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以渭南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关中盆地东部的渭南市为例,概述了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利用率低;行政区块限制,水资源调配不够;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出现负环境效应;地下水人工调控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规划和管理滞后等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六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包括节水对策、开源对策、改水对策、调水对策、增补对策以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史中兴  费良军  薛才  赵新宇 《地下水》2019,(3):63-64,75
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地区,研究大型引黄灌区退水规律及退水量预测对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灌区水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宁夏青铜峡灌区的实测资料,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年退水量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得出影响灌区退水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灌溉引水量、地下水位、降水量和蒸发量;建立了灌区退水量的多元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并对青铜峡灌区退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为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许文海  张永明  陈刚 《冰川冻土》2007,29(2):265-271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超载,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针对流域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分抢救和治本两个阶段来解决问题,近期以抢救为重点.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防风沙的治理思路,实行治理上游、改造中游、拯救下游的流域综合治理,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目标,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为保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1  
中国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占国土面积1/3的内陆河地区先天性的水资源不足,再叠加不合理的利用,使得水问题成为西北内陆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键性问题.以黑河为例论述了流域尺度的水、土、生态、环境及管理问题;提出缓解流域水资源矛盾必须在流域尺度提高水效益的适应对策;讨论了绿洲灌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的4个环节,即灌溉水向土壤水转化、土壤水的生物利用、生物水的生产率以及市场需求的产业配置;展示了水源涵养、节水型绿洲建设、生态水利用率提高的部分实例;分析了水资源的社会化管理的阶段、问题与途径,强调流域虚拟水配置战略,指出提高流域水-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仍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周斌 《甘肃地质》2011,(4):60-64
甘肃省是一个生态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的省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森林及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功能弱,环境自净能力差;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并且随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呈恶化之势,已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生态地质环境现状,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疆水资源问题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第四纪研究》2010,30(1):107-114
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瓶颈制约。本文系统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及主要生态环境特征,综合评价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探讨,针对新疆水资源配置、高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气候变暖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对于实现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北干旱地区,整个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而水又是维系绿洲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因此,绿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青海省格尔木-诺木洪绿洲进行了该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建勋 《地下水》2008,30(2):29-32
通过分析计算甘肃省河西地区水资源总量,描述了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并探讨了造成现状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几条具体的建议:提出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必须遵循和争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3大类。又可细分为土地资源压占、植被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煤矸石自燃、水土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种类。这些矿山环境问题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论文阐述了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和田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和田地区水资源及水环境条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析,对地区存在的季节性缺水、工程老化、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艰巨、工业园区发展受水资源限制、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比重过大、盐渍化危害严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对策是:通过调整用水结构,控制灌溉面积增长速度;大力推进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全力实施防风治沙林的建设和饲草料基地建设计划;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以上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可开采量范围之内并适当留有余地,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水要求,控制经济社会总需水量在自治区下达的"三条红线"以内。  相似文献   

12.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开发利用程度最低的地区,也是甘肃省农业开发和移民的重点地区。随着移民范围和开发程度的迅速增大,水资源利用程度随之提高,水资源分布格局及地下水流场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疏勒河流域移民及农业开发集中的昌马、双塔、花海灌区水资源配置问题,通过优化比较提出了最佳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西南岩溶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敏感区,生态地质环境较脆弱,在该类地区探索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乌蒙山集中连片扶贫区中的毕节市七星关区为评价试点,查明了区域地质资源环境现状,探索构建了适用于乌蒙山典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发现:①七星关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但空间分布不均;②该地区水土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高,但七星关区城区、鸭池镇、清水铺镇等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水土环境污染,导致水土环境承载能力较低;③区域地质安全承载能力以中等-较强为主,城区近郊的朱昌和小项地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有利地区。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拥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建国后随着东川矿务局成立,拉开了东川铜矿大规模开发的序幕。东川的现代矿业在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威胁矿区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采冶严重影响矿区周边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通过系统分析东川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阐明了东川矿山环境的深层次原因是东川的矿山和铜矿长期开采历史,问题根源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矿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思路和措施,东川需要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一系列措施,使区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得到加强,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5.
刘恒  钟华平  顾颖 《水科学进展》2001,12(3):378-384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天然植物的生 长与种群随地下水位和阵水的变化而演变。由于良好的绿洲生态系统是实现于旱内陆河区社会。 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绿洲生 态环境保护问题,本文以民勤盆地为例,研究典型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利用、农业灌溉与绿洲 演变的转化关系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风沙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绿洲和沙漠景观格局的双重影响,沙漠—绿洲过渡带是一个对外界条件变化极为敏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风沙过程及其动态演变直接影响绿洲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在空间上制约沙漠的进退或绿洲的变迁。从沙漠—绿洲过渡带局地小气候、沙尘暴、风沙环境、土壤风蚀、风沙输移和绿洲防护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综述了近数十年来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风沙过程研究进展,并基于当前沙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环境建设与地方需要等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西北内陆盆地水循环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西北地区大开发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以及水资源开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从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水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切入点,通过系统分析,揭示了西北内陆盆地水循环特征及水资源形成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初步估算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格尔木河流域是柴达木盆地工农业较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用水结构欠合理,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本文从流域主要植物生长状态分析了地下水位埋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植物对地下水位埋深、地层岩性和不同盖度下的植物蒸发蒸腾强度。从研究流域生态需水量出发,分别对河道内、河道外天然植被和东达布逊湖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研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闫岩 《地质与勘探》2019,55(2):630-640
内蒙古中东部荒漠草原浅覆盖区因其特殊的地质地貌成为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的热点地区。在这个区域内,一方面针对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其覆盖层的揭露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又存在沙质荒漠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其覆盖层结构、风沙来源,驱动因素和演化趋势等问题亟待解决。通过研究沙质荒漠化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演变规律、成因机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驱动因素-现今状态-影响趋势-地质解释为主线。分析认为:(1)、借助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气候变化可能造就中国北方干旱气候的大背景,新构造运动为沙质荒漠化的孕育圈闭了沉积空间。同时,因构造抬升使得周围山体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推动下易于风化剥蚀沙质的沉积;(2)、气候干旱和水资源匮乏是沙质荒漠环境重要影响因素,河流的改道和变迁也是沙质荒漠化发生的动力条件。现代河流阶地和河漫滩上丰富的沙物质是现代沙质荒漠化和沙尘暴的沙源;(3)、空间上半干旱典型的气候带是多动力复合侵蚀的根本原因,时间上,季节性风沙和河流的更替使得复合侵蚀作用更为突出;(4)、人为活动对自然的改造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沙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催化剂。在上述背景下,以地质成因的角度揭示沙质荒漠化形成与演化,为荒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相应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荒漠化.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石羊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防治要求实行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