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洪  胡云绪 《西北地质科学》1997,18(1):70-75,T001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生物史上最早的后生动物是伊迪卡拉动物群,由软躯印痕化石组成,多数学者认为是刺胞动物,年代约6 ̄7亿年前,而多门类骨骼化石的出现则是寒武系底界的标志。震旦晚期虽有少量报道,但其层位不低于陆山陀组。但是,陈耳化石因其年代古老(12亿年)而又显示多样的贝壳或骨骼的性质,学术界反映谨慎,认为将其归为可疑化石较为可靠。笔者从化石的保存特征、形态组合面貌、有机与无机成分分析和结构构造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土资源》2006,(4):F0003-F0003
上海“辽西古生物化石”科普馆是上海市地质学会、上海市闸北区科协和上海石蕴艺术化石有限公司三方筹建.于2005年11月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3.
徐涵秋  郭雯 《地质论评》1990,36(4):370-375
本文在原古生物化石微机鉴定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模糊数学、压缩特征数据编码系统和增强数据库功能,对原系统的特征数据代码、化石相似程度的判定以及数据库管理等三方面作了改进,使其不但能够进行化石鉴定,而且还能进行化石组合分析、化石系统分类以及化石定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军  李小强  张海峰  郭兵  任文秀  彭措  冯备战  王玉玺  胡振波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5-67030005
古植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类植物实体或遗迹的残留。对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区划研究是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省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研究。甘肃省古植物化石产地可划分为北山地区、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鄂尔多斯和秦岭地区4个古生物化石大区以及6个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区。根据古植物化石产地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5个单因素分别对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鉴评,共鉴评出世界级化石产地1处,国家级化石产地7处,省级化石产地16处。根据产地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等要素划分了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保护区6个。根据保护区内古植物化石产地级别及重要程度,划分出特级保护区2个,重点保护区2个和一般保护区2个。提出对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实行化石标本保护加原产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将克  钟月明 《地质论评》1989,35(3):277-28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精度分析技术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不但大大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而且也从中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对化学化石——地质体中的生物有机残留物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它是本世纪6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完全相同。本文将讨论什么是化学化石,它的涵义和内容如何?以化学化石为研究对象的有哪些学科?其研究内容、任务、目的要求怎样?化学化石在地学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如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植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类植物实体或遗迹的残留。对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区划研究是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省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研究。甘肃省古植物化石产地可划分为北山地区、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鄂尔多斯和秦岭地区4个古生物化石大区以及6个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区。根据古植物化石产地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5个单因素分别对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鉴评,共鉴评出世界级化石产地1处,国家级化石产地7处,省级化石产地16处。根据产地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等要素划分了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保护区6个。根据保护区内古植物化石产地级别及重要程度,划分出特级保护区2个,重点保护区2个和一般保护区2个。提出对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实行化石标本保护加原产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海生爬行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在距罗平县城东南15 km的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目前已经发现有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菊石、双壳、腹足类、腕足类、植物等十多个大类的化石,完好地体现了当时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目前已知化石分异度最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根据含化石地层中发现的微体化石牙形石Nicoraella Kockeli带,确认罗平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罗平生物群目前发现的海生爬行类种类丰富,基本涵盖了三叠纪时期主要的海生爬行类别,包括鱼龙类、鳍龙类、原龙类以及初龙类。中生代是对海生爬行类至关重要的时期。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它们留下的遗迹化石,它们的运动模式还一直存在争议。云南罗平生物群海生爬行类研究中发现数百枚保存完好的幻龙类足迹——罗平双桨迹Dikoposichnus luopingensis,为研究其运动模式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另外罗平生物群中巨型捕食者张氏幻龙Nothosaurus zhangi的发现也支持了罗平双桨迹造迹者的存在。张氏幻龙拥有三叠纪世界上最大的头骨,这些处于食物链顶层的海生爬行类的繁盛说明当时生态系统已经很完善,代表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8.
