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蔓足类的定向与流、光、基物表面形状及底质的性质有关。海洋蔓足类在宿主体上有不同的定着位置,同一种类在不同宿主体上,定着的位置也不相同。海洋蔓足类定向的方式有四种:1)逆流定向(0°),2)背流定向(±180°),3)与波轴呈垂直方向定向(90°),4)不规则定向(0—±180°)。蔓足类幼虫附着后,随着水流方向的改变可改变方向。定着在蚶外壳的藤壶,壁板形状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杭州湾北岸及嵊泗列岛一带岩岸共计12种固着生活蔓足类的生态分布,着重叙述蔓足类对其所处环境的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并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指明了该海区主要附着与污损蔓足类的种类和危害范围。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种类固着基及2种金属离子(K+、Cu2+)对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眼点幼虫固着变态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聚乙烯膜更有利于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固着率达到49.85%,其次为黑色塑料板,固着率为19.33%,红色塑料板最低,固着率为5.14%;添加K+对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变态有诱导作用,当添加K+浓度为13.42mmol/L作用24h时,与对照组相比幼虫的固着提高率、变态提高率分别为42.39%、25.20%;而添加Cu2+对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变态没有诱导作用,随着Cu2+处理时间及处理浓度的增加,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死亡率明显提高,推测浓度过高的Cu2+对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洋蔓足类在宿主体上常有固定的定着位置。同一个种在不同宿主体上的定着位置亦不相同。龟藤壶是以蔓足朝向宿主前进寸水流流过宿主体表的方向定向(0~°方式)的;薄壳龟藤壶在蟹体上,均以蔓足背向口器形成的水流进行定向;三角藤壶在贻贝壳上以±180°方式定向;薄壳星藤壶和高峰星藤壶在宿主体上以0—±180°方式定向;细板条茗荷在海蛇体上以0—±90°方向定向。在单向流向的码头,鳞笠藤壶、高峰星藤壶以蔓足朝向潮流影响较大的方向定向;在双向流向的海区,鳞笠藤壶、纹藤壶和白脊藤壶以峰板朝上、吻板朝下,与波轴呈约直角方向定向。在开敞性海岸,日本笠藤壶以峰板朝下、吻板朝向波浪冲散后水流下落的方向定向;龟足则在岩缝间以同样方式定向。海洋蔓足类具有对各种形式的水流产生反应的定向机制,据此,可为水文学家和古地理学家提供生物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祯瑞 《海洋科学》1982,6(1):23-27
襞蛤科(Plicatulidae)与扇贝科 (Pec-tinidae)、海菊蛤科(Spondylidae)近绿。这一科的种类在中生代相当多,现代生活的较少;有的种类数量较大,是底栖生物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所有种只见于世界各热带和亚热带海,我国多发现于东、南沿海低潮线至潮下带200米以内的泥沙质海底。多数种以右壳附着在他物上营固着生活,幼虫附着后终生不再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摄影测量是基于测点的前方交会和后方交会,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则基于同名像点共面的思想,而在工业计量测量和飞机姿态测量等领域,大量存在的是一些直线或者曲线,并不存在明确意义的点。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广义点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网纹藤壶初生胶化学和物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刘承松 《海洋与湖沼》1978,9(2):224-229
藤壶 Balanus reticulatus Utinomi 是海洋污损生物中危害最大的种类之一。藤壶的生活史包括短暂的浮游生活幼虫期和固着生活的成体期。藤壶自金星幼虫附着在一个表面上变态为成体后,在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每蜕皮一次就需要分泌一圈胶粘物质,以保持底盘与附着基表面的粘着状态,这种胶粘物质称为藤壶初生胶;而藤壶在各种意外损  相似文献   

8.
软体动物(简称贝类)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动物,它们都具有起保护作用的贝壳,身体分为头部、足部和内脏囊三部分。软体动物片分为五个纲,即多板纲、腹足纲、瓣鳃纲、掘足纲和头足纲。然而在海洋里有一类动物,它们的幼体过自由生活,成体终生附着在岩石、木桩、船体、动植物体或其他任何漂浮物体上,过着固着式的生活。它们没有象贝类那样的眼睛、触角和行走的足,但也有硬而厚的介壳来护身。它们有成对的附肢(足)、分成体节  相似文献   

