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一直以来都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该缝合带南部的冈底斯北部地区发育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岩浆岩,其岩石成因与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沙木罗组新发现的火山岩夹层为研究对象,对沙木罗组的形成时代、火山岩的成因、构造环境以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沙木罗组火山岩由下部扎果安山岩和中部昂母过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下部扎果安山岩锆石结晶年龄为141.3±1.7 Ma,中部昂母过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134.0±0.4 Ma,与区域上沙木罗组产出的化石及碎屑锆石约束时代较为一致.研究区沙木罗组下部安山岩以低硅(SiO2=52.58%~55.35%)、低铝(Al2O3=14.43%~15.44%,A/CNK=0.58~0.75)、富镁(MgO=6.12%~8.51%)、富钠(Na2O=1.55%~5.03%,Na2O/K2O=1.81~3.61)为特征,属于高镁安山岩范畴;中部安山质晶屑凝灰岩以相对高硅(SiO2=55.83%~61.88%)、低镁(MgO=2.73%~4.51%)、高铝(Al2O3=17.75%~19.62%,A/CNK=0.90~1.08)、富钠(Na2O=1.55%~5.03%,Na2O/K2O=1.81~3.61)为特征,由下往上沙木罗组火山岩的SiO2、Al2O3、Na2O含量逐渐升高,MgO、K2O、Fe2O3含量逐渐降低,属于钠质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二者均明显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特征.下部扎果安山岩的锆石εHf(t)为+15.5~+18.7,中部昂母过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εHf(t)为+13.8~+16.2,指示安山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形成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扎果高镁安山岩具有低的Y(11.9×10-6~13.5×10-6)、Yb(1.32×10-6~1.43×10-6)含量和较高的Sr(481×10-6~794×10-6)含量,以及较高的Sr/Y(35.6~65.6)和LaN/YbN(8.2~10.4),其形成可能与俯冲板片熔体交代地幔橄榄岩有关.综上所述,研究区沙木罗组火山岩形成于俯冲岛弧环境下,为早白垩世早期班公湖-怒江洋壳南向俯冲消减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2.
华南早古生代造山作用以武夷-云开造山带最为典型.然而,该次造山作用过程中岩石圈地幔性质及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还需要更多的基性岩证据.对武夷造山带中段泰宁地区何宝山辉绿岩脉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430±3 Ma)表明辉绿岩脉形成于中志留世.岩石具有高Al2O3(15.23%~18.49%)、低Na2O(2.82%~4.21%)和K2O(1.63%~2.42%)含量特征,属亚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标准化图呈右倾,无明显Eu异常,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Sr)、不同程度亏损高场强元素(Ta、U、Hf、Ti).岩石具有高Nb含量(5.74×10-6~8.45×10-6),其(Nb/La)N和Nb/U值与富Nb岛弧玄武岩相似.全岩(87Sr/86Sr)i=0.709 5~0.710 9,εNd(t)=-0.8~-0.1,锆石εHf(t)=-9.2~-2.7,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Hf)=1.4~1.8 Ga.地球化学、Sr-Nd及Hf同位素揭示泰宁地区基性岩浆源自富集岩石圈地幔13.3%~21.8%的熔融,但在熔融前曾受到古俯冲物质(俯冲板片熔体+5%沉积物熔体)的源区混染.武夷地区于早古生代为陆内造山环境,脉岩形成于后造山垮塌阶段,可能与冈瓦纳东缘造山作用的应力向大陆传播引起华夏地块内部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3.
前人对"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早古生代的岩浆事件研究极少.在双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中首次识别出早古生代花岗质片麻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区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2件花岗质片麻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76.9±1.9 Ma、465.7±1.9 Ma,表明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早-中奥陶世.花岗质片麻岩SiO2含量为70.67%~74.03%,K2O/Na2O值皆大于1,为1.04~1.55,属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Zr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2件样品锆石εHf(t)均为负值(-7.2~-0.7,均值-3.0),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均值基本一致(1 639 Ma、1 630 Ma),说明花岗质片麻岩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表明,花岗质片麻岩是由原特提斯洋向东俯冲消减而引起的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是原特提斯俯冲消减的岩浆事件响应;说明在早奥陶世昌宁-孟连洋就存在俯冲消减,昌宁-孟连特提斯演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早奥陶世.   相似文献   

4.