罗平生物群是我国著名的三叠纪海相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主要分布在云南罗平县城周围大洼子、九光村等地.在泸西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发现了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植物等罗平生物群化石类型,初步研究显示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构成面貌与罗平基本一致,但新发现的盾鳞化石是罗平生物群层位软骨鱼类的首次报道.在泸西白水塘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剖面中识别出了Nicoraella germanicus、Nicoraella cf.kockeli和Neogondolella? bifurcata等牙形石类型,构成面貌特征表明其归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与罗平地区地层时代相当.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的发现扩大了罗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其中新发现的盾鳞化石为研究华南中三叠世软骨鱼类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丁村组底界的侵蚀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丁村遗址,是1953年发现1954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下进行系统发掘的。除获得三枚人牙化石和2005件石制品外,还有28种哺乳动物化石、5种鱼类、30种软体动物化石。经研究,人类化石处于早期智人阶段,文化期为旧石器时代文化中期亦即地史上的更新世晚期早一阶段。发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遗迹化石研究中存在概念不统一,内容繁杂,分类命名与实体化石混淆不分问题,本文对遗迹化石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分类命名作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个遗迹化石形态分类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 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 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 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 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 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 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石炭纪化石, 并测得相应同位素年龄; 3)三花石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在有争议地层碧口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 厘定其主体时代为泥盆纪; 在原划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中发现晚古生代化石, 更正了北大巴山腹地没有上古生界的普遍认识; 将南秦岭原志留系及相伴的下古生界厘定为于二叠纪末或三叠纪最终形成的增生杂岩带, 否定其为被动陆缘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12.
张行 《甘肃地质》2011,(4):13-17
本文综述了甘肃省博物馆在进入21世纪后获得的古生物化石研究方面的成果。除了发现珍贵的化石标本外,举办的省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展览——《甘肃古生物化石展》,也获得了全国博物馆界陈列展览精品奖。文章还对该馆今后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相信甘肃的古生物化石研究还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山旺国家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国务院批准公布,面积1.2km2,位于临朐县城东22km处,该区为玛珥湖,蕴藏古生物化石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10多个门类700多种,形成于新近纪中新世,距今约1800万年。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对全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和归纳总结,对部分重要的化石点进行科学挖掘和深入研究,建立全省古生物标准实体化石标本库和古生物化石数据库,进而研究河南古生物化石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规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河南省财政厅于2005年末启动了“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河南省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牵头承担。两年多来,项目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两项目组全体同志不畏艰难、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布展提供了大量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陈列布展标本,  相似文献   

15.
硼元素古盐度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地层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的特点,采用伊利石硼代替高岭石硼对考奇古盐度计算法进行修改,提高了古盐度计算的准确度。计算公式为lgB1=0.2428lgS+2.0273。重新计算牛38等几口井样品的古盐度值,其结果与古生物化石指示的环境十分吻合。出现盘星藻(Pediastrum)或轮藻生物化石沉积物,古盐度计算值小于1.5‰,为典型的淡水沉积^「1」。在沉积物中出现代表热带-亚热带干旱气侯的麻黄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2010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发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员会办公室决定于2011年开始进行全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7.
《山西地质》2012,(4):34-35
7月1日晚22时30分,从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喜讯,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投票表决,云南“澄江化石地”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澄江动物化石地是我国著名国家地质公园和东亚优先一等古生物遗址,是展示5.3亿年前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状况的“窗口”。据了解,这是我国已经入选的9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唯一的化石产地,填补了中国没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安徽省各地质时代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调查,本文根据《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和《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编制指南》对安徽省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化石产地主要分布于淮北-宿州、沿江地区和黄山地区。将古生物化石产地划分为3个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特别集中区,3个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区和4个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区。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质》2012,(7):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80号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已经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0.
浙江江山奥陶系宁国组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江奥陶系宁国组的凝源类化石,计16属,以Baltiphoeridium,Leiosphaeridia,Multiplicis phaeridium,Peteriosphaeridum,Rhopaliophora最常见。结合其它地层古生物资料,简要讨论这些微体化石的地层及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