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特长跨海大桥安全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特长跨海大桥施工定位与安全监测工作中经常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为此人们不得不借助于RTKGPS技术.当然,跨海大桥的安全监测问题单纯利用RTK GPS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跨海大桥安全监测的精度要求远远高于施工定位,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很难实现对跨海大桥运营安全的有效监测.为了较好地解决特长跨海大桥的安全监测问题,笔者与科研小组结合实践提出了通过合理布设三维控制基准系统实施跨海大桥运营安全有效监测的想法,三维控制基准系统的构建应综合考虑投影问题、网形结构问题、施测方法问题,结合我国目前在建的几座跨海大桥论述了跨海大桥安全监测三维控制基准系统构建的基本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跨海大桥对钱塘江河口水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建设在潮汐河口的特大型桥梁——杭州湾跨海大桥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上边界选在老盐仓,下边界定在金山,平面比尺为1000,铅直比尺为100,模拟总水域面积约2200km2;模型运用2000年9月杭州湾实测水下地形及大范围同步水文测验资料进行了验证,其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资料分析,运用定床模型试验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附近水域流态的变化及对钱塘江涌潮、上游行洪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建桥前后潮位、流速流向、潮流量以及涌潮高度等试验数据的变化表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对钱塘江河口水流的影响主要在桥位近区,对涌潮、上游行洪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造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跨海大桥,可促进连云港港航事业发展,完善海滨旅游,有利于长期地有规划地开展围填海造陆,进行滨海城市建设。文章对建造跨海大桥的自然、社会等条件进行了分析,对跨海大桥的桥址、结构形式、通车与通航等主要功能提出了一些构想,对建造跨海大桥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彦  李国平 《海岸工程》2006,25(1):35-40
概述了海洋环境对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基础、承台、桥墩等)的影响,并介绍了跨海大桥在下部结构设计、施工中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期为跨海大桥下部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悬浮物对鱼卵仔鱼的影响。依据2007年5月评价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定量估算施工期悬浮物对九龙江口鱼卵仔稚鱼资源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厦漳跨海大桥施工期悬浮物造成鱼卵资源损失量为14.0t;仔稚鱼资源损失量为96.8t。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一座座凌海飞架的大桥不仅刷新着一个又一个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记录,也使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跨海大桥对区域经济,尤其是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无疑增加了更多的活力.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迎来"大桥经济"时代,在对"十一五"期间国内跨海大桥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跨海大桥对沿海经济的推...  相似文献   

7.
要在茫茫大海上建一座跨海大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从最初的桥梁设计到现场的具体施工,无不凝聚着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心血。由于跨海大桥的跨度一般都比较长,因此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在它们身上往往体现出当时最顶尖的桥梁技术。  相似文献   

8.
青岛海湾大桥,又称"胶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特大跨海大桥。它起自青岛主城区海尔路,跨越胶州湾海域,经红岛到黄岛,全长41.58千米.  相似文献   

9.
于2006年9—10月、2007年4—5月和2007年8—9月对拟建的温州大门跨海大桥及大、小门岛填海工程区的邻近水域进行了3次水文全潮观测,以此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该区域的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泥沙冲淤变化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对温州大门跨海大桥及大、小门岛填海工程实施后整个工程区水域的大面泥沙冲淤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冲淤幅度。以拟建的温州大门跨海大桥为例进行了分析,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DELFT 3D模型和浅水动力N-S方程计算,并应用正交曲线坐标离散技术ADI法求解;采用"改变海底摩擦系数"和"减小过水断面"的方法模拟辅助桥墩的阻水作用,采用"干点"模拟主桥墩的阻水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拟建的温州大门跨海大桥建成后,在全潮时段,该大桥桥位附近的潮位变化范围应为3.0~5.0 cm;该大桥及大、小门岛围堤工程实施5~6 a后,冲淤可达到新的平衡状况,其中,大桥西段浅滩冲淤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大桥东段冲刷2.0~3.5 m,大桥主桥孔位置冲刷1.5~2.7 m;该大桥主桥墩上、下游将形成狭长的淤积带。  相似文献   

