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通过对上榆泉井田内施工钻孔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对赋存于区内太原组的12、13号煤层进行了分析,利用煤层等值线图得出井田内12、13号煤层在区内沉积特征呈东厚西薄分布;并对13号煤层上覆砂体(桥头砂岩)厚度进行了对比,得出煤层与砂体分布呈负相关:即砂体厚处煤层相对薄,而砂体薄处煤层相对厚.同时对煤层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本区内煤层沉积相为河流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了解煤层反射波形成机理,在常规地震时间剖面中确定标准反射波,根据标准反射波连续性、时间间距、动力学特征,在新疆准东煤田梧桐窝子煤矿区煤层对比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实践证明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煤层对比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在复杂地区提高煤层对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伊昭井田位于伊犁盆地中西部,煤层资源储量36亿t。赋煤层位为侏罗世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共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3号煤层和5号煤层为井田主采煤层。对各煤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煤层特征及赋存规律及各煤层煤质特征及工业利用方向。对指导伊犁盆地的煤炭勘查、开发利用及生产布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滕县煤田五号井田为例 ,在综合分析风化剥蚀面性质和钻孔岩心鉴定资料、煤质化验指标、视电阻率的基础上 ,确定了山西组 3煤层风氧化带的深度 ,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并与邻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以七五井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岩浆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七五井田岩浆侵入规律,进一步弄清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并对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为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开拓布置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阳谷-茌平煤田内的聊城勘查区、阿城镇勘查区、阳谷勘查区、博平勘查区的钻孔资料及地质成果,主要从煤层组合关系、标志层方面对煤田内各勘查区的煤层进行横向比对。山西组发育2~5层煤,3煤发育稳定,厚度较大,易于对比;太原组发育13~17层煤,根据沉积旋回性及赋煤特征分为上组煤、中组煤和下组煤,太原组有3层全区发育稳定的灰岩层,可作为该煤系地层的标志层。同时结合煤层间距及相邻岩层的岩性组合关系,找出各勘查区煤层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统一编号的方案,为该煤田的煤炭资源储量的核实统计及地质综合研究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7.
蒋庄煤矿的主采煤层将由开采3煤层逐渐变为16煤层。为了合理设置和调整矿井排水系统,更好地开展16煤层矿井防治水工作,尽可能准确地预计矿井涌水量。矿井16煤层已开采了多年,其矿井涌水规律需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涌水量进行预计。简要分析了蒋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矿井实际,对16煤层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开采16煤层主要充水水源为十下灰含水层。在此基础上对16煤层涌水量进行了预计,并对预计结果进行了评价。该文分别采用大井法、比拟法和趋势线预测法等3种方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计,其中对传统的大井法进行了改进,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趋势线预测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可靠程度进行了评价,对各种方法预计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预计的矿井涌水量,从而使得预计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下一步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焦作九里山煤矿 70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1 煤层等厚线图 ,发现煤层呈厚薄相间的条带状 ,大致呈南北或北北西向展布 ,平均厚度 5 35m ,系一厚煤层。影响二1 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河流后生冲刷 ,其次为古地形和构造等。煤层厚度变化影响了采掘部署和生产计划的实施 ,增加了巷道掘进量和探测煤层厚度工作量 ,降低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沁水煤田上黄崖井田的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井田内煤层厚度的变化、煤质特征和水文地质资料,探讨了井田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经研究,认为构造作用对煤层厚度及煤质特征未产生影响;井田东部以褶皱构造为主,褶皱作用导致瓦斯气体在背、向斜核部局部地区聚集,瓦斯突出是井田东部煤层开采的重大问题;井田西部的F334断层极可能成为瓦斯溢出通道和涌水通道,特别是在断层西侧煤层的开采过程中矿井突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肥城矿区煤层开采情况,分析了煤层赋存现状,研究了8,9,10煤层采空区上方7煤层开采的可行性,对于提高资源枯竭矿井的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稳定矿区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阳—汶上煤田鲁西井田内的岩浆顺煤层或煤层顶底板侵入,对煤层和煤质都有严重影响。该文分折研究了岩浆岩的侵入层位、层数、厚度、岩性及其矿物成分,初步探讨了岩浆岩的来源、地质时代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3.
济宁市梁宝寺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勘探以其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在煤田勘探中已广泛应用,梁宝寺煤田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解释构造、煤层、岩浆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煤炭勘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黄河北煤田是山东省仅存的没有全面开采的煤田。该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太原组,主采13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距离徐灰和奥灰较近,开采时受底鼓水威胁。该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各勘查区不同勘查阶段的地质资料,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了黄河北煤田具有"东多西少"、"上薄下厚"的赋煤规律和徐灰、奥灰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具有较高的静水压力等特点。通过充水因素分析结合其他煤田的开采经验,对开采11、13煤层,提出了注浆改造奥灰顶部30 m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结合地震正演数值模拟及波阻抗反演结果来预测新疆准东煤田大井矿区三井田B1煤层结构,定量解释了B1煤层一次分叉合并区范围,并准确预测了一次分叉合并区0.8~2m厚的夹矸的范围。经过钻孔验证,该方法精度高,为矿井开采及巷道布设提供了准确的地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石炭—二叠纪地层是河南省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对该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研究是建立在煤层对比的基础上。该文阐述了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变化以及煤层的可采程度等含煤性特征。对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划分为:可采、局部可采、偶尔可采和不可采等组别;对于煤田和矿区可采程度评价,划分为普遍可采、基本可采、零星可采和非可采等组别。  相似文献   

17.
夹河煤矿位于徐州市西北部,设计生产能力为140万t/a,新构造活动不强,构造稳定性较好。通过对矿区地震特征、煤储层特征分析,认为区内煤层稳定且储量大,该文以夹河煤矿为例,利用常规解释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技术解释了2煤层的煤层厚度,分析了地震属性剖面及煤层厚度图的成图方法,从而找出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矿井采掘提供高精度地震勘探资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和井下巷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鲁村井田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并对井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对比分析,发现该井田-400~-1 300 m的埋深范围内不但存在以往认为已被剥蚀缺失的太原组上部地层,还保存了较完整的山西组,尤其是在该段地层中新发现了5个局部可采煤层,为井田增加了资源储量、延长了服务年限。填补了沂源煤田太原组上部和山西组含煤地层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