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讨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形成的物化条件和大地构造环境,选取贺根山未蚀变豆荚状铬铁矿进行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铬铁矿成分均一,不发育环带结构;铬铁矿中的Cr_2O_3含量为36.12%~43.77%,Al_2O_3为22.81%~30.14%,TFeO为12.63%~17.56%,Cr~#为46~56,Mg~#为68~78,Yfe为4~7,Fe~(2+#)为22~36,为富铝型铬铁矿,其寄主岩石属于蛇绿岩。铬铁矿结晶温度均为1395℃,结晶压力平均为3.3 GPa,推断其形成深度约为103 km;相对于FMQ缓冲剂的地幔氧逸度为FMQ+1.03~FMQ+1.83 lg单位,均值为FMQ+1.59 lg单位;地幔熔融程度F为20.63%~21.50%,均值为20.93%。推测贺根山铬铁矿原岩橄榄岩单元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地幔,可能产自俯冲带环境中的洋内弧后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形成时的物化条件和大地构造环境,选取崇根山蛇绿岩块中未蚀变副矿物铬铁矿进行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铬铁矿成分均一,不发育环带结构;铬铁矿中的Cr2O3质量分数为38.86%~39.12%,Al2O3质量分数为26.56%~26.92%,TFeO质量分数为17.37%~17.50%,Cr#为49.34~49.58,Mg#为68.82~69.73,Yfe为6.62~6.97,Fe2+#为30.27~31.18,为富镁铝铬铁矿,其寄主岩石为蛇绿岩;铬铁矿结晶平均温度为1 396.88℃,平均压力为3.35 GPa,推断其形成深度约为103.72 km;相对于FMQ(fayalite magnetite quartz)缓冲剂的地幔氧逸度为FMQ+1.41~FMQ+1.45 lg单位(平均值为FMQ+1.43 lg单位);地幔熔融程度为20.93%~20.95%(平均值为20.94%)。推测崇根山铬铁矿原岩橄榄岩单元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地幔。崇根山蛇绿岩为消减带型蛇绿岩,可能产自俯冲带环境中的洋内弧后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3.
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产于萨尔托海蛇绿岩块的地幔橄榄岩中,属于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该矿床与一套橄长岩和辉长岩类岩石紧密伴生,矿体周围常被一薄的绿泥石壳所包裹。本区铬铁矿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地幔岩经高度熔融形成富铬铬铁矿;第二阶段形成富铝铬铁矿。交代作用伴随着新生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形成。原始地幔岩的高度熔融以及基性熔体在地幔橄榄岩中的形成和存在是萨尔托海铬铁矿形成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南天山满大勒克蛇绿岩铬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满大勒克蛇绿岩属于南天山晚古生代蛇绿岩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橄榄岩、玄武岩和含放射虫硅质岩组成。其中蛇纹岩富含铬铁矿,并具有豆荚状特征。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铬铁矿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呈现出由铬尖晶石到铬铁矿到磁铁矿的变化特征,元素组成上具有由富Al和Cr、贫Fe到贫Al和Cr、富Fe的变化趋势。利用铬铁矿(铬尖晶石)核部矿物的化学成分,得出铬尖晶石的结晶温度为1359~1394℃,平均1379℃;压力为2.76~3.00GPa,平均2.87GPa;相对于FMQ缓冲剂的地幔氧逸度为FMQ-1.50~FMQ-2.92log单位,平均值为FMQ-2.14log单位;地幔熔融程度F为16.7%~18.0%。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推测满大勒克蛇绿岩的基底橄榄岩单元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对应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弧前盆地。研究区铬尖晶石的环带特征显示其经历了温度由高到低、氧逸度由低到高的演变,反映了满大勒克蛇绿岩套的橄榄岩单元经历了高温高压的地幔环境(低氧逸度),之后随构造变动被推覆到地壳,定位之后又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的演化过程(高氧逸度)。  相似文献   

5.
