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城市天然气管网大面积铺设和投入使用,管线的安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相关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对民众财产和人身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基于GIS技术提出了一套燃气管网定量风险分析模型,结合燃气泄漏引发建筑物火灾的特殊背景下,提出适用的城市火灾蔓延模型,借助C#编程与ArcGIS Engine平台,开发一套城市天然气管网火灾定量风险分析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系统有效地预测事故可能发生区域以及事故影响区域,并对发生火灾概率较大的区域实现蔓延模拟,从而预先对存在事故隐患的区域进行重点风险评价、安全教育乃至整个城市的二次规划和重建,有效抵御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7与1982年两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城镇建设用地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数据库,采用分形维度的计算方法,对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佛都市区三个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具有加速发展的特点。四个测度年份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645 4,1.628 5,1.558 6和1.527 0,均在1~2之间,分形维数呈递降趋势,总体下降了0.118 4,城市发展模式由紧凑型逐渐向松散型演变,存在城市蔓延情况,而且城市发展模式以年均0.14%的速度从紧凑型向松散型演变。广佛都市区城市蔓延的地域分异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中心向心性,广州和佛山毗邻地区以及中心城区是城市蔓延的活跃区和集中区,1982-1995年间研究区内蔓延速度比1995-2008年间要快。通过深入分析发现,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交通道路网络的建设是广佛都市区快速扩张和城市蔓延的基本动力因素之一,开发区土地扩张,进一步加剧了无序扩张和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3.
新型智慧城市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关注和投入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成为推动国家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体量较大,单独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持续,必须改变过去完全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模式,国家和地方层面提出在相关领域发展推广PPP的建设模式。文章分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和PPP模式特点,总结了不同类型企业参与新型智慧城市PPP建设的策略建议,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如何通过PPP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募集社会金融资本,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模式,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市场化、运营市场化、机制市场化;在最后提出了未来还需关注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促进紧凑城市的实现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森林火灾不仅破坏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林木资源损失,还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快速精确地模拟森林火灾的蔓延过程对于防灾减灾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深入对比了国内外各种森林火灾蔓延模型的基础上,选择了抽象程度较高、顾及因素全面的Rothermel火灾蔓延模型作为本文的应用模型,在模型的应用中改正了森林火灾范围割的缺陷,优化了多着火点同时蔓延时火灾边界计算方法,最终实现森林火灾模拟的功能,满足了森林火灾蔓延模拟实时高效的要求,为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过近10年国内各类气体能源勘探开发以及国际气源开拓和通道建设,我国在天然气的资源潜力、供应、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具备大幅提高天然气比重的各种条件.但是,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特别是在天然气政府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荷兰天然气产业起步较早,发展时间较长,目前是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天然气市场之一,其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管理体制、政策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富阳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富阳在新起点上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按照富阳区第一次区党代会、"两会"精神,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围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这一主线,坚持产业转型向东看、生态建设向西看、城市发展向南看,全面推动产业业态、城乡形态、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土地市场,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开创城市土地运营的新局面,是一个重要课题。经营城市的核心是经营土地,通过对土地资产的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的自身价值,把对城市土地的长期投入回报给政府。因此,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经营好城市土地资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观,但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和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市容市貌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创立并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亦称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显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数字城市管理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要追求符合我们发展实际、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要尽可能地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人口高密度、低工资水平地区追求我们城市生活的舒适。很长一段时间,城市的规模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显示政绩的亮点。翻开各城市以往的规划文件与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对照,可以看到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的现象十分普遍。2012年2月国土资源部通知要求各地严格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守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扩张。通知强调:"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要落实建  相似文献   

11.
