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2009年陕西省雷电分布与雷电灾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9年陕西省雷电监测数据与发生的雷电灾害事例,对雷电分布特征和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09年陕西省雷电天气较往年具有"开始早,结束晚"的特征,全年发生雷电灾害事故14起,较往年明显减少。为更好地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 2007-2011 年浙江省雷电灾害事故调查资料、浙江省地闪监测资料,选取地闪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雷灾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作为浙江省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对浙江省各市进行雷电灾害易损性综合评估,并结合 GIS 方法对浙江省进行了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为有针对性做好防御雷电灾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与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统计数据、1999—2014年广东省闪电定位资料和广东省各地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选取地闪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雷电灾害经济损失、雷电灾害人员伤亡等6个因子作为广东省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对全省21个地级各市进行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结合GIS方法对全省各地按行政区域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为各地科学、有效地做好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引言雷电是一种大自然释放电现象。雷电引起森林火灾,点燃爆炸物,导致输电线路与电力系统故障,扰乱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2雷电灾害调查的意义雷电灾害调查是在雷电事故产生后,对雷电事故发生现场情况、发生地勘察、现场取证、事故鉴定、评估事故损失并整理出事故发生原因。通过雷电灾害调查及鉴定可以预防同类事故发生可能性,从而为气象部门处理同类事故做出理论依据,同时气象部门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具有管理权,也为政府制定防灾减灾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98—2004年全国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雷电灾害次数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夏季是中国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雷电灾害地理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社会经济损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电力和通信行业受雷灾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国内雷电灾害事故鉴定还没有相应技术规范标准和统一操作方法的现状,结合近5年十堰市气象部门在辖区内所开展的雷电灾害鉴定工作实际,简述了雷电灾害鉴定前的五项调查内容;从事故定性、雷电类别定性、雷电灾害过程分析、雷电灾害吻合分析等方面,介绍了雷电灾害调查结果分析方法;最后,指出了雷电灾害鉴定符合法定程序必须达到的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陕西雷电日数和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对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和分析,阐述了农村雷灾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农村防雷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电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介绍陕西雷电日数时空分布以及近6 a来陕西省雷电灾害的分布特点.对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分析,阐述了陕西省农村雷灾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农村防雷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北省雷电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布、行业分布、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等,对2006—2017年(不包括2013、2016年)河北省雷电灾害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近10 a雷电灾害事件呈逐年波动递减的趋势,主要发生在6—8月,占全年雷电灾害事件总数的81.34%,唐山、保定和石家庄市为雷电灾害事件的高发区。雷电灾害事件最为严重的是电力行业达382起,人员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乡村。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对广东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雷电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全省雷电活动特征,结果发现,2012年全省雷电次数比往年多、密度更大、活动更为频繁,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电流强度分布特征.同时,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2012年全省雷电灾害调查数据,得知雷电灾害事故比往年多,损失更大.对比分析全省雷电活动特征和雷电灾害损失,结果表明两者间有很好的正比例相关特性:雷电次数比往年多对应的雷电灾害损失也大,雷电高发期提前到4、5月份对应的雷电事故也提前在这两个月份达到高峰,这和2012年全省天气异常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云南省2007 2008年的雷电灾害资料以及地闪资料,分析了云南省16个地级市的雷电灾害分布特征,讨论了雷灾分布与地闪分布的关系,并从雷灾记录中提取了6个灾度指标,通过AHP法(层次分析法)建立灾情评估层次模型和灾度评估方程,计算了云南省522次雷灾的灾度值,用SAS中聚类分析过程将灾度值分为4级,并统计分析了各级雷灾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得出云南雷电灾害中小型雷灾分布较广、出现几率较大,而大型和特大型雷灾发生几率较低、主要集中在昆明和德宏地区.该文结论为区域防雷减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自然雷电与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郭虎  熊亚军  付宗钰  扈海波 《气象》2008,34(1):12-17