东天山大草滩蛇纹岩中发育副矿物铬铁矿,部分铬铁矿具环带结构,核部为铝铬铁矿,富Al贫Fe,Cr2O3为39.27%~42.65%,Al2O3为24.58%~26.21%,Ti O2含量很低(0.20%),Fe O为12.18%~18.14%,而Fe2O3含量为0.33%~7.30%,Cr#为50.6~53.5,Mg#为53.3~68.2,Fe2+#为31.8~46.7。核部铝铬铁矿结晶温度平均约为1 385℃,结晶压力平均为2.77 GPa,推断其形成深度约为86 km,相当于软流圈位置;相对于FMQ缓冲剂的地幔氧逸度为FMQ-4.38~FMQ+0.63 log单位,平均值为FMQ-1.15 log单位;地幔熔融程度F为21.04%~21.28%。推测大草滩蛇纹岩的原岩橄榄岩单元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可能产自俯冲带环境中的岛弧环境。大草滩铬铁矿的环带结构特征表明其经历了温度由高到低、氧逸度由低到高的过程,反映了大草滩蛇纹岩由最初的高温高压地幔环境被推覆到地壳,随后经历了低温低压的浅程度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6.
库地蛇绿岩属于西昆仑早古生代蛇绿岩带,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橄榄岩、基性火山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库地蛇绿岩体具有较好的岩相分带,其中纯橄岩相与辉橄岩相中产出豆荚状铬铁矿。与其他岩相对比,铬铁矿具有最高的Cr2O3含量、最大的Mg#值和最小的Fe#值,表明铬铁矿形成于富Mg的环境,且经历了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利用铬铁矿(铬尖晶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得出铬尖晶石的结晶温度为1366~1404℃,平均1379℃;压力为2.98~3.03GPa,平均3.00GPa;地幔部分熔融程度F为17.33%~18.84%,平均18.28%。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推测库地蛇绿岩的基底橄榄岩单元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对应的大地构造位置为消减带之上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7.
古老大陆岩石圈地幔再循环与蛇绿岩中铬铁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蛇绿岩中不同类型铬铁矿岩的Re-Os同位素研究表明,在铬铁矿石或围岩中均存在极度亏损的具有大陆岩石圈地幔属性的物质。新疆达拉布特古生代蛇绿岩带中萨尔托海富Al铬铁矿岩的Os同位素组成为0.1109~0.1256,对应的模式年龄为3.5~0.6Ga;西藏班公湖—怒江中生代蛇绿岩带中东巧富Cr铬铁矿石及围岩Os同位素组成介于0.1175~0.1261,对应的模式年龄为1.5~0.1Ga;雅鲁藏布江中生代蛇绿岩带中罗布莎富Cr铬铁矿岩的Os同位素变化范围为0.1038~0.1266,对应的模式年龄为3.37~0.28Ga,而该带中不含矿的泽当二辉橄榄岩的Os同位素组成为0.1256~0.1261,没有古老大陆岩石圈地幔属性的物质存在,与新特提斯洋地幔Os组成较为接近。推测在蛇绿岩形成过程中,古老大陆岩石圈地幔参与循环有利于形成铬铁矿床,明确提出"熔体与古老大陆岩石圈地幔反应成矿"的假说,指出蛇绿岩带中存在的古老微陆块可能是找矿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8.
