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空气中不规则乱流及充气后的气球经纬和形状差异等的影响,小球测风中的气球固定升速实际上只是个概值,它与真值存在着一些差距。所以,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科学考察时,往往要用基线观测──两架设在一定距离上的高空经纬仪,用同时观测气球运动投影点的办法──来确定气球在各瞬时的高度和距离,以测定低层大气各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和某一高度层次上物质聚散的运动轨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新进展,基线观测己被愈来愈多的部门所采用,但其操作方法尚不够规范统一。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严婧  王海军  程亚平  焦俊芳 《气象》2017,43(2):232-239
利用2000—2010年全国2195个国家站人工观测转为自动观测时期各站2年的资料,对2 min风向、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了人工与自动观测静风的差异,研究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并探索了年静风频率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全国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6.3%,自动观测为10.0%,平均风速越大,年静风频率越低,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越小。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一、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分别为29.1%、28.8%,自动观测较人工观测分别少18.1%和1 2.4%。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工观测风速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位的方式,当风速0.5 m·s~(-1)时记录为静风,而自动观测风速≤0.2 m·s~(-1)时记录为静风。评估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二年自动与人工观测年静风频率差异,将自动观测静风按人工观测方式处理后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2.8%,与平行观测期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对比差为-6.0%,较订正前(-12.4%)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苏义行 《贵州气象》2003,27(2):46-47
194 8年我跟随郑州中学 (后改为九联中 )读书到贵州 ,1 94 9年 1 1月 1 0日解放贵阳时 ,我在油榨街兽疫防治处当工人 ,军代表耿宗州同志于 1 959年 1月介绍我学习气象。至今与建国同步已经 50年了。 50年代初期 ,贵州只有贵阳、遵义、湄潭、桐梓、思南、铜仁、镇远、独山、兴仁、安顺等十县 (市 )有气象站 ,以省级贵阳站来说 ,站址设在新华路雷租庙四合院内 ,不足 1 0 0m2 的观测场 ,2个百叶箱 ,大小蒸发器 ,自记雨量计和雨量筒 ,一个测云高的仰角器 ,设在屋角木架上的风向风速计和日照计。室内一只水银气压表 ,压、温、湿自记仪器各一台 ,…  相似文献   

4.
朱长河 《黑龙江气象》1994,(4):45-45,30
怎样判定云状朱长河云的判定是台站地面观测记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目测项目。每一个观测员,对云的发展演变、观测要准确、及时编码发报,所以就得经常注意观察云的发展变化,懂得各种云的性质,掌握云的演变规律,知道什么是系统性云,什么是指示性云...  相似文献   

5.
田伟红 《气象》2018,44(2):320-325
在观测资料同化系统中,探空资料是重要的资料之一。由于俄罗斯探空观测在2015年1月进行了调整,分别在0000UTC和1200UTC减少部分探空观测,为检验探空观测调整对GRAPES模式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探空资料进行了影响试验。从分析检验结果来看,俄罗斯探空站点减少后GRAPES模式对俄罗斯大部地区的风场分析变差,对其他地区风场分析影响不大;俄罗斯地区和东亚地区的高度场分析略有变好,这与缺失站点高度场观测质量有关。从500hPa高度预报场的距平相关系数变化来看,减少观测对东亚地区5d以后的预报略有改善,其他地区预报影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林立云 《山东气象》1997,17(3):53-53
在一次集体观测中,值班员根据云的演变和特征记了Acflo,编报CMS;有的同志记了Actra,编报CM3;还有的同志则记了Actra,编报CM4。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到底怎样记才是正确?大家集中钻研技术规定、规范、云码规定和有关书籍,认真进行分析研究,逐步得到了统一认识:首先明确了Acflo与ActraCM3、CM4是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Acflo表示中空大气层结不稳定,常是雷雨天气的预兆,但有这种云出现,天气并不一定要转坏。据我站统计:这种云一般发生在冷锋前为最多,在27次中有14次,占…  相似文献   

