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祁连区中侏罗世煤田多为零星散布、彼此弧立的中小型盆地(图1)。对于其含煤沉积环境,一般都认为是山间盆地和山前盆地[1]。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单独研究某个盆地所取得的认识,尚需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直流电阻率法异常产生干扰的地电体有地形、接触面和浮土等。浮土也可称为地表电性不均匀体[1]。我们对地形改正方法[2]直立接触面量板[3]作过研究后,应用电阻网络模拟机和电子计算机,研究了浮土的视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5.
含煤地层的垂直层序及其横向变化受沉积环境所控制;测井曲线的组合与分布特征,则是对含煤层段生组合的真实记录。根据这一原理,笔者对沁水煤田韩庄井田9号煤层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视电阻率测井环境影响的校正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对环境影响理论图版进行量化,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出校正公式然后对测井曲线逐点校正,最大限度地消除环境影响造成的曲线失真。 相似文献
7.
民和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岩石、沉积结构、古流测定等研究,将民和盆地侏罗纪含煤沉积划分为3种组合类型。早侏罗世为冲积扇沉积环境组合;中侏罗世为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环境组合;晚期为边缘-湖泊沉积环境组合。中侏罗世,网状河流形成的泥炭沼泽环境生成了窑街组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8.
我们分析了太原西山煤田积累的大量测井曲线资料。结果表明,结合沉积岩石学研究,测井曲线形态能完整地划分岩性,确定地层沉积层序,阐明颗粒大小和分选的变化与深度的关系,从而可靠地反映沉积环境及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含煤地层中,黄铁矿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很普遍的矿物。但在过去的地质勘探和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把它当作有害无益的矿物,因此很少进行研究。原生黄铁矿形成在成煤初期。这一时期,泥炭沼泽中堆积了大量的生物残体,其中有一部分的植物茎及生活在水体中的菌藻类生物遗体被黄铁矿化,使其免受后来成煤(岩)作用的破坏而保存下来,这样研究原生黄铁矿中的生物化石对成煤物质和成煤环境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宝屯盆地是一中生代内陆盆地。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协尔苏组,主要由灰绿色、灰色砾岩和砂岩,灰黑色、黑色细砂岩和粉砂岩、泥岩及灰白色中—粗砂岩组成,平均厚110m。区内不同沉积环境,出现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和盆地的不同部位。下部砾岩段沉积期以冲积扇环境为主;含煤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河流-湖泊环境组合;成煤后演化为曲流河环境;上部砂岩砾岩段沉积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聚煤作用发育于盆地中的湖泊分布区,发生于盆地快速沉降之后的整体稳定、缓慢沉降阶段的早期,煤层直接覆于湖相厚层泥岩之上。盆地仅经历了一个快—慢沉降旋回,煤层的形成受控于这种“无振荡聚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电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积分值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测深区域调查工作中,为能充分利用资料,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本文提出由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积分值(以下简称ρs积分值)这个概念。认为ρs积分值与ρs值具有相似的电性意义,可同ρs值一样进行定性解释。同时,还可用ρs积分值计算涌水量,编制区域涌水量分布图等,用于评价区域性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当第二层电阻率随深度变化时,二层及三层大地垂直磁场Hz表达的视电阻率公式。对第二层电阻率随深度呈线性变化和指数变化的情况,利用线性数字滤波法编写了FORTAN-77计算程序。计算了一些视电阻率曲线,对部分视电阻率曲线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盘南矿区马依西井田大量地质资料分析,认为龙潭组形成于潮坪、三角洲及海湾—泻湖沉积体系,下部为潮坪—潮道沉积组合,主要由潮坪相、潮道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形成的煤层硫分高,连续性差;中部为三角洲沉积组合,主要由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及三角洲平原相组成,其煤层硫分低,稳定性好,分叉少;上部为海湾—潟湖相沉积组合,由潟湖相局部海湾相及沙洲砂坝相组成。分流河道的泛滥盆地、支流间湾、废弃河道、潮坪—潮道为本区煤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视电阻率及其差分曲线在找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电阻率差分曲线具有比视电阻率曲线更高的分辨率。根据渭北工区含水层的视电阻率及其差分曲线特征,采用小极距直流电阻离测深方法,在该区进行地下水探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频率测深理论曲线现有计算公式都是把各层的磁导率看成等于真空磁导率μo的情况下推演出来的,这对沉积岩层通常是适宜的;但对磁导率较大的岩层(基性火成岩),将导致频率测深视电阻率值的增高。从这点出发,我们就磁导率对频率测深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公式的推导和实算。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一维正演研究,计算层参数和偏移距变化时的模型响应,对比分析视电阻率曲线变化规律和分辨系数。结果表明,对低阻目标层的分辨能力主要由纵向电导所决定,纵向电导越大越易分辨,低阻目标层纵向电导与覆盖层纵向电导比值越高,越易对低阻层分辨;在高阻层厚/覆盖层厚(V2)1时,对高阻层的分辨能力随厚度的增大而提高,而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其几乎无影响,在V21时,视电阻率曲线在一定范围内存在T等值原理。该方法对低阻层的分辨能力要远大于高阻层,偏移距的变化对分辨能力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9.
20.
当前常规测井曲线(自然伽(亻马)、伽(亻马)伽(亻马)、视电阻率(DZLW>)直接反映的是不同岩石的物性差异。依据曲线反映的特征及其在同一地质背景区的规律可以间接分析判断区内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及碎屑物质的搬运能量、搬运方式、介质性质、沉积物的沉积序列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