豆荚状铬铁矿主要赋存于地幔橄榄岩中,与方辉橄榄岩密切相关。在全球的分布与蛇绿岩带分布基本一致,但并非所有蛇绿岩体都赋存有铬铁矿,且其中赋存的铬铁矿体规模和分布都是很不规律的。我们对比研究了国内外9个含铬矿和4个不含铬矿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认为含铬矿地幔橄榄岩具有全岩低含量的CaO(<1.91%)和Al_2O_3(<1.76%)、方辉橄榄岩轻稀土元素富集,橄榄石高Fo值(>90),斜方辉石低Al_2O_3含量(<3.8%)以及副矿物铬尖晶石高Cr/Fe值(>1.5)等特征,可以作为该蛇绿岩体含矿评价的地球化学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知豆荚状铬铁矿床是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和地幔交代作用的共同结果,结合前人提出的铬铁矿成矿模式,对铬铁矿的成矿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扎河坝蛇绿岩是东准噶尔地区一条重要的蛇绿岩带,主要由橄榄岩、层状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硅质岩等组成。其中橄榄岩主要由方辉辉橄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组成。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Cr_2O_3平均1.11%,Al_2O_3平均4.77%,MgO平均16.99%,CaO平均21.84%,SiO_2平均50.00%;铬尖晶石副矿物具有较低的Cr_2O_3(平均40.35%)、Cr~#(平均0.53)和更高的Al_2O_3(平均24.10%), MgO(平均13.23%)和Mg~#(0.62)含量,属高Al型,橄榄岩形成于扎河坝洋扩张时期(MOR环境);块状铬铁矿铬尖晶石各元素含量变化较小:Cr_2O_3平均55.45%,Al_2O_3平均10.88%, MgO平均11.98%和Mg~#为0.60,属SSZ背景高Cr型铬铁矿。二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具有典型的熔融残余结构和熔-岩反应结构,斜方辉石保留绢石化假晶和部分未蚀变的辉石残余体(主要是顽火辉石),铬尖晶石副矿物具有熔蚀特征。单斜辉石的熔融残余结构是含铬矿物熔融、释放铬的一种表现,是橄榄岩部分熔融程度升高,向更富镁方向演化的结构标志,但可能对富Cr型铬铁矿的形成贡献有限。橄榄岩存在熔-岩反应新生的单斜辉石、橄榄石及结构标志。熔-岩反应过程中流体、挥发分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还探讨了铬铁矿Cr~#、Mg~#和Al_2O_3含量差异与蛇绿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关系及影响因素。卡拉麦里洋壳俯冲和地幔对流循环使扎河坝早期形成于MOR环境的富Al铬尖晶石富集,形成高Cr块状铬铁矿。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地幔橄榄岩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亚洲  杨经绥 《中国地质》2015,(5):1379-1403
达拉布特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的主体为方辉橄榄岩,含少量纯橄岩和二辉橄榄岩,岩石遭受强烈蚀变。方辉橄榄岩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橄榄石和尖晶石的主量元素特征均显示从深海地幔橄榄岩向SSZ地幔橄榄岩过渡的特征,与斜方辉石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一致,二辉橄榄岩具有深海地幔岩的性质。采用尖晶石-橄榄石平衡氧逸度计算方法,得出方辉橄榄岩的Δlog(fo2)FMQ在-0.14至+0.96log FMQ之间,具有MOR地幔橄榄岩向SSZ地幔橄榄岩过渡的特点或弧后盆地至岛弧过渡的特征。尖晶石Ga-Ti-Fe3+#图解显示纯橄岩成因可能和地幔橄榄岩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反应有关,而方辉橄榄岩可能为地幔橄榄岩与MOR熔体反应以及SSZ环境中含水熔体反应后的残余。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REE都低于球粒陨石,且具有LREE富集的U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了岩石和流体/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以上研究表明,达拉布特蛇绿岩形成于弧后扩张脊并受俯冲流体/熔体影响。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自萨嘎以西分成南北两个亚带。对两个亚带蛇绿岩的各自特征及成因联系的研究,是探讨雅鲁藏布江西段的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关键。北亚带蛇绿岩呈构造岩块产于冈底斯山前喀喇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其中,位于北亚带西北段的达机翁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玄武岩夹硅质岩组成,各单元间断层接触。