7.
8.
主导能见度是航空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重要标准之一。伴随我国通用机场建设,主导能见度的自动观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使用中值法、图形比例法和均值法3种方法,利用机场现有多套能见度传感器进行主导能见度自动观测,并使用3种方法研究分析了天津、大连、海拉尔、成都和重庆5个机场2014年12月10日起连续100天的07:00和19:00 2个时间点的多能见度传感器测量值。结果表明:相比于中值法和图形比例法,均值法具有更小的观测偏差;观测原理和方法、能见度传感器数量、地区气候差异和观测位置差异是影响主导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费县气象站人工观测资料和自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测得地面气温偏高,湿度、风速偏小,两种观测的降水量差值不大,风向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林雪香 《广西气象》2007,28(A01):95-97,114
对桂平站2004-2005年平行观测期间的自动站与人工站温度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查找二者差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黄理  黄梅丽 《广西气象》1999,20(3):53-54
气象辐射观测的目的是获得太阳和辐射的观测资料。辐射观测资料是研究天气变化、变迁最基本的气象资料之一。辐射记录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辐射观测情况、慧的总是以保证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合广西辐射报表审核情况,分析辐射观测和记录中存在的技术总是改进方法,努力提高广西辐射观测和辐射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云的立体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的立体观测的研究历史做了回顾,按照具有代表性的观测平台的变化划分了4个发展阶段,分别予以介绍,内容包括典型平台、技术途径和特点、同步精度、云高指定精度等。重点介绍了双星联合观测的云高指定技术,分析了关键技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技术实现做了较好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14.
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技术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仪器原理差异、观测的时空差异、采样方式与样本数的差异、观测时次的差异等造成的.自动观测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更能反映大气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5.
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动与人工两种观测技术体制所获取的气象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仪器原理差异、观测的时空差异、采样方式与样本数的差异、观测时次的差异等造成的。自动观测的数据优于人工观测,更能反映大气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李林 《四川气象》2000,20(1):48-49
1 提高云的观测水平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 (凝华 )成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物。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 ,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 ,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 ,是了解认识大气物理状况 ,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预报天气的重要手段。但是 ,近几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云的观测日趋简单化 ,如Ns、Ac云中Aclent、Accast、Ci云中的Cinot、Ciunc和Csnebu及Cc云 ,现在很难看到 ,有的…  相似文献   

17.
农气报表审核中有关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作物观测部分1 .1 “产量结构”分析中 ,样本称重和各项计算 ,平均值、比值、百分率取值范围规范和国家局技术解答已明确 ,应以此为准。1 .2 “产量结构”分析中 ,“籽粒与茎杆比”规范明确为“样本总子粒重 /样本总茎杆重”即小麦为 40 0茎、玉米为40株总籽粒重、总茎杆重 ,其重量在观测簿上填入“备注”栏 ,在报表中抄入注明。同时 ,玉米观测中 ,“样本总籽粒重”不等于“株籽粒重”中样本总粒重 ,后者为 40株中有效茎的总粒重。1 .3 “籽粒与茎杆比”比值省气象局《审核办法》中备注为“玉米一般为 1 :3~ 1 :5之间 ,小麦一般为 0 …  相似文献   

18.
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丽  刘赟  余嘉 《山东气象》2013,(2):39-42
对德阳2006—2010年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数据分别进行年、月、日差值百分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符合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的评估标准,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石阡国家气象站2019年1—12月DFC1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简称自动观测)和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简称人工观测)的日照资料,对比分析时、日、月、年日照时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日、月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自动观测年日照时数低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有日照天数和早、晚日照时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分辨率更高和灵敏度更好,更客观反映日照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5年我国700个地面自动气象站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数据, 对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进行了差异分析, 统计了两种观测之间的对比差值、百分误差和风向相符率。 对各要素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检验了气温自动观测对气温资料连续性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各气象要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大部分地区各要素的差异都在自动站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仪器本身存在缺陷及观测方法不一致等。各要素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差异在全国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同一要素在不同的气候背景条件下差异大小不一致; 如果要将人工观测数据与自动观测数据连续使用, 还要检验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序列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并进行均一性订正。 自动站的使用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 总体差异不显著, 但当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合并使用时, 应进行均一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