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条山西南段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点),成因类型为高一中低温热液型及岩浆热液角砾岩型.矿体受断层、隐爆角砾岩等构造控制,矿源层具有多源性,燕山期岩浆活动为该区金矿的主要热液来源,形成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根据成矿规律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存在实现金矿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地质找矿应部署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区.  相似文献   

2.
传统地质学理论认为花岗岩是由异地深熔的花岗岩浆沿构造侵入至地壳浅部冷凝结晶形成的,“原地重熔-壳内对流”理论认为熔融的花岗岩浆并没有离开源区,而是原地重熔,熔融岩浆层内的热能对流形成大规模层状或似层状花岗岩浆,岩浆层冷凝结晶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是岩浆层界面(MI)凸起形成的。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是紫金山矿集区成矿母岩,在温度差和压力差作用下,成矿元素和挥发分在MI凸起界面上部富集形成含矿流体,在沿构造裂隙向上向外逃逸过程中与围岩产生水岩反应,形成从高温到低温热液蚀变分带,而不同成矿元素则在不同温度、压力(深度)和Eh、pH区间沉淀成矿,形成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紫金山高硫化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和悦洋低硫化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它们是同一斑岩-浅成热液成矿体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钢屯-杨家杖子钼矿田,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山钼矿带的东段,与燕山期虹螺山花岗杂岩体有关。花岗斑岩为钼矿化的成矿母岩。矿体受北东和东西向的断裂构造结节控制。钼元素随岩浆热液的演化逐步富集,并与演化晚期含矿热液中的SiO_2、K_2O关系密切。与成矿有关的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成矿金属组合为单钼建造,成矿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  相似文献   

4.
汝阳南部铅锌矿位于华北古板块南缘的车村—鲁山大断裂北侧,属伏牛山多金属成矿带,崤山一外方山铅锌铜成矿区付店铅锌成矿亚区。该区铅锌矿成矿分王屋山期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区内主要矿床(点)分布受燕山晚期花岗岩制约,铅锌矿床(点)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熊耳群鸡蛋坪组二、三段火山岩和王屋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笔者认为区内主要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是燕山晚期含矿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含矿热液复合成矿,成矿机制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广西河三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并从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单矿物微量元素特征方面与南岭层控矿床和湖南典型岩浆热液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河三铅锌矿应属高-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系成矿热液沿断层破碎带和有利岩性段充填交代而成。成矿母岩推断为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和英安质流纹斑岩。某些矿床中发育的纯透辉石层与成矿不具必然联系。成矿年龄测试计算和成矿时物化条件计算结果,表明矿床是在燕山晚期相对开放的低压环境中进行的。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其交汇处以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岩发育地段是寻找本区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以前两者为主;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Ma)、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约130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辽西火山岩型金矿分布在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边缘活动带内,受辽西弧形构造带控制,为火山期后热液矿床,可初步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次火山(斑岩)热液型(二道沟式),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红石砬子式)和爆发角砾岩型(水泉式),成矿作用与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成矿时代为燕山期(90—110Ma)。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含矿热液为富含挥发组份和多金属成矿元素的富金水溶液,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即高温热卤水对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长期侵蚀、淋滤和溶解,获取大量的金属成矿元素,在不透水层之下形成深部液态矿源层。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其金的成矿地质背景复杂,主要可分为变质基底区、地槽区、盖层区、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岩浆活动带5种类型。该区大部分金矿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侵入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一类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第三类是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矿床类型的划分,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个系列组合,即侵入岩浆热液金成矿系列组合、火山-次火山热液金成矿系列组合及沉积-改造金成矿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10.
冀西安妥岭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妥岭钼矿位于燕辽钼(铜)成矿带南端,与附近的野弧斑岩型钼矿等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文章阐述了古结晶基底、中生代岩体以及NNE、NW和近EW向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出安妥岭钼矿是在斑岩型矿床基础上,叠加了主要沿NW向构造发育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具有复杂成矿系列的非典型斑岩钼矿床。  相似文献   

