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浙江省全面推广大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区图件编制工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要工程以及集镇和村庄选址提供了更为翔实、可靠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编制的方法,总结了浙江省开展此项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庄市市中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喀斯特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利用袭扰系数法,按易发程度依次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按规模、危害和潜在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级。在评估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喀斯特塌陷应通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工程治理予以防治;对山体崩塌应以避让为主;采空塌陷应侧重土地综合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3.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浙江省全面推广1:1万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编制工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操作性、针对性更强的依据。本文通过介绍浙江省嵊州市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的编制过程及方法,对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该文总结了莱芜市地质灾害的总体特征,同时具体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地理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等个体特征。以截至2012底的数据为依据,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莱芜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划定了莱芜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种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贵州省瓮安县各类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发育分布规律,根据瓮安县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计算与叠加,并依据分区的标准,利用ArcGIS软件内置的自然间断点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将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区域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根据分区结果可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41.5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县面积38.6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县面积19.86%;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3个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41.00%、42.54%、16.46%。研究结果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预警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娜  杜伟  张春  付进  孙云峰 《吉林地质》2013,(4):148-150
本文以天然气加气站建设项目为例,浅谈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建设项目的作用及意义。进一步探讨了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所要遵守的综合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其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及土地适宜性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株洲市的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阐述了株洲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通过对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评价指标,运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将株洲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发育区,并在此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基础上划分防治重点区。采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对株洲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划分结果比较符合株洲市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株洲市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伟 《山东地质》2014,(1):41-44
通过调查,认为费县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水关系密切。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规律、致灾因子,利用 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和 Microsoft Ex-cel数据计算功能对其进行叠加,获得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将费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为探索适合云南高原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论文选择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典型研究区,选择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构造线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坡面曲率、距公路线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因素,应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证据权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灾害早期预警体系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根 《地质通报》2003,22(7):527-530
阐述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及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的现状。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质灾害原则,逐步形成和推行中国独特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其核心是建设早期预警体系,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另外,还对比了中国和国际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展望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质灾害及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弘  梁永宁  任坚 《云南地质》2002,21(3):221-229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云南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各种地质灾害,从滑坡、崩塌、泥石流到地面沉降,从土壤流失到石漠化等广泛分布于全省,其中,斜坡地质灾害尤其,日益给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在过去的十年,地质灾害治理投入了大量工作,已在全省建立了防治体系,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地质灾害多发区采取了工程治理、生物工程治理措施,使当地人民的正常生命得到保障,许多工业及民用设施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在政府和民众的关心支持下,更深入的全省地质灾害调查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地区发育有我国近30%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成因最复杂、数量最多、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更好地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史和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现状基础上,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的主要历程,并分三个主要阶段对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山极高山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识别技术、特大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与风险防控、基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大数据智能挖掘的风险动态评价等,可供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识别斜坡地质灾害风险已成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GIS软件划分出孕灾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高、覆盖层厚度、滑体土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日最大降雨量等6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山区大比例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初步评价出研究区危险性斜坡。以万山区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获取的斜坡剖面模型为基础,通过取样、试验,综合选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暴雨状态下的高危险斜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强度折减计算出安全系数均小于1.05,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塑性贯通区。其分析结果与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可作为西南山区浅层土质滑坡隐患识别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岫岩县是辽宁省东部山地地质灾害最为典型的地区,存在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多种地质灾害。本文应用大量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建立Access数据库,并在GIS软件平台上运用投影转换功能,将数据库文件转换为具有属性的图形文件,并得到地质灾害分布图;将研究区进行网格剖分后,对已矢量化的各图层及灾害点文件叠加运算,得到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等值线图。分区的结果揭示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招远市北截村民采空区进行实地勘查,从地质条件、灾害发育程度及采空区特征3个影响因素入手,选取了9个评判因子进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采取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采空区危险性等级,并进行了评估分区。评判结果能较准确地反应实际情况,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开发建设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徐州市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诱发了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为摸清徐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危险程度,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徐州市地质调查和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徐州市近年来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阐述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了徐州市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成因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并结合灾害地质环境条件,预测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目前,徐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其他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施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迫切需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改进.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进一步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仅是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要求,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干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首先回顾了陕西省地质灾害灾情,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介绍了陕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5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具体防治对策上,提出“构建综合体系,形成防治合力”,即构建防御管理、治理、资金保障和应急救援4体系构成的防治综合体系,深入探讨了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