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陈道荣 《气象》1981,7(11):12-12
我们在制作预报过程中发现,夏季(6—8月)雨量与前一年秋季(9—10月)的气象因子有很好的关系。 一、夏季雨量和秋季降水有同步 的阶段性变化 由历史资料分析得出,我站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阶段:1955—1963年是多雨阶段,平均雨量为456毫米;1974—1980年为少雨阶段,平均雨量仅为287毫米;1964—1973年是多雨和少雨交替  相似文献   

2.
我区以泰安为代表,历年汛期(6—8月)平均降水量占历年年平均降水量的66%。而历年7月份平均降水量又占汛期降水量的48%,由此可见作好7月份降水预报,对工农业生产来说,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丁桂芳 《气象》1983,9(10):10-11
为使B模式输出产品尽快投入日常预报,增加预报信息,我们用1972—1981年7、8月份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建立了降水预报方程。用数值预报产品分辨有无降水,然后用前期实况因子判别降水量级。 一、夏季(7—8月)降水概况 我们规定凡全盟有50%的站日降水量≥10.0毫米为一次中一大雨过程,有50%的站日降水量为0.1—10.0毫米为一次小雨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国平 《气象》1981,7(8):21-21
1980年,我县汛期(5—9月)总降水量达1055.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6—7成,特别是7—8月,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近两倍,达591.9毫米,造成了我县夏季严重的洪涝灾害。但我站汛期长期预报未报出来,中、短期订正预报也做得较差。为了改进今后的预报工作,提高异常天气的预报能力,我们对去年的预报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得到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利用喀什地区1961—2013年6—9月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月资料及1990—2013年玉米生育期资料,选取资料完整的4个代表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喀什地区气候变化及玉米生育期变化特征,重点探讨喀什近期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 a喀什市、巴楚县、叶城县6—9月平均、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喀什市和巴楚县总体呈增加趋势,叶城县9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麦盖提县7—9月平均气温、8月降水量,6、8、9月日照时数呈下降(减少)趋势。喀什市、巴楚县玉米各发育期均呈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叶城县玉米各发育期的提前(推迟)趋势不明显,其中播种期、七叶期呈较弱的提前趋势(0.06~0.67 d/10 a),其它发育期呈延迟趋势,趋势为0.01~2.92 d/10 a,其中抽雄始期、开花始期的延迟趋势相对明显,通过了a=0.05显著性检验;麦盖提县玉米8月出现的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普期呈延迟趋势外,其余的发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6.
泰山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泰山气象站1955-2004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的分析等角度对泰山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近50年泰山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近50年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而冬季在70年代为多雨期,夏季在80年代为多雨期,春季在70年代为少雨期.  相似文献   

7.
连续少雨背景下北京暴雨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9-2007年北京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持续偏少,出现了1960年以来最长的少雨期。本文利用北京地区人工观测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暴雨的频次、落区、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等,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连续少雨期北京地区暴雨的一些新统计特征。在连续少雨期,暴雨发生的平均频数减少,平均年降水量与年暴雨频次在一些年份不存...  相似文献   

8.
汛期大一暴雨是我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们以兴城县1961—1975年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要素相关,建立预报指标,并以“双指数综合法”作出大一暴雨的预报。一、大—暴雨的气候背景(一)兴城县年降水量594毫米,7—8月32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二)1961—1974年大—暴雨共出现91次(大—暴雨标准以24小时内降水量≥25.0毫米,为一次大一暴雨过程,如连续数天达此标准,则按一次计算),  相似文献   

9.
章以夏季7-8月的降水量为气候背景,对乌拉特中旗的单站降水,运用气象专家系统开发工具MEST(Meteorological Expert System Tool)构造中旗夏季单站中-大雨预报专家系统进行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0.
管馥生 《气象》1981,7(9):10-11
一、前言 本文根据1951—1976年共26年的500毫巴平均图资料,对比分析海河流域(包括河北、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山西东部)夏季(6—8月)早、涝年前期的环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预报指标,通过1977—1980年4年汛期预报检验,效果较好。 对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描述,主要着眼于全流域的大范围趋势,选用该区内40个代表站的6—8月总降水量计算全区历年夏季的降水强度指数(R),按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谭方颖  王建林  宋迎波 《气象》2010,36(5):40-45
为研究华北平原气候时空变化特征,选用华北平原53站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华北平原主要气候要素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K突变检验法确定气候要素突变年。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多雨期转为少雨期;近45年来华北平原的气候经历了一个"冷湿-暖干"的变化过程;年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明显。华北平原增温主要在1—4月;降水量在多雨的4月、7、8月减少趋势明显;光照变差的主要原因是夏季和冬春季日照时数的减少。空间上,南北之间温差呈减小趋势,而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之差则相反。气温升高使得积温增加,热量资源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7—8月是夏季暴雨集中期,经过统计1961年至1988年,本站7—8月暴雨日数占总暴雨日数的84%,暴雨又属于关键性天气,作好7—8月暴雨预报至关重要。为提高夏季暴雨预报能力,特建立本预报专家系统, 本系统(简称MES系统)是在天气学理论和预报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模拟预报员制作预报思路过程,在PC—1500计算机上使用BASIC语言实现的,经过1990年的使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统计我站近 2 7年的资料发现 ,立夏日有否降水与三夏期(5月下旬~ 6月中旬 )的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指标。1 预报因子5月 5、6日 (立夏 )两天降水量≥ 0 .0mm为有降水 ,否则为无降水。2 预报对象若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 (三夏期 )的降水量≥ 5 0 .0mm为降水量偏多 ,<5 0 .0mm为降水量偏少。3 对应关系统计 1971~ 1997年的 2 7年资料 ,结果发现 :5月 5、6日两天没下雨的为 12次 ,三夏降水量偏少的为 10次 ,立夏无雨对应三夏期降水量偏少的几率为 10 12 =83.3% ;5月 5、6日两天有降水的为 15次 ,三夏降水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德市2007—2018年气象自动站小时降水量数据,统计分析了区域精细化降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常德市年降水量多雨区一般为高地势地区,且在石门县西南部迎风坡降水增幅作用明显。(2)常德市各地年降水量在10%~20%变化,其中极端年份市区及安乡南部变化幅度较大,为40%左右。(3)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其空间分布形态有3类:5与9—10月为过渡转换期类型,与气候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接近; 6—8月为西北部多、东南部少的分布型; 11月至次年4月为西南部多、东北部少的分布型。(4)降水量日变化表现为04:00—11:00为多雨时段,20:00—23:00为少雨时段,分散阵雨多发生在下午,夜雨主要发生在下半夜且北部明显多于南部。  相似文献   