利用1995-2002的LIS/OTD卫星雷电资料(以下称自然雷电)及1995-2005年北京市18个区县的雷电灾害资料,对北京市自然雷电和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雷电灾害的日变化与自然雷电的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两者不一致处主要与人们的出行生活规律以及电子设备与仪表的启用、关闭等有关.雷电灾害与自然雷电的季节变化大体一致,春、秋、冬三季较少,夏季较为集中.北京市自然雷电与雷电灾害的区域分布很不一致.自然雷电较多的北部偏远郊区雷电灾害并不频繁,相反,自然雷电较少的城区反而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区域.结合北京市各区县的人口和经济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然雷电只是北京市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之一,北京市雷电灾害的发生还受到人口密度及经济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近11 a(2006-2016)云南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以及雷电灾害汇编资料,运用ArcGIS对闪电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叠加,分析昆明市地闪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雷电致灾成因机制。从灾害系统理论和综合易损性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判断矩阵,计算雷电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数R值并进行分级,形成昆明市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频繁活跃的地闪活动是导致雷电灾害多发的主要致灾影响因子,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地闪活动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全市有雷电灾害高易损区3个,次高易损区2个,中易损区4个,次低易损区4个,低易损区1个,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能够为确定雷电防护重点和防范等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完善雷电防护措施,可以增强承灾体抵御雷电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孔尚成  王秀英 《气象科技》2018,46(2):412-417
利用青海东部地区10个气象台站1997—2012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2008—2014年闪电定位数据和1997—2014年雷电灾害资料,将雷暴日数、雷击密度、综合灾度、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模型,依据气象灾害学分级统计法划分出雷电灾害易损性等级,形成了青海东部地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青海东部地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域呈分散分布的特征,极高易损区在大通县、化隆县,次高易损区在湟中县、互助县,中易损区在省会城市西宁市、湟源县,低易损区在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县和循化县。  相似文献   

15.
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孟恒  张彦勇 《气象科技》2010,38(6):786-789
对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方法进行了论述。以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实践经验为基础,详细论述了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具体程序、灾害现场调查的详细内容、调查记录的整理要求、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报告的内容以及存档资料要求。将雷击灾害现场分为3类:原始现场、变动现场和伪造现场;将雷电的破坏类型分为直接破坏和间接破坏2种;指出了雷电的7种破坏方式;讨论和介绍了9种雷电灾害的鉴定技术方法以及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区域雷灾分布特征及易损度区划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根据江苏省近9年来的雷电灾害资料、45年的雷暴日资料以及近4年的地闪资料,以江苏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环境为背景,分析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雷电灾害分布特征,指出江苏省雷电灾害多发生在6~8月,雷电灾害主要是物理损坏和电气与电子系统失效,其中无锡和苏州最为典型.从江苏省各地级市的资料中提取了7个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用SAS软件中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地级市的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区域雷灾易损性不仅取决于区域自然条件对雷电磁场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而且还取决于区域社会体系对雷电灾害的承受能力.用聚类分析法生成了江苏省的雷灾易损度区域划分图,为区域防雷减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揭示南宁市雷电灾害分布特点和发生规律,科学有效指导防雷减灾工作,基于南宁市2006-2019年二维雷电监测定位资料和1998-2019年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分析研究了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雷暴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雷电灾害逐月分布特征呈单峰型,5-9月是雷电灾害多发期,10月至次翌年2月是雷电灾害低发期;1998-2019年南宁市发生286起雷电灾害中城市占比略高于农村,农村雷灾以人员伤亡为主,城市则以经济损失为主;5-9月是南宁市闪电活动高发期,6月云地闪最多,11月至翌年2月闪电较少发生;雷电灾害事故数与雷暴活跃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选取闪电密度、雷暴日、经济损失风险、生命损失风险等作为各县(市、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雷电灾害评估体系,对各县(市、区)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行区划分析。基于南充市雷电监测数据和人文经济指标而制作的全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可以为全市雷电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能有效降低因雷电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提高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基于南充市雷电监测数据而统计出的闪电密度、雷暴日数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桂西北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减灾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桂西北山区农村中的雷电灾害防护现状,分析山区农村雷电灾害事故的成因,提出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减灾防护措施,为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雷电灾害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智刚  唐瑶  曾向红  彭洁 《气象》2009,35(5):97-10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为了研究雷电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分布特征,实现相关数据可视化分析,通过基于GIS和ActiveX自动化技术的等值线绘制技术、基于数据库的闪电密度图和极性图绘制策略、基于自绘图层的多普勒雷达图快速绘制方法和基于GIS的闪电数据与雷达回波数据叠加等多种技术手段,研制了雷电灾害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VASLDD(Visualized Analysis System of Lightning Disaster Data).该系统使用图表、GIS专题图、等值线、密度图等多种方式,实现雷灾调查数据、雷暴日数据、雷达数据、闪电定位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为防雷部门业务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