断裂构造中元素的迁移变化规律是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白山市板石沟铁矿断裂构造发育,是开展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有利地区.通过对板石沟铁矿17矿组和赵家沟矿组典型逆断层剖面测量,采集构造岩和周围岩石,分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利用构造地球化学剖面法、质量等比线法和特征元素比值来反映元素在逆断层中分布特征和迁移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认为在逆断层中常量元素SiO2、Fe2O3、CaO、Na2O亏损,Al2O3、K2O富集,微量元素中Rb、Sr等离子半径较大元素富集,离子半径较小元素Co、Cr、Ni亏损,K2O/Na2O、V/Cr、Rb/(Ni+Co)在逆断层中呈现出高值,SiO2/Al2O3、(Fe2O3+CaO+MgO)/Al2O3呈现出低值.依据这些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用来判断断裂构造的存在,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和板石沟铁矿勘查提供构造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秦岭造山带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结合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其板块拼合机制及碰撞时限一直备受争议.对东秦岭南召县五朵山岩体二云母花岗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具有高硅(SiO2=69.32%~74.28%)、高铝(Al2O3=14.14~17.28)、高碱含量(Na2O+K2O=7.68%~9.03%)等特征,且相对富钾贫钠,在岩石类型上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岩石具有中等的稀土元素含量,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配分模式,中等的负Eu异常,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表明南召县二云母花岗岩可能形成于陆陆碰撞所导致的陆壳加厚环境.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锆石均具有明显的韵律环带,Th/U比值均大于0.4,暗示岩浆成因特征,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33±2 Ma;结合构造环境特征,表明东秦岭南召地区在早志留世末期由俯冲环境转换为陆陆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6.
孟勇  唐淑兰  王凯  李艳广 《地球科学》2018,43(12):4427-4442
对东天山大白石头南片麻状花岗岩的研究,可以为新元古代早期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提供约束.在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片麻状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片麻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22.7±7.9 Ma.岩石富SiO2(70.04%~71.60%)、碱(Na2O+K2O=5.93%~6.58%)、Al2O3(13.88%~14.91%)和低MgO(1.13%~1.29%).岩石Al2O3/TiO2(25~27)小于100,CaO/Na2O(0.7)大于0.3,K2O/Na2O(1.6~2.2)大于1.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La等,亏损Ba、Ta、Nb和Sr等,(La/Yb)N(7.29~8.11)小于10,δEu小于0.5,均显示出S型花岗岩特征.锆石εHf(t)均为正值(3.226 78~13.727 4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920~1 598 Ma,表明新元古代花岗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综合已有研究结果,可以推断天山地区出露的该期构造岩浆事件可能对应于新元古代的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   相似文献   

7.
