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化探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Q=(C_1-C_2)/(C_1+C_2)×100%根据一次函数的线性关系,以分析结果C_1为纵座标,C_2为横座标作图,C_1与C_2数值垂直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相对误差(Q)值,因此通过座标原点(O)可作出Q 值斜线。当C_1=C_2时,Q 值与正方形对角线重合;C_1>C_2,Q 值靠近纵座标,反之靠近横座标(图1)。若设C_1为10,Q 值为1、2、3……10…  相似文献   

2.
含油气盆地超剥带的勘探以重质油-油砂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的中生代油砂中发现了轻质油,报道了其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并探讨了勘探意义。结果表明,轻质油呈黄绿色荧光,与呈黄褐色荧光的重质油共生。油砂连续抽提发现,重质油充注在前(颗粒吸附烃/包裹体烃),轻质油充注在后(孔隙游离烃),油源均来自研究区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典型生标特征为Pr/Ph值小于1,伽马腊烷/C_(30)藿烷为0.43~0.82,C_(20)、C_(21)、C_(23)三环萜烷呈上升型分布。油砂无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2期原油充注明显,形成了2期方解石胶结物,早期MnO和FeO含量在1%~1.5%之间,晚期大于1.5%。白垩纪前,风城组生源成熟油在充注过程中遭受降解,形成重质油-油砂;白垩纪至今,风城组生源高熟轻质油沿横断裂直接运移至超剥带,在断裂"纵横交叉"之处最富集。据此认为,研究区横断裂沿线是这类轻质原油勘探值得考虑的领域。超剥带的勘探可能不仅局限于传统认为的重质油-油砂,若存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亦有可能形成轻质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3.
某些磷灰石矿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讨论了各种磷灰石矿物的光谱特征,氟磷灰石和羟磷灰石的光谱-结构关系及磷灰石中CO_3~(2-)和OH~(-1)离子的存在形式。在结构资料基础上,对氟磷灰石和羟磷灰石中的PO_4~(3-)离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给出了内模式的分配数目。碳氟磷灰石中的CO_3~(2-)离子的光谱与简单无水碳酸盐和氟磷灰石混合物光谱之间的差异表明,C0_3~(2-)离子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磷灰石结构中。磷灰石中的P_2O_5含量随CO_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O_4~(3-)离子的v_4带随CO_2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这表明PO_4~(3-)与CO_3~(2-)离子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CO_3~(2-)-PO_4~(3-)取代是类质同象置换的一种形式。羟磷灰石OH-OPO_3中的O-O距离和它的高温光谱证明,OH~(-1)离子以氢键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大坂(Osaka)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结晶学实验室,用X射线衍射法及高分辨力电子显微镜的格子象技术广泛地研究了矿物的不相称超结构。对硫化物(磁黄铁矿和斑铜矿—蓝辉铜矿族矿物)及硅酸盐(斜长石、多铝红柱石和蓝方石)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不相称超结构由周期性反相晶畴所组成,而反相边界可能变成与该晶畴成分稍微不同的一个带。这种不相称超结构被认为是原子替代的有序化过程或高温形式下无序结构的缺陷,使两个具有相称超结构的稳定相可能出现不混溶的先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纳岭沟、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砂岩中139个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砂体中CH_4及C_2+含量具有从含矿砂体、灰色砂体、灰绿-绿色砂体逐渐变小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铀成矿与烃类气体关系密切。酸解烃中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_1/ΣC、C_1/C_2~+、C_2/iC_4、C_2/C_3、iC_4/nC_4、iC_5/nC_5、ln(C_1/C_2)、ln(C_2/C_3)及δ~(13) C_(CO_2)特征表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层中烃类气体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是原油裂解气与原油伴生气的混合气。通过气源对比分析认为,直罗组下段砂体中的烃类气主要来源于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半深湖相腐泥型烃源岩。这些原油裂解气和原油伴生气的混合气主要沿深大断裂、微裂缝等其他运移通道向上运移到直罗组砂岩中,直罗组下段砂体褪色蚀变(漂白)和绿色蚀变均是深部逸散到该层位中的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蚀变作用的结果,靠近断裂的直罗组下段褪色蚀变砂岩与绿色蚀变砂岩之间的氧化-还原过渡带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原油核磁共振(NMR)谱的分布特征表明,原油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原油平均分子结构参数(C_(Ar)、C_N、Cp,H_Ar、H_N、H_p,CH、CH_2、CH_3)反映了松辽盆地原油由腐殖型和腐泥型(或腐殖腐泥型)干酪根生成。随成熟度增加,原油的芳碳(C_(Ar))结构减少;多环烷烃向链烷烃和单环烷烃转化,表现为环烷次甲基碳(CH_(1-2))含量降低;链烷碳(C_P)和链烷次甲基碳(CH_(1-1))含量有增大趋势。 这些结构演化特征为研究原油的成熟度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贡山地区的上古生界可划分为3个地层区。即独龙江地层区、普拉底地层区和白汉洛地层区。其中独龙江地区的空树河岩组(C_2k)与腾冲地区的空树河组(C_2k)基本可对比,日东岩组(P_1r.)与腾冲地区同时代地层有一定差异;普拉底地区的嘎拉博岩组(Cg.)、丹珠岩组(Cdz.)及义产独岩组(Cyc.)地层结构与施甸地区的香山组(C_1x)、铺门前组(C_1p)及丁家寨组(C_2d)很相似,但岩性、岩相有明显变化;白汉洛地区的地层可与澜沧小区的温泉组(D_1w)、南段组(Cn)可以进行对比,本区称之为温泉岩组(D_1w.)及南段岩组(Cn.)。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地质简述(一)地层区内出露沉积地层以古生界为主.自寒武系到侏罗系沉积地层厚约3200米,其中:1.碳酸盐岩层厚约2000米,由观音台组?、仑山组(O_1~1)、红花园组(O_1~2)、大湾组(O_1~3)、汤山组(O_2)、金陵组(C_1~1)、和州组(C_1~3)、老虎洞组(C_1~4)、黄龙组(C_2)、船山组(C_3)、栖霞组(P_1~1)、青龙群(T_(1 2))组成;2.碎屑岩层厚约1200米,由五峰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二连盆地中部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型铀矿床砂岩中的酸解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分布富集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油气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结果表明,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CH_4及C_2~+含量与铀含量呈正比,且在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内烃类含量具明显的分带性。酸解烃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_1/ΣC、C_1/C_2+、C_2/iC_4、C_2/C_3、iC_4/nC_4、iC_5/nC_5、ln(C_1/C_2)、ln(C_2/C_3)表明,研究区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的烃类气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主要为原油伴生气和原油裂解气。根据研究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排烃史分析认为,该区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型铀矿床中烃类气主要来源于下白垩统阿尔善组(K_1ba)湖相腐泥型或偏腐泥型烃源岩,其次为腾一段(K_1bt~1)低熟-成熟阶段的湖相烃源岩。研究区深大断裂、不整合面、主砂体或裂隙是该区深部油气向上逸散的主要通道,深大断裂及不整合面附近应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油气在该区古河道砂岩型铀成矿作用过程中具有吸附作用、还原作用和保矿作用,区内砂岩型铀成矿期次、油气聚散史明显受控于晚白垩世末—古新世期的反转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岩浆岩中Cr_2O_3或鉻含量的一般变化重要的鉻鉄矿床均产于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这在全世界几乎沒有例外。超基性岩比其他的岩浆岩分布少,据統計仅占岩浆岩的0.4%,这就决定了鉻铁矿床分布的不普遍性。不論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凡有重要鉻鉄矿床的,其化学成分皆以鎂或鉄多而鈣少为基本特征。这一現象同铬在地壳中和各种岩  相似文献   

