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意义重大。将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依据多层次指标体系结构,建立了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目标层的集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集成性指标对准则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的作用,构建了若干个集成指标模型、3个准则层指标模型,以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模型。运用GIS技术,形成了系统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体系,实现了模型在网格单元的运算。研究结果反映了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和渐变性,克服了以行政区域为分析单元的突变性。以山西省阳高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应技术方法进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了所建立模型和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在对某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过程中,往往很难准确合理地确定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AHP)与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 综合评判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选取实验区的各类生态指标。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层次权重,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提取的遥感数据完成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分级。运用基于AHP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GIS平台上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地区生态环境的等级评价图,实现了地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确定地区生态环境各指标权重所得的评价分级是与现实吻合的,这对于评价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进行优选分析,研究了影响页岩气有利区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个基本步骤,建立了页岩气勘探区评价优选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并且计算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页岩气勘探区勘探开发的因素主要分为地质条件、开发条件和支持条件三大类(准则层),其中地质条件是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的首要因素,权重高达0.637 0。子准则层主要由富有机质页岩厚度、w(TOC)、Ro、有利面积、埋深、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市场需求等12个评价指标组成,其中含气量、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压力系数以及市场需求是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的关键指标。通过评价指标赋值和加权求和法计算了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区的综合得分,其中焦石坝和长宁页岩气区块得分最高,是页岩气最有利地区。最后建议在页岩气勘探区运用“分层次,分重点,分先后”的评价方法来优选“甜点”区,以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济南市南部山区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影响,通过分析济南南部山区垃圾填埋场的分布状况、主要污染成分、浓度及其地质环境背景,利用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方法,分析研究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及运移情况,对济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九江市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适宜性评价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九江市5个候选垃圾场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优选,通过场地评价影响因子定权重和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数学模型计算各候选场址的综合评价得分,结果依次为场地5>场地1>场地2>场地3>场地4。可见场地5为5个候选场地中最佳适宜性垃圾填埋场场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选址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和定性分析过多的缺点,为九江市重建垃圾填埋场地选址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判别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各指标因子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采用Saaty1~9标度法计算各指标因子权重,并针对不同空间层次和不同土地用途建立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判别指标体系,以期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的量化评价。研究发现,宏观层次判别指标体系主要侧重土地经济效益。中观层次判别指标体系中,商服用地主要侧重土地的经济效益;住宅用地主要侧重土地的使用强度;工业用地主要侧重土地的投入强度。微观层次因土地用途和土地级别不同,判别结果会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必须与地质环境保障能力相适应,地质环境保障能力的评价是涉及多层次、多因素作用的空间综合评价。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环境保障能力评价过程中,选取2个领域层、11个准则层、37个指标层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图形的空间处理与叠加运算,进而按照确定的分级标准将地质环境保障能力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弱5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中市场发育情况的研究可以较好地判断未来农地利用可能发生的风险,以济南市农地流转中的市场发育程度评价指标为例,研究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农地流转制度。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市场发育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市场发育综合评价值,采用正态分布"3σ"方法确定市场发育程度阈值。在统计年限内,济南市2009年、2010年土地流转市场处于过冷区间,2011年偏冷,2012年、2013年正常,2014年、2015年过热,说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较快,但滞后于流转量的变化。所选取的评价指体系能够较好的反映济南市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情况,市场发育程度阈值计算比较科学合理。