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戚錚 《地质论评》1957,17(1):84-90
一.問題的提出自從1940年左右,日本地質學家齋藤林次把鞍山附近前震旦紀地層分為鞍山統,及對面山花崗岩,今井善鄉提出首山層以後,他們所提出來的,對本區前震旦紀地層的劃分,一直為中國地質學家所採用。  相似文献   

2.
中國志留紀地層,最初德人李希霍芬在秦嶺山之南麓,四川北部陕西西南部與甘肃南部,曾經一度研究。李氏復在南京附近之崙山奧陶紀石灰岩之上,發現筆石頁岩層。嗣後美人威理士調查揚子峽地質,統名巫山石灰岩以下徐家壩過渡層以上之頁岩砂岩系,曰新灘頁岩,彼等在新灘頁岩内並未採得化石,僅依其層  相似文献   

3.
趙一陽 《地质论评》1957,17(3):369-374
幾年來在系統的學習中,使我突出地感覺到在有關地層接觸關係的確定上、描述上,一些地質工作者常有些輕率、簡單、混亂,甚至某些是錯誤。去年夏天,為畢業論文設計收集資料,作者到山西參加野外實際的地質勘探工作。在勘探隊裏,由於自己親身的觀察和閱讀一些地質報告後,更加深了我的這種印象。我看到即使是同一個地區(同一地層),不同的人,於不同  相似文献   

4.
書報述評     
我寫南寧紅壤之分佈及其地文之意義一文,其主要目的在貢献給新生代及普通一般地質學者一個土壤的看法。德日進博士,楊鍾健博士等說他們在廣西看着了‘磚紅壤’(laterite),並且結論說:紅壤化之進行已成過去,而上新統之沉積與較近時期沉積之區別,即可以受紅壤化與否而推定。此種說法我不能同意,蓋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位於中國西南部,在東經102—110°,北緯28—33°之間。在地形上,四週是高山峻嶺,中部是丘陵山地;在地質上,四週的地層老而構造複雜,中部的地層新而構造簡單。在盆地的內部和邊緣的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中,有着多次的鐵礦沉積。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對鐵礦資源日益增長的需要,結合地質情況,對盆地沉積鐵礦進行  相似文献   

6.
1941年,日人淺野五郞曾在麻山地区作过地質調查(淺野五郞:以矽線石、紅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之变質岩及麻山統),他將牡丹江以东的結晶片岩与东北南部辽河系相比,而把麻山地区以所謂白粒岩为主的变質岩地層放在結晶片岩之下,称为麻山統,屬太古代,認为是东北地区最老之地層。经我們小队1957年的野外工作,將牡丹江—麻山一带的变質岩地層,由下而上划分如下: 1.黑龙江杂岩:分佈在牡丹江市——八面通一帶。可  相似文献   

7.
一、地下水间及其與地表水间的水力聯系。 礦床中含水地層间或其與地表水间若發生了水的補給关系,则常易引起水文地質條件的复杂化;若他們之間沒有發生水的補給關係,则在礦床中雖有許多含水豐富的地層存在,或有較大的地表水流過時,亦可以安全地進行生產。因此必需進行礦床的水力聯系的水文地質勘探工作,以便正確和及時地评价礦床,以免造成浪費或積壓國家資金。如第一銅礦,未進行水文地質勘測工作,在生產中,由於地下水间的水力聯系,使礦坑遭到突然湧水而停止生產。又如某粘土礦在地質勘探階段中,未能相應的進行水文地質勘探,至地質詳細勘探完畢後,再補做水文地質勘探工作,結果發現礦床中的含水層與璋河(常年有水的河  相似文献   

8.
保山在真緬地槽之南西端,其造山运动与喜馬拉雅褶皺时期相当。本区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今保山構造盆地;沉積了新第三纪的瀉湖相沉積。(注:僅根据鑽孔的资料还未遇到老第三纪地層)作者在保山盆地一百平方公里的面積內,作了地質踏查工作,蒐集了有关新地質构造运动的一些証据,闡述如下,僅供参考。但作者对新地質構造这門科学学習很差,野外实际经验不足,不免有错誤之处,敬希批評指正。 (一)礦床成因类型不会表示新地質構造运动:保山××砂礦为瀉湖相新第三纪礦体,后期被季節性的流水及河流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山髫髻山统以前的酸性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楊傑 《地质论评》1957,17(2):161-179
大家都知道,北京西山有一個最大的火山岩系——髫髻山統,可是还沒有想到在它以前已經有不少火山岩和由火山岩改造的碎層岩——凝灰碎層岩。近年來作者研究西山地質和岩石,才發現在髫髻山統以前,有很多地層都是由火山岩改造的。然而在相当老的地層裏面尚未發現此項物質,像紅廟嶺統本部,楊家屯(煤)系,奥陶紀及寒武紀地層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構造,就是地质史上自新生代以来由地壳运动造成的地质構造。几十万万年的地球历史上是有过好多次普遍的地壳运动的,这完全由各时代地層间的不整合和不連續关系予以证明了。由于新生代地層往往还是松散的砂礫粘土,多分布在此较平坦的低地,而且极大多数都保持着原来沉積的水平位置而没  相似文献   

