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镀企业搬迁后场地调查及其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岩矿测试》2012,31(4):638-644
对上海新区一家刚搬迁的电镀厂场地进行现场采样,评价土壤、地下水和废水的环境状况。土壤样品检测了pH、CN-及主要重金属离子等11项指标,地下水样品分析主量元素、重金属元素、NH3-N、NO3--N、NO2--N、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CN-、挥发性酚类、高锰酸盐指数等24项指标,废水样品检测化学耗氧量(CODCr)、挥发性酚及土壤的分析指标共13项。结果表明:厂区内土壤呈碱性,综合污染指数为0.67,仅个别采样点Zn、Ni的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土壤总体环境质量尚可;地下水的综合评价指数在4.27~7.58之间,水质判断为很差或极差,不能作为饮用水源,主要污染指标NH3-N、氯化物、溶解性固体、总硬度、重金属元素、氰化物、挥发性酚、高锰酸盐指数等都低于地下水Ⅳ级标准,未见明显的重金属污染;废水除了pH之外,重金属元素、挥发性酚和氰化物等指标都达到城市污水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成果对污染型企业搬迁后的原厂区环境监测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扬 《岩矿测试》2009,28(5):文后II-504
使用PerkinElmer公司Optima 7000D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环境样品中常见的水(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以及污水、废水、底泥、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尤其针对含量较低的铅、砷、磷、铬、镉、硒、铊、铜、锌、镍、铁、锰等多种元素,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分析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以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及下游水库水质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进行采样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法对该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Cr(Ⅵ)、Ni、Pb、Zn、Cu重金属是填埋场周边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区域采样点及下游水库中重金属含量均值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填埋场区污染状况良好;Cr(Ⅵ)含量在ZK1与R1样品中均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是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的主要风险污染物;ZK1~ZK4中土壤重金属元素以Pb、Cr(Ⅵ)富集为主,其达中度污染程度,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被开发地块现有环境质量状况,能否继续满足新用地性质要求,应通过场地环境调查结论来确定。本文将以沈阳某地块为例,按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中工作程序,介绍场地环境调查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作流程及方法。本次场地环境调查共布设土壤采样点15个,采集土壤样品45个。检出结果显示,土壤中检测出指标为砷、镉、铬、铜、铅、汞、镍、锌、氰化物及苯并【a】芘,各指标浓度均未超出健康风险评价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5.
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农用土壤锑、砷及汞的污染状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湖南锡矿山锑矿区采矿区、冶炼区和尾矿区附近农用土壤的锑、砷及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这3个区域8个采样点的农用土壤均受到这3种重金属元素较高浓度的污染,土壤中锑、砷及汞的浓度分别为:141.92~8733.26、14.95~363.19和0.16~5.68 mg/kg,均远高于湖南土壤中这3种元素的背景值。锑与砷的平均浓度是荷兰土壤中锑、砷最大允许含量的695和2.3倍,而锑矿区农用土壤中汞的平均含量与荷兰土壤中汞最大允许含量2.2 mg/kg接近。在3个研究区域中,冶炼区的土壤中这3种元素的浓度均为最高,采矿区和尾矿区的依次减少。通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估锑矿区农用土壤中上述3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发现,锑矿的开采和冶炼是矿区农用土壤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其中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
河北邯邢铁矿区矿山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志  董迎春  邓金火  田恒川 《地质通报》2014,33(11):1827-1835
在河北邯邢西石门及周边铁矿区系统地采集了各类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样品,包括土壤(n=242)、玉米(n=110)、地表水(n=37)、地下水(n=31)和水系沉积物(n=81)。通过对矿区各样品元素含量特征和元素富集程度的研究,利用区域地球化学基准值和地质累积指数定量评价了矿山污染扰动程度。研究表明,矿区土壤、玉米、地表水、地下水、水系沉积物中相对富集较高的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及主要的伴生元素,部分重金属元素超标,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Se、As、Cd、Cu、As、Cd、Cu、Co元素超标,玉米中F、Cr、Cd元素接近食品卫生限值,地表水和地下水部分指标浓度接近三类水质限值。研究表明,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铁矿尾矿沙和煤矸石中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导致重金属淋滤转移,另一来源是燃煤降尘的积聚。  相似文献   

7.
双台子河口区水中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研究区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海水分别采样,并进行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参照有关标准进行了水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基本上不存在重金属污染;各种水中不存在砷污染;镉污染相对比较普遍;在海水中,翅碱蓬退化与重金属铜、锌、铅、铬、镍的污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石油泄漏导致甲苯等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地下水,并且甲苯等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强、难以逆转等特点,污染治理难度大。因此,研究甲苯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运移规律是治理的关键。该文以某污染场地为研究区,以甲苯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淋滤、吸附的影响,采用模型计算方法,分析了甲苯在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甲苯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过程中,淋滤作用对甲苯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吸附影响下扩散作用及地下水位变化对甲苯迁移产生的影响均受到抑制。该文获得的甲苯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规律可为甲苯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新疆喀什地区多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基于喀什地区主要采样点1970-2018年的地下水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地下水主要采样点氟化物、浑浊度、硝酸盐以及氨氮四个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结果表明:各指标年均浓度从2010年以后逐步递减,且氟化物浓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夏季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递增,而秋、冬两个季节是各指标污染浓度递减最为明显的季节。随着喀什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措施力度的加大,2010年以后,区域地下水各污染物指标浓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减变化,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水。  相似文献   

