测绘》2007,(5):52-55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中国最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别人谈起他,会嘻嘻一笑:那个人哪,真是个好老头。然后谈论他的人还会补充,"也是个怪老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测绘学科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之卓教授不幸于5月18日逝世.这是我国测绘界、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为我国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而倍感悲痛! 我们悼念和纪念王之卓教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位老科学家、老教育家为我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把他开创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作为刘先林院士的同事,我有幸亲身体会他在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他的创新之志、报国之情.……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张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表:赴南非参加地理信息标准化委员会工作组会议,参加对地观测与导航科学与前沿论坛,赴北京、郑州、沈阳等地开会,给学生上《测绘学概论》课程,赴香港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研讨会…… 对于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龚健雅来说,这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月.30多年来,龚健雅专注于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在他的字典里,很难找到"休息"和"空闲"这样的字眼.一年365天,龚健雅有超过2/3的时间呆在实验室和往返于世界各地. "在科学的殿堂里,决不允许庸庸碌碌,唯勤奋才能取得入门证."这是龚健雅常对他学生的告诫,几十年如一日,他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31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2岁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测绘系统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岁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34岁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岁获湖北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其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6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测绘领域史上最年轻的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此次新增选54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从选择测绘的那一天起,李建成就在这条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一个个荣誉是对他执著追求、辛勤付出的最好奖励. 时光追溯至1987年,那一年本科毕业后,李建成师从王昆杰教授攻读硕士,1990年硕士毕业,成为宁津生院士的第二位博士生,开始研究地球重力场这个"冷门偏门".多年奋战,不屈不挠,李建成在浩瀚科海迎风搏击,成长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8.
周江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和误差理论专家,八十有三的周老精神瞿铄,思维敏捷,充满着对我国大地测量事业和年轻同志成长的关心.他对我国大地测量的贡献更为学术界所赞赏.正如大地测量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院士所评价:"周江文教授是我国大地测量和测量误差理论研究领域中最有造诣的一位优秀科学家.60多年来,他为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自1958年到中科院测地所工作,为我所科技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作了很多贡献".他以严肃的态度治学育人,60年如一日,为我国大地测量学术界树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刘先林先进事迹采访团的成员.在和刘院士的接触中,特别是对40多个人的采访中,我一直想找一个恰当的词语表达他身上的精神力量.经过反复推敲斟酌,我发现“矛盾“一词可能是最好的概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刘院士身上的三个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一代地学宗师陈述彭院士于2008年11月25日在京仙逝,哀讯传来引起了我们无限的悲痛与思念。回顾他光辉执著的一生,为新中国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与国防建设,为科技人才的培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著作等身,淡泊名利,始终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伟大的地学家,也是新中国测绘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导师和战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