对达机翁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开展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1)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含少量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内产有豆荚状铬铁矿(呈豆状,块状以及浸染状),铬铁矿有一层纯橄岩的外壳;(2)达机翁方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含量低,组成矿物以及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了这些样品经历了相对高的部分熔融作用;(3)方辉橄榄岩具有U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Nb相对亏损,Ta,Zr和Hf具有弱的正异常,同时Sr和U具有强烈的正异常,这些特征可能与残余地幔和俯冲带熔/流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轻稀土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富集有关。定量计算表明,达机翁地幔岩中的方辉橄榄岩来源于一个尖晶石相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程度大于25%,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程度(10%~22%)。这些橄榄岩形成时的氧逸度条件位于FMQ和FMQ+1之间,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FMQ-1),与俯冲带环境的氧逸度条件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达机翁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大洋中脊的环境,随后发生了洋内俯冲作用,位于俯冲带上部的地幔橄榄岩经历了俯冲带流/熔体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清水泉蛇纹岩中铬铁矿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昆仑造山带清水泉中超基性岩已蚀变为蛇纹岩,很难对其性质和形成环境进行判断,但蛇纹岩中存在的浸染状和条带状铬铁矿有助于识别超基性岩的性质及形成过程。显微结构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部分铬铁矿具环带结构,核部为富Al贫Fe的铝铬铁矿,Cr2O3为36%~44%,Al2O3为24%~28%,Ti O2含量很低(0.1%),Fe O为15%~24%,而Fe2O3含量为0.6%~3.0%,Cr#为0.47~0.56,Mg#为0.45~0.62,Fe2+#变化于0.38~0.55,显示出蛇绿岩的特性,由此推测其寄主岩石——方辉橄榄岩属于蛇绿岩成员。核部铝铬铁矿结晶温度平均约为1387℃,结晶压力平均为2.9GPa,推断其形成深度约为88km,相当于软流圈位置。核部铝铬铁矿Cr#-Mg#,Cr#-Ti O2以及Ti O2-Al2O3的关系特征显示其寄主岩石——方辉橄榄岩可能产自俯冲带环境中的弧前位置。  相似文献   

13.
张然  熊发挥  徐向珍  刘钊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19,93(7):1655-1670
依拉山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主要由蚀变较强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及豆荚状铬铁岩组成。铬铁矿矿体集中分布在依拉山岩体北部,围岩以纯橄岩为主,少量为方辉橄榄岩。铬铁岩中铬尖晶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Cr~#值为64.2~73.9,Mg~#值为46.9~71.6,TiO_2为0.03%~0.31%,Al_2O_3为4.5%~18.7%,指示依拉山铬铁矿为高铬型铬铁矿。方辉橄榄岩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指示其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的特征,铬铁矿的铂族元素具有IPGE富集而PPGE亏损的特点,呈现出右倾的配分模式,且Pd/Ir与Pt/Pt~*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反映出依拉山岩体经历了岩石-熔体反应的演化过程。结合其他岩体内铬铁矿的对比研究,提出依拉山铬铁矿可能是在俯冲带环境下,由玻安质熔体与岩石反应形成,并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化过程,即早期的洋中脊(MORB)环境以及后期的俯冲带(SSZ)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是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其所经历的板块构造事件,还可以探讨地幔的物质组成和深部地幔作用。位于雅江缝合带西段的普兰蛇绿岩以出露面积约600 km2的特大型地幔橄榄岩体而引人注目。