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结合实践,围绕水生态调查与监测、水安全保障建设、水环境管理、水景观建设、水管理建设、水生态经济建设、水文化建设等规划内容提出了规划的要点,对当前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水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湿地研究成为国际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尤其是景观生态学的兴起为湿地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在区域尺度上开展湿地的综合研究起到了启发和指导作用。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样,从景观尺度上来研究湿地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当前湿地科学的研究热点。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研究方法、湿地主要生态过程、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了目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未来湿地生态过程以及湿地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介绍了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和生态安全调控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总体方案。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一套集河流、湖沼、河口等湿地系统组分于一体的湿地系统层面上的湿地学理论,解决我国湿地研究面临的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有效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不同目标下湿地系统整体调控模式,构建生态、社会和经济相互协调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湿地生态水文研究文献计量分析,透视国内外有关湿地水文、生态水文和水资源等领域的重大研究计划和重要学术会议,系统总结了湿地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研究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后)3个阶段,列举了重要代表性研究成果,并重点阐述了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基于对国际湿地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热点的综合分析,未来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主要向基于"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湿地生态水文相互作用机理及耦合机制、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性调控、湿地"水文-生态-社会"耦合系统互作机理及互馈机制和基于湿地生态需水与水文服务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等方向发展。最后,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出了未来中国湿地生态水文学优先发展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现代生态保护思想的重要部分。以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采用综合调查等手段,重点研究了水环境、草原及矿山环境生态保护措施及恢复技术。结果表明:川西北阿坝州主要面临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和森林破坏等生态问题,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及增加水污染相关政策是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基础;通过建设处理湿地、生态漂浮浮岛,以及使用再生水进行补给等手段能够有效恢复草原水质;提出了矿山采空区土地处理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复垦监测是评价矿山环境恢复效果重要手段。本研究成果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水质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她内部生物、物理、化学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推动湿地的形成和发育,是其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物质基础。水是鄱阳湖湖泊及其湿地的主体要素之一,各种形式的水是参与湿地生态过程的主体成分.贯穿融于生态形成和系统运作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湖泊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过程,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湖滩草洲生态系统、农牧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质量.所以水质变化及污染是湿地生态功能衰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生态需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干预,导致季节性淹没区减少,天然湿地丧失,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以流域整体性理论、物种多样性理论、物种耐性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天然植被生态系统通过削减洪峰、增补枯水和截留污染物的作用,来影响流域的水量分配和水质改善,使流域受水分不足威胁的程度降低,即在更大的时间与空间尺度上,保证了流域对生态水的需求。因此,为了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保护湿地、河溪森林植被、水陆交错带等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浅埋的地下水位以及泉水溢出是张掖城市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充分考虑保持湿地现状的同时,顾及到湿地区内农耕区不至于因地下水位变化而产生负茴环境地质影响。将2005年8月份湿地保护区水位埋深,确定为保持湿地现状的地下水位埋深临界值。按照张掖城市湿地保护区的基本特征、表现、生态保护目标,生态需水量主要包括湿地植被蒸腾量、湿地土壤蒸发量、灌溉需水量以及景观建设需水量等。计算得生态需水量为3053.87×10^4m^3/a。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对于制定合理的湿地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济南市水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泉水景观萎缩、水资源量收支失衡、水环境污染、用水配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水生态管理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以地下水作为居民饮用水,合理使用黄河客水与其它地表水;把南部山区— — 地下水补给区建成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 在强污染负荷条件下,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恢复稳定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地下水》2018,(6):196-197,235
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坚持人水和谐理念,研究和谋划建平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战略方向及重要举措,分析和探索面向水生态文明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最终实现全县主要河流水体清澈,蝌蚪、鱼类等各种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群落得以重建与恢复,尤其是城镇段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和水景观得到恢复或重建,全面建成山清水秀、人水和谐和幸福宜居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县。  相似文献   

11.
