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建伟 《贵州地质》1990,7(2):125-140
贵州及邻区的奥陶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较全,而中奥陶世宝塔期地层主要是一套灰岩相沉积。前人对这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做过概略的、小范围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野外近五十条剖面的资料,系统地,以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对贵州及邻区宝塔期沉积相进行研究并编制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2.
华北陆表海层序地层有无中低水位期沉积,学术界观点不一。通过对华北(主要是山西境内)晚古生代含煤沉积建造特征与北美精典层序地层特征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山西晚古生代含煤沉积建造中存在中低水位期沉积。待征表现为:在北部近陆源区的一套巨厚砾石、含砾粗砂沉积,向南变为一套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的河流相沉积,最南部变为三角洲相和泻湖—堡岛相含煤沉积。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北塔山地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实测剖面综合研究,结合地层中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生物面貌等因素,将区内埃姆斯期地层沉积相进行划分。卓木巴斯套组下部发育海退系列滨浅海沉积相,中上部发育障壁岛向陆地迁移的海进序列,将其划分出浅海陆棚斜坡亚相、远滨亚相、临滨亚相、前滨亚相、风暴海滩亚相、泻湖亚相等沉积亚相,并描述各亚相特征。结合古生物特征分析研究区古地理环境演化机制,并与邻区同时期沉积环境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在布拉格末期—早埃姆斯期发生了一次规模小、速度慢的海退,晚埃姆斯期—早埃菲尔期发生了大规模海进。  相似文献   

4.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期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与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结合钻井岩心、测井、野外露头等地质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期的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演化进行详细研究,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将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期划分为2个超长期(SLSC1—SLSC2)、3个长期(LSC1—LSC3)、5个中期(MSC1—MSC5)和数十个短期旋回层序。它们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中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为:LSC1期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初期,地层以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LSC2期为湖泛期,同时随着龙门山岛链的逐渐闭合,主要发育湖相—三角洲相沉积;LSC3期为湖盆衰退期,此时龙门山岛链已完全闭合,以湖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单回顾了构造相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构造相的控制因素;笔者从岩石的能干性出发,提出了地层能干性的新概念,计算了燕山地区前中生代各地层的能干性和印支期变形的温压条件,并对燕山地区印支期构造相进行了系统的划发,建立了印支期的相结构。提出了本区印支期构造相以变流相为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四川龙门山区早泥盆世Emsian期群落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祥辉 《矿物岩石》1992,12(3):57-65
通过对群落特征生物构造、生态习性、成活曲线、赋存围岩沉积及群落构成内容等特征分析,本文认为四川龙门山区Emsian期地层已经识别的以腕足动物为主的八个底栖群落生态位集中于B.A.3,少数可归入B.A.2,其相当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内陆棚相、台地生物礁相。  相似文献   

7.
白豹油田三叠系长3,长4+5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背景出发,根据重矿物分析、砂岩厚度和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物源方向为NNE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资料,对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3、长4+5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3、长4+5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4个微相.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根据泥岩颜色、沉积旋回、测井相分析与砂岩厚度、砂岩百分含量,确定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相层序和相模式,为储层特征研究、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氧化还原电位法定量研究煤系地层的沉积地球化学相(环境)。通过研究,将山西组含煤岩系划分成四个沉积旋回和四个沉积地球化学相(氧化还原过渡相、还原相、强还原相、超强还原相),主要煤层分布于第一沉积旋回结束期超强还原相的泥炭沼泽阶段。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寒武纪碱厂期岩相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碱厂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指相化石等特征,对该组形成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可识别出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开阔陆棚相.  相似文献   