10.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3,(9):4-5
全国海洋知识夏令营期间,车队从上海到舟山的行车过程中路过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的壮美引得小营员们赞叹不绝。在此,小编也向读者们介绍一下杭州湾跨海大桥吧。杭州湾位于宁波市东北部与上海市东南、钱塘江口外,西起海盐县澉浦——慈溪市西三闸断面,东至扬子角——镇海连线,由西到东逐渐拓宽,湾顶宽约20千米,湾口宽约100千米,面积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是世界上少有的半封闭天然良港,水深域阔,应以建港为主;目前青岛港年吞吐能力己达8430万t,1997年吞吐量6916万t,集装箱103万TEU,具备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各项条件。而在胶州湾建设跨海大桥后将会破坏湾内两个锚地和削弱港口功能,是胶州湾持续利用和青岛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是以舟山宁波海峡中的若干岛屿为基点,通过架设跨海大桥,修建公路,将海岛、舟山与大陆连接成全天候的通道。该工程路线总长32.17公里,包括6座跨海大桥,其走向为舟山本岛—里钩山—富翅山—册子岛—金塘岛—大黄蟒岛—宁波北仑,静态总投资58亿元。按计划,该项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厦漳跨海大桥工程为例,总结自2009年起对其实施监视监测监督管理工作以来发现的问题和经验,从建立海洋环境监理制度、明确环境监测计划、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等方面,提出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监视监测监督管理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跨海大桥非通航孔桥跨比选方案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平比尺与铅直比尺均为100的正态断面模型,研究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非通航孔两个桥跨的桥墩对水流的影响。方案一为50m跨径的桥墩方案,在模型中布置了7跨6个桥墩;方案二为70m跨径的桥墩方案,在模型中布置了5跨4个桥墩。在桥位附近的不同距离处还布设了5条断面16个流速测点和4个水位测站,以反映不同桥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方案的流速变化率均在9%以内,水位壅高值在0.17m以内。相对而言,方案一对水流影响稍大,但两方案的流速变化率最大差异仅为1.6%,水位变化最大差异为0.03m,与杭州湾跨海大桥整体模型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由于两个方案对水流的影响均在同一量级,且50m跨径的桥墩可以节省巨额投资,又便于施工,因此,建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非通航孔采用50m跨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台站观测、卫星遥感以及专项调查等多种数据,综合分析了近年来胶州湾典型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建桥前后水动力环境等的变化对冬季冰情的影响。结果显示,建桥以来冰情较重的年份冬季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均处于近30年的低位,重冰期与年最低气温时段相吻合,且以跨海大桥为界,北部海湾结冰现象严重,而南部几乎无结冰。基于区域海洋水动力模型(ECOM)的模拟结果显示,跨海大桥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影响胶州湾北部海冰的生消,即大桥建设使胶州湾尤其是大桥北侧的水动力环境弱化,落潮时桥北侧水体堆积,涨潮时桥北侧向陆一侧水位减小;大桥对桥位南北1.5 km周围涨、落潮流场产生影响;流场的变化又使得悬浮物对流扩散和沉积物输运发生改变,大桥北侧局部区域水深变浅。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乍浦断面潮流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0年9月在杭州湾乍浦断面设置的8个潮流同步观测站的资料,对该断面潮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该断面大潮涨急时呈现两个大流速核;断面南部的流速要比北部的大,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这对了解杭州湾水文特征有着一定意义,同时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了精度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RTK定位测量的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各点位之间不存在误差积累,与全站仪等测量手段取得的结果符合得较好,可以用来代替二三级导线控制测量和等外水准等测量方法;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距离在10km范围以内时,应用RTK技术对近岸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具有方便、快捷、精度高等特点,但当此距离超过10km时,其精度则难以保证。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时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高程测量,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八哥 《海洋世界》2012,(4):45-47
提及海洋工程这个名词,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雄伟壮观的跨海大桥,或者是深埋水下的海底隧道。其实,海洋工程涵盖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就珠海淇澳岛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配合伶仃洋跨海大桥的施工建设等方面,阐述修建避风港工程的必要性。在规划的伶仃洋大喇叭治导线基础上,利用一维,二维数学模型,计算避风港工程联合会的潮流变化情况,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已有200余座石油平台屹立海上,大量船舶及海底输油管线、在建的多座大型跨海大桥和海运码头,都存在海洋腐蚀问题。海洋浪花飞溅区是海洋环境中的一个强腐蚀区,钢桩表面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