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多种方法对山东定点形变台站资料进行了系统处理,并分析了其与山东及沿海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形变台可监测到台站100~250km内中强地震的异常变化,其中各类分量异常及γ因子异常一般为中短及短期异常,而固体潮畸变为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2.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山西地区跨断层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得到断层形变速率、异常强度值、异常强度等值线和区域性异常变化的时序曲线,并根据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及时空演化等特征,结合山西地区中、强地震,研究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在山西地区发生MS≥4.0地震前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均出现强烈异常,表现为R5,可以作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前兆标志。  相似文献   

3.
基于强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形变异常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的地下水化学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依据怀来地震台地形变、流体观测资料,研究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地形变、地下流体异常特性及同步性,有由短期向临震演化的不同阶段异常特征。形变异常早于流体异常出现,临震异常集中出现,反映明显。断层气CO2、水汞、体应变同时在震前的二个月出现,显示出异常的集中性、同步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强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形变异常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的地下水化学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依据河北怀来地震台形变、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研究了1998年河北张北M6.2地震前地形变、地下流体异常特性及同步性,认为其有由短期向临震演化的不同阶段的群体演化特征。形变异常早于流体异常出现,临震异常集中,反映明显。断层气CO2、水汞体应变异常同时在震前2个月出现,显示出异常的集中性、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干扰异常的分析和处理,总结出银川台形变资料干扰异常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为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干扰异常处理积累经验,同时为其它台站的形变观测资料干扰的处理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研究形变趋势累计率的基础之上,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局部改进,将跨断层场地布设较多的川滇地区作为实验区,利用精密水准测量分析该地区的垂直形变异常强度,并结合川滇地区震例开展研究。分析发现强震发生前后一段时期,震中附近形变异常强度几乎保持一致,但在震前(1、2个月左右)会发生较大改变,震后逐步恢复到与震前相同的情况;强震主要发生在形变异常强度值变化较大区域附近。垂直形变趋势累计率在中短期的映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1976以来华北地区Ms≥5.0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和地下水位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了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下水位短临异常间的关系,假如把相距不超过70km的一组形变与水位异常称为一个异常对次,则有:①临震异常对次远远小于短期异常对次;无论是短期异常还是临震异常,形变异常开始时间大部分早于水位异常开始时间;②住短期异常过程中,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升、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升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不高;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降、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降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较高,且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降占优,在临震异常过程中,变形压或压缩与水位升的异常对次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变形张或膨胀与水位升的;③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下水位短临异常的关系可表示为Y=a0x+a1,其中y和x分别为地下水位和地壳形变短临异常规测值。最后提出了判断短临前兆异常的新方法,即异常放大法。  相似文献   

8.
孙甲宁  高歌 《内陆地震》2009,23(3):329-336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5.6级地震发生在2008年度新疆划定的5.5级左右地震危险区内.对该次地震前天山中段地区定点形变资料出现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和静5.6级地震前近场定点形变资料存在明显的趋势异常背景,有一定比例的中短期和短期异常显示,无突出短临异常,地震发生在短期异常相对集中的地区.地震发生后所有中短期和短期异常结束,但多数趋势异常仍在持续,因此,北天山西段和南天山东段地区可能仍处于中强地震的中期孕震阶段.  相似文献   

9.
对郯庐断裂带及两侧的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江西等地区1966~2005年发生的24次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兆观测异常,从异常持续时间、空间分布、时空相关性、异常形态、幅度特征、异常种类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①7级和6级地震中期异常最多,短期异常其次,临震异常最少。5级地震短期异常最多,其次是临震异常,中期异常最少;②异常具有阶段性特征,部分中期和短期地震前兆异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短期或临震异常;③异常发展具有准同步性,越临近发震,异常转折项目越多;④异常主要出现在震中距100km范围内,在空间上具有相对集中性,且震中距越小,异常台项比越高;⑤异常空间分布与构造走向比较一致,显示出与构造较好的相关性;⑥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⑦震级越大,同一观测手段的异常幅度相对越大;⑧流体学科异常最多,其次是形变、电磁;⑨不同学科的异常均表现为中、短期异常为主,少数短临异常;⑩流体、形变和电磁学科较可靠异常数量均约为可靠异常的1倍。  相似文献   