10.
精确地划分沉积相特别是沉积微相,是储层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以传统沉积学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测井与地震属性分析,对白家海凸起东道海子区块头屯河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区内头屯河组属于曲流河沉积相,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有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堤岸沉积和河漫滩沉积,这些沉积微相的准确识别,对储层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建业  任德贻 《沉积学报》2000,18(4):585-589
综合应用有机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孢粉学的研究方法,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J2x煤系的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的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各类沉积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纵向上以湖侵体系域为中心对称分布,生烃能力最强的烃源岩出自湖湾-半深湖有机相,其位置一般出现在湖侵体系域中部,向上向下,烃源岩生烃能力依次变差。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相分析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相分析是根据地震资料解释环境背景和岩相,其目的是进行区域地层解释,确定沉积体系、岩相特征和解释沉积发育史,最后预测有利生油区和储集相带。针对传统地震相分析中一些信号分析理论存在的不足,文章介绍了6种新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鲁克塔格地区在西北地层区划上属塔里木地层区的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其沉积特点受塔里木盆地的影响,但是又不同于塔里木盆地,区内研究程度低。依据野外露头资料,本地区奥陶系南北分区明显,北区岩性为碳酸盐岩建造,生物以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及珊瑚等浅海生物为主;南区岩性为复理石建造,生物以深海相笔石为主。从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指相矿物等沉积特征可以看出,本地区奥陶纪古地貌具南低北高的特点。本地区奥陶系发育台地海相、广海陆棚相、盆地边缘斜坡相、深海盆地相、半深海相和浅海相等类型。依据各时期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总结出4种沉积相模式,即①台地海-广海陆棚沉积相模式;②盆地边缘海陆棚-深海盆地沉积相模式;③海陆过渡-浅海沉积相模式;④冲积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本次研究对鲁克塔格地库区进一步的研究及找油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维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用于沉积相分布的研究中,弥补了野外露头、测井和地震等传统识别和研究方法的不足.通过对三维MT资料进行去噪、编辑与平滑和静态位移校正等预处理和三维反演处理,使三维MT数据更加准确地反映研究地区岩石的电阻率.在野外露头观察和测井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岩芯或岩屑对电阻率进行标定,界定出库车组不同岩性的电阻率值范围,然后将三维MT剖面与相对应的地震剖面叠合,进行电震同平台解释,建立构造样式,最终在建立的地层格架内对沉积相分布特征进行精细的识别和研究,该方法在库车坳陷库车组沉积相识别及分布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井间相带变化和地震相特征不明显带来的研究困难,对研究沉积相带分布和沉积相演化等基础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测井相分析及沉积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井相分析是研究地层沉积相的一种手段。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测井相分析进行沉积相识别研究,首先将已知地区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的测井相,通过对岩心及其对应的沉积相进行研究,用数学方法及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沉积相的映射转换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建立沉积相库。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中的工具箱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把已知沉积相的测井曲线特征作为样本进行训练学习,并将提取的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分类识别,从而确定地层的沉积相。应用表明,BP神经网络能够快速完成沉积相识别,可靠性较高,可以用于测井相分析及沉积相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朱创业 《沉积学报》2000,18(1):57-62
沉积有机相是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生物组合、成岩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相近有机质特征的地层单元,其分布受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所控制。因此,层序沉积有机相分析可成为确定和预测烃源岩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采用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有机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划分为三个层序,并探讨了每个层序中沉积有机相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沉积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呈显出一定的规律性,在盆地西部及南部的较深水层序中,沉积有利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在垂向上变化不大,有机碳含量为 0.0 8%~ 0.1 8%。在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海侵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及局限台地D相,有机碳含量为 0.1 2 %~ 0.2 5 %,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局限台地D相和蒸发台地E相,有机碳含量为 0.1 7%~ 0.49%,反映出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的高位体系域是烃源岩分布的最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7.
关中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具典型地堑形态,沉积巨厚的新生代地层。针对盆地新近纪上新世地层形成时代有争议、地层层序划分不明确、沉积相界定较笼统等问题,利用钻测井资料及野外调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盆地新生代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明确了上新世各地层形成时代及其地层层序划分和沉积相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上新统可划分为蓝田组(11Ma—7 Ma)、灞河组(7.3 Ma—2.6 Ma)、张家坡组(3.4 Ma—2.6 Ma);新生代层序地层可划分为古近系构造层序、中新统构造层序、上新统构造层序和第四系构造层序等4个一级层序,存在6个构造层序界面。蓝田组以"三趾马红黏土"的风成沉积为特征。灞河组沉积时期,关中盆地的西安凹陷为一套冲(洪)积相、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固市凹陷为一套冲(洪)积、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相沉积;盆地边部开始出现小范围的风成黏土沉积。张家坡组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沉积中心向南移;盆地南北两侧或边部为冲(洪)积扇相、河流相及三角洲相沉积,边部也有小范围的风成黏土沉积。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准噶尔盆地东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J2t)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沉积充填规律,结合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对研究区头屯河组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对其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可划分出个1个Ⅲ级旋回、3个Ⅳ级旋回及9个Ⅴ级旋回,沉积物岩性以砂砾岩和泥岩为主,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发育向上"变深"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的两种结构类型。头屯河组沉积时期湖泊较浅,沉积基底平缓,湖泊边缘坡度小,在头屯河组下段(J2t1)时期到头屯河组上段(J2t2)段时期经历了湖侵演变过程。结合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具有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环境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辽宁南华纪地层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零星见于辽北铁岭地区.南华纪沉积期由陆源碎屑岩沉积底垫始,至形成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通过对南华纪岩相古地理特征的较深入研究,根据其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指相化石等特征划分出6个沉积相,即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河流-冲积扇相.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分别对应九佛堂组和沙海组;识别出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近岸浊积扇相、远岸浊积扇相及湖泊相。在层序格架内,利用钻、测井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对沉积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体系域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该时期沉积发育模式: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浊积扇,在盆地缓坡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在盆地深洼带主要发育远岸浊积扇和风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