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继红  顾国荣 《岩土力学》2006,27(3):491-494
结合太湖某水上别墅群高承台桩基加固纠倾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物倾斜的原因,介绍贴桩加桩的桩基加固技术,提出了堆载静压与桩周扰动相结合的桩基迫降纠倾方法,实测资料表明:提出的桩基加固纠倾技术有效,证实了本工程在桩顶荷载分配及单桩沉降计算中,上部结构的刚性假定是符合工程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宁波某工程纠倾施工,介绍了应用辐射井纠倾法成功将一幢6层砖混结构住宅楼扶正的实施原理、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要点。并介绍了采用软土地基基础加固最有效的方法---锚杆静压桩加固进行防复倾加固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探讨了桩基负摩阻力的特性 ,提出了桩基下拉荷载的经验公式 ,并通过某深桩基础的纠倾工程验证了所建议公式的可行性 ,为桩基负摩阻力在建筑物纠倾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深桩基础建筑物的纠倾扶正技术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区高层建筑纠倾加固的工程实例研究目前较少,虽然既有地基基础加固措施很多,但是它们在黄土地区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文章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将微型桩与灰土桩两种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该加固结构的布置形式、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提高微型桩承载力,控制建筑沉降。通过纠倾加固工程实例,对微型桩结合灰土桩的加固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加固建筑从纠倾结束到沉降稳定,最大沉降量仅5.6 mm,表明微型桩结合灰土桩在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加固工程中加固效果良好,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04,31(5)
全国建筑物纠倾移位、增层加载、基础托换及古建保护学术研讨会正在筹备  本刊讯 由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等四单位联合发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支持的“全国建筑物纠倾移位、增层加载、基础托换  相似文献   

6.
王爱平  肖道平  李光诚  熊升 《探矿工程》2006,33(5):22-23,26
介绍了既有房屋基础加固及纠倾的设计和详细处理过程,并分析了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某市煤制气厂两个直矩为58m气柜的地基经粉喷桩加固处理,但运营不久便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以致影响使用,本文分析了气柜倾斜的原因,并针对该纠偏工程的特殊性,在多方案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妥,可控的纠倾方法-深层陶土法,从理论上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高明市某邮电大楼纠偏工程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市某邮电大楼因不均匀沉降导致严重倾斜,轴向最大倾斜为217mm。我们根据该建筑物基础结构功能特点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主要采用了堆载加压、掏土迫降局部静压灌浆相结合的办法纠偏加固,纠编后该楼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实践证明实际纠偏量与理论计算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04,25(6):939-939
由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等四单位联合发起,中国土木工程工程学会支持的全国建筑物纠倾移位、增层加载、基础托换及古建保护学术研讨会定于2004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近一二十年来,建(构)筑物的倾斜扶正、移位搬迁、增层加载、基础托换及古建筑物保护技术在我国各地渐渐兴起,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此类技术不仅具有重大的技术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倾斜铁塔原位加固纠偏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毓氚  刘祖德 《岩土力学》2008,29(1):173-176
输电线路铁塔属高耸结构,不同于一般建筑物,输电线路电塔加固纠偏有其特殊性。结合厦门电业局所辖110 kV输电线路倾斜铁塔加固纠偏工程实例,深入探讨了输电线路倾斜铁塔加固纠偏关键技术。分析了铁塔倾斜原因,应用FEM技术研究基础倾斜对塔身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倾斜铁塔的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有效的加固纠偏设计方案;对加固纠偏设计计算方法、加载控制指标分析及信息化施工控制等关键技术展开了讨论,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北京某地铁深基坑周围环境复杂,该基坑呈东西方向,全长173.6m,北面紧邻知春路,南面为一系列的建筑物,其中紧邻基坑的一座两层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仅为2.06m,并且该建筑物已有一定的使用年限。通过现场检查检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地基基础发生了明显的不均匀沉降,致使上部结构在门洞或窗口顶角墙面出现了一些倾斜裂缝。所以应在施工期间不断的对该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对监测的结果及时分析处理,并反馈给施工单位,以便调整施工方案,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分析结果对北京地区类似地铁工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卉  耿海  高立 《江苏地质》2011,35(1):57-63
在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管理、CGSS系统开发情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实际应用,阐述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现状调查系统的设计及其主要功能,通过现状调查数据处理,实际应用该系统数据采集、查询、统计汇总等功能。对于保证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现状调查,加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保护,推进其清理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非金属矿产领域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及加强非金属矿产物化探方法研究和应用的必要性。文中分别叙述了特种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和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及普查勘探这些非金属矿产的综合物化探方法。  相似文献   

