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恭祥  徐永辉 《福建地理》2001,16(1):59-60,4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理学科所蕴藏的十分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提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要通过设计美育渗透课堂的教学活动,用地理知识的潜在“美”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具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本文以“认识校园植被,美化校园环境”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例,重点探析地理教学活动设计中美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表现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地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关系和谐美,地理美育又是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地理美育素材,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多种地理之美,并在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其地理美育的功能。以下为利用《中国国家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美育的实例。一、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自然美纷繁复杂的大自然,囊括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自然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提取地理学科核心概念,构建地理学科知识地图,开发美育资源,以探索美育资源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路径,将美育落实到初中地理课程开发、教学和评价的全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欣赏天地之美,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审美素养,还可以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5.
地理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的重要因素,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是在观察地理现象美、探索地理理论美、感悟地理哲学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审美直觉感兴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态度的形成是地理审美情趣发展成熟的标志。审美化教学是把地理德育、智育寓于地理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生情、以美育美的教学方式,具有体验性、娱乐性、自主性特征,地理教师以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活动性教学为路径,引导学生探寻地理审美源泉,启思地理审美过程,涵养地理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刘导 《地理教学》2021,(8):9-13
本文从想象力与地理审美敏感性的概念和关系出发,结合地理美育的价值全面挖掘教学内容,将地理审美内容划分为景观美、结构美、思想美、科学美、探索美五种美感类型,并从审美发生的内在机制找到学生想象力提升地理审美敏感性的方法:学生以形式想象、投影想象、原因想象、历史想象、意义想象逐渐向前推进想象过程,提升地理审美的敏感性,从感受美、分析美、理解美、评价美到创造美的过程中抓牢地理美感,最终实现地理以美育人的全过程,并以真实的教学实践范例提供以上提升方法的具体操作示范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蔡明 《地理教学》1995,(2):11-13
地理与美育,前者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者是培养年轻一代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两者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品味,地理与美育的关系还相当密切。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上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8.
美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教于乐之中,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本文阐述注重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大大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地理美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理之美,可谓无处不在:雄奇的山岳、精巧的地质构造、浩瀚的海洋、广袤的平原、迷人的宇宙,等等这一切,都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我们可通过欣赏地理之美,创造美丽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与学生一起领悟地球的奥秘,探索未知的宇宙,从而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冯萍 《地理教学》2014,(23):1-1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一书由西南师范大学黄京鸿教授主编,是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素质,组织编写的继续教育教材之一。《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反映了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中地理学科美育的研究成果;以现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美育理论、地理学科教育学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