10.
石油类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冀中平原某石油类污染场地为例,从污染源分布勘察、场地水文地质模型建立、土壤及地下水的现场调查入手,采用物探、坑探、钻探综合调查技术和定深取样等一些取样方法,对不同深度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进行调查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0m深度内包气带和饱水带已被污染,50m深度的地下水中有有机污染物检出,石油类场地的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土壤及其地下水中含有高浓度单环芳烃和卤代烃。且单环芳烃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浓度高于其它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
通辽地区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地区污灌区土壤土层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铬、铜、镉、铅元素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垂直方向上的浓度随着土层加深,含量减少,土壤对重金属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污灌区地下水目前没有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2.
戴峰  康博  童晨 《江苏地质》2022,46(1):75-79
以某生物医药企业地块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生产历史,识别该地块疑似污染区域以及关注的污染物,通过布设土壤及地下水现场采样点进行现场和实验室测试,研究土壤及地下水中监测因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特别是对二氯甲烷的污染源及其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地层特征和多种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土壤中二氯甲烷的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在地下水中含量异常高;分析地层对二氯甲烷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垂向和侧向迁移的影响,为下一步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机制,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了采样监测,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硝酸盐进行评价,采用水化学和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NO-3污染较轻,NO-3均值为19.54 mg/L,所有水样均未超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5 mg/L);但是,地下水已经受到了NO-3的严重污染,NO-3均值为75.84 mg/L,且有30.43%水样超出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88. 6 mg/L)。研究区3个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硝酸盐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分别为4.94×10-8、1.99×10-8和2.61×10-9,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因此,认为不会对人群构成严重危害。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埋深对硝酸盐污染有显著影响,但是,土地利用类型对硝酸盐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的主要污染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化肥。此外,强烈开采地下水也是该地区NO-3污染的诱因。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人口近1.3亿,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华北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6 063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34 项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平原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深层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污染,但比浅层地下水轻,未受污染的深层地下水占87.14%。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基本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进行土壤和沉积物采集,针对采集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汤河流域内土壤中铅(Pb)、铜(Cu)、锌(Zn)和铬(Cr)含量较高;琉璃河流域内土壤中铜(Cu)和铬(Cr)含量较高;潮河流域内土壤中铅(Pb)和铬(Cr)含量较高。采用单元素的地累积指数评价和区域多元素的污染负荷指数评价方法,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进行评价,得出:汤河流域中部土壤重金属含量,琉璃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潮河支流牤牛河上游流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标中划定的中度污染时土壤的含量,其影响面积分别为20km~2、14km~2、24km~2。通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判断重金属的来自附近铁矿、金矿集中开采所产生的"三废",建议采用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流域某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就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和典型污染源附近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各组分的检出率较高,但检出浓度较低,除苯在个别采样点处超出美国环保局(EPA)饮用水标准外,其余卤代烃和单环芳烃组分均没有超标;平面分布上,卤代烃和单环芳烃各组分的浓度高值点大都集中于该地区东南部的工业区内,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工业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垂向上有浅部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重、深部地下水较轻的特点;典型污染源周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重,但随着采样点远离污染源,地下水中各有机污染组分的浓度迅速衰减。  相似文献   

17.
戴峰  王恒  黄旭 《安徽地质》2021,31(2):144-146
以安徽某块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生产历史,识别地块疑似污染区域以及关注的污染物,参照国家技术要求布设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点.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测试,研究土壤及地下水中监测因子浓度及分布特征,对比国家现行标准分析得出检测因子未存在超标情况,评价地块环境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现场调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灌区土壤中Hg、Cd、Cr、Pb、As、Cu、Zn等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灌区土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看,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所属采样点污染较严重;Hg污染最严重,地质累积指数为1.007~3.117,58%的采样点级别为3级,属中度污染到强污染,38%的采样点级别为2级,属中度污染;Zn污染程度次之,地质累积指数为-0.407~1.644,71%的采样点级别为1级,属无污染到中污染;Cd污染变异程度最大,地质累积指数为-2.705~3.312,70%的采样点级别0级,属无污染,但个别采样点达到了强污染;Cu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535~0.421,Pb为-1.119~-0.144,Cr为-1.005~-0.458,As为-0.562~0.077,除个别点外这些重金属污染级别皆为0级,属无污染。  相似文献   

19.
某油田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油田由于开采时间较长,石油的开采活动对地下水产生了影响.为了弄清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对该区地下水进行了分层采样,并检测样品中的常规项目以及石油类,同时对其浓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以本区外围地下水作为背景值以及地下水的三类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对地下水进行评价,得出本区地下水2/3受到了污染,其主要的污染物是石油类污染物与NH4 -N、NO2--N.论文对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及其在地下水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最后对研究区地下水的污染防止与治理提出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工程性低温热解技术对土壤和底泥中总汞及形态汞变化的影响,采集T1区(化工污染类型)稻田土、河道底泥及T2区(矿山冶炼类型)稻田土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前后土样总汞及形态汞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低温工程性修复高浓度汞污染土壤和底泥中总汞去除率可达70%以上,T1区稻田土、底泥及T2区稻田土中有机结合态汞分别降低84.2%、71.4%、92.2%,残渣态汞分别降低58.9%、69.4%、95.2%;不同污染形式所形成的汞污染状况不同,相较于T2区,T1区有机结合态高、残渣态低;热解后土壤露天放置相比于密封存储,有机结合态增高4.1%,残渣态降低4.3%,由于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存在残渣态向有机结合态转化的趋势。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和底泥中总汞及生物有效态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低温热解修复效果表现为稻田土优于底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