14.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 is given and the technical details of practical interest, such as the nitrogen supply system, materials, equipment and safety precautions, are discussed. Laborator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ascertain basic data. The test setup, test procedure and results are set forth. Information essential to the planning of nitrogen freeze operations has been obtain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by reference to several examples. Nitrogen freezing is gaining steadily in importance, thanks to a series of technical benefits allied to the need for cleaner and safer building methods. The specific nitrogen consumption is indicated and the question of efficienc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地层中的钙藻进行了初步研究, 共鉴定钙藻3科7属, 包括红藻门珊瑚藻科让氏藻属、蟹手藻属、珊瑚藻属、石枝藻属和石孔藻属, 以及绿藻门松藻科仙掌藻属和粗枝藻科伞轴藻属.通过对地层中钙藻形态功能的分析, 西科1井第四纪早期海水较深, 沉积环境为礁前相, 中期外礁坪和内礁坪交替沉积, 至晚期出现短时间的泻湖相之后沉积环境演变为礁后滩相.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在造礁功能上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通过自身的钙化作用, 为生物礁的生长供应微小碳酸盐颗粒沉积物; (2)利用自身形成的节片结构和生物捆扎-粘结结构参与造礁.   相似文献   

16.
17.
结合新疆克拉玛依三座坝线均长达5km左右的平原水库,介绍了由于地质环境影响大坝沉降和位移而建立变形监测控制网、观测方法、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隙岩体渗流对于边坡、地下工程及基础岩土体的承载能力有显著的制约作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多种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评述了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渗流模型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为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用于求解具体的裂隙岩体渗流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出就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而言,裂隙岩体几何参数、有效孔隙度以及等效渗透张量的确定仍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而从细观力学结构入手研究渗流耦合模型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海祖  张宏飞 《华北地质》2001,24(4):247-256
产于火山岩中的下地壳麻粒岩包体是人们窥视深部地壳的一个窗口 ,现已成为人们探索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和演化最直接的研究对象。下地壳岩石包体一般具有麻粒岩相矿物组合 ,主体由镁铁质麻粒岩组成 ,以出现紫苏辉石矿物为标志 ,下地壳包体的平衡温度为 70 0~10 4 0℃ ,平衡压力在 0 .8~ 1.4GPa之间。在绝大多数地区 ,基性下地壳包体占优势 ,其共同特征是低SiO2 、高CaO和Mg# ,过渡族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含量变化很大 ,不同构造背景和不同岩石类型的包体同位素成分也有差异 ,全球各大陆下地壳包体Nd、Pb同位素组成分布具有“块体效应”特征。利用出露于地表的下地壳麻粒岩包体可以探讨下地壳物质组成和成分 ,建立下地壳物性剖面和岩石圈模型 ,并可作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重要判据之一。世界范围内下地壳麻粒岩包体研究表明 ,在探讨下地壳的组成特点上 ,由火山岩中麻粒岩包体和出露的麻粒岩地体两类岩石样品所获得的下地壳组成特点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前者较后者反映的下地壳组成更偏基性。下地壳包体的类型与成因对揭示大陆地壳的增生、演化方式以及壳—幔交换作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宝春 《物探与化探》1994,18(5):321-32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成立的背景、它的性质、任务及组成,重点叙述了建院五年来,物探、化探取得的丰富科研、勘查成果,推动了勘查技术进步。文章最后指出把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建成勘查技术中心,需要在科研、勘查、人员培养方面作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