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目前我国长,中,短期地震预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认为,我国地震大形势,长趋势判定的技术思路和主要方法目前是统计,类比和外推,它不能揭示地震活动的活跃或平衡的本质,有时出现失误和偏差,地震活动长趋势实质上是个地震动力学问题;中期预报的主要困难是地震何时发生和是否发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类预报方法的预报效能均较低,准确的时间报难以达到;短期预报的主要难点是发震地点的不确定性和地点预报的复杂性,现“以场求源”思路受到挑战。作者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四川地区地震和前兆观测台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获得了丰富的各类连续观测资料,积累了一批宝贵的震例;在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和指标的研究,包括观测前兆,地震活动图象,地震波分析,综合预报和现场工作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9次中强地震前作出了一定程度的中短期预报;同时也存在不足和诸项困难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民乐-山丹6.1级地震短期预报的科学总结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总结了民乐-山丹6.1级地震孕育的地震环境、中短期背景、短期阶段异常综合特征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祁连山地震带短期阶段地震异常的共性特征,论述了民乐-山丹6.1级地震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和科学决策,并对有关判定中的思路、方法、难点及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孙晓丹 《内陆地震》1998,12(4):320-326
以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多项前兆监测手段的系统性震例总结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特点,对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可能性做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调制比及其在华北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宋先月  谢端  王 《地震研究》2001,24(3):202-207
对调制比预报地震方法进行了改进,并使用改进的地震调制比rm10对华北地区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的中短期阶段,未来震中周围的rm10中期异常区出现明显的收缩或消失,一些震例在临震前数月还再次出现rm10异常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报效果,中还就rm10进行中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一级课题85—04—01为基础,综述了近年地震学短期预报指标和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短期前兆动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献智  李丽 《地震》1997,17(2):149-156
应用地震前周、月会商中各前兆手段提出了短期兆异常动态变化,研究了地震短临异常的某些特征和综合预报指标,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在不知未来是否有地震的情况下提供的短期异常,总结了地震预报的经验,所以,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的,而不同于以往的震例总结,因此,该经验更接近于日常实际的预报,可能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曹刻  石绍先 《地震研究》2003,26(1):20-25
建立了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数学模型。选取滇东地区1995-2000年9月间常用的20项前兆资料,研究中强地震前后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占时率为0.158,为小概率事件。地震对应率为5/6=0.83,虚报率为1/6=0.17,地震均是在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是对应概率很高的短期预报指标。成组异常出现均有成组地震对应,群体前兆“组异常”特征显著。处于计算前兆观测点中心的澄江地震前,异常幅度突出,预示了Synthesis值计算有利于提取近源短期异常。实际检验了Synthesis法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预报意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川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近年年度(中期)地震趋势的预报进行了跟踪分析和预测依据的审视,同时对监测预报方法的局限和预报思路的拓展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器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地震预报分类法系的基本原理。设计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分类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即以异常持续时间为编码依据。以遗传算法为优选预报规则的工具,以预报3个月地震为目标,综合测震和前兆多手段进行地震预测,对北天山西段进行多参数初步试算后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学习正确率和较高检验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2月24日P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和中短期预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新疆6级地震平静4年多,5级地震平静2年,中期阶段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5级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不同孕震时段的异常特征是6.8级地震中短期预测的依据,因而也是当前经验预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正式提出过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没能实现短临预报。该文回顾了地震预测的过程,总结了时间预测与地点判定的新的科学经验。为了使首都圈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调整科学思路,建立预报工作规范化与改进十大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震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浅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和天气预报相比,地震预测,特别是地震的短临预测更为困难。概率方法真实地反映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于地震认识的局限性,加快短期预测的概率方法研究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概率预测是经验预测、统计预测和物理预测的综合,各类地震预测方法特别是物理预测方法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我国地震预测的现状来看,应大力发展统计预测方法。地震目录可为我们提供对背景地震发生率的估计,而前兆的出现使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发生率大大高于背景发生率的时段,其增益越强,时段越短,越接近于理想预测。前兆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检验对于概率预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提出,应按实用化的要求逐步规范各种地震预测方法。这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海城地震预报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15.
张绍治  范桂英 《内陆地震》1992,6(3):281-286
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l级地震前,南通等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明显。震例资料揭示,此次地震敏感部位的形变等前兆变化可区分出阶段性。据此作者探讨了形变短临地震预报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频次的Hurst指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主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黑龙江省1900年至1989年>4.5级地震,讨论了中强地震的发生律规及特征,指出:黑龙江省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活跃性,其发生的地震类型、震中位置、活跃时段、平静期长短等特征都具有"重现性".具有很高的中长期预报效能.这表明: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特殊自然现象,也具有"自然节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现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崇明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记录,分析了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前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说明了该方法是目前短临地震预报中较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4地震成功预报的震前主要预测依据及基本思路。通过对震前辽宁地区地震中短期危险性的分析,确定辽南地区是未来主震的危险地区。根据地震活动的区域特性及岫岩偏岭震群活动的规律,判定岫岩震群的前震性质。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计算结果和震前在震中及邻近地区出现前兆短临异常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论述了震前预测地震三要素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