11.
生物和矿     
生物圈呈一薄層复盖着地球,其中棲居和繁殖着生物。生物圈包括江河,湖泊和海洋里的水、地表層和陸地的土壤,以及大气層的下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質量虽与地球的总質量比較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們在地球的歷史中却超着卓越的作用。这与生物的積極作用有关,它們处在不断变化和轉变中,夺取并積累了大量的太陽宇宙能量,使化学元素  相似文献   

12.
第四紀地質学是研究地質史中最后(最近的)一段時期的沉積物,也就是第四紀沉積物。由於第四紀時期內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等不同於其以前所有的地质時代,又由於其年代比較短促,所以第四紀沉積物不論在分佈上、岩石——地層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因第四紀沉積物在地表水产方向上的分  相似文献   

13.
三、柴达木盆地日基底性質和表層褶皺在柴达木厚达1000公尺的中、新生代沉積之下的盆地基底,以往被認为是“加里东褶皺基礎”(黄汲清),而且“阿尔金山中的褶皺構造可能与盆地基底是一致的”(張文佑)。形成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是把柴达木边緣的变質岩系認为是下古生代的“南山系”。1956年地質部石油普查隊在祁連山南麓發現了  相似文献   

14.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38,3(6):631-638
在地質研究中,新生代地質,向來是最易被人忽略的一部分,早年的地质報告中,提到第三纪第四纪地層,每以数十字成十餘字了之,最普遍的無非是紅色岩系或第三紀初期砂岩,三趾馬紅土或黄土等而已。一般的地质调查,多注意新生代以前地層,故此等现象,本無足怪。  相似文献   

15.
力馬河区域地質概述本文所述的地区位于康滇地盾的中部东側。区內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紀变質岩系和部分中生代的陸相沉積岩層,而古生代及震旦紀海相地層僅分布于区域外圍。无論是中酸性、基性或超基性的火成岩均广泛出露于古生代以前的地層中,加上多次的構造作用,使这里的大部分岩石都遭受深度的变質。(如圖1)  相似文献   

16.
劉紹龍 《地质论评》1957,17(3):340-346
在甘肅東部平凉、華亭一帶,零星分佈有一些煤系地層,前人認為其時代全屬於下侏羅紀,而統名之為華亭煤系。在二道溝、三道溝及太統山等地,煤系地層之上覆有巨厚紅色岩系——即所謂崆峒山系,其時代則被置於中上侏羅紀或上侏羅紀。解放後,為  相似文献   

17.
一中國中生代海陸分佈之情形 統覽中國地質史,古生代之海相地層,遍佈中國,迨至古生代之末葉,石炭紀及二叠紀,海相與陸相地層,二者兼而有之,約而計之,海陸參半。迄至中生代,陸地特別增加,海水逐渐撤退,此後陸相地層,與海相地層,二者較而論之,不啻倍蓰焉。  相似文献   

18.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39,4(1):43-58
本文所說的是要從地質學上來敍述『各地質時代植物之演進及其當時之環境』。從地球成功以後一直到現在,地質學家把它分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靈生代  相似文献   

19.
地質圖符號着色及花紋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炳章 《地质论评》1937,2(1):55-66
讀地質論評第一卷第四期,見黄汲清先生著有“中國地質圖着色及符號問題”一文,南延宗先生著有“地質圖上火成岩花紋用法之商討”一文,知二先生意在謀畫此後中國地質圖上所有着色,符號及花紋之統一,冀免法出多門而减閱者煩苦,良謀碩畫  相似文献   

20.
一、地質概况 運礦岩多為酸性或次酸性侵入岩,圍岩為鈣質岩層。矿体常生於稍離接觸帶之鈣質岩層中,尤以含炭質薄層灰岩成礦最佳,因炭質能促使礦液中金屬硫化物的沉澱作用,薄層灰岩易被交代。礦体形狀極其複雜,一般多呈柱狀、囊狀,间有脉狀帶狀或板狀者。產狀恒受成矿前後構造之控制,緩陡不一。主要金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