11.
流体包裹体中微量气体组成及其成矿示踪体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明  王敏  薛婷  孙凯 《地学前缘》2004,11(2):471-478
N2 Ar He体系可用以示踪成矿流体及温泉等与火山有关的水流体的来源 ,当体系中He含量低于检出限 ,N2 Ar He体系不能用时 ,CO2 /CH4 N2 /Ar体系可用于识别成矿流体中岩浆水、建造水和大气降水 ,CO2 CH4 H2 体系可以鉴别成矿流体是否发生过沸腾作用以及沸腾是在开放体系还是封闭体系中形成 ,一般开放体系中沸腾有利于成矿。CO2 CH4 C2 H6体系可用于判别岩浆作用是否直接影响成矿或对成矿流体的贡献 ,从而确定热液矿床的成因。CH4 C2 H6 C3 H8体系可用来示踪一些与干酪根热解有关的成矿流体长距离、大规模迁移过程。C2 H6 C3 H8 C6H6体系可用于判定成矿流体的大地构造环境 ,因岛弧与裂谷环境下C2 H6/C3 H8比值有明显差异。以广东长坑 (Au Ag)和嵩溪 (Ag Sb)矿床为例 ,概述了这些体系各自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单斜辉石系列钠铬辉石-硬玉样品中Cr~(3+)偏振吸收谱的谱带强度、形状及位置的分析,提出:这类矿物晶体中Cr~(3+)应处于四角畸变D_4对称晶场的晶位。由此计算出的谱带位置和观测结果一致。说明了D_4晶位假设更优于Khomenko等提出的三角畸变C_(3v)对称假说。  相似文献   