那更康切尔银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目前发现的首个大型银矿床,通过对赋矿流纹斑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7.4±3.1 Ma,形成于晚三叠世;流纹斑岩SiO2的含量在73.08%~75.78%,Al2O3含量介于14.05%~16.04%,Na2O+K2O含量为4.31%~4.77%,K2O含量为4.20%~4.61%,K2O/Na2O比值远大于1,属于钙碱性强过铝钾质火山岩.岩石具有高硅、富铝、富钾的特征,Mg#值介于45~54,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εHf(t)介于-4.4~-9.7,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 533~1 864 Ma.综上表明流纹斑岩主要源于中元古代-古元古代下地壳重熔,同时混入幔源物质;赋矿流纹斑岩形成于东昆仑晚三叠世造山后伸展环境.那更康切尔大型银矿床的发现,是东昆仑晚三叠世成矿作用的表现,为区域上寻找同期侵入岩或陆相火山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田茂军  李帝铨  李斌  滕寿仁  周俊鹏 《地球科学》2019,44(10):3551-3564
弓长岭花岗岩是南芬变质核杂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鞍山-本溪地区前寒武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探讨对于了解华北克拉通地区在2.50 Ga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鞍山-本溪地区的南芬变质核杂岩核部弓长岭花岗片麻岩为研究对象,挑选2件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试,获得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分别为2 505±14 Ma(MSWD=1.30,n=70)和2 507±11 Ma(MSWD=1.16,n=80),代表岩浆结晶的年龄.岩石富SiO2为70.14%~75.36%、K2O为3.12%~6.84%和Al2O3为11.78%~13.75%、全碱(Na2O+K2O)含量在7.8%~9.64%,里特曼指数为1.98~2.94,AR值3.6~9.1显示高硅、富碱特征,A/CNK在0.95~1.23,大部分大于1.11,为强过铝质岩石.较高的稀土含量(∑REE=177.15×10-6~505.64×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N/YbN=8.14~29.92,显著富集Rb、Th、Zr、Hf等元素,亏损Nb、Ti等元素,这些特征表明弓长岭花岗岩是在陆块发生碰撞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由地壳的泥质岩类提供的物源发生部分熔融经分异结晶形成.表明在2.50 Ga时期鞍山-本溪地区处在由陆块发生拼合且向稳定的克拉通化演化的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文光岭矿床是云开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铅锌铜多金属矿.以文光岭花岗闪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获得其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165.7±1.9 Ma(n=18,MSWD=3.1).花岗闪长岩属于准铝质Ⅰ型花岗岩,SiO2含量在64.11%~66.64%之间,Al2O3含量为14.9%~15.57%,MgO含量在1.39%~1.61%之间,K2O+Na2O含量介于6.5%~7.21%,K2O/Na2O=1.25~2.74,铝饱和指数A/CNK=0.93~1.11.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明显,(La/Yb)N=13.03~17.83,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为0.70~0.88),HFSE和LILE分异明显,富集Rb、Th、U、K等元素,亏损Nb、Ta、P和Ti等元素.结合区内已有资料,认为文光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花岗岩的研究对于反演造山带下地壳物质组成、造山作用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巴隆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29.5±1.4 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全岩SiO2含量为59.86%~61.83%,显示高Na2O(3.38%~3.55%)和Al2O3(16.38%~17.03%)特征,Na2O/K2O为1.25~1.39,Mg#为50.1~52.3,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标准化图呈右倾,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δEu=0.71~0.82),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石英闪长岩的高Sr(474~609×10-6)、Sr/Y(32.31~40.86)、(La/Yb)N(13.34~15.32)和低Yb(1.34~1.75×10-6)、Y(13.40~15.60×10-6)含量与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相似.全岩(87Sr/86Sr)i为0.708 186~0.708 428,εNd(t)为-5.75~-5.27,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Nd)为1 432~1 471 Ma;εHf(t)为-5.2~-3.2,tDM2(Hf)为1 305~1 420 Ma.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结果揭示石英闪长岩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混有幔源岩浆.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巴隆石英闪长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东昆仑与巴颜喀拉地体的陆陆碰撞导致板片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使富集地幔熔融并底侵下地壳,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巴隆石英闪长岩.   相似文献   

11.