为了探讨普兰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成因,本文在普兰地幔橄榄岩体的东段完成了一条穿过岩体的长约10km的地质剖面,对地幔橄榄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开展了详细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和认识:(1)普兰地幔橄榄岩中的二辉橄榄岩经历了9%~15%的部分熔融作用,方辉橄榄岩最终经历了15%~25%的部分熔融作用;(2)基于橄榄石-尖晶石矿物化学平衡计算的普兰地幔橄榄岩氧逸度?log(fo2)FMQ值从-1.11到+0.45,略高于用VY含量估算出的氧逸度(在FMQ到FMQ-1趋势),指示其形成于还原环境;(3)普兰地幔橄榄岩不是简单的地幔残余,还经历了后期熔体交代作用。对普兰地幔橄榄岩交代产生类似"U"型稀土配分模式的熔体可能是洋中脊(MOR)环境产生的低融岩浆;(4)地幔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氧逸度计算结果表明,普兰地幔橄榄岩可能形成于洋中脊(MOR)环境,并没有俯冲带(SSZ)环境的印记。对于普兰地幔橄榄岩以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他岩体的成因,前人主要根据地幔橄榄岩一些元素的富集特征提出的MOR→SSZ两阶段演化模式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田亚洲  杨经绥  杨华燊  田云雷 《地质学报》2019,93(10):2639-2655
新疆萨尔托海高Al型铬铁矿中几乎不含原生的铂族矿物(PGM)和贱金属硫化物(BMS)包体,显示出成矿岩浆贫硫的特征。BMS多产于铬铁矿铬粒间裂隙、基质及蚀变环带中,主要以赫硫镍矿和针镍矿为主,其次为辉铜矿、砷镍矿、硫砷镍矿、毒砂等。PGM以包体产于BMS或铬铁矿粒间缝隙中,以硫钌矿(RuS2)为主,还包括硫锇矿(OsS2)、硫镍锇矿\[(Os,Ni)S2\]、硫钌锇矿\[(Ru,Os)S2\],锑钯矿(Pd5Sb2)和少量Cu、Pt、Au的硫化物。铬铁矿全岩ΣPGE含量50. 64×10-9~92. 00×10-9,较世界范围内蛇绿岩型铬铁矿低,且具有IPGE较PPGE富集的特点,PdN/IrN在0. 1~0. 9之间,具有Os相对Ir富集的特点。铬铁矿主量元素和原位微量元素显示出与菲律宾阿科杰高Al型铬铁矿以及MORB中尖晶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萨尔托海铬铁矿中PGM及BMS的种类、产出特征,结合铬铁矿全岩PGE及单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铬铁矿的形成与贫硫的拉斑玄武质岩浆与地幔橄榄岩的熔体岩石反应有关。铬铁矿形成后的晚期岩浆阶段使得自形程度较高的PGM(如硫锇矿)和BMS(如赫硫镍矿)形成,随后向热液阶段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温压条件改变、热液蚀变,形成了萨尔托海铬铁矿中Fe- Ni- As- S和PGM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岩中铬铁矿的前景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极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开展豆荚状铬铁矿成矿作用及围岩地幔橄榄岩的研究,是进一步寻找铬铁矿床和缓解中国铬铁矿资源的瓶颈状态的必要手段。本文以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内几个主要的地幔橄榄岩体及其中的铬铁矿体为研究主体。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蛇绿岩的组成、矿物成分、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和Re-Os同位素等特征,探讨铬铁矿和地幔橄榄岩的形成过程,取得以下进展和认识:(1)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各段的岩石组合存在较大差异,构造背景的演化过程也不同,佐证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的不均一性;(2)在雅江西段存在高铝型和高铬型两类铬铁矿矿体,其余都为高铬型铬铁矿,铬尖晶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记录了不同构造背景的痕迹;(3)地幔橄榄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表明地幔橄榄岩及铬铁矿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和岛弧地幔橄榄岩两者的特点,是岩石/熔体反应和部分熔融作用叠加的结果;(4)提出豆荚状铬铁矿为多阶段形成的认识,经历了早期俯冲到地幔过渡带,在地幔柱/地幔对流驱动下,运移到过渡带顶部冷凝固结,在侵位过程和俯冲带环境,含水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的过程;(5)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金刚石等超高压矿物的普遍存在,西段的几个大型岩体与罗布莎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均经历了相同的构造背景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是该缝合带出露面积最大的蛇绿岩。为查明岩体成因,在丁青东岩体中实施了一口165.19m的钻孔。除最顶部有约0.5m厚的第四系残坡积物外,其余均为地幔橄榄岩。