11.
鲁南微山县郗山稀土矿为我国北方三大富轻稀土矿之一,也是山东省最重要的轻稀土矿产地,其周边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稀土矿远景找矿预测区。通过综合找矿方法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地区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发现了重要的稀土矿找矿线索,其成矿类型、成矿时期及成矿模式等与郗山稀土矿具有内在的时空、成因联系。该文以利用综合找矿方法在枣庄薛城地区稀土矿调查评价中的应用为实例,通过与郗山稀土矿的对比探讨,分析了该区稀土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并结合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成矿预测,对鲁南地区今后稀土矿的调查评价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胶东阎家疃金矿地处胶东牟乳成矿带北段,矿体受金牛山主断裂西侧的次级断裂控制,赋存于玉林店单元岩体中。通过对矿区内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等方面的总结和研究,认为区内矿石类型以含金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蚀变岩为主,局部夹少量黄铁矿化石英脉,并划分出成矿阶段。类比邻区金矿蚀变岩形成时代,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该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该矿床的研究,对牟乳成矿带内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花坪铅锌矿位于南秦岭旬阳盆地金铜、铅锌、汞锑等多金属成矿带内,为一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泥盆系和志留系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建造,褶皱、断裂发育,热液活动强烈,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运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矿体赋存于下志留世梅子垭组绢云千枚岩及下部石英脉中,受一定的地层岩性、古地理环境和构造控制。目前Ⅰ-1铅锌矿体控制长度已超过1 km,矿体连续性好,形态单一,矿物成分简单,锌含量高,有望成为一中型规模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4.
鲁西地区济宁汶上张楼铁矿床位于著名的汶上东平成矿带,广泛发育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 BIF),赋矿层位为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次为黑云角闪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条带、条纹状磁铁石英岩,BIF与其形成均为新太古代晚期。矿床由4条矿带22个矿体组成,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少量的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等,常见矿石的结构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次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类型归属海相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类型中的变质铁硅建造铁矿,即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地处秦祁昆成矿域西段,成矿条件优越,地质构造复杂。总结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找矿模型和地球物理勘探现状,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床成因以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沉积型铁矿、层控型铅锌矿及热液型多金属矿为主。矿床形成时代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早中期、晚古生代、中生代4个时期,其成矿动力学机制包括伸展、挤压、局部伸展-挤压。由于矿体与围岩之间具有一定的物性差异,根据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不同物性分布及成矿地质条件,优选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以夏日哈木镍铜矿床、锡铁山铅锌矿床、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3个典型矿区为例,解剖当前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产资源地质和地球物理找矿进展,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包括移动平台探测技术、多分辨电磁探测理论与技术、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牛泉铁矿位于鲁西地块莱芜铁矿集区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邯邢式”矽卡岩铁矿。前人对莱芜铁矿集区张家洼铁矿研究报道较多,但鲜有人对其西南5km处的牛泉铁矿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勘查工作基础上介绍了牛泉铁矿成矿地质背景,从地层、岩浆岩、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初步探讨了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牛泉铁矿形成于早白垩世,与中生代侵入岩矿山岩体关系密切,属于克拉通破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山东莱西市塔埠头稀土矿为一小型伟晶岩型稀土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该文通过对塔埠头稀土矿床地质特征、氟碳铈矿物的Th-Pb定年、成矿要素等的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了其成矿时代,建立了成矿模式,讨论了矿床成因。研究指出,塔埠头稀土矿床为小型伟晶岩型稀土矿床,主要稀土矿物氟碳铈矿包裹于长石中,2个样品获得的氟碳铈矿Th-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8.5±2.0)Ma和(134.4±1.2)Ma。将塔埠头稀土矿成矿要素划分为4个必要要素、3个重要要素,认为在伟晶岩侵入到围岩的降温冷却过程中,形成了塔埠头中生代稀土热液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18.
高地银多金属矿位于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内。矿区广泛发育晚侏罗世火山岩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侵入强烈,断裂构造较发育,化探异常重现性较好,视极化率异常与化探异常吻合。异常区已发现10条矿化蚀变带,均受断裂构造控制,并具有较好的银矿化显示。矿区具备了良好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活化、迁移及富集条件,岩浆热液型银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较好,应关注与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及岩浆热液有关的银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大型斑岩型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池州矿集区,累计金金属量大于22t,为池州地区首例大型金矿床。该矿床金矿体主要产在英安玢岩中,基本不伴生其他有益金属元素,为独立金矿床。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描述,结合已有斑岩型金矿的成矿模式,同时利用以往对该含矿岩体U-Pb锆石定年及相关地球化学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矿为产在早白垩纪岛弧背景下的贫铜斑岩型金矿床,同时局部矿段在成矿过程中还经历了热液叠加作用。矿体产出严格受NE向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含矿岩体出露面积小于1.0km2,属于典型的小岩体成大矿。运用"相似类比"、"矿床谱系"、"趋势外推"、"综合信息评价"等原则,指出该矿具有特大型金矿的潜质;同时,受同一NE向构造控制的乌石、白虎山及自来山等同期岩浆岩发育地区,具有与抛刀岭金矿类似的成矿条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靶区;发育于上述同期岩浆岩之间的志留纪地层中的破碎带蚀变岩、与斑岩型矿床配套产出的低温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型矿床等,都将是外围工作的重点研究地区。  相似文献   

20.
阿日特克山钼矿床是近年柴北缘成矿带东段新发现的一处斑岩型钼矿床。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通过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着重研究了成矿岩体特征及形成时代,确定其成岩地质年代为早三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早期,侵入时代属印支期,成矿岩体成岩年龄与钼矿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并总结分析了矿床形成过程和矿床成因,明确了构造作用对成矿的影响,为该区今后的地质找矿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