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常规的自记仪器是靠自记钟转动来自动记录观测数据的连续变化的 ,现在多数是机械的自动钟 ,需要定期 (3~ 5天 )上弦一次。为防忘记 ,一般固定在每周的二、五上弦两次。但有时也会因为值班员的粗心而漏上自记弦 ,这样就会出现自记记录中断的情况。所以我们认为 ,关于自记钟上弦问题是否也应该像值班员校对上班记录一样 ,在上弦的第 2天 ,接班员更换自记纸时轻轻地拧一下弦把 ,看上一班是否真的上了弦 ,即进行上弦校对 ,这样就不会因为漏上弦而影响记录了。关于自记钟上弦@周士正$辉县市气象局!河南辉县453600 @冯素芳$辉县市气象局!河南…  相似文献   

2.
认真校对原始记录,严把质量关:作名预审员,要养成好习惯,上班时坚持校对上几班记录。首先,各观测项目极值的挑取要认真核对,尤其是自记风问题较多,重点审查缺测和故障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是否恰当。其次,三次定时观测站02时的记录和自记纸上跳跃式变化的处理,必须再复算一次。再次,校对报表底本的抄录和微机中数据的录入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
石芳 《气象》1978,4(7):23-23
气压二级变量(当天△P_(24)减头一天△P_(24)),是县站预报中采用得较多的一个项目。有的同志感到计算二级变量既费时,工作量又大,而且往往容易算错。我们在点绘二级变量图时采用图上作业法,可以节省一道先计算的工序,在图上一次作业完成,这样做既简单又迅速、准确,检查校对也很  相似文献   

4.
使用微机制作报表,质量的关键在于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台站使用的方法很多,但无论是屏幕校对、清单校对,还是用计算合计值来代替校对,因都是用人工进行差错难以避免,尽管这种校对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但总不能放心。开展微机制作报表,质量、时效都应该有新的提高。采用 PC-1500机自动校对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其方法:是将一个月的资料分别输入形成二个样本,存入主机和 RAM 扩充卡  相似文献   

5.
现在用的PC—1500微机测报程序《DNICX-A。》,在2、8、14、观肘观测输完地.温资料后,显示屏上出现“CHECKI/2”时,容易忘记输“2”而直接接“ZNTER”键清除了显示屏,打印出地温资料。在不熟悉测报程序的情况下,往往使用“DEFA”重新启动输入全部资料,或者使用“DEFG”重新校对当时次的资料来最后打印地温资料。这种重复打印费时、麻烦。如果使用“G0T0490”,就可使计算机转入地温资料校对状态,校对完地温资料出现“CHECKI/2”时,输入“2”即可打印出地温资料,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改正打印完地温资料后发现的地温…  相似文献   

6.
气象地面测报工作中,观测、记录、编报出现读错、算错、写错字码的现象是正常的,也不足为奇。有错就要改正,而且要按规定进行改正。正当的改错不仅便于下班校对,使用资料时也便于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能显示该记录的真实可靠。正当改错的要求是:属本班发现而且可以更正的错,改正时用铅笔;不可更正时则应用兰墨水笔改正,并在值班日记中予以说明,属下班校对出的错,应用兰墨  相似文献   

7.
杨胜林 《贵州气象》1996,20(2):42-44
由于有机制报表后,大量减轻了台(站)制作报表的劳动工作量,只要求报送原始记录,即制作气象简表,台(站)值班人员只要在值班时认真抄录、校对好当日的原始记录,月底进行封面、封底的整理(月底也可指定专人重抄一份),预审人员只要平时对原始记录进行认真审查,月底预审,次月初 (5日内)上报即可。不再进行多份抄录、校对,也不必再进行初算、复算、统计、挑选极值等大量工作。 同样,报表审核工作量也得到大大减轻,虽部分工作仍需人工审核,但大部分将由微机进行逻辑审核,然后根据微机审核单提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审核。这不仅缩短了审核工  相似文献   

8.
自从《地面气象测报程序》使用以来,我站发生了几次20时计算机打印出的九要素日合计错误情况。发现错误以后,我们仔细检查了当日各时次的要素值输入以及发报结束时间,各时次均正确;用 DEFSPACE启动程序,校对前24小时要素值,各时次也都正确;检查计算机日合计的存贮单元S(8,3)数组变量,发现其中某一定时存贮的数据是前一日同一定时的数据,即前一日某一定时的日合计数据没有冲掉,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月报表是地面观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于基准气候站来说,每天仅人工站观测数据累计起来就可达数百个,所以地面气象月报表数据量之大、校对及预审任务之重可见一斑。目前,双轨运行的国家基准站每月要上报人工站及自动站两份报表,造成了两份报表人工观测部分的重复校对。西安市气象局开发人工站及自动站报表校对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机制报表程序预审月报表时 ,如果数据格式有错 ,只要对这一页的报表输入格式进行审查 ,就能查出问题所在。但有一种特殊情况 ,就是报表能打印出来 ,经过校对也没有发现问题 ,但数据的输入格式有误。例如 ,某站某年 4月 2 0日雨量自记数据最后一行应为“ ,1,,,,” ,误输为“ ,1,,,,,” ,恰遇 2 1~ 30日没有出现≥ 0 .1mm的降水量。这个月的雨量自记打印后和原始数据经过校对没有发现错误 ,然而 ,雨量自记输入却存在格式错。遇到这种情况时 ,预审员一定要谨慎、小心。机制报表数据格式检查的一点经验@任爱华$沁阳市气象局!河南沁阳45…  相似文献   

