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加筋黄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轴压缩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黄土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探讨了在各种不同加筋方式和围压下加筋机理。结果表明,加筋可以增加土体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和土体的抗拉能力,减小土的侧向变形;试验结果发现,并不是加筋层数越多越有利于土体的稳定,而是表现为加筋土的强度与布筋位置和层间距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分析和解释了未加筋土的变形破坏和筋材在土体剪切破坏过程中的阻裂机理。试验研究得出了在土体中部加筋是最经济合理的布筋方式。  相似文献   

2.
黄仙枝  白晓红 《岩土力学》2005,26(9):1464-1468
大型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表明:土工带加筋后土体的破坏强度和破坏应变均得到提高。从加筋土和未加筋土的强度包线看出,加筋前后土体的强度曲线基本平行,摩擦角相等,粘聚力提高。通过分析加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曲线,研究土工带加筋素碎石土的抗剪强度特性,提出土工带加筋土的抗剪强度表达式。为进一步研究土工带素碎石土加筋机理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巫山加筋土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三轴仪,研究了巫山县集仙中路1号加筋土挡墙加筋填土在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理和抗剪强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该加筋填土的抗剪强度性质虽较不加筋土有一定提高,但由于筋带表面网格细微,与土体之间的咬合摩擦力较弱,易在筋带与土体之间产生人为的滑动面,从而造成加筋土抵抗小,变形的能力减低;同时试验还表明,加筋层数和围压也是决定加筋土性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加筋膨胀土不同布筋型式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万涛  雷胜友 《岩土力学》2010,31(4):1147-1150
基于三轴试验方法,对不同布筋方式的加筋膨胀土试样的强度特性和变形过程进行研究。室内三轴试验表明,非均匀加筋型式较适合低围压、变形小的加筋土体工程;高围压、大变形的加筋土体工程采用均匀布筋型式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试样变形过程表明,加筋试样随着轴压的增加,将会形成多鼓状变形,并且中间土体最终变形将超过端部土体变形;该变形过程可较好地解释加筋挡土墙随着时间和外部荷载的作用出现中间部分突出的现象。试验结果对加筋土体施工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碎石土和加筋碎石土的大型三轴试验,分析了土工带加筋碎石土的变形特性和土工带加筋对碎石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采用双曲线函数拟合加筋土体的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建立了土工带加筋碎石土的非线性模型以克服经典的刚塑体模型不能反映加筋土体在达到破坏荷载前的变形形态的缺点,提出了土工带加筋土体切线模量的计算公式,该模型能正确反映土工带加筋土体的变形特性,在岩土工程方面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岩土力学》2017,(Z2):210-216
纤维与石灰粉煤灰加筋固化土的抗压性能受到含盐量与纤维布筋方式的影响。选择9个含盐量(0.5%、1.5%、2.5%、3.5%、4.5%、5.5%、7%、8.5%和10%)和6种布筋方式(试样整体、上1/3、上1/2、中1/3、下1/2和下1/3),开展固化土与加筋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含盐量的增加,固化土及纤维加筋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与破坏应变先减小后增大,临界含盐量为7%左右;纤维位于试样的中1/3处时抗压强度最大,试样整体、下1/2、上1/2、下1/3与上1/3处布筋时抗压强度依次减小;固化土与纤维加筋固化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均为应变软化型;试样整体布筋时,土的抗变形性能最优。纤维加筋作用可抵消高含盐量引起的盐胀与吸湿软化对固化土抗压性能的破坏。选择试样整体布筋或中部布筋时,加筋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绿色加筋格宾挡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宇亮  杨果林  李昀  黄向京 《岩土力学》2010,31(10):3113-3119
为研究绿色加筋格宾挡墙的工程特性,分析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包括加筋土体垂直土压力、墙背侧向土压力、拉筋受力变形和面墙变形等内容的测试。在挡墙顶面施加6个荷载水平的加、卸循环荷载,研究了加筋土体中垂直土压力和墙背侧向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拉筋应变沿筋长的分布情况、绿色加筋格宾挡墙潜在破裂面以及面墙变形规律等。试验结果表明:挡墙垂直土压力沿筋材方向大致呈均匀分布,墙背侧向土压力沿墙高呈曲线分布,其值小于理论值;第3层筋材应变沿筋长方向呈单峰值分布,第5层呈双峰值分布;与0.3H法和朗肯法相比,试验得到的挡墙潜在破裂面更加靠后;面墙的变形在加、卸循环荷载作用下呈现出弹塑性,最大侧向变形发生在第5层。  相似文献   

8.