喀拉昆仑火烧云北火山岩发育在乔尔天山断裂附近,玄武岩体和安山岩体在时空上紧密伴生。主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其中玄武岩和英安岩的Si O2含量分别为48.84%~52.44%和62.22%~65.63%,具有明显的Daly间断面,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Al2O3含量较低,MgO、Ca O、Ti O2含量较高,Sr、Ba、K等微量元素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Zr无亏损。英安岩具有相对较高的Al2O3、Na2O、K2O含量,较低的MgO、Ca O、Ti O2含量;微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显示典型岛弧环境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者同属钙碱系列,形成于弧后盆地,属同源演化,英安岩为玄武岩结晶分异的产物。通过对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年,获得流纹岩形成年龄为(195.5±1.1)Ma,属于早侏罗世。通过对该区域构造演化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乔尔天山一带盆地整体可能处于弧后盆地的发育阶段,盆地形成过程中岩石圈地幔未被拉断,没有洋壳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甘肃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对该区前红泉地区的斑状花岗闪长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该区斑状花岗闪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64.2±1.2) Ma、(249.3±1.1) Ma和(234.3±1.1) Ma,表明其为中二叠世-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SiO2为64.03%~72.23%)、高铝(Al2O3为14.01%~16.60%)、富碱(Na2O+K2O为7.20%~8.36%)和低钙(CaO为1.87%~3.43%)、贫镁(MgO为0.55%~1.53%);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负Eu异常(δEu为0.56~0.87);微量元素富集强不相容元素Th、U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表现出I型花岗岩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北山洋盆在早二叠世已经闭合,中二叠世-晚三叠世北山南带处于后碰撞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徐畅  王岳军  钱鑫  张玉芝  余小清 《地球科学》2020,45(6):2077-2090
苏门答腊岛位于巽他大陆西南缘,被中苏门答腊构造带分隔为东、西苏门答腊两地体.其中东苏门答腊地体的基底年龄和构造归属均未得到很好地约束.在东苏门答腊北部Takengon地区新识别出的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原位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结果表明该套花岗片麻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2 ±5 Ma(MSWD=1.03),代表其结晶年龄.锆石的εHf(t)介于-1.3至-7.8之间.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富SiO2(69.97%~74.30%)和Al2O3(13.90%~15.93%),相对贫TiO2(0.48%~0.61%)、MgO(0.54%~0.93%)和CaO(0.11%~0.25%).样品具高的A/CNK值(2.58~3.06)和CIPW刚玉体积百分含量(10.0%~11.4%),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富集LILE(Rb、Th、U),亏损HFSE(Nb、Ta、Ti).地球化学研究表明Takengon花岗片麻岩是变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套花岗片麻岩的发现证实了在东苏门答腊地块发育有前志留世基底岩石,其形成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安山岩与俯冲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对安山岩的研究可以获得俯冲作用发生时代及相关俯冲过程的重要信息.报道了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之上凤水山地区早-中三叠世安山岩的岩石学特征、锆石U-Pb年龄以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以揭示该地区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的初始过程.凤水山地区安山岩的锆石多数呈自形-半自形短柱状、粒状,具有典型的震荡生长环带和高Th/U(0.23~1.34)比值,暗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LA-MC-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其分别形成于251±2 Ma和243±2 Ma,分属早三叠世和中三叠世,表明凤水山地区存在早中生代安山岩.这些早中生代安山岩的SiO2含量介于53.52%~60.38%,Al2O3含量介于16.17%~17.41%,Fe2O3T含量为5.55%~8.93%,MgO含量介于1.96%~5.97%,TiO2含量介于0.97%~1.67%,全碱(K2O+Na2O)含量为5.60%~8.05%,Na2O/K2O比值为1.23~2.51,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86~0.97,具有较高的Mg#值(47~75),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样品富集Rb、Ba、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微弱的负Eu异常(δEu=0.74~0.99),与俯冲带大陆边缘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凤水山地区早中生代安山岩岩浆可能起源于幔源玄武质岩浆与壳源硅质熔体的混合作用,而幔源玄武质岩浆起源于俯冲板片沉积物或沉积物熔体改造的富集地幔,可能与前人提出的MASH(melting,assimilation,storage and homogenization)过程一致.因此,研究区三叠纪安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相关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县岩体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上,对其进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SiO2含量为74.94%~78.16%,K2O含量为3.87%~5.86%,Na2O含量为3.82%~4.24%,Al2O3含量为12.38%~13.57%,具有高钾钙碱性和过铝质(A/CNK=1.05~1.11) 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42.67×10-6~110.45×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Eu的负异常,岩体富集Rb、U、Hf和Y,亏损Ba、Nb、Ta和Ti,显示出Ⅰ型高分异花岗岩的特点.3个期次岩石的U-Pb年龄分别为153.4±1.1 Ma、146.4±1.6 Ma和131.6±1.8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新县岩体的εHf(t)值为-24.5~-20.3,位于地幔演化线之下,tDM2值为2.68~2.93 Ga,指示其源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古老地壳,其组成类似于扬子板块北缘TTG型岩浆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新县岩体形成于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后的陆内伸展环境,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壳从挤压收缩向区域性伸展的构造体制大转换过程和大规模的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时期.   相似文献   

16.
