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高纬地区的3个CORS站以及中纬地区的SHAO测站,利用PPP浮点解计算测站未经海潮负荷位移改正的坐标时间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提取分潮的周期信息,进而反演其中8个主要分潮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将其与5个全球海潮模型DTU10、EOT11a、GOT4.8、TPXO.7.2、FES2004计算得到的海洋负荷位移参数比较。结果表明,PPP反演得到的8个主要分潮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与海潮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方根差异为mm级,说明利用PPP反演海潮负荷位移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香港11个GPS测站的观测资料进行1 h、2 h、3 h和4h静态PPP解算,获得4组PPP坐标序列,利用调和分析求取11个测站处8个主要分潮的负荷位移参数(振幅和相位),将其与海潮模型计算的负荷位移参数进行对比,并比较分析PPP反演值与海潮模型值改正海潮负荷信号的效果。结果表明,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不同PPP结果反演8个分潮的负荷位移分别具有约5 mm和7 mm的差异;PPP反演8个分潮垂向负荷位移优于全球海潮模型,但水平方向上的反演效果稍弱。  相似文献   

3.
海潮模型和格林函数对海潮位移改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海洋负荷潮理论,海潮位移改正的计算取决于海潮模型和格林函数的选取,因此,针对不同的海潮模型和不同的格林函数分别计算了海潮位移改正,并且比较和分析了它们对海潮位移改正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潮模型和不同格林函数对海潮改正的计算值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相对来说,不同海潮模型所引起的差别较大,但是这种差别对GPS数据处理的最终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最新的由卫星测高数据解算获得的Csr4.0全球海潮模型,中国近海海潮资料和标准地球模型负荷格林函数,采用积分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台湾地区10个台站的重力,位移,倾斜和应变固体潮观测中的海潮负荷效应。给出了4个主要潮波(O1,K1,M2,S2)的负荷振幅和相位,研究了负荷应变花分布特征,构制了台北站的负荷时变特征,数值结果说明,台湾地区各台站受海潮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实施重力,位移,倾斜和应变固体潮观测中心必须考虑海潮负荷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古登堡平均地球模型和积分格林函数方法,利用中国近海海潮模型Chinasea 2010、Naoregional 1999和全球海潮模型EOT11a,计算中国沿海GNSS连续运行站上的海潮位移负荷影响,并对其均方根RMS及和方根RSS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种近海模型分潮波位移负荷差异水平分量大部分为亚mm级,垂直分量普遍为mm级,最大达5.8 mm;Chinasea 2010模型比Naoregional 1999模型在中国海域覆盖面积大,2种模型在黄海和东海海域差异较大,在渤海和南海海域差异较小;模型差异与测站位置及潮波频率均有关系,应比较观测资料的负荷改正效果,择优采用适宜本区域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选取FES2004、EOT11a、TPXO7.2和Chinasea2010等4种海潮模型分别对23个CMONOC沿海测站进行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分析不同海潮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定量比较高频潮波参数模型间差异对周期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周日、半日潮波参数差异对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后序列长周期信号、周年信号和半周年信号功率的影响最大可达4.3%、2.6%、2.0%和9.1%、0.7%、9.6%。基于Chinasea2010和TPXO7.2海潮模型的OTL改正使WN+FN+RWN测站噪声组合所占比例增至43%,而基于FES2004模型的OTL改正对测站速度不确定度的改善最大,39%的测站得到60%~98%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新西兰海潮负荷位移建模精度,利用新西兰189个GPS站11 a的实测数据,基于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测定8个半日潮波及周日潮波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并将其与7种全球海潮模型及4种地球模型计算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TPXO7.2模型负荷位移改正值与GPS解算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最符合,M2、N2、O1和Q1潮波均方根误差在水平方向小于0.5 mm,垂直方向小于0.7 mm;2)不同地球模型对确定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M2和N2潮波;3)GPS估值和海潮模型值之间的残差矢量呈现出大小及方向上的区域一致性,部分站点异常的残差值可能反映出当前SNREI地球模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选取FES2004、EOT11a、TPXO7.2和Chinasea2010等4个海潮模型,首先通过矢量差评价不同海潮模型的潮波参数差异,然后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3个沿海测站的GNSS连续观测数据,通过计算不同海潮模型改正前后GNSS时间序列的wRMS,评价基于不同海潮模型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海潮模型的潮波参数存在mm级差异,且沿海区域差异远比内陆区域显著。此外,海潮负荷改正对中国沿海区域测站坐标时间序列wRMS影响较大,大部分测站坐标时间序列进行海潮负荷改正后,wRMS减小10%~70%;改正后wRMS改善幅度与测站所属区域有关,东海沿岸测站wRMS的改善较渤海、黄海和东海沿岸测站更显著,可减小50%以上;wRMS改善程度的模型间差异为1%~2%,其中基于FES2004模型的改正对序列wRMS的影响最大,可达67.5%。  相似文献   