15.
冻土与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位于长城沿线风沙区,年降水量平均只有350毫米左右,干旱是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凡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的年份都是干旱年,1957年以来共有11个旱年。因此,做好年雨量的长期预报,对为农业生产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冬冷年景好,冬暖要遭旱”等群众看天经验为线索,用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和冻土深度变化寻找与历年降水量的关系,初步得出冬季平均气温≤-7℃时,次年降水量一般偏多,≥-5.5℃时,次年降水量偏少;当年最大冻土深度<100厘米  相似文献   

16.
西安近57年降水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西安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西安年代际、季和月降水量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西安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降水递减趋势明显。1991—2007年17a平均比历年(1951—2007年)平均减少28.7mm,比前40a(1951—1990年)平均减少40.9mm;季节降水量秋季、冬季为递增趋势,其中秋季递增率较大;春季、夏季为递减趋势。其中春季递减率较大,年代际平均递减率为9.7mm/10a。月降水量递减率较大的有:3,4,5,7,8月和11月,月降水年代际平均递减率分别为2,4,2,7,3,4mm/10a;6月,9月和10月降水量递增率较大,月降水年代际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4,4mm/10a;其他月份随年代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2009年8月—2012年8月广东省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GPS/PWV)资料进行分析,建立了该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案。该方案能合理剔除取值不合理的"离群"资料及与背景场偏差较大的资料。选取2010年5月6—7日及2012年4月27—28日两次前汛期降水过程进行数值试验,经过质量控制,只允许与背景场偏差较小的GPS/PWV资料进入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并对初始湿度场进行合理调整,使数值预报模式的24 h累积降水量的量级和落区的预报得到明显改进,从而提高数值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8.
10年(1975—1984)汛期降水预报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5年开始,每年3月我们用所收集到的上年11月至当年2月的地温资料,制作当年汛期(4~9月)降水预报图。图1(a—j)是每年所发布的预报图的复制品。前5年(1975~1979年)发布的是土热距平图(做法参见文献[1]),所发布的是多雨和少雨轴线的预报;后5年(1980~1984年)发布的是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定量预报(预报模式见[2]、[3])。这些预报图上的多雨、少雨轴线的绘制仍参考了相应的地温距平轴线。每年预报时,所根据的测站数目列于表1,可见除1984年外最多的年份也不到70个记录,1977~1979年仅30多个站。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月报,我们绘制了每年4~9月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实况图,它们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每年1~8月的实况图,形式大致差不多。以下的对照检查,就以中央气象台的1—8月的实况图(图2 a—j)为根据,而不用我们自己所分析的4~9月的图,这样会更客观一些。逐一地对照历年的预报图(图1)和实况图(图2)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蒙古河套地区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分析近58 a极端降水事件和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典型过程分析极端降水过程环流背景场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7—8月降水最丰沛。8月降水量显著减少,5、6和12月降水量显著增加。(2)极端降水阈值东南高西北低,鄂尔多斯市乌审召降水量历史极值最大,巴彦淖尔市海力素最小。大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在5次以上,强度东南强西北弱。(3)极端降水事件7—8月最多,平均强度8月最强。9月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加,强度显著增强。(4)年平均极端降水过程强度减弱趋势显著,过程降水大值区多集中在土默特左旗、伊金霍洛旗和呼和浩特市区。(5)极端降水过程多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充足的水汽条件配合异常强盛的上升气流,易发生强降水事件。  相似文献   

20.
赤峰地区夏季干旱强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玉琴  张少文  徐玉强 《气象》2010,36(1):49-53
夏季副高偏弱、位置偏南、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以及冷涡活动偏少是造成干旱的主要环流特征。选用冬季亚洲地区环流指数、北半球极涡位置以及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这三组预报因子,采用赤峰地区10个旗县站1959—2000年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资料,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把干旱强度划分为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通过三组因子逐级订正的方法预报干旱强度。经过2001—2007年7年的实际应用,证实了该方法对干旱强度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