9.
牡蛎是一种固着在海滨岩礁上生活的海洋贝类。其种类颇多,分布在我国沿海的约有20多种。目前在我国已开展增养殖的品种主要有:褶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太平洋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等几种。  相似文献   

10.
猿头蛤科(Chamidae)的种类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利用左壳或右壳固着在潮间带下部的岩石或珊瑚的表面和缝隙中生活,分布深度可达250米。在有强击岸浪的开阔性岩石海岸或珊瑚礁区,猿头蛤的固着基很坚实,贝壳的固着面也大,壳面的棘和鳞片发达,但较钝,其表面常附着海藻和其它生物。在平静的内湾,猿头蛤固着或不固着,壳面披着一层极厚的海藻、苔藓虫或其它生物,原来壳面上的棘或鳞片变得很不规则,甚至被外来物完全披覆。 Lamarck(1818)根据猿头蛤壳顶部的旋转方向,把利用左壳固着、壳顶右旋的称为正规型,而把右壳固着、壳顶左旋的称为反转型。在有些种,同一种中的个体既有用左壳也有用右壳固着者,所以这一分类法没有受到重视。Odhner(1919)研究了猿头蛤的形态和分类的关系,对正规型和反转型的标本进行了比较解剖,他把反转型的种类归并为一个属——拟猿头蛤属(Pseudochama)。Reeve(1847)在猿头蛤的专论中记载55种,其中有75%的种类是左壳固着、壳顶右旋的。Lischke(1870) 发表4个日本海的猿头蛤新种。Clessin(1889)在猿头蛤的系统研究中发表78种。Lamy(1927)在“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猿头蛤的订正”一文中发表40种和8个变种。Habe(1964)报道日本产的猿头蛤3属16种。 我国沿海猿头蛤的记载较少,Reeve(1847)认为Chama lobata应分布于中国外海;Angas记载过产于香港的Chama fragum; Kuroda报道Chama lazarus,Chama lobata,Chama ostoma, Chama brassica, Chama divaricata, Chama reflexa, Chama jukesi和Chama (Pseuidochama) retroversa等8种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张玺等发表了Chama lobata, Chama lazaru和Chama dunkeri等3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4-1963年在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采到不少猿头蛤标本,1958年全国近海综合调查又补充了许多南海的拖网标本,共150号。经鉴定共10种,分隶于二个属。  相似文献   

11.
雷州半岛东部近海浮标大型固着生物污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部距岸约30—42km、浸海时间约24个月的3个近海浮标进行了大型固着污损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共35种,优势种以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为主,其次为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和钟巨藤壶(M.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3个近海浮标均被固着生物严重污损,生物附着量变化范围为3994.20—8641.72g/m2,浮标各部位组间差异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49—2.99,丰富度指数1.34—2.68,均匀度指数0.38—0.64。在离岸距离约42km的1号浮标,固着生物种类组成已表现出外海性特点,有少量有柄蔓足类出现,而离岸距离分别约35km和30km的4号浮标和7号浮标,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仍为沿岸性种类。离岸距离、采样季节、采样深度、光照强度、海流状况和水域的开阔与封闭程度可能是影响固着生物群落组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海岸带水边线等高条件的航空影像外部定向方法,该方法将局部区域水边线上各点的高程值相等作为控制条件,在立体像对的外部定向中,引入这些等高点,和其他平高控制点一起参加平差,计算立体像对的绝对方位元素.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航空影像的外部定向精度,尤其是高程的定位精度,提高了海岸带地形的测图精度.  相似文献   