在当前农地流转市场的培育阶段,当流转量开始下降的时候,需要采取措施以防止流转量的继续下滑,以避免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临沂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为对象,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构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进行加权综合评分,得出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了临沂市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际上前沿的虚拟水理论,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CLIMWAT 2.0和CROPWAT 8.0软件,对济南市农业作物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济南市农业产品虚拟水总量;通过查阅、分析济南市2009—2014年水资源公报,计算出济南市2009—2014年林牧渔畜产品、工业产品、生态环境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及生活用水的虚拟水总量;通过对济南市各产业虚拟水数据研究分析,得出了各产业虚拟水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根据虚拟水理论,并与济南市水资源总量对比计算,得出济南市水资源匮乏指数,经研究得出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仍将面临严峻挑战的结论,并针对济南市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严峻情况,提出了通过减少济南市虚拟水总量、增加水资源总量或节省水资源消耗达到降低水资源需求压力的目的,从而为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空间分层是准确度量遥感分类不确定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与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遥感分类空间分层及评估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获取像元后验概率,确定分类不确定性度量指标;其次,采用模糊C均值进行空间分层;最后,对分层结果合理性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并与同尺度数据产品精度评价结果及后验概率不确定性分层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北京市顺义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数据为例,研究结果表明:① 基于最大概率、模糊混淆指数和概率熵指标将顺义区分为不确定性大、中、小3层,相应的遥感数据层分类精度分别为62.28%、74.96%、79.31%;② 分类不确定性空间分层结果与度量指标大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错分地类图层与不确定性大层的地类空间分布基本一致;③ 遥感数据和数据产品的各层地类空间特征、层分类精度大小趋势一致,与总体分类精度相比,不确定性大层的层分类精度降低,不确定性小层的层分类精度提高;④ 与后验概率不确定性分层方法相比,本研究不确定性大层的层分类精度降低1.08%,不确定性中层提高3.58%,不确定性小层提高0.16%,q值由0.19提高到0.24,空间分异性更高。证实了研发的遥感分类不确定性空间分层结果的合理性。研究旨在提出适用于遥感分类的不确定性分层方案,用于优化遥感分类训练样本和精度评价验证样本的空间布设。  相似文献   

12.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以泉水而闻名,济南泉域位于济南市中部,为掌握济南泉水水质变化情况,根据多年监测的泉水水质资料,采用年度及年内对比方法,分析研究了泉水主要离子多年动态特征及年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1984—2013年近30年间,济南泉水主要水质指标呈恶化趋势,主要驱动因素是CO2,SO2-4,Cl-离子含量的增长,其与当地燃煤量持续增长联系密切;而年内主要离子含量动态变化,属短期波动,与泉区排泄点周边的环境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济南市用地紧张,人地矛盾不断增大。对济南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分析,能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土地利用压力提供支撑。当前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有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等。在未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的价格以及用地压力将会不断加大。且当前济南市并未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及模型,对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整体上来说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济南市始终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产出效能,加大土地监管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注重土地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济南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地质遗迹典型,泉水星罗棋布,堪称大自然恩赐的举世罕见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院"。济南山水泉具有科普科研、人文传承、生态保护、地质旅游价值,是济南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选取济南市1996—2010年间的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建成区面积等相关数据,运用Excel和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相关分析,定量地探讨了济南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的土地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并因此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深化对济南泉域的认识,运用已有钻孔、地质图、地形图及剖面图等多源地质数据,通过对钻孔数据、地质边界、DEM数据、断层数据以及辅助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耦合,对剖面进行CAD设计以完善空间信息,建立了济南泉域钻孔模型、断层模型、层面模型,采用Horizons-to-solids方法实现了实体模型的重构,最终完成了济南保泉三维地质建模。该模型实现了空间信息全方位、一体化显示,刻画了地质对象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解决了地质空间数据的查询、分析、计算与管理,为济南保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分析济南的气候、自然、地理,尤其是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济南水资源基本特征与资源量,认为济南市水资源总量相对充足,水资源供求的突出矛盾集中体现为供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结合济南市的水资源特征,制定了保障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地貌类型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区。济南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齐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5类。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型地质灾害点257处,其中近80%分布在南部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威胁当地村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南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和成效,在总结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及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济南南部村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识别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016年,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共发生地质灾害11起,由于临灾识别和防治措施到位,未出现一例人员伤亡,为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济南市遥感和非遥感信息资料,对1996—2003年济南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求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转换值矩阵,据此分析了近几年济南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济南市耕地面积是在持续下降的,建设用地中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扩张速度过快;而水域面积的增加反映出济南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保济南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5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