陶光活  李晓峰  王军鹏  蒋康 《地球科学》2020,45(9):3436-3450
崇礼地区红旗营子岩群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该区红旗营子岩群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及时代归属对于探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崇礼地区红旗营子岩群中的镁铁质岩石进行了野外、镜下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并讨论其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研究区红旗营子岩群中的镁铁质岩石以夹层产出于表壳岩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辉石角闪岩组成.红旗营子镁铁质岩石主量元素中SiO2(40.17%~51.53%)、Na2O(1.52%~3.47%)和K2O(0.43%~1.23%)含量范围较大,具有较高的CaO(9.15%~12.68%)、MgO(5.90%~13.36%)和Al2O3(9.81%~20.92%)含量.镁铁质岩石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近平坦,大离子亲石元素Ba、U、K、Sr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Ta、Ti明显亏损.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 477±23 Ma(MSWD=3.1),上交点年龄为2 468±22 Ma,表明其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斜长角闪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为负值(-5.2~0),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2 673~2 783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880~3 074 Ma,均大于锆石的形成年龄,指示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镁铁质岩石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于岛弧相关环境.结合华北其他地区研究成果,本研究表明崇礼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可能发生了一期与岛弧有关的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岩的影响很大,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裂谷初期环境。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1 996~2 428 Ma年龄可能代表岩浆捕获锆石年龄,形成于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3个较一致点的加权平均年龄(733.6±6.6) Ma(MSWD =0.038)为辉绿岩结晶年龄,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东昆仑地区裂解的时间,这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陈志刚  朱凯  刘杰勋  李文庆 《地球科学》2021,46(5):1710-1727
辽吉花岗岩是胶-辽-吉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限定胶-辽-吉活动带早期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由于辽吉花岗岩的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所以胶-辽-吉带的早期构造环境也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对牧牛河-大房身地区的辽吉花岗岩(牧牛河岩体和大房身岩体)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该地区辽吉花岗岩成因和地质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牧牛河岩体和大房身岩体分别形成于2 176±4 Ma和2 179±4 Ma.牧牛河花岗岩和大房身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它们都富SiO2(72.85%~77.67%),富碱(K2O+Na2O=7.65%~8.86%),贫Ca、Mg、Al(CaO=0.10%~0.92%,MgO=0.03%~0.09%,Al2O3=11.49%~12.67%),且K2O/Na2O值较高(0.99~1.83).牧牛河花岗岩和大房身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都为右倾型,有较强的负Eu异常(Eu/Eu*=0.08~0.56)和较高的Ga/Al比值,而且岩体富集Zr、U、Y等高场强元素以及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Ba、Sr等元素.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牧牛河花岗岩(855~871 ℃)和大房身花岗岩(850~886 ℃)都属于高温花岗岩.较低的Nb/Y比值和较高的岩浆温度暗示牧牛河花岗岩和大房身花岗岩为A2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减薄的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大量A2型辽吉花岗岩的出现,再结合活动带内最近发现的钠质辽吉花岗岩和钙碱性中基性岩,表明胶-辽-吉活动带早期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浙江治岭头地区的霏细岩进行较为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晚白垩世华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定年结果显示霏细岩年龄为(98.31±0.92)Ma,为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石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系列,富SiO2(68.17%~72.90%)、Al2 O3(13.58%~16.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