结合显微镜鉴定将岩心划分出17个岩性单元层,岩性主要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夹少量纯橄岩和含铬铁矿纯橄岩。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o变化于88.79~93.73,铬尖晶石的Cr#变化于44.33~81.66,揭示丁青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过约20%~40%的中高度部分熔融作用;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富镁(MgO=45.98%~49.45%)、贫铝(Al2O3=0.19%~1.37%)和贫钙(CaO=0.28%~0.70%)的特点,属于熔融程度较高的地幔残余物质。岩石具有明显不同于阿尔卑斯蛇绿岩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指示区内地幔橄榄岩先经历了较强程度的部分熔融,后经历了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利用地幔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成分计算母熔体Al2O3含量对应的FeO/MgO值,与不同构造环境原始岩浆成分相比较,发现丁青地幔橄榄岩母熔体大多处于玻安岩中。纯橄岩氧逸度估算FMQ=-3.05~-0.71,方辉橄榄岩氧逸度FMQ=-3.89~+1.47,显示丁青地幔橄榄岩有俯冲作用的参与。通过丁青钻孔岩心的研究,提出丁青东岩体可能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弧前环境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张旗 《岩石学报》2006,22(12):3079-3084
王希斌等根据铙钹寨岩体恢复的原岩由亏损强烈的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弱亏损的二辉橄榄岩组成以及有豆荚状铬铁矿存在,认为铙钹寨岩体属于大洋岩石圈地幔,是蛇绿岩的成员;并且还根据岩体存在两种地幔橄榄岩组合进一步推断铙钹寨岩体"可能经历了洋内扩张(形成 MOR 型的地幔残余)和洋内俯冲两个阶段的演化过程"。我们认为,铙钹寨岩体是交代的地幔橄榄岩,它不大可能是蛇绿岩;铙钹寨岩体的特征比较接近大陆岩石圈地慢而非大洋岩石圈地幔;铬铁矿不是判别蛇绿岩的标志;不能根据岩体存在强烈亏损和弱亏损的两种橄榄岩而推断其形成于两种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婷  郑有业  武珺 《地球科学》2021,46(5):1613-1629
皖南蛇绿岩带位于江南造山带北东段,该区地幔橄榄岩多已发生蚀变甚至全部蛇纹石化,成为制约该区深部研究工作的一个现实瓶颈.为查明该蛇绿岩及赋存其中的伏川铬铁矿床的成因,本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皖南蛇绿岩和不同类型铬铁矿石(Ⅰ类以铬绿泥石为主要脉石矿物和Ⅱ类以异剥辉石为主要脉石矿物)中铬铁矿及其共生矿物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铬铁矿为典型的阿尔卑斯型高铝型铬铁矿,大多发育裂隙结构,在颗粒边缘或裂隙处部分蚀变为铁铬铁矿.对铬铁矿核部未蚀变部分进行研究,得出方辉橄榄岩中铬尖晶石Cr#(100×Cr/(Cr+Al))为54.12~65.18,Mg#(100×Mg/(Mg+Fe2+))为42.37~54.84,铬铁矿石中铬铁矿Cr#为53.97~62.29,Mg#为59.49~68.57.铬铁矿母岩浆成分和MORB(mid-ocean ridge basalt)基本一致,表明伏川铬铁矿结晶时母岩浆的成分可能为MORB.对其氧化环境的研究发现其成岩成矿环境为低氧逸度(-0.14至+0.68log(QFM)),并具有从MORB向SSZ(suprasubduction zone)过渡的特征.结合野外地质现象,认为铬铁矿石可能是地幔橄榄岩和洋中脊玄武岩浆反应而形成,而方辉橄榄岩又体现出SSZ特征,说明皖南蛇绿岩应该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岩石-熔体反应和板块俯冲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为研究江南造山带的构造和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彩蛇绿岩是通天河蛇绿混杂岩的组成部分,区域上隶属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北延部分。多彩蛇绿岩各岩石组分呈构造岩块、岩片产出,出露零星,面积小,但岩石组分较齐全,主要由异剥橄榄岩、单斜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辉绿岩及硅质岩等组成,缺乏地幔橄榄岩,蛇绿岩组分均与围岩呈构造接触关系。异剥橄榄岩以富MgO、贫TiO2、贫P2O5为特征,Eu不显异常或显弱负异常,是具有SSZ型蛇绿岩的重要岩石组分;辉长岩具高TiO2、Al2O3;玄武岩与辉绿岩具相似的特性,玄武岩Th/Ta平均为1.78,Ta/Hf0.15,而Ta/Hf=0.15~0.2,与大洋板内玄武岩相似;硅质岩Al2O3/(Al2O3+Fe2O3)比值为0.9,(La/Ce)N值为1.81,可能具有陆源海特性。由上述特征并结合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推测多彩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