南昌市城市用地的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解译多时相南昌市遥感影像,分析了28年间南昌市主要建成区扩展的时空特点,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南昌市主要建成区的用地扩展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扩展过程中分别受到了交通线和赣江的引导作用和限制作用,并且以占用耕地为主。人口、工业发展、利用外资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构成了南昌市主要建成区用地扩展的软环境影响因子,交通区位、自然条件等硬件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主要建成区的扩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部崛起战略后,中国中部六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山西省、江西省和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不仅威胁粮食安全,更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2007—2018年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并运用Malmquist-Luerberger指数、重心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演变、重心移动轨迹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情况。结果表明:① 2007—2018年中部六省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增长是靠技术进步“单轨驱动”的。②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且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移动。③ 中部六省各地级市之间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④ 除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外,城镇化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额均正向影响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其中,各个影响因素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额、建设用地面积、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详查数据,分析了烟台主城区1992年以来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特征与机制,以能够更好地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控制,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对1992年及2013年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结合烟台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烟台市1992年到2013年城市空间扩张向西面及沿海方向发展;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增加较多,耕地和水域面积则呈减小趋势。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驱动因子主要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产业结构、交通发展及国家政策等,其中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促进烟台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信息熵方法探讨2006—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及规模演变,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开展了驱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增加,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扩张较为显著。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态势,均衡度也呈波动变化,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在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中处于优势地位,山东省的城市建设用地仍处在开发状态。经济发展、人口变动、交通及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5.
The change in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i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to reflect the variation in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is paper,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 methods ar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s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for 131 spatial units in the western China from 2000 to 2015.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 the wester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From 2000 to 2015,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creased by 3.4 times on average. 2) The hotspot areas have shifted from central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Shaanxi and the Beibu Gulf of Guangxi to the Guanzhong Plain and the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areas of cold spot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Yunnan, and Xinjiang. 3)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ave always been the main drivers of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 the western China. Investment played a powerful role in promoting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while the na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stinctly constrained such development. The effect of the economic factors on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 the western China has changed,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driving factor of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shifting from economic growth in 2000 to economic structure, especially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2015.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土地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山西省20世纪80年代到2005年的土地覆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土地覆盖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监测表明,山西省土地覆盖时空变化特征:(1)变化数量: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聚落面积增加显著,草地有所增加;旱地和水浇地减少明显,森林和河湖滩地略有减少。(2)变化速度:城镇建设用地增速迅猛,沼泽和农村聚落面积增速较快;河湖滩地减少速度最快,其次,是旱地和水浇地减少速度较快。(3)空间转换:以农田和聚落之间的转换为主,另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包括其扩展融入的农村聚落等;典型草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旱地;灌丛减少主要是转变成典型草地,其次是转变成灌丛草地;河湖滩地减少主要是变为内陆水体,再是转变成水浇地。驱动力分析表明,区域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较小,人口、经济、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交通等是山西省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山西省土地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其工业化、城市化演变的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的转型已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城乡地域结构的转变特点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多角度量化了宁波市城乡结构的发展与经济转型的关系。提出量化城乡地域结构的指标体系:土地利用面积与景观格局的变化,并提出衡量经济转轨的角度:全球化、去行政化以及市场化。结果表明:城市地区受市场化和行政分权政策影响,整体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不规则化。乡村地区由于财政分权,整体格局呈现破碎化和单一化。城市建筑用地扩张受市场化和全球化影响,农田的减少与市场化政策有关。本研究得到了不同城市规划区域对经济转型的响应形式,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同城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对于城市制定科学规划、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3个时期太原市城区和榆次城区建设用地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以及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研究区太原部分的建设用地重心先向西北再向东南迁移,研究区榆次部分的建设用地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迁移。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策因素和交通因素等5个因素影响,但各个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的推动力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9.
Urban internal structure is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ers and urban planners or managers.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amine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s of internal urban land use based on the interpreted datasets of 1984 and 2008.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internal land use conversion and urban expansion are analyzed, and then dominant driving factors (e.g., social economy,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 planning)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eijing′s intra-urban layout has experienced tremendous adjustment from compact to disperse configure, otherwise its function objects have shifted from the major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fore the 1990s to the combination with cultural, high-technological and inhabitable city at present. The dominant urban land use transformations include the relocation of industrial lands from core districts to suburban or other provinces, and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green spaces for supplying the demand of housing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lthough Beijing′s urban planning has experienced three major adjustments and improvement since the 1980s, its optimization of urban internal pattern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