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庆阳 《气象》1979,5(8):39-40
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包括地区气象观测系统(AMeDAS),气象雷达观测系统,气象卫星系统(GMS)等等。本文介绍的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系统(简称ADESS),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的核心部分。 一、ADESS的由来 六十年代初,随着气象卫星,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观测手段在气象业务上的应用,气象资料数量显著增加。为适应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日本气象厅从1962年开始酝酿气象资料的收集、传递、编集处理的自动化问题。于1963和1965年先后成立了专门机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区级台站长期依靠电话,通过邮局来收集全区的气象资料,以手工填绘地面区域小图和制作地面月报表繁琐、易出错的现状,对能定时、自动地将每日各时次全区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实时监控,并能自动制作报表和绘制地面区域小图系统的要求是迫切的。随着市~县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使县站气象资料的自动收集、处理和实时监控成为可能。1 系统构成  本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Window95环境下的资料自动收集、处理系统和DOS环境下的地面区域小图打印系统(图1)。1.1 资料自动收集、处理系统本系统主要采用Visal…  相似文献   

3.
浅谈区域气象观测网建设及管理维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开始广西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区域自动站的建设,以解决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监测问题。中国气象局在2008年启动的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工程,地面气象观测部分的建设,是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气象部门的区域自动监测网已初步建成,利用GPRS和国家主骨干网实时收集资料,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是充分发挥区域气象观测网作用的主要环节也是难点,调研各地的区域自动站网存在的问题,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对各地的相关业务的良性运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气象卫星资料收集系统是由气象卫星、资料收集平台、地面接收处理站组成。资料收集平台装有能够收集各种资料的传感器,把收集的资料通过超短波发射机送给卫星。卫星接收后,稍加处理,存贮,转发到地面站。地面站把卫星送来的数据进行最后加工处理再分发给用户。这种系统的特点是:(1)资料收集平台是自动工作的,可以放置在地面、空中或海上,可以固定,也可以移动。放置在沙漠、  相似文献   

5.
根据本省各台站天气预报资料和实况资料传输、收集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自动化程度较高并且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预报评分系统。该系统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在青海省气象台试运行,该系统具有评分准确、迅速、操作简单、存储方便、通用性较强等特点,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气象资料工作,大体上在日本建立气象观测以后七年就开始了,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最初比较简单的资料统计整编工作开始,到三十年代前后,气象月报、气象年报以及累年报等整编成果的出版和气象资料的管理工作就已逐步正规起来。1945年以后曾先后在中央气象台和管区气象台两级引进打孔卡片处理系统进行资料统计整编。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料业务工作也相应地获得改善,资料缩微技术以及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等新技术和装备相继引进,尤其是气象资料自动编集中继系统(ADESS)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及时地向荆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实时雨情分析资料 ,改变以往手工整理雨情资料效率低、服务难以及时的缺陷 ,荆州市气象局研制了一套雨情资料自动收集分析处理系统。该系统以MICAPS的资料为基础 ,可自动收集本省及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等邻近省 (市 )的日降水量 ,并能分流域(或分行政区域 )进行整理、统计和计算面雨量。该系统在 1999年、2 0 0 0年汛期投入使用后 ,大大提高了雨情情报服务质量 ,使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1 技术方法该系统以MICAPS资料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 ,运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C ++Bui…  相似文献   

8.
日本气象厅从1974年开始加强 AMe-DAS 气象观测网,逐步设置了总数约1300个雨量计(17公里左右一个站)。通常情况下每一小时通过电话线路自动收集资料,掌握地面降水的状况。作为全国范围实用的观测网,AMeDAS 雨量观测网在世界上是属第一的。它大大改善了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范围的大雨的监视体制。  相似文献   

