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从横径地区获得的温泉水、气体和同位素化学成分资料,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热水的成因。水、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横径地区热水的形成与岩浆和火山活动无关;地热水主要起源于大气降水,其中气体组分起源于大气、地壳和地幔的混合;地热水处在中低温的地热储中;地热水的补给区位于乌泥障地区,其补给区可能的高程为337.5-743.6m。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热资源评价方法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提出地热水系统和地热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并以北京地热资源为例,阐述了地热水系统计算评价和建立地热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3.
腾冲地热水化学特征及腐蚀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腾冲地热成因的角度,分析其地热水化学的总体特征和赋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地热水pH值、流速、溶解氧、CO2及Cl^-、SO4^2-、SiO3^2-、Ca^2等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江西地热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热资源为赋存于断裂裂隙中的水热对流型地热水,这一特性决定了地热水的形成与分布与断裂构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出露的地热,其形成与分布受断裂构造、水文地质、地形地貌、以及岩性等因素的控制。这些控制因素可以为地热勘查与开发,尤其是寻找隐伏地热指明方向,即在地热研究中应综合考虑地热异常、断裂构造及组合、水文地质及岩性等控制地热水形成与分布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西平原地热水资源较丰富,属中低温地热,埋藏分布广,温度适中,开采潜力大。通过对鲁西平原地热水的水化学和冷水、海水的水化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地热水的形成及水化学特征,根据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对地热水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南江县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热水的形成、热储构造、地热水的补径排特征及川北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对比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南江县的地热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南江县地热水的形成方式为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源,以地热梯度及化学热、机械热、放射热等方式增温,以岩溶管道及裂隙作为水及热的传递通道,顺层作纵向径流,在地表减压最大地段出露或人工钻井揭露排出地表形成地热水;南江县地热地质条件较为优越,通过钻井揭露,在合适的深度如2 150 m可获取较理想的地热水,具有较好的地热水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地热流体的质量决定了其使用方向,以往地热流体质量评价主要为单井评价或局部区域评价。本文首次利用140件地热水化学资料开展全区地热流体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医疗热矿水质量评价、渔业用水水质评价、农业浇灌用水水质评价及地热流体腐蚀(侵蚀)性及结垢趋势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市地热水绝大部分地热水中含有氟且达到命名浓度,多数含有偏硅酸且达到医疗价值,有的达到命名浓度。北京市只有1/4左右到的地热井可进行渔业直接用水;根据钠吸附比进行评价,88.6%地热水不适于农业浇灌直接用水;北京地区的地热水中导致腐蚀的因素是比较弱的,结垢趋势也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李印  李雪静 《地下水》2013,(1):50-52
西安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充分挖掘、发挥地热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不仅能有效缓解区内能源供需矛盾,而且有益于区内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行政监管不力导致过度开采地热水并进而引发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问题。同时,西安地区在开发利用地热水中还存在粗放式利用,浪费严重及随意排放地热水尾水等问题。解决西安地区的地热水问题首先应该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其次要依法管理,最后还要实施统一的地热水资源勘查与评价以及综合利用研发。  相似文献   

9.
地热流体是主要的地热资源之一。地热流体质量评价是地热流体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地热水的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全分析数据, 对江西武功山穹窿区17处地热水进行了质量评价, 主要包括理疗热矿水评价、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农业灌溉用水评价、渔业用水评价、腐蚀性及结垢趋势评价。评价结果显示, 82%的地热水达到理疗热矿水标准, 主要达标元素为氟和硅; 18%的地热水达到天然矿泉水标准, 达标成分为偏硅酸; 化学组分适用于农业灌溉直接用水的地热水占82%, 需经梯级利用后使尾水温度低于35 ℃; 适用于渔业用水的地热水占76%; 所有地热水均无腐蚀性和结垢趋势。以上结果可为该地区地热流体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济源市盘古寺-五龙口断裂带地热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和估算地热资源量,在分析地热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地热井地热水水质分析结果,采用Gibbs图对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和地热水化学组分成因进行分析,采用热储法对地热区的地热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第四系松散岩热储层地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层地热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Na·Ca型,太古界片麻岩热储层地热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化学组分的形成主要受水岩作用与蒸发作用控制;地热区热储中储存的热量为3.62×1016J,可开采热量为4.79×1015J,为该地热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阜阳地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阜阳地区地热形成机制的控制作用,在分析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勘探井水质资料,对研究区地热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地热流体在垂向、横向上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太古宇五河群风化壳可以构成热储,其较低的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oved solids,TDS)不同于区域常见的新近系馆陶组、古近系界首组热储。同时,利用大气降水和地热水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研究得出区内地热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经侧向径流补给和蒸发/浓缩作用形成了高TDS地热流体; 利用地热水放射性同位素资料估算了研究区地热水年龄。通过地热水化学、同位素及控热构造等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地热资源形成的概念模型,为该地区地热开发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地热水的化学、环境同位素组成,记录了地热水补给来源、循环条件、水岩反应等很多基础信息,对这些信息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地热资源开发的成败。沂沭断裂带临沂段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各地勘单位在区内开展了多个地热勘查项目,但对地热水特征性研究有限。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和地热背景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热水的主要化学成分、环境同位素特征。区内不同位置水化学类型多样,矿化度差异较大,但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热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FSr Li偏硅酸,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3H 14C特征表明地热水滞留时间比较长,在3500a以上。地热温标计算的温度与出水口温度差异较大,表明开采过程中有大量浅层冷水混合。  相似文献   