邱成春  张孟喜  魏伟 《岩土力学》2011,32(Z2):313-318
网格状带齿加筋是H-V加筋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水平筋形式的不同(孔洞的大小及数目)、齿筋高度的变化,在不同围压下对网格状带齿加筋砂进行了多组平面应变试验。研究了孔洞、齿筋高度以及围压对网格状带齿加筋砂土强度的影响;依据试样的破坏情况,分析了网格状带齿加筋附加约束力的组成,包括网格水平筋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孔洞的紧箍作用,齿筋端部与土体的摩擦力以及齿筋的侧阻力;在传统水平筋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平面应变条件下网格状带齿加筋砂发生摩擦型破坏时的强度公式,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二者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王家全  张亮亮  刘政权  周圆兀 《岩土力学》2018,39(10):3539-3547
为了研究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300 cm×160 cm×200 cm(长×宽×高)大比例地基模型试验装置,分别针对纯砂地基、土工格栅加筋地基进行了静动荷载破坏试验。分析地基承载力及基础沉降、地基土压力、动力加速度响应、土工格栅应变等参数变化规律,揭示了动力荷载作用下加筋砂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并对比分析静、动荷载对加筋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纯砂地基相比,格栅单层加筋地基的承载力提高1.12倍,地基基础中轴线处沉降量减少24%,加筋土体的抗变形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加筋作用改变了地基的破坏模式,动载作用下纯砂地基为冲剪破坏而加筋地基为整体剪切破坏;筋材的存在对地基土压力及加速度峰值分别有明显的扩散作用和衰减作用,可有效降低在动力载荷下筋土的瞬态变形。  相似文献   

10.
稻壳灰与土体混合应用,一方面废弃资源再利用,环保,又可增强土体强度。通过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稻壳灰混合黏土及其加筋土应力?应变性能、强度特性以及不同应变水平下模量、偏应力及加筋强度比等土体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稻壳灰比例增加,混合土最大干密度显著减小,最优含水率显著增加。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灰对加筋土抗剪强度有较大影响,10%~15%稻壳灰比例下,加筋稻壳灰混合土初始切线模量和应力峰值达到最大,抗剪强度较优。与土工织物加筋稻壳灰混合土相比,土工格栅加筋稻壳灰混合土偏应力及抗剪强度更大,土工格栅层数对土体抗剪强度增大效果更明显,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拐点也更突出。试样弹性模量与稻壳灰比例及筋材种类、层数有关,加入稻壳灰后,土体弹性模量增长显著,土工格栅加筋稻壳灰混合土较优比例下可增加1.5倍多,稻壳灰及筋材均能有效提高土体强度。随加筋层数增加,稻壳灰混合土加筋强度比明显增大,与围压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11.
H-V加筋黏性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孟喜  张贤波  段晶晶 《岩土力学》2009,30(6):1563-1568
在提出非满布的H-V(水平-竖向)加筋的基础上,设计了非满布多层H-V加筋黏土的试验方案,以镀锌铁皮和有机玻璃为加筋材料进行了44组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通过不同竖筋布置的加筋黏土三轴试验研究了加筋黏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特性及破坏形态,探讨了不同加筋高度、不同围压及不同筋材对加筋黏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无筋土及传统的水平加筋土而言,其峰值偏应力和抗剪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考虑筋材蠕变特性的加筋土流变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华  王钊  陈轮 《岩土力学》2007,28(8):1687-1690
把加筋土体的分析看成黏弹性阶段和黏弹塑性两个阶段。考虑筋材的蠕变特性,给出了黏弹性阶段加筋体的弹性应变、筋材的应力和土体的水平微观应力。由方程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筋材发生按负指数衰减的应力松弛,筋材的应力降低、应变增加。给出了塑性阶段开始到达的时间和变形,在黏弹塑性阶段,加筋体中应力保持恒定,整个应变由于蠕变的发生逐渐增加。由此可针对具体的工程例子分析加筋土体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尽量减轻由于加筋土体强度、稳定性降低、变形增加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稻壳灰与土体混合应用,一方面废弃资源再利用,环保,同时也可增强土体强度。通过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稻壳灰混合黏土及其加筋土应力-应变性能、强度特性以及不同应变水平下,模量、偏应力及加筋强度比等土体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稻壳灰比例下,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缓,随稻壳灰含量增加,变化显著。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灰对加筋土抗剪强度有较大影响,10%~15%稻壳灰比例下,加筋稻壳灰混合土初始切线模量和应力峰值达到最大,抗剪强度较优。与土工织物加筋稻壳灰混合土相比,土工格栅加筋稻壳灰混合土偏应力及抗剪强度更大,其层数对土体抗剪强度增大效果也更明显,应力应变曲线拐点更突出。试样弹性模量与稻壳灰比例及筋材种类、层数有关,加入稻壳灰后,土体弹性模量增长显著,较优比例下可增加1.5倍多,稻壳灰及筋材均能有效提高土体强度。随加筋层数增加,稻壳灰混合土加筋强度比明显增大,与围压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14.
稻壳灰与土体混合应用,一方面废弃资源再利用,环保,同时也可增强土体强度。通过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稻壳灰混合黏土及其加筋土应力-应变性能、强度特性以及不同应变水平下,模量、偏应力及加筋强度比等土体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稻壳灰比例下,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缓,随稻壳灰含量增加,变化显著。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灰对加筋土抗剪强度有较大影响,10%~15%稻壳灰比例下,加筋稻壳灰混合土初始切线模量和应力峰值达到最大,抗剪强度较优。与土工织物加筋稻壳灰混合土相比,土工格栅加筋稻壳灰混合土偏应力及抗剪强度更大,其层数对土体抗剪强度增大效果也更明显,应力应变曲线拐点更突出。试样弹性模量与稻壳灰比例及筋材种类、层数有关,加入稻壳灰后,土体弹性模量增长显著,较优比例下可增加1.5倍多,稻壳灰及筋材均能有效提高土体强度。随加筋层数增加,稻壳灰混合土加筋强度比明显增大,与围压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15.