9.
选取香港地区12个CORS站数据,研究潮汐效应对该地区GPS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结果显示:1)固体潮对测站位移的影响最大,海潮负荷影响次之,极潮影响最小;固体潮与海潮对测站位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半日、周日周期,在香港地区,垂直方向的影响最大分别可达300mm及25mm,极潮的影响基本保持稳定,约为2mm。2)潮汐效应对香港地区测站GPS精密单点定位静态解及动态解结果的影响达cm量级。研究表明,长期连续观测不能完全消除潮汐的影响,因此获取高精度GPS精密定位结果时需顾及固体潮、海潮、极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CSR4.0+CS模型计算海潮负荷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CSR3.0与CSR4.0 CS海潮模型,并对两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实算比较,认为CSR4.0 CS比CSR3.0海潮模型精度更高,在计算中国测站海潮改正时,顾及中国近海海潮图是必要的。对我国第二期水准路线用CSR4.0 CS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改正,结果表明:海潮负荷对高精度水准测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准路线的近海位置,越是近海地区越明显;在近海区域,这项改正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1.
固体潮对测站位移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重新推导了IERS2 0 0 0中关于固体潮对测站位移影响的所有公式 ,指出 :在时间域内二阶和三阶引潮力位对测站位移影响的公式中 ,理论上应以测站地心距代替地球赤道半径。利用最新的精密引潮位展开代替IERS2 0 0 0采用的Cartwright&Tayler(1971)潮汐展开 ,重新计算了田谐潮波和带谐潮波的相对频率特性的改正。计算表明 ,以上两种修正在亚毫米量级上与IERS2 0 0 0存在差异 ,这在目前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中是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12.
选取全球417个IGS测站2000~2012年环境负载数据分析非潮汐海洋、大气、积雪和土壤湿度等负载对GPS测站时间序列位移的影响以及与测站地理位置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大气压力对GPS时间序列位移的影响最大,U方向最大达到20 mm,积雪负载的影响最小。4种负载对GPS时间序列高程方向的影响可达cm级,且大气及非潮汐海洋负载呈现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IGS?????????????????????λ?????????????????????????????????н???????????1??????????????????????cm??????2????????????????????Ч????????GPS?????????????????????????????mm??????3????????????????????????Ч???????????????  相似文献   

14.
???й?????????IGS????,??????FES2004????????NAO99b?????????????????????????????????λ?????????????????????????????????λ????????cm??????????????U????????????????????????3~4????????????????????????????????mm????????????????????????С????????????????GPS????????????????10-8??????????????????????????????????С??mm?????????????????????????????1 cm??  相似文献   

15.
GPS测站的海洋潮汐改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RS3.0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对我国沿海地区GPS测站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潮对我国GPS测站的影响由东至西逐渐减小,垂直方向的影响远远大于水平方向,对东南部沿海的影响一般可达厘米量级。海潮改正对GPS基线解算的实例表明,这一影响不仅反映在基线向量上,而且也反映在基线分量上。  相似文献   

16.
根据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大洲的IGS测站信息,选取105个数据质量良好的近海岸测站以及29个内陆测站,利用ECCO发布的海底压力数据计算得到由非潮汐海洋负载引起的IGS测站位置N、E、U方向上的位移。分析了由地理位置差异导致的测站受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的影响存在的差异,并修正了SOPAC提供的IGS测站坐标时间序列,探讨了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引起的测站位移对近海岸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海区域(<50 km)测站受到非潮汐海洋负载影响U方向平均量级为5 mm,远大于内陆(>500 km)测站U方向的影响;经过非潮汐海洋负载修正,71%的测站高程坐标时间序列RMS值得以减小,其中最大可使RMS值降低13%;大西洋、太平洋西海岸受其影响比东海岸大,考虑到其受非潮汐海洋负载效应影响显著,使用大西洋与太平洋西海岸地区测站坐标时间序列前必须进行非潮汐海洋负载修正。  相似文献   

17.
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倾斜及应变观测的海潮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卫星测高资料得到的CSR4 .0全球海潮模型精度已明显优于早期海潮模型 ,采用精度高的海潮模型重新计算海潮改正是当今高精度大地测量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利用CSR4 .0全球海潮模型顾及中国近海海潮图计算了海潮引起中国测站的倾斜及应变海潮改正 ,此结果对我国倾斜及应变观测数据处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另外 ,文中还比较了不同地球模型对应的格林函数对倾斜及应变海潮改正的影响 ,认为在计算中国测站的海潮改正时 ,用中国近海海潮图取代全球海潮的中国近海部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