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对中国大陆壳体的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大地热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据《中国大陆壳体的区域元素丰度》一文给出的壳体放射性生热元素铀、钍、钾的丰度,计算出中国大陆三个主要壳体的平均热流值,将其与实测大地热流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不满足实测大地热流值的约束,这意味着该文给出的铀、钍、钾的丰度值偏高。我们认为,根据区域地震剖面地震波速推断岩性,再利用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地壳或地幔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方法,缺乏十分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同时该文给出的中国大陆壳体的其他强不相容元素的丰度值是否可靠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山东新生代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山东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它们在丰度模式上,除相容元素外,均有富集。根据丰度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它们是地幔岩浆源直接演化的产物,推测其成岩过程可以由低部分熔融的亏损源和富集源组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3.
沉积岩系互稀释混合元素丰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云亮  刘峰 《沉积学报》1995,13(3):137-146
二元混合成国岩石元素丰度(x,y)遵守分式线性函数定律:式中a,b,c,d为丰度关系常数,它们只和岩系中两个已知岩石(1和2)中元素丰度(x,y;x,y)有关,并等于其镜像∑变换(混合变换)(a,b,c,d)=∑∑|x,y;x,y|(2)元素丰度关系常数中,如果b与C之比值小于零时,元素丰度y=X呈互稀释混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芳  苏新  陆红锋  周洋  庄畅 《地球科学》2013,38(5):907-915
通过对神狐海域沉积物组分与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 得到SH7B孔含水合物层(155~177 m)有孔虫丰度以及有孔虫壳体微结构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有孔虫丰度与水合物饱和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有孔虫丰度高, 水合物饱和度也高; 反之亦然.有孔虫丰度与水合物饱和度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72, 说明有孔虫与水合物的分布和富集有关.扫描电镜研究表明, 有孔虫成岩作用不明显, 有孔虫为有效孔隙, 有孔虫独特的壳体结构增加了沉积物的孔隙空间, 有利于水合物的储存和富集.大部分有孔虫壳体大小相当于砂粒级, 它的存在一方面增加沉积物粗组分砂的含量, 另一方面增加沉积物的孔隙度.沉积物中生物组分——有孔虫, 是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江汉油田原油和生油岩有机抽提物中过渡族微量元素Sc、V、CrMn、Fe、Co、Ni、Zn等进行了重点研究,测定了这些元素的丰度值。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原油和有机抽提物族组份:沥表质、非烃和芳香烃中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并运用它们的丰度比值对数分布和归一化对数分布,进行了油—源对比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丁祖国  傅家谟 《沉积学报》1992,10(1):108-117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江汉油田原油和生油岩有机抽提物中过渡族微量元素Sc、V、CrMn、Fe、Co、Ni、Zn等进行了重点研究,测定了这些元素的丰度值。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原油和有机抽提物族组份:沥表质、非烃和芳香烃中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并运用它们的丰度比值对数分布和归一化对数分布,进行了油-源对比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地学领域中,元素的丰度是元素存在的量化特征,长期以来丰度一直被用于反映不同地质体中元素的背景和异常。然而,元素的丰度具有多方面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本文就以下实例分析元素的丰度与其分散和成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壳元素丰度的计算尚处在探索性研究阶段。笔者根据岩石测量成果,采用岩层厚度和岩石出露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安徽省域及3个地层区40种元素或氧化物的表壳丰度值。通过与陆壳丰度值和所在构造区域丰度值对比,本次计算的丰度值波动范围小,富集元素与省内已发现矿种元素大部分一致,较好地反映了安徽省及3个地层区表壳丰度特征,为安徽省地质找矿、环境监测、土地利用等建立了一份地球化学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9.
元素丰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丰度一词是从英文Abundance翻译过来的,英文原义是丰富或丰富的量,因此五十年代有人曾译作富度,现在流行译作丰度.元素丰度(Elemental abundance)是地球化学上的一个专门术语.它是指各种化学元素(从氢到铀)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例如地球化学教科书上经常引用的地壳元素丰度、地球元素丰度、宇宙元素丰度等. 元素丰度的数据不但广泛应用于天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理论问题的定量研究,而且也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各种  相似文献   

10.