草根加筋土的室内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昌富  刘怀星  李亚平 《岩土力学》2007,28(10):2041-2045
用室内三轴试验方法研究了草根加筋土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性,探讨了在不同加筋情况下草根加筋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素土和草根加筋土的变形破坏模式以及筋材在土体剪切过程中的阻抗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草根加筋土的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较素土有显著的增强;(2)对于抗剪强度指标,与素土相比草根加筋土的内摩擦角变化较小(相对变化率绝对值在11 %以内),但黏聚力增长较大(最大可达9倍);(3)在草根加筋层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加筋量的增加,草根加筋土的主应力差值、抗剪强度值以及黏聚力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亦即加筋层数相同时存在最佳含根量。本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植被护坡机理和合理选择植被密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土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赵川  周亦唐 《岩土力学》2001,22(4):419-422
在大型三轴仪上进行了素碎石土和加筋碎石土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加筋碎石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分析了塑料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为加筋碎石土的理论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麦秸秆加筋石灰固化盐渍土的破坏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的破坏形态是其受力大小与状态的综合反映,也是其内部结构变化的宏观体现。对比分析了不同养护时间、布筋方式和围压下的盐渍土、麦秸秆加筋盐渍土、石灰固化土、麦秸秆加筋石灰固化土试样的三轴剪切破坏形态。结果显示:①盐渍土和麦秸秆加筋盐渍土均呈塑性破坏。其中,盐渍土呈典型的"鼓胀"破坏;受到加筋的约束,加筋土的横向变形小于盐渍土的。②养护前期,石灰同化土和麦秸秆加筋石灰固化土均呈塑性破坏;养护后期,均呈脆性破坏。麦秸秆加筋石灰同化土的破裂面较石灰固化土的不规则,没有类似石灰同化土的对称性破裂块。③低围压下,加筋土的约束力主要来自筋土间的摩阻力,土的破裂纹形态较高围压下的复杂。高围压下,约束力来自筋土摩阻力和围压的共同作用。④麦秸秆的加筋作用可有效地约束和阻止裂纹的发生和扩展。分区布筋时,土样的破坏主要发生于未加筋部位。麦秸秆和石灰共同加筋固化能有效地提高土的抗变形能力,是改善滨海盐渍土的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超  林潇  沈盼盼 《岩土力学》2016,37(7):1825-1831
在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计算及工程实践中,筋材的受力计算是具有争议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很少关注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筋材应变的空间分布形式和三维模式下筋材的受力特征。采用自行研制的设备,以桩间距为变量,针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筋材张力膜效应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试验中通过气压施加荷载,对筋材竖向变形和不同位置筋材应变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张力膜效应下筋材应变和受力很不均匀。正方形布桩情形下,加筋材料的空间变形形态可采用空间抛物面与抛物柱面的组合来模拟。正方形布桩情形下假定筋材上所有荷载全部由相邻桩之间的4条筋带承担,得到的筋材受力计算值明显偏大。在模拟试验结果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考虑筋材三维空间变形的拉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的力学特性及纤维加筋机理,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数值分析模型,同时基于Python语言对ABAQUS建模进行了二次开发,按纤维与干土质量的百分比0、0.05%、0.10%、0.15%、0.20%、0.25%、0.30%、0.35%和0.60%,考虑了不同纤维长度和分布模式的影响,建立了一系列玄武岩纤维加筋黏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数值分析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探讨了纤维加筋机理。结果表明:(1)采用筋土分离的方法,在ABAQUS中基于Python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可实现纤维加筋土模型的简化建立,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2)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可以显著提高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并减少土体的侧向鼓胀变形量,纤维掺量、长度和分布模式对土体强度和侧向鼓胀变形量均具有一定影响; (3)纤维加筋机理与纤维在土体中的受力特征有关,通过对不同掺量、长度和分布模式的纤维在土体中受力特征的分析,可以解释其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加筋红土的广义等效围压和极限平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筋土体中筋材的作用相当于等效围压的概念出发,提出了一般加筋土体广义等效围压的概念。基于加筋前后土体达到相同强度的围压差,建立起包含传统等效围压的广义等效围压计算式;根据加筋土体仍然服从于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引入两个加筋指数?,? 来反映筋材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建立起包含传统极限平衡关系的加筋土体极限平衡条件;并讨论了不同排水条件和筋材性质对加筋指数的影响。红土加柔性筋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排水条件下,? 基本接近于1;? 随排水条件而变化,完全排水条件下的? 大于1,完全不排水条件下的? 小于1。固结不排水条件下的? 有时大于1,有时小于1,可能与加筋层数和筋材性质有关;加筋红土在完全排水条件下的广义等效围压为正,在完全不排水条件和固结不排水条件加筋层数较少时的广义等效围压为负;? 和广义等效围压都随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