11.
五、原始数据打印输出在输入完原始观测数据后,屏幕出现CHE?如不再校对,输入N时,则执行580行,调用1260行子程序,打印输出原始观测数据,以校对输入的内容是否正确.如果无云则省略打印有关云的要素,其打印的提示符、存储变量与输入时相同. 六、订正计算编报 580行为非定时观测,则让降水量组(6RRR 1)指示码i_R存储单元L$存入4,再转向600行.否则(四次定时)则执行下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提出  一次对毛发订正图校对时 ,发现订正系数变了 ,而微机显示的点子和初算从屏幕拷贝初的点子完全相同 ,但是作出的订正图和换算表都有变化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 原因分析  初算将 10 6个点子输入后 ,发现制作的订正图不符合要求 ,于是删除了偏离订正线远的一个点子 ,按“esc”键 ,显示“输入结束 ,数据保存吗 ?” ,选择“是” ,这时订正系数、订正图、换算表就出来了 ,屏幕拷贝出来 ,按回车键 ,显示“计算结果保存吗 ?” ,选择’是”。笔者重复上述制作过程 ,出现原来的结果。但退到“参数设置程序”主画面 ,重新进入…  相似文献   

13.
1 某时风向风速输入和校对、预审时均为 C0 .1(EN 风记录 ) ,而省局收到的传输记录却为N0 .1 ,经查找原因为报表制作输入后未备注 ,虽报表输入、校对、预审均无错 ,但在传输前从制作到传输有 4~ 5 d的时间 ,如果谁无意中动了计算机的键盘 ,改动了记录 ,而预审员不知情 ,这样传输的记录就会出错 ,所以报表制作后 ,要先备份到软盘 ,以避免上述错误的发生。2  0 2时湿球溶冰不当 ,应用订正后的湿度计记录反查 e、u、Td,输入、校对、预审时 ,e、u、Td均有记录 ,而省局审核查询为 e、u、Td 均缺测 ,经查找原因为 ,在反查 0 2时 e、u、 Td …  相似文献   

14.
编辑加工和校对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校《学报》编辑、校对的特点,提出了编辑、校对时应注意的事项,参照全国高校优秀期刊评比工作总结,列举了与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有关的常见错误。  相似文献   

15.
三、编报所用数据的校对和打印输出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ⅠⅡ)在编制过程中,不仅需要本时次观测的有关要素值,而且还涉及到前一些时次的某些要素值,每天发报使用的要素值是个循环的连续过程.因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微机制作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以下简称月报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数据输入错误的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需要经常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对,而现用的《地面测报业务系统》没有单独提供月报表数据校对功能.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将月报表打印出来,然后再按传统方法校对;或者是在《地面测报业务系统》月报表输入和修改程序中进行校对.这两种方法,前者耗时耗材,后者因要将数据文件进行分解和合并,数据的校对、修改、存盘等操作很不方便.针对这些的问题,笔者尝试编写了地面测报月报表快速校对程序,使用该程序进行校对,无需将月报表数据打印出来,无需对数据文件进行分解和合并,程序基本按气表一1格式将月报表数据输出到屏幕显示进行校对,并依赖校对和编程技巧提供快速校对、快速移动、快速修改功能和便于  相似文献   

17.
郁雪文 《气象》1992,18(4):2-2
使用微机制作报表,关键在于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台站使用的方法很多,但无论是屏幕校对、清单校对,还是用合计值校对,都是用人工进行校对。尽管这些校对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但总不免会出现人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审核员在地面气象资料把关时,对原始记录中的疑误,特别是一些较特殊的疑误记录,往往鞭长奠及.这就要求台站预审员充分运用原始资料齐全且身临现场的优势.以气象学理论作指导,以尊重事实为原则,对每一个疑误记录进行全方位、多要素立体诊断分析,去伪存真,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正确性.现将笔者在原始记录预审中所遇较特殊疑误记录诊断过程分述如下:一、降水量实测与遥测时间差7月某日,值班员8时后校对记录发现20时~8时降水量实测5.9mm,而遥测为7.5mm.检查仪器正常,查当月前八次,实测与遥测差值最大不超过0.5mm,且前一日降水至19时5分终止,误诊为实测少1mm,而将其改为6.9mm.我分析自记纸发现7时55分后正点前有陡迹线,确诊5.9mm为正确记录.导致貌似误差的原因是实测与遥测存在时间差.实测于7时55分前在观测场进行,而遥测临近正点  相似文献   

19.
游焕 《气象》1989,15(9):65-65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在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我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以便下一班测报员校对。如: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从《气象知识》编辑部那得到一本科普新书《出门别忘带雨伞》(王奉安、刘太复、李光亮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看后就想说上几句,以便介绍给更多的读者,让他们也有所受益。 《出门别忘带雨伞》是辽宁省气象科普作家、作者1986年以来在市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的科普文章选集的续集,全书选编了121篇科普文章,共计14.1万字。 气象科学知识对于人类活动,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当你读过此书之后定会得出这个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