13.
川西地区有机流体包裹体产状、组分及成因序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地区三叠-侏罗系地层中的有机流体包裹体有6种赋存形式,3种主要相态。激光拉曼探针测试分析表明,包裹体的有机组分包括CH4、C2H2、C2H4、C2H6、C3H8、C3H6、C4H6、C6H6等8种组分,非烃组分主要包括CO2、H2、H2S、CO等4种。综合均一温度、盐度以及埋藏史、热史分析,有机流体包裹体可分为4个期次,是该地区油气生成、运移、演化以及不同成岩作用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油气成藏规律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坑铁矿火山沉积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地处闽西南—粤东地区,以加里东褶皱带为基底的永(安)—梅(县)上古生代拗陷,又分为中间基底隆起带和两翼基底凹陷带。南东翼阳山—龙岩—梅县基底凹陷带是一个重要的铁成矿带,在福建有阳山、潘田、洛阳、中甲、马坑等,粤东有铁坑拗、铁山峰、尖山等铁矿,其中大中型矿床沿北东向略呈等间距分布,主要基底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和东西向。  相似文献   

15.
LD湾JZ25-1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三段原油,具有低硫、中高含蜡、凝析油~轻质油的特点。原油未受到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正构烷烃有微弱奇偶优势。原油的甾萜烷特征表现出中等伽马蜡烷丰度、4-甲基甾烷含量高,甲藻甾烷丰富,规则甾烷C27、C28、C295α(H)、14α(H)、17α(H)指纹呈不对称的"V"型分布特点,甾烷异构化参数表明原油为成熟原油。原油主要来源于淡水~微咸水的还原环境,富沟鞭藻以水生生物为主混合型输入的有机相。JZ25-1地区沙河街组二段及三段,正常原油与LX凹陷沙三段有很好亲缘关系,其主要来源LX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也有少量来自沙河街组一段。沙河街组二段凝析油主要为LX凹陷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产生的低熟凝析油,也有少量来源于LX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C60晶体是碳元素的第三种同质异构体,C60,Cn及其衍生物有许多新奇的物理化学特性。本文介绍了运用高新测试分析技术深入研究这类新材料结构、物化特性、合成提纯条件及开发高科技新材料产品的前景;探讨了利用天然石墨、各种煤炭等提取合成一些重要价值的C60,Cn及衍生物产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文中选择田河气田作为研究实例,对气田东、西部天然气进行系统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气田成藏的地质背景,认为和田河气田具有较好的水溶气运移成藏地质条件和明显的水溶气运移地球化学证据,提出了天然气是水溶气成因的新观点。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大量溶解于水,在压力的驱使下,水溶气自寒武系运移至气田东部圈闭,然后再由气田东部的高压区沿不整合面往西部的低压区运移。根据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横向变化特征,提出了ln(C1/C2)、ln(C2/C3)、CO2/CH4、CH4/N2、N2/C2H6等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水溶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新指标,对研究天然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煤基石墨的喇曼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宣华  郑辙 《矿物学报》1993,13(4):313-318
煤体经热变质作用形成的石墨叫煤基石墨。本文研究了煤基石墨的一级和二级喇光谱。作者认为,石墨及有关的碳质物质的一级喇曼光谱是由层内振动激发的,反映了它们作为二维晶格的完整性程度。煤基石墨中存在的层内结构缺陷分为两种,一是煤中特有的,在石墨化过程中逐渐消失,另一是由研磨(剪切应力)作用带入的,可能与构造应力作用有关,石墨化过程和剪切应力作用过程是效果近于相反的两过程,而石墨的二级喇曼光谱则可揭示其作为  相似文献   

19.
从淮南谢—矿五层煤(C_(13)、B_(11b)、B_(10)、B_(4b)和A_3)中精选出镜煤、壳质暗煤、惰性暗煤及构造煤,采用重量法,分别测定它们的甲烷吸附量,从而研究不同成分组成的煤其甲烷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当前虽然已有考虑桩筏非线性的设计,但仍无人在此基础上,考虑上部结构。因此考虑上部结构,进一步认识其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机理,优化桩筏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子结构法凝聚上部结构的荷载及刚度,以平面壳体单元模拟筏板,按有限层法模拟桩土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用广义剪切位移法模拟桩的非线性工作性状,建立了一种考虑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桩筏基础非线性分析方法,并编制了分析程序。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机理,研究了合理布桩方式,探讨了以差异沉降为目标的优化设计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