9.
陈明先  何春燕 《广西气象》2007,28(A02):24-25
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和自动站资料的分析,发现华南大部从地面到高层都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减弱成的低压环流控制是2006年7月14到16日东莞市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层西南风的转变预示着降水的开始,但是最强降水时段是在西南急流建立和中高层都转为西南风以后才出现;中尺度强降水系统是导致东莞强降水的直接因素,把自动站资料和雷达图结合分析可以较好地看出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和自动站资料的分析,发现华南大部从地面到高层都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减弱成的低压环流控制是2006年7月14到16日东莞市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低层西南风的转变预示着降水的开始,但是最强降水时段是在西南急流建立和中高层都转为西南风以后才出现;中尺度强降水系统是导致东莞强降水的直接因素,把自动站资料和雷达图结合分析可以较好地看出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邹涛 《陕西气象》2007,(2):42-43
随着自动站投入业务使用,自动站报表的数据处理缺测也越来越多,且随着自动站单轨运行的开始,自动站数据缺测也相应会增多,严重影响了报表数据正常收集和处理,并影响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自动气象站中心站于2003年底完成建设,2004年1月正式开始上传资料,中国气象局通过VSAT卫星广播系统下发全国的自动站资料.自动站站点密集,时效性强,资料量大,如何存储和应用这些资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方  武鹏 《河南气象》2005,(4):42-42
河南省自动气象站中心站于2003年底完成建设,2004年1月正式开始上传资料,中国气象局通过VSAT卫星广播系统下发全国的自动站资料.自动站站点密集,时效性强,资料量大,如何存储和应用这些资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中小尺度自动站网络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市中小尺度自动站网络系统,是深圳市气象台台风、暴雨预警系统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开发、研制、建设,已经基本建成。从1997年1月底开始安装第一个测站至今,已在深圳市范围内安装了36个自动站,并已实现通信联网。在1997年汛期的运行考验中,为深圳市台风、?暴雨预报服务提供了及时的中尺度实况资料。运行情况达到设计要求。1 系统构成  深圳市中小尺度自动站网络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SQ-300型自动站及SQ-300型数据采集中心站。1-1 SQ-300型自动站SQ-300型自动站…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资料在我国天气分析和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从1969年开始将气象卫星资料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目前各省都有自动图片传送系统(APT)接收站。大多数自动图片传送系统(APT)接收站是接收泰罗斯-N(TIROS-N)卫星的低分辨扫描辐射仪云图,有几个站接收日本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中央气象台还接收由华盛顿世界气象中心和日本气象厅发送的太平洋的卫星探空和测风资料。大多数天气预报部门的预报员在做短期预报时,常常参考卫星云图资料。根据近十年使用气象卫星资料的经验,我们认为卫星资料对于改善天气分析和预报是有用处的,尤其是在西藏高原和我国邻近海域,卫星资料是天气分析和预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气象研究所曾对安装在某孤岛上作为对地静止气象卫星的资料收集系统的全自动天气站的实际模型进行了试验。有两类资料收集平台:一是船舶,飘移浮标站及运载气球系统等国际自动观测平台;二是陆地自动站与固定浮标站的单独自动观测平台。本文所介绍的是陆地全自动天气站。该系统主要设计要求是:1.将耗电量减到最小,以便能够使用容量最小的电池。2.使维修间隔保持在一年以上。3.造价低。一、气象仪器观测项目及精度如表1所示。除了雨量器和气压表外,所有的仪器全部安装在6米高的塔上,无线电装置及其天线也应安装在塔的附近。7分贝增益的9圈螺旋形天线的长度为200厘米,直径24厘米。  相似文献   

17.
地区气象观测系统是日本气象业务自动化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气象厅在原有国家基本台站网以外组织的一项新的观测系统。从1972年开始在日本福岛县和山形县用有线自动气象计进行了自动观测和观测资料传输自动化等一系列试验。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了两年多的布点等准备工作,从1974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始正式运用,并于1976年基本上完成了建立这个系统所规定的任务,前后共用了五年的时间。目前,这个系统正进一步改善和协调,即将纳入国家天气监视网(NWW)的总计划之内。一、概述原来,日本的气象观测网除国家基本台站外,还根据气候、农业气象、水文等方面的需要,设置或安排了二千多个“委托观测点”。但这种委托观测点分布很不均匀,所用仪器种类繁杂,观测质量不  相似文献   

18.
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芝花  熊安元 《气象》2007,33(1):19-24
随着我国气象台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逐步布设,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研制亦成为业务急需。2004年开始,研制由台站,到省级、国家级资料部门的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各级质量控制系统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和交互式应用技术,允许在必要时对疑误资料进行详细的人工分析、判断与修正。文章介绍了整个质量控制系统的业务流程设置、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信息。  相似文献   

19.
气象通信系统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 《气象》2010,36(7):56-61
气象通信系统是支撑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平台。在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到网络通信和数据广播的发展后,我国气象通信系统已成为由国际气象通信系统、国内气象通信系统组成,覆盖各级气象部门及部门外相关业务和科研用户,具备全球及国内各类观测资料和预报预测产品收集、分发、交换控制及传输监视能力的数据传输平台。作者回顾了气象通信发展历程,分析了气象通信系统的技术和业务现状,对气象通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气象自动监测网资料综合应用业务系统集实时自动站资料自动收集、处理入库,多要素填图显示、表格显示、曲线显示,资料检索、统计查询,实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资料分析、资料输出等功能为一体.系统界面简捷,显示信息丰富,具有稳定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