10.
孙毅  辛华 《四川地震》2003,(4):42-46
四川地区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定点形变观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很多有实效的预报指标,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结合近期的观测资料及震例,应用最新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给出了四川地区定点形变的中短期异常指标、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过渡特征以及异常在地震前的时、空分布特征。初步构成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27日俄、中、蒙交界发生了7.9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新疆地区的部分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等观测仪器都记录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应变及地倾斜出现幅度不同的震荡波,水温和水位大部分出现明显阶变,且不同的仪器记震能力相差很大。将上述现象简述并予以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新疆未来地震趋势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疆库尔勒、呼图壁台跨断层水平向形变时间序列资料,采用拟合及年变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拟合残差,对出现的年变畸变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震前年变畸变的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所用的方法突出了异常,并得出了两个台站年变畸变异常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2月24日P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和中短期预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新疆6级地震平静4年多,5级地震平静2年,中期阶段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5级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不同孕震时段的异常特征是6.8级地震中短期预测的依据,因而也是当前经验预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归纳了自1975年以后华北地区13次中强以上地震的地壳形变短临前兆异常60例。统计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震的定性关系,发现距震中较远的台站异常出现较早,较近的台站异常出现较晚,地震的震级与异常的空间展布范围成正比,异常往往倾向震中或背向震中。跨断层的位移型形变异常形态有两大类:一类是趋势性异常变化,另一类是高频波动。本文提出了将连续型形变转化为应变的方法。从1989年10月16日大同-阳高61级地 震和1991年3月26日大同-阳高5.8缓地震的实例可见,地震往往发生在高应变区或其附 近,异常量级可达10-6。  相似文献   

15.
张北地震前、在中期阶段,多井水氡出现负异常变化;短期阶段出现区域水氡差分异常的月频次增加;短临阶段则出现怀来4井水汞的多次突跳。大同地震前多井出现水氡的趋势性正常,是张北地震水化前兆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本文分析了张北地震水化方法预报失误的原因。讨论认为,水氡负异常做为中期前兆的信度较低;为提高水化预报地震的效能,必须与其它前兆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收集、整理了阿图什地震台地温、环温数据,建立了1995年到2002年的整点值数据库,对地温、环温资料进行了动态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距平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地温仪器在运转正常、资料连续、震中距较近时有可能记录到地温异常信息。分析认为持续增温可能是异常显示;温度极差在0.4℃以上可作为异常判据。  相似文献   

17.
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菏泽5.9级地夺前地下流体异常时空分布及其场兆、源兆特征。结果表明,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密切相关,断裂端部和交汇处是异常响应的第三地区。单位面积异常台项数,震中及附近地区远高于外围地区。震前1个月左右,异常台项月频次大幅度增高,单项异常的时间演化有持续型、完整型和突跳型三种类型。源兆异常具有中期、短期、临震异常配套、水化我组分同步异常变化、宏观异常多点成片、持续时间长、幅度  相似文献   

18.
中强地震前朝阳地震台地倾斜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朝阳地震台地倾斜长期可靠的资料,在多次中强地震前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为预报地震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讨论了距朝阳台600km范围内发生的10次地震(4.5≤M≤6.2)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朝阳台倾斜异常的时间、形态、方向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异常形态与地震的空间位置有关,短期异常是判定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判断朝阳地倾斜目前所处的异常阶段,分析预测了未来地震发生的区域和强度。  相似文献   

19.
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M5.4地震地形变异常及其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又陵  张翼 《内陆地震》2005,19(3):241-248
分析了新疆石河子M5.4地震前震中250 km范围内定点形变的观测资料,认为从2002年5月到震前,单测项异常随时间起伏,多台异常在时间上连续发展并呈增加趋势,震前20天位于震中附近的台站出现临震突变;异常在空间呈现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向震中区发展的态势.与1996年沙湾M5.2地震前的形变异常进行比较,认为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