13.
刺参高温定向选育群体子一代耐温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测定了定向选育获得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群体子一代高温胁迫下的存活率及热休克蛋白(Hsp90和Hsp26)基因表达特征,从生理及分子水平分析了刺参耐高温群体子一代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确定高温耐受性的可遗传性。结果表明:与野生刺参群体子一代相比,定向选育刺参群体子一代在高温胁迫下表现出较高的存活率,32℃高温刺激下定向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稚参的存活率分别为80%和56.67%。高温胁迫下两个群体子一代的热休克蛋白90及26基因表达特征也存在差异,定向选育刺参群体子一代在高温刺激条件下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野生群体,且表达出现滞后现象。结果表明定向选育刺参群体子一代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高温耐受性的可遗传性,该实验所获得的结果可以为后续刺参良种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深水管道的启闭作业造成了管道内部温度与压力的往复施加,导致管道产生沿轴向的定向位移("walking"现象),成为油气输送系统安全的重大隐患,准确预测管道的轴向定向位移量是提出防控措施的关键。首先阐明当管道受到来自悬链线立管(SCR)张力、海床倾角以及内部瞬态热梯度作用时产生轴向定向位移的机理;建立单因素与多因素诱发管道轴向定向位移的数值模拟方法,揭示管道轴向定向位移量与不同诱因之间的非线性对应关系;修正单因素诱发管道轴向定向位移量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确定管道轴向定向位移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牡蛎是重要的养殖贝类,营固着生活,能聚集形成牡蛎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成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将牡蛎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去掉其左壳腹缘端的表面鳞片并打磨平整,露出棱柱层,将其紧密粘合于水泥砖、橡胶片、磨砂玻璃三种固着基表面,背缘端用水泥固定,观察并记录牡蛎贝壳的修复及再固着情况。结果发现:左壳损伤后,在贝壳边缘会生长出新的透明壳膜,此时壳膜虽然会紧靠固着基表面生长,但却不能再次固着;将牡蛎从固着基上剥离下来,在三种固着基表面均未发现有“附着斑”形成。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左壳损伤后贝壳修复的分子机制以及不能再次固着的原因,对长牡蛎左壳损伤后的外套膜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损伤后的第1 d、第5 d、第9 d、第13 d、第17 d和第21 d,左侧外套膜中差异上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TGF-β等信号通路,而下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对温度以及对非生物刺激反应相关通路。通过基因表达数据,还发现壳损伤后Cgfmp、CgTyr、EGF-P1等与黏附相关的基因呈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成体长牡蛎无法再次固着的原因。长牡蛎贝壳损伤后再固着能力的研究,为贝类生物矿化、附着等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的浮游藻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浮游藻是水域有机物的生产者,作为食物链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它的种类及细胞数量来估价海洋水产资源的贫富,又因浮游藻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不同种类对海洋环境适应能力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往往以此作为某些海洋环境因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一、项目名称——定向侧钻技术 二、基本情况 宝云亭一井于1989年1月27日在起钻中发生了钻井恶性事故,由于工程的要求及时间的限制被迫在鱼顶距13 3/8″套管鞋化34.49m,12 1/8″井眼长27.91m,鱼顶距造斜点23.64m的恶劣条件下进行定向侧钻。 用定向侧钻处理事故仅用了11天时间(其中包括准备时间三天),就解除了井下二段落鱼407.71m井段的复杂恶性事故。 本项目由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定向侧钻小组组织施工,在大队技术研究室、勘探二号、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地勘处等单位配合下实施。  相似文献   

18.
天文定向是以观测天体来确定地面目标方位角的高精度自主定向方法。但是,传统的天文定向设备繁重,无法满足机动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电子经纬仪和内置GPS OEM板的掌上电脑,建立了新型便携式天文定向系统,提出了将时角法模型推广到太阳和任意恒星定向的新思路。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高、速度快,能满足快速机动定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定向精度和多目标分辨力是被动声呐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本文从理论上证明,这两个指标都与声呐系统的指向性函数的主瓣特性有内在联系.定向精度的最佳值与时延估计误差的克拉美─罗(Cramer-Rao)下界有关,在一定的信噪比条件下,定向精度与波束主瓣宽度成反比.多目标的分辨力约等于1.3倍主瓣的宽度.文中以线阵与圆阵为例给出定向精度和多目标分辨力的数学表达式,并以实际计算结果与理论作比较.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往往把珊瑚礁比喻成“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与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相媲美。这是因为珊瑚礁中有着丰富的物种,除了有大量色彩艳丽的鱼类和形状奇特的珊瑚外,还有隐藏在珊瑚礁缝隙中的大量其它生物。这些生活在缝隙中的生物种类组成了珊瑚礁中最大量的生物体,形成了食物链的基础。无论从生物学上还是从进化角度来说,作为物种的形成和生物多样化的来源,它们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