13.
郭清海 《地质学报》2022,96(5):1767-1773
地热能是亟待加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新能源,但地热研究者与从业者需正视与地热系统相关的各类环境问题。本文聚焦地热系统来源有害组分,从其形成机制入手,总结了其类型、存在形态和环境效应,认为地热水回灌或无干扰井下换热均不可能彻底解除地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人类健康威胁,且地热水天然排泄所导致的周边环境内水质劣化同样不容忽视。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处理是地热成因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综述了在此领域今后应着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温地热系统地热水中普遍富含高浓度的硼,其来源的研究一直是地热地质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众多的学者对地热水中硼形成机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富硼地热水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规律能否指示热水中硼的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鲜水河断裂带富硼地热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测试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和综合研究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探究断裂带地热水中硼和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鲜水河断裂带地热水中硼含量90%超过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值0.5 mg/L(地热水中硼含量最大值为10.50 mg/L);地热水中稀土元素含量为0.08~3.49μg/L,且主要以LnCO3+和Ln(CO3)2-的络合物形态存在。地热水稀土元素PAAS归一化模式表现为重稀土元素相对于轻稀土元素富集((Nd/Yb)SN均值为0.41),且具有较显著的Eu(均值为0.34)和Ce(均值为0.07)正异常特征。地热水中硼和稀土元素的迁移均受到赋热含水层长英质和碳酸盐岩类矿物溶解过程的影响,且地热...  相似文献   

15.
程长根  杨立本 《安徽地质》2005,15(3):186-189,192
通过对安庆地热水形成的机制,地热水分布特征的分析,对地热水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管理、提出了见解,对地热水资源在安庆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热水开采后,先供暖、再供生活用水、然后养殖热带鱼、最后灌溉绿地,在很多人印象里只能用来“洗温泉澡”的地热水在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村实现了四级循环利用。在近日召开的国际地热协会年会上,专家认为,这种循环利用模式目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南宫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地热经济村。  相似文献   

17.
吴锡刚  刘同僧  何平 《地下水》2011,33(3):46-47
地热水可广泛应用于采暖、医疗保健、工业、农业温室种植等方面.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能源压力,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目前在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地热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梦辉 《地下水》2012,(3):75-76
关中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具良好热源背景和存储场所,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为地热水提供良好储、盖组合,水质较好,水温较高。为实现关中盆地地热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对关中盆地地热储存条件、地热水补给及可更新性、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总结了目前地热开发利用先进技术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实现关中盆地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藏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山带,构造活动强烈,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次研究在西藏阿里地区水热活动强烈的玛旁雍错地热田实地采集地表热泉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依据地热水水化学特征,评估研究区热储平衡状态与热储温度,分析地热水在深部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地热系统深部热源类型并阐明地热系统成因机制。通过此次研究表明:区内地热水主要为碱性Cl-Na型或HCO3-Cl-Na型水和酸性SO4-Na型水,地热水在深部已经与热储围岩达到完全平衡状态,通过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在200℃左右;地热地表显示、热水水化学组分特征、热储温度类型等分析揭示玛旁雍错为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地表不同类型地热水是深部母地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经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城区地热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市主城区现有地热水井125眼。地热水开发主要用于温泉理疗,其次是供暖,地热资源利用率较低。地热水井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地区出现大面积降落漏斗,水头下降快,出水量减小,地热井报废。地热水回灌技术缺乏突破性进展,应加大地热水综合开发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