水体是鹊山龙湖景观主体,驳岸是水体周边景观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做到驳岸与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体现人与自然、岸与水的和谐性、亲水性及生态性,是驳岸设计的关键。该文对驳岸的一般形式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生态驳岸的概念、分类及常用做法,根据湖区各部位具体情况、景观要求,运用生态驳岸不同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不同区域驳岸进行了设计方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河道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金杰  吴旭  刘庆华 《地下水》2010,32(4):138-139
城市的河道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需要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方能维持健康。生态河道的建设可以促进和改善整个城市生态河道系统。采取强有力的生态工程措施,从设计思路、护坡建设、水体净化、应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河道的生态管理与生态效益提出:减少水入河量,实行管网式雨污彻底分流;科学利用雨洪;加强法制建设等三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态水文学研究现状及热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华  杨阳  王伟 《冰川冻土》2016,38(3):769-775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检索2000-2015年我国以中文形式刊载的生态水文学领域的成果论著,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内生态水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剖析了主要研究知名机构的热点研究主题,讨论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研究热点及前沿方向。结果表明:生态水文过程、效应以及不同尺度的生态水文模型是现阶段生态水文学的前沿热点,生态需水(量)、干旱区的生态水文过程、森林水文生态作用及其资源和环境效应、河湖湿地植物与水关系及其水环境效应以及陆地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关系等,一直是生态水文学关注的焦点。2000-2008年是我国生态水文学领域研究高速发展阶段,2009-2015年进入平稳调整阶段。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是我国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主力机构。  相似文献   

14.
解立远 《地下水》2008,30(1):100-102
从京津水源涵养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主要生态需水类型的基础上,分别估算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包括植被系统,湿地系统,河流系统和城市系统。研究结果为区域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保护与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借助多时相遥感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岩溶地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2000年和2013年贵阳市城市生态安全等级分布图,并就其空间分布规律与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3年贵阳市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均较低,2000年处于安全级别以上的值为3.04,2013年处于安全级别以上的值下降到1.78,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在2000-2013年间,景观生态安全指数除湿地以外其他景观类型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农田恶化较为明显,湿地是唯一改善的景观类型。研究时段内贵阳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处于恶化趋势,因而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提高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赵璀 《水文》2020,40(5)
根据盈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特性,利用大盈江坝区的实测地形图、拉贺练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通过建立湿地生态需水量模型,计算了盈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需水量,枯期最小生态需水量20.9 m~3/s;汛期最小生态需水量47.2 m~3/s,大盈江上游来水大于生态最小需水量,盈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需水量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2)
本项目依托国家水专项中的典型北方缺水城市湖泊水质水量保障与生境改善技术课题之"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北方湖泊流域社会经济优化发展研究",以北方平原区著名的江北水城—聊城为例,通过基础信息调研分析,采用生态补水技术、湿地技术、信息监控技术等技术,打造江北水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河湖相连"的北方平原区城市水系景观,构建聊城市城区的环城生态水网格局,并建立生态水网管理调度系统,实现补水科学、水量充足、水位稳定、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的国内外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水文过程的形成、基于生态水文格局分析的生态需水研究、流域尺度上生态水文过程对水文、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以及理论、方法与模型研究;但这些研究尚未过渡到生态水文过程的揭示上来,我国的生态水文学研究尤为薄弱。未来生态水文过程与水环境安全调控研究中的主要议题包括:①生态水文过程形成、演化及驱动机制分析;②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生态需水时空分异;③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地表水水质分异的影响;④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水的生态空间变化;⑤近海陆域生态水文过程与近海水质调控;⑥基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生态水文模型研究;⑦基于水环境安全的生态水文决策与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生态功能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位于四川阿坝州东北部,包括九寨沟、松潘、若尔盖和红原四县范围。集中了以九寨沟层湖瀑叠景观、黄龙边石坝彩池景观、高寒湿地景观等为代表的中国西部旅游资源优势。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功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威胁,部分景观开始退化、消亡。为此,本文对其生态环境现状、生态功能进行剖析,探讨保护目标和对策,做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晓峰 《地下水》2019,(1):255-256
城市河道关系着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以城市河道整治为入手点,依据城市上、下游河流段开发情况,对某地城市河道治理、已有河道整治项目及河势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城市河道整治现状及景观建设优势,设定城市河道整治规划,并依据城市河道景观设计需求,对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融合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水网生态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水系建设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