岩石中元素丰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峰  孙书勤 《矿物岩石》1996,16(4):39-43
通过各类岩石中元素丰度关系的研究发现,元素丰度关系服从三条基本定律,分离作用过程元素丰度关系互呈幂函数关系,平衡部分熔融作用过程元素丰度互呈分式线性函数关系;二元混合作用元素丰度互呈分式线性函数关系。由于经过变换后,上述计算中所需的参数均能实测,从而使元素丰度关系研究走向定量化研究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断裂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中国大陆壳体中深大断裂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大陆全境的分维值为1.493,各构造区的分维值为0.827~1.624。活动区特别是地洼区中断裂构造分维值(1.236~1.624)显著大于稳定区即地台区的分维值(0.827~1.074),并且壳体结合部位的分维值大于壳内部位。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反映了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运动历史的复杂性和构造活动的强弱性,因而可作为大地构造研究的一个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东海地区壳体构造演化及其盆地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引用最近的地震、钻探、海底拖网采样及其它地质资料,通过综合研究与分析,证实东海地区的壳体属薄化陆壳型壳体,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地槽阶段(Pt-D_2)、地台阶段(D_3-T_2)和地连阶段(T_3-Q)。其中,前两个阶段与东亚壳体东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基本一致,进入地洼阶段后逐步薄化。东海盆地的形成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无关,而与地幔蠕动流所产生的拖拽型拉张应力场和地洼造山带所具拉伸趋势而形成的伸展型拉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气区大地构造的历史因果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观点,就体现历史特点的大地构造体制来说,可将中国的油田划分为地槽型,地台型及地洼型三种类型,以现阶段的动力环境而论,则可将中国油气区划分为地幔汇聚型油气域和地幔扩散型油气域,并可进一步暂分为四大油气区,即陆缘海扩张型壳体油气大区,东部拉张型壳体油气大区,中部张一压型壳体油气大区和西部挤压型壳体油气大区,各大区成油气建造组合的大地构造类型,油气形成条件、油气藏类型、产出特点及分布规律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各壳体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壳体运动过程和动力学性质,以及各壳体的深部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滇西地区壳体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演化与运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壳体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滇西三江地区的基本地质事实,对前人的观点进行重新认识和修正,首次提出了该区迄今最全面、最系统的壳体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将其细分为4个壳段,11个次级单元和3个挤压聚合带,从新的角度揭示了该区区域地质构造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海壳体不同深度构造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南海壳体不同深度构造应力的数值分布,每个层面的应力值分别为:130km深处的偏应力值变化范围为-5.1~3.25MPa;80km深处为-5~2.9MPa;30km深处为-5.5~2.15MPa;10km深处为-3.6~0.67MPa;地壳表层的数值明显变化较大,从-2.5MPa变至0.11MPa。并初步探讨了构造应力与壳体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Following the paper entitled A Preliminary Proposal on Crustobody Geotectonics presented by the first author to the 30th IGC in 1996, this paper further extends and elucidates the concept of crustobody in order to make a unifying study of the evolution and motion of crustal structures and to understand the law govern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crus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obody evolution-motion are given. The authors lay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ustobody evolution-motion and tectonic metallogeny. In the end, a multiple dynamic system of the crustobody evolution-motion is discussed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dynamic forces, and the mantle creep in internal dynamic factors i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多种影响壳体演化运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解释壳体演化运动以及一些特殊的构造现象和重要的地质事件发生等方面总因的力源模式,阐述了壳体演化运动的动力过程和重要地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有序与无序是系统的两种状态,而壳体是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的综合概念,无疑应视为一个系统;又壳体大地构造学也是一学科系统,相应的壳体大地构造理论亦是理论系统。所以,壳体系统演化与运动过程中的有序与无序,壳体大地构造学理论发展及与其相关的科学共同体的研究过程中的有序与无序,都可以归结为壳体大地构造学研究中的有序与无序问题而加以研究。本文正是从壳体大地构造理论的科学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壳体系统与壳体大地构造理论系统中的有序与无序问题,以期对历史-因果论综合大地构造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南海西北部壳体新构造运动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海西北部壳体的地形地貌、重磁场异常和地壳结构特征和岩石圈动力学环境,对穿过莺歌海盆地和西沙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解释。把本区新构造运动类型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平移剪切型和旋动型,并对其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南海西北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曾经历复杂的动力学演变过程,从中生代到新生代,本区在周缘岩石圈壳体作用下,经历挤压、拉张、复杂应力调整和现代挤压收缩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滇中及邻区前地台大地构造演化与铜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构造层的划分,探讨滇中及邻区前边台演化与运动特征。认为该地区前地台经历了萌陆壳稳定阶段、原陆壳活动阶段、稳定阶段和地槽阶段。壳体演化与运动是幔